-
认识水痘,科学“战痘”!近期,一种常见的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引起了家长和老师们的广泛关注。它就是“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大人小孩都有可能被感染!以下这些要点将有助您深入了解这种疾病,快收藏吧!一、水痘的病因水痘俗称“见面传”,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儿童青少年时期。水痘属于自限性疾病,愈后良好,但有极少数病例可能出现肺炎、脑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发生水痘必须及时就医。二、水痘的特征水痘的潜伏期很长,一般为10-21天。起初一般无症状或轻微症状,如畏寒、低热、头痛、乏力、咽痛、咳嗽、恶心、食欲减退等,持续1~2天后才出现皮疹。皮疹开始表现为红色斑丘疹或斑疹,随后变成椭圆形水滴样小水泡。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1周左右痂皮脱落愈合,一般不留瘢痕。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最多,其次为头面部及四肢。需要注意的是:在刚开始出现皮疹的时候,同学们会有明显的瘙痒感,可能会控制不住地抓挠,导致水泡破裂,但反复的抓挠和破裂会导致水泡反复生长,容易留下瘢痕。三、水痘的传播水痘病毒传染性强,一年四季均可传染,但在冬春季尤为高发。水痘病毒传播的唯一传染源就是患有水痘的患者。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患病者的疤疹浆液和污染过的东西所传播。四、水痘的预防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所以只要掌握了水痘传播的三要素并进行阻断,就不用担心发生水痘暴发性传染病。1.控制传染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患有水痘的患者是水痘病毒传播的唯一的传染源。一旦发现水痘患者,要立即对其进行隔离,直至全部水痘疹结痂、痂皮干燥。如果家里有兄弟姐妹,有条件的家庭要注意将孩子分开隔离,避免交叉感染。2.切断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水痘的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和物品接触传播。一经确诊,要及时对患病学生的毛巾、被褥、玩具、餐具等进行煮沸或日晒等方法进行消毒。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不可直接面对人,要用手肘或者纸巾进行遮盖,勤洗手,换衣,注意个人卫生。3.保护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对各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认为最有效的预防水痘的措施。水痘虽为自限性疾病,且感染后能获得“终身免疫”。但是,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会潜人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在神经节里悄悄安家落户。一旦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在神经节的病毒开始重新活动,沿着身体一侧出现一簇簇的疱疹,这就是我们说的“带状疱疹”。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只有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把免疫系统建成一个强大的堡垒,才能不畏外来病毒的侵袭,才能健健康康地成长。为此,我们一定要做好以下几点:一、培养个人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会使用“七步洗手法”饭前便后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换衣。养成一日两次正确刷牙的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 30分钟。二、加强体质锻炼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身能力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认真做好运动前后的准备活动,正确掌握各种运动的动作要领避免造成运动损伤。三、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要特别注意对饮食习惯的培养。首先要注意膳食的平衡,食物种类要齐全,数量比例要恰当,符合人体需要量,营养要均衡,多吃含钙丰富的奶类、豆制品、蛋白质和含维生素 D 丰富的海鱼、蛋黄等。其次要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每日进餐的时间以一日三餐,两餐间隔4~6小时为宜,三餐定时定量,做到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适量,防止过饱或过饥。五、水痘的处理1.消毒与健康观察一旦出现疑似水痘的症状,需立即告诉家长和老师,及时就医。一经医生确诊,患病学生所在班级需进行 21天健康观察,并做好清洁消毒处理。患病学生必须居家休息至全部水痘疱疹结痂、痂皮干燥后凭医院证明返校复课。2.发热护理确诊水痘后应绝对居家休息,不可外出。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定时开窗通风,一日2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注意保暖。根据医生的医嘱进行用药。多喝水,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3.皮肤护理从出皮疹开始到结痂前不宜洗澡,防止感染。及时修剪指甲,因为水痘可自行结痂脱落,所以在出疹过程中千万不要抓挠,避免留下瘢痕。同时注意保持床单清洁,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防止摩擦导致水泡破溃。对于已经破溃的水泡,要避免沾水,及时用药,防止感染。4.饮食护理在患病期间,可进食软、烂、易吸收、高蛋白质、高纤维素食物,以流质如汤水、果汁等或半流质如面条馄饨粥等为主,不可吃油腻、生冷、海鲜、酸辣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导致胃肠功能素乱,引起腹泻。此外,还应注意在患病期间不宜吃一些容易导致皮疹加重的食物,如香菜、鲫鱼、生姜、羊肉、海虾等。其实,水痘并不可怕,它可防可治。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只有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把免疫系统建成一个强大的堡垒,才能不畏外来病毒的侵袭,才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
-
共筑防线,让爱无艾——世界艾滋病日宣传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治疗即预防”应深入认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终结艾滋病,我们先要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认识HIV感染的危险因素。世界艾滋病日的历史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88年正式确立,将每年的12月1日设立为世界艾滋病日,旨在动员世界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及社会各界,于该日举办各类活动,广泛宣传并深入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性符号——红丝带,不仅是一抹鲜艳的视觉标识,更是深邃寓意的象征,它代表着全球公众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深切关怀与坚定支持,彰显了人类社会的温情与团结。认识与预防艾滋病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能够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让感染者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甚至会导致死亡,这是当前最棘手的医学难题之一。艾滋病历史背景研究认为,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中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病例。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同性恋和异性恋性行为。血液传播则可能通过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或输入、移植被HIV污染的血液、血制品、器官等方式实现。此外,艾滋病病毒也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如通过胎盘、产道或哺乳传给胎儿或婴儿。艾滋病高危人群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男同性性行为者、静脉注射毒品者、与HIV/AIDS患者有性接触者、多性伴人群、性传播感染(STI)群体等。这些人群由于行为方式或生活环境等因素,更容易接触到艾滋病病毒,从而增加感染风险。艾滋病的预防与治疗预防艾滋病的关键在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进行正规的血液管理以及为需要的人群提供抗病毒治疗等。此外,对艾滋病感染者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也是防止疾病扩散的重要手段。在治疗方面,现阶段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和持久地抑制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使患者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并维持免疫功能。多种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被广泛应用,同时也需要进行一般性治疗,及恢复或改善免疫功能的治疗以及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治疗。虽然目前普遍认为艾滋病不可治愈,但早期发现且进行规范治疗,艾滋病患者寿命可接近正常人群。抗击艾滋病,需要你我他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
近视防控实操图来了!转载于公众号:“中国教育报”近日,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印发《关于切实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前移防控关口,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防控工作,有效减少幼儿和小学生近视发生。科学预防近视该怎么做?孩子近视了怎么办?近视防控实操图老师家长请收好。
-
诺如病毒高发季,病毒预防有必要秋季是许多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每年十月到次年的三月份,不仅仅有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疾病,也是诺如病毒感染的的高发季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诺如病毒的知识吧!Q1:什么是诺如病毒感染呢?诺如病毒感染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诺如病毒感染导致,以呕吐、腹泻、恶心和腹痛为主要症状,属于肠道传染病。Q2:什么是诺如病毒呢?诺如病毒原名诺瓦克病毒,最早在美国诺瓦克市分离发现。它具有潜伏期短、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感染剂量低的特点,因此很容易在人群间造成传播。诺如病毒,所有人都普遍易感。Q3:什么时候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呢?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流行的高发季节。一般每隔2-3年,还有可能会出现引起全球流行的诺如病毒变异株。Q4:哪些途径易感染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吸入由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者摄入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以及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等都可能感染诺如病毒。Q5: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呢?目前,尚无针对诺如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主要采取非药物性预防措施。治疗上主要为对症治疗,如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切忌滥用抗生素。学生篇1.做好手卫生做好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最有效措施。饭前便后应按照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液不能替代洗手。2.注意个人卫生并加强身体锻炼注意个人卫生并加强身体锻炼。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加强锻炼,提高抵抗病毒免疫力。3.及时就医学生出现类似症状,发生了诺如病毒感染,应及时就医并居家主动隔离,直至症状完全消失72小时后方可返校。家长篇1.做好家庭隔离如学生家长感染诺如病毒,患病家人应做好家庭隔离,不要和其他健康家人近距离接触,不要做饭,不要照顾老人和婴幼儿。2.食物煮熟、煮透烹饪食物时,尤其贝类海鲜等可能含有诺如病毒的食品时,确保煮熟、煮透。3.减少接触家长一旦患病,除居家主动隔离减少与家人接触外,应直至症状完全消失72小时后方可复工,避免传染给其他人。Q6:患病的孩子食欲不振怎么办?在呕吐剧烈时,食欲不振属于正常现象。家长可以让孩子适当减少进食,少量喝点温的白开水,待呕吐好转后再补充进食。改变进餐习惯,把固定的一日三餐改为一日四餐或五餐,平时少吃生冷油腻辣的食物。可以喝一些姜汤水,多吃点碱性的东西,如苏打饼干,苏打饼干是碱性食物,可以中和部分胃酸,对缓解胃部不舒服有帮助。另外多吃清淡食物。呕吐后一般会出现胃不适的症状,主要是因为呕吐刺激胃黏膜,对胃黏膜造成一定损害。目前饮食上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如小米粥、紫菜汤、鸡蛋汤等,这些都能起到暖胃的作用。注意不能吃任何刺激性的食物或油腻的食物。学校篇1.按要求做好日常卫生管理工作在流行季时,强化监测、消毒等防控措施,并做好及时报告疫情等工作。2.主动居家隔离厨师、厨工、保洁员、教师等教职工人员,一旦感染诺如病毒,要去居家主动隔离,直至症状完全消失72小时后,同时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方可复工。避免传染给校内其他人员,造成疫情扩散。3.及时上报一旦发生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时,学校应及时报告疫情给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和市场监管等相关单位,并按要求和指导意见开展调查和处置工作。4.及时开展隔离和全面消毒工作(1)将有病例班级隔离至另外楼栋的顶楼和盲端等;(2)对呕吐物、粪便等污染物及时规范处理,对其他可能被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食品加工工具、生活饮用水等进行消毒。5.病人的呕吐物处理(1)紧急撤离当有人呕吐时,应先组织其他健康人员有序疏散。如呕吐发生在教室、办公室、会议室等房间内,疏散至房间外。如呕吐发生在楼道、走廊、操场等公共场所, 尽可能向上风区或其他相对清洁的方向疏散。(2)处置病例呕吐患者应安排在相对隔离的场所,指导患者将续发呕吐物吐至一次性呕吐袋,并妥善处理其身上的呕吐物。(3)正确处置呕吐物1)清洁消毒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手套、鞋套和隔离衣等;2)开窗通风,设警戒:对呕吐区域设警戒,并开窗通风;3)应使用一次性呕吐腹泻应急处置包清理和处置;不可使用拖布或抹布直接清理吐泻物和分泌物。清洁消毒完毕后,所有抹布、拖把等清洁用品都要用高浓度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晾干。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如一次性口罩、手套等)应作废弃物处理,其他防护用品在彻底消毒后可重复使用。打扫厕所和卫生间的拖把应专用。
-
做到四个“一”,减少运动伤害对于儿童及青少年来说,什么是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除了吃好睡好,当然是多参加运动——打篮球、踢足球、玩滑板……阳光少年,恣意昂扬。但运动导致的损伤也会随之发生。运动会受伤吗?2022年,上海市一项针对中小学学生运动伤害的研究数据显示:1303名受试者,总体学校运动损伤(School Sports Injury)发病率为29.5%。什么是运动伤害呢?运动伤害是指运动过程中发生的人体不同部位的损伤,受伤的部位一般和运动项目有关,不同的运动项目会带来不同部位的损伤。初中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大于高中生及小学生,尤其是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时(篮球、足球等)。轻度的运动损伤包括表皮的破损、肌肉拉伤等,严重时可造成脑袋的损伤、手或腿的骨折等,受伤不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对学习和生活带来影响。你知道不同的运动可能损伤的部位吗?1.头部足球、滑雪、篮球等2.肩部游泳、举重、棒球、排球、网球等3.肘部网球、高尔夫等4.腰部自行车、高尔夫、举重、网球、棒球等5.腹股沟跑动过程中突然改变方向6.肌肉热身不足、疲劳、柔软性差7.膝盖跑步、自行车、游泳、足球、篮球、排球、滑雪等8.胫骨运动强度过大过快、不合适的运动鞋、跑道过硬等9.脚踝足球、篮球、排球等10.跟腱涉及跑、跳动作的运动项目常见的运动伤害有哪些呢?1.擦伤皮肤不同程度的破损,包含抓痕、擦痕、撞痕、压痕、压擦痕等。2.鼻出血鼻子受外力撞击,致小血管破裂出血。3.扭伤多发生在腰、踝、膝、肩、腕、肘、髋等关节部位,扭伤时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困难。4.挫伤受伤处皮肤完整或轻微破损,但皮下组织、肌肉、韧带或其他组织受伤,可出现肿胀、疼痛、皮下淤紫。5.脑震荡脑袋被硬物重重敲击或碰撞,继而出现昏厥、记不清受伤过程、头痛、恶心和呕吐等。6.脱臼骨骼之间连接部位因外力或动作幅度过大导致连接部分脱开错位,使得原有的运动功能受到限制或者失去活动能力,同时感到疼痛、肿胀,可伴有形态的畸形。7.骨折骨骼因碰撞、外力导致断裂,常感到剧烈疼痛、肿胀、不能自主活动,可伴有畸形、骨骼相互摩擦的感觉或摩擦的声音。锻炼时,做到四个“一”,减少运动伤害1.运动环境“查一查”:避免在地面高低不平、人员较多的环境中运动;定期检查运动设备的状态。2.运动之前“热一热”:运动前适当拉伸,活动关节和肌肉。3.运动穿戴“护一护”:通过佩戴头盔、护膝等保护易损伤部位,穿合适的运动鞋衣。4.运动累了“停一停”:运动强度要和身体素质适应,出现疲劳要及时停止。万一不小心受伤了,应该如何处理?一、擦伤皮肤受外力摩擦所致,最为常见。一般擦伤用生理盐水或消毒水清洗后简单包扎,擦伤部位尽量不要沾水。二、挫伤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运动时身体部位过于紧张僵硬导致的。轻中度挫伤可以在局部喷洒药物缓解症状。三、扭伤和拉伤踝关节扭伤、腕关节扭伤较常见,多发生在跑步、跳跃运动中。拉伤是肌纤维撕裂而导致的损伤。当发生运动损伤后,会出现疼痛、肿胀、化脓等症状。为防止症状加重,可以采取“RICE原则”。1)制动(Rest):立即停止运动,保持静息状态。防止二次伤害或进一步加重症状。2)冷敷(Ice):受伤后48小时内,避免揉搓和过度活动,进行冷敷,收缩血管,减慢局部血液循环,降低肿胀加剧及软组织出血,减少疼痛,减轻肌肉痉挛。使用干毛巾包裹冰块,避免皮肤冻伤。3)加压(Compression):对活动性出血的伤口,包扎时稍稍加力可以较好的止血。同时,伤口包扎可以避免伤口的细菌感染。4)抬高(Elevation):将受伤的部位抬高到心脏平面以上位置,可以减少通向损伤部位的血液,促进血液向心脏流动,避免受伤部位肿胀、淤血。要注意!扭伤或拉伤后不要揉搓或按压损伤部位,可以使用冰块局部冷敷,应急处理后送到医院治疗。
-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宣传秋天到了,金黄的落叶和凉爽的微风给我们带来了舒适和愉悦。然而,随着季节的转换,我们也需要警惕秋冬季传染病的潜在威胁。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如何预防秋冬季传染病,共同维护我们的健康。秋冬季常见传染病有哪些?1.呼吸道传染病①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爆发和流行,季节性流感病毒主要为甲型和乙型。主要症状:咳嗽、咽痛、流涕、发热(高热)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该病的潜伏期为 1~4 天。传播途径:流感病毒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②支原体肺炎,是指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主要症状: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潜伏期较长,可达2-3周。多数表现为咽炎、鼻炎、气管炎和毛细支气管炎,出现发热、头痛、畏寒、咳嗽、全身不适、明显疲乏、食欲不振等症状。传播途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③合胞病毒,合胞病毒即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种RNA病毒。因为其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导致相邻细胞融合,细胞病变形成类似合胞体的结构而得名。合胞病毒被认为是导致儿童疾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主要症状:合胞病毒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2-8天,早期感染大部分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等上呼吸道症状,同时伴有发热,也可无明显症状。也可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感染的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传播途径:RSV感染呈全球广泛流行。我国北方地区RSV流行季开始于10月中旬,结束于次年5月中旬;南方地区冬春季好发。当儿童在病毒流行季节出现发热、喘息等症状时,家长需要警惕毛细支气管炎的可能,及时带孩子就医。④水痘主要症状: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疯疹→结痂一脱痂的演变过程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较为少见。该病的潜伏期为 14~21 天。传播途径:(1)通过患者咳嗽、喷嚏、飞沫将病菌传播。(2)直接通过被病毒细菌污染的手传播。⑤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症状: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腮腺肿痛最具特征性,体温可达 39℃以上。该病的潜伏期为 14~25 天。传播途径:(1)通过患者咳嗽、喷嚏、飞沫将病菌传播。(2)直接通过被病毒细菌污染的手传播。2.诺如病毒主要症状: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4-48小时,最常见的症状是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其他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传播途径: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所有人群均易感,患病期和康复后三天内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诺如病毒在人群密集场所中(如学校等)传播速度快。3.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主要症状: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疱疹性咽颊炎以咽颊部位疱疹为主。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该病的潜伏期为 2~7天。传播途径: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如何预防,远离传染病?尽管传染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大不相同,但它们的传播方式大都是呼吸道传播、直接接触和消化道传播等。因此防控措施也基本相同,主要包括:01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的清水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手部和周围环境。02 戴口罩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如周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人群,建议及时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03 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04 勤锻炼每天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抗病能力。05 健康饮食加强饮食调养:合理膳食、减少“病从口入”。保证身体得到足够的营养。尽可能少食辛味之品,多饮用开水,适当多食青菜、番薯、藕、柿子、香蕉、红枣、柑橘、山楂、苹果、梨、葡萄等新鲜果蔬,润肺生津、养阴清燥,06 免疫预防及时接种相应疫苗,如流感、水痘等疫苗。07 做到 “四早”防治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从而避免疾病传播。08 作息规律早睡早起,不要熬夜,适量运动,但不要过度出汗。根据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注意保暖防寒。
-
科学护眼,开启学期新征程!金秋九月,同学们迎来了新的学期。这些护眼干货快收藏,一起保护好视力,开启新征程。养成科学用眼习惯01避免长时间连续学习:每学习30~40分钟,休息5~10分钟,可以远眺、闭眼休息,缓解眼部疲劳。02注意用眼卫生:不用脏手揉眼睛,避免细菌感染。03多吃护眼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蓝莓等,补充眼部所需营养。04做好眼保健操: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01光线充足学习时应保证环境光线充足,白天尽可能采用自然采光,光线宜从左前侧射入。光线不足和晚上,应装设人工照明,使用桌面台灯同时应打开房间照明灯。02台灯的选购使用具有CCC认证的产品,确保无安全隐患。优先考虑照度为AA级、显色指数大于80、色温4000K左右、无可视频闪的台灯。03保持正确的坐姿学习时,保持头部与书本距离为30~40厘米,背部挺直,双腿自然弯曲成90度角,身体与书桌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过远或过近导致手臂不舒适,握笔时指尖与笔尖保持一寸距离。合理使用电子产品01控制使用时间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每次使用不超过3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02调整屏幕亮度屏幕亮度应与周围环境相适应,避免过亮或过暗。太强和太弱的光线都不利于保护视力。03姿势正确观看电子产品时,保持屏幕与眼睛距离为50厘米以上。优先选择屏幕大的电子设备,字体要适当大,字体太小,也容易对眼睛造成影响。显示器适当放低,使双眼平视或微微向下注视显示屏,即视线向下10~20度。加强户外活动01参加户外活动,增加眼部阳光照射,促进视力发育,每天户外累计不少于2小时,幼儿园、小学户外活动时间可适当增加。02进行有氧运动,提高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03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眼部健康。定期检查视力01每学期进行视力检查,了解孩子视力状况。02建立眼保健档案,长期跟踪视力变化,如有需要,及时就医,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助力同学们开启新学期,享受健康的学习生活!
-
急救与运动——2024.9.14 第25个世界急救日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将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六定为“世界急救日”,呼吁全球重视急救知识,鼓励大家学习急救技能,让每个人都能在紧急时刻拯救生命、减少伤害,共同打造一个更安全、更健康的世界!01急救掌握心肺复苏(CPR)和AED使用的急救技能,可以在关键时刻拯救生命,降低伤害。让我们一起提升急救意识,为自己的生命安全多一份保障!02运动运动是健康的基石,有益于心脏健康,辅助降糖、降压、降脂等,关于如何运动我们可以参考科学运动的“金字塔法则”。秋季时节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因此我们立秋后运动应注意以下几点:及时补水:如果运动量较大,可补给淡盐水,以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增减衣物:运动时衣物不宜一下脱得太多,应待身体发热后,再脱下过多的衣服,避免受凉;运动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感冒。充分热身:立秋后气温逐渐下降,肌体在这种环境下会引起血管收缩,关节活动能力减弱,极易造成肌肉、关节、韧带的损伤。所以,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适量: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过多耗损,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
-
夏日高烧不退,警惕“中招”腺病毒!炎炎夏日,是游泳高峰期,也是南方地区腺病毒感染的高发时期。近期就有不少孩子中招,感染了腺病毒!除了游泳池,任何人群密集、空间密闭,或是有集体生活的地方都可能发生腺病毒感染,一起来了解下吧。01.什么是腺病毒?腺病毒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的常见病毒之一,也会引起急性结膜炎,肠胃炎,出血性膀胱炎、脑炎等。腺病毒常在春夏季流行。密闭、拥挤和潮湿环境中可引起爆发流行(学校、托幼机构、游泳馆等)。潜伏期平均3-8天。潜伏期末至发病急性期传染性最强。02.传播途径①飞沫传播感染腺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②接触传播接触被腺病毒污染的物体和表面后,未经洗手而触摸口、鼻、眼睛;③粪口传播接触腺病毒感染的粪便;03.感染后有哪些症状?①呼吸系统主要为高热,咳嗽,打喷嚏,鼻塞,流涕,眼红,眼痛,咽部不适,扁桃体肿大(可有化脓);严重可导致中耳炎,肺炎,结膜炎,咽结膜热,甚至重症肺炎。②消化系统发热,腹胀,腹痛,食欲降低,呕吐,腹泻,严重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脱水,肝炎。③泌尿系统发热、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等;严重导致膀胱炎、肾炎。④心血管系统胸闷,心律失常,严重可导致心肌炎,心肌病。⑤神经系统高热,精神软,寒战,惊跳抖动,嗜睡,严重导致惊厥,脑炎,脑膜炎,癫痫发作。04.何时需要立即就医?①反复高热或高热不退;②咳嗽呈进行性加重、胸闷、呼吸困难;③呕吐不能缓解,频繁呕吐不能进食,尿量减少出现脱水;④出现血尿;⑤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惊厥等。05.如何预防腺病毒感染?目前无腺病毒疫苗可接种。关键是:①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②感染者居家隔离,同住人做好自身防护;③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④合理饮食,高蛋白低脂肪,补充蔬菜和水果;⑤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
暑假多场景近视防控20问答,师生家长一起看暑期来临,为引导儿童青少年暑假期间科学用眼、规律作息、主动防控近视,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宣讲团在今年1月发布的《2024年寒假多场景近视防控20问答》基础上,修订形成《2024年暑假多场景近视防控二十问答》,为广大儿童青少年和家长答疑解惑,提供指导。一起来看——主动预防篇:早检测、早预防1.为什么说暑假是近视防控的重点时段?暑假日照时间长,是“目”浴阳光、防控近视的有利时机。但由于我国大多数地区暑期天气炎热,儿童青少年容易出现户外活动不足、长时间室内近距离用眼、生活作息不规律等情况,从多年近视防控实践看,不少儿童青少年在暑假发生了近视或出现近视程度加深情况。为此,倡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理念,引导儿童青少年合理规划假期生活、规律作息,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家务劳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外出旅行等,有意识主动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长。2.暑假要进行视力检查吗?中小学生正处于屈光发育的敏感期,定期进行视力和屈光度检查,可以清楚了解孩子的远视储备量或近视状况,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家长主动关注孩子眼健康,发现孩子有视物眯眼、皱眉、歪头、视力下降等情况,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当发现孩子远视储备量不足或近视加深时,积极采取措施,科学防控近视。3.为什么要关注儿童的远视储备量?近视防控千万条,预防发生第一条。远视储备量是监测屈光度发展的重要指标,由于过早过多的近距离用眼,一些儿童青少年在6岁已消耗完远视储备量,其在小学阶段极易发展为近视。正常情况下,6岁儿童应当有+1.0—+1.5D的远视储备量。家长应在假期多带孩子在户外活动,减少孩子近距离用眼,有效保护孩子远视储备量。4.如果刚发现近视,要配戴眼镜吗?确定已经近视,要去专业机构检查矫正。是否戴镜,需结合专业检查后的综合确定。户外运动篇:不宅家、多户外1.户外活动多长时间,对预防近视有效?户外活动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近视方法。户外活动可间歇进行,可以增加户外活动频次。建议每天户外阳光下活动不少于2小时,每周累计不少于14小时。户外活动的关键是“户外”,而不是活动内容、方式和强度等。对于婴幼儿来说,家长应主动带孩子到户外沐浴阳光。2.暑假天气炎热不想出门,室内运动可以预防近视吗?室内活动近视防控效果不理想。室内视野不开阔,光照强度不够,而户外活动时光照充足才是预防近视的关键。夏季天气炎热,户外活动要注意避暑防晒,建议在清晨、傍晚等阳光不太强烈时进行。即使阴天,户外的光照强度也比室内大,因此阴天户外活动对近视防控也有一定效果。3.有哪些可以推荐的户外运动?各种球类运动都是很好的户外运动方式。在打球时,双眼追踪球类远近运动轨迹,可以有效锻炼睫状肌,促进眼部血液循环。跑步、做操、集体玩耍、游戏、散步等都是不错的户外运动方式。课外阅读篇:正姿势、亮度足1.长时间阅读纸质书会不会伤害眼睛?与电子屏幕相比,纸质阅读材料对眼睛的伤害相对较小。但阅读姿势不端正、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会造成眼睛疲劳。阅读时要注意适时休息,持续用眼时间最长不超过40分钟,年龄越小的孩子,持续用眼时间应越短。2.暑假在家阅读,正确的坐姿应是怎样的?坐姿正确能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发展。书写阅读时要保持用眼距离合理、头位端正,坚持“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离书本一尺(约33厘米),胸口离桌沿一拳(约10厘米),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约3厘米)。不要趴在桌上或躺在床上、沙发上看书,更不能在行进的车厢里看书。3.学习阅读,对光线有什么要求?孩子学习时要有良好的光照,光照不合理会对孩子眼睛带来不良影响。家长应将孩子书桌放在室内采光较好的位置,白天学习时,充分利用自然光进行照明,避免光线直射在桌面上。晚上学习时,除开启台灯照明外,室内还应使用适当的背景辅助光源,减少室内明暗差,使桌面光线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台灯要有灯罩,摆放在写字手的对侧前方。电子产品篇:宜大屏、控时长1.暑假在家,视屏时长多少合适?观看电子屏幕要适时休息,建议看屏幕20分钟后,抬头远眺20英尺(6米)外至少20秒以上,即“20—20—20”法则。3岁以下儿童尽量避免接触电子产品,学龄前儿童尽量少使用电子产品。儿童青少年每天娱乐性视屏时间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2.选择电子产品时,要注意哪些因素?视屏使用电子产品,建议使用次序为投影仪、电视、电脑、平板,不建议用手机。总体原则是屏幕越大、分辨率越高越好,根据环境调整亮度。周围环境较暗时,要打开房间灯光照明,避免在过暗的环境下使用电子产品。3.观看电视电脑时,距离多远合适?观看电视时,眼睛应距离电视屏幕3米以上或6倍于电视屏幕对角线的长度。使用电脑时,眼睛离电脑屏幕的距离应大于50厘米,视线微微向下,电脑屏幕的中心位置应在眼睛视线下方10厘米左右,能有效减轻眼睛干涩、视疲劳等现象。科学护眼篇:重保健、防疲劳1.感觉眼睛干涩、疲劳该怎么办?持续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容易产生眼睛干涩、视疲劳等不适。可以通过闭目、远眺、正确做眼保健操等方式,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保持合适的室内温度和湿度,多眨眼睛让泪液充分湿润眼睛。热敷是缓解眼睛干燥和疲劳的有效方法之一。若干眼严重,可用人工泪液缓解症状。必要时进行眼表功能分析,查明原因,对症干预。矫正不到位的屈光不正易导致视疲劳,应去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视力、屈光度检测,并做相应的屈光不正矫正。2.传统穴位眼保健操有什么作用?传统穴位眼保健操是根据中医的推拿、穴位按摩,结合体育医疗综合而成的一种按摩疗法。规范的眼保健操,可以通过按摩眼部周围的穴位和皮肤、肌肉,达到刺激神经,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松弛眼部肌肉,缓解眼睛疲劳的目的。做操时,注意清洁双手,找准穴位,力度到位,以感觉到酸胀感为宜。临床研究表明,与不做眼保健操相比,做眼保健操可以改善主观视疲劳症状,有助于延缓近视的发生发展。我们倡导广大中小学生在暑期自觉坚持每天上下午各做一次眼保健操。规律作息篇:睡眠足、不挑食1.充足的睡眠对视觉发育有帮助吗?充足的睡眠不仅对儿童青少年身体发育十分重要,还有益于视觉发育。建议家长以身作则,引导孩子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不熬夜,睡眠充足。幼儿、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小时。2.暑假预防近视,膳食要注意哪些?夏季炎热,建议足量补充水分,家长要做到食谱多样化,营养均衡,引导孩子不挑食、不偏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甜食、含糖饮料和油炸食品。适量摄入鱼类、豆制品和鸡蛋等优质蛋白,也可适量食用胡萝卜、蓝莓等有益视觉健康的食物。干预矫正篇:控进展、重干预1.如果发现近视或近视进展过快,怎么办?要到正规眼科医疗机构检查。根据医生的建议可散瞳验光,遵医嘱科学矫治,不要相信近视可治愈等虚假宣传。目前可用于近视防控的科学手段有配戴功能性眼镜、角膜塑形镜(OK镜)、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等。这些方法在控制近视进展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和使用,定期复查。2.为什么要控制近视进展、防止发展成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危害大,不仅容易眼球凸出影响眼睛外观,还会发生眼球壁变薄,导致眼球结构发生病变。高度近视常伴随发生眼底并发症,即病理性近视,是导致低视力和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应高度重视高度近视,定期做眼底检查。高度近视人群运动时要注意避免剧烈撞击,不宜参加蹦极、跳水、潜水等运动。3.激光手术能治愈近视吗?这里的激光手术是针对近视眼的屈光手术方法,是使用被电脑精确控制的激光束在角膜里切削出一个合适的凹透镜,使得外界光线能够准确地会聚在视网膜上,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暑假期间,部分高考后的学生出于种种需求,会通过激光手术实现“摘镜”。做激光手术有一定的手术适应症,需要到正规医疗机构通过检查进行科学评估。激光手术虽然解决了近视带来的视力问题,但无法改变近视导致的眼球结构改变尤其是眼底改变。对于近视还在进展的青少年,不宜进行激光手术。如果选择激光手术,术后还要注意用眼卫生和习惯,减少近距离用眼、避免视疲劳,关注视力情况,定期复查。
-
拒绝肥胖,养成好习惯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肥胖也是一种营养失衡,是身体长期处于营养不均衡状态而形成的,不仅会阻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影响生理功能,还可能带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健康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简单却常被忽视的健康习惯——喝水,也与儿童青少年的肥胖问题有着密切联系。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水在人体中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他们的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因此需要更多的水分来维持生理平衡和促进生长发育。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决定着机体的水合状态。如果水的摄入量与排出量大体相等,人体就会处于正常水合状态;摄入足量水分,且尿液渗透压比较低时,人体就会处于适宜水合状态;如果水的摄入量少于排出量的话,人体就会处于脱水状态。与成人相比,儿童青少年更容易出现脱水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身体水分占比较高,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加上日常活动量大、出汗多,以及渴觉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等因素导致的。长时间处于脱水状态不仅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体力活动和认知能力,还可能对他们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更重要的是,脱水与儿童肥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研究显示,肥胖儿童更容易出现脱水现象,且肥胖程度越严重,脱水状态也越严重。这可能是因为肥胖儿童的身体需要更多的水分来维持生理平衡,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需求往往无法被满足。那么,如何确保儿童青少年喝足够的水并保持适宜的水合状态呢?这就需要遵循“少量多次、足量饮水”的原则。儿童青少年每天应该分多次饮用足够的水量。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每天所需饮水量有所不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重来合理安排他们的饮水量。同时,要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增加肾脏负担。除了保证足够的饮水量外,选择合适的饮品也至关重要。白开水是最佳选择,它不含能量且无添加剂,还能增加饱腹感,有助于控制体重。如果觉得白开水单调无味,也可以尝试加入一些柠檬片、薄荷或绿茶等来丰富口感。与此同时,家长应引导孩子远离含糖饮料。这些饮料虽然口味丰富,但其中含有添加糖,长期饮用不仅会导致肥胖、蛀牙等问题,还可能影响孩子的血糖水平和健康状况。
-
健康护口腔,快乐促成长儿童口腔健康是儿童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饮食营养的吸收,还直接影响到身体的发育和心理健康。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儿童口腔健康,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一.儿童口腔常见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龋病:也称为蛀牙,是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它会引起儿童牙痛、牙龈及面部肿胀,甚至高热等全身症状。如果长期不治疗,可能会影响儿童的正常咀嚼和发音功能。2.口腔不良习惯:如吮指、吐舌、咬下唇、口呼吸等,除了会导致牙弓狭窄,上前牙前突、前牙开合等牙齿畸形,还可能导致开唇露齿,唇厚、鼻扁、面部两侧出现显著的大小不对称等颌面部问题。3、牙齿替换:乳牙没掉,新牙却长出来了,是现在换牙期儿童出现的常见问题,放任这种“双排牙”存在不管,会导致恒牙牙列不齐或颌骨发育异常,影响孩子牙齿的正常咬合关系,导致牙列拥挤。二.为了预防儿童口腔疾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关键措施:①定期刷牙:养成定期刷牙的好习惯,早晚各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两分钟,以确保全面清洁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和细菌,预防龋齿和牙周疾病的发生。②注意饮食健康: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糖分含量高的食物和酸性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减少牙齿受到酸蚀的可能性。③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家长应带孩子定期到口腔专科医生处进行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避免口腔问题的恶化。④窝沟封闭和涂氟治疗:窝沟封闭是将一种特殊的材料填入深凹坑处,以保护牙齿不受细菌侵蚀,预防牙齿窝沟龋的有效方法。氟化物能够增强牙齿表面的硬度,提高抗酸蚀能力,对于预防龋齿具有积极作用。⑤预防牙外伤:儿童在参加体育活动时,应穿着合适的防护装备,如头盔和护牙托,以减少意外伤害的可能。⑥纠正不良口腔习惯:儿童可能出现的吮指、咬笔杆等不良习惯都可能导致牙齿和颌骨的异常发育。家长应密切关注并及时纠正这些行为。发现问题及时至咬合专科就诊。儿童口腔健康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需要家庭、学校和医疗机构共同努力,通过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来保障儿童拥有一副健康的牙齿和口腔。
-
奶豆添营养 少油更健康|5.20学生营养日
-
人道精神 生生不息|红十字博爱周2024年5月8日,是第77个世界红十字日,在这一天,国际红十字会及其在各国的分会都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一日子,以表示红十字运动的国际性以及红十字人道工作不分种族、宗教及政治见解的特性。第77个世界红十字日即将到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人道精神,生生不息”。一.红十字运动的七项基本原则:1.人道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本意是不加歧视地救护战地伤员,不管是国际冲突还是国内冲突。努力防止并减轻人们的疾苦,不论这种疾苦发生在什么地方。本运动的宗旨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人类的尊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合作,促进持久和平。2.公正本运动不因国籍、种族、宗教信仰、阶级和政治见解而有所歧视,仅根据需要,努力减轻人们的疾苦,优先救济困难最紧迫的人。3.中立为了继续得到所有人的信任,本运动在冲突双方之间不采取立场,任何时候也不参与涉及政治、种族、宗教或意识形态的争论。4.独立本运动是独立的。虽然各国红十字会是本国政府的人道助手并受本国法律的制约,但必须经常保持独立,以便任何时候都能按本运动的原则行事。5.志愿服务本运动是个志愿运动,绝不期望以任何方式得到好处。6.统一任何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它必须向所有的人开放,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道主义工作。7.普遍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是世界性的。在运动中,所有红十字会享有同等地位,负有同样责任和义务,相互支援。二.在和平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主要工作是什么?三救:开展救灾救援、人道救助、应急救护。三献:参与推动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和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三其他:组织建设、红十字志愿服务、人道传播和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等。
-
关于百日咳,这些知识你需要了解1.什么是百日咳?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以下的未接种疫苗的婴儿。百日咳的名称来源于其典型的临床表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每次咳嗽后伴有鸡鸣样的吸气吼声,咳嗽发作可持续数周至数月,故有“百日”之称。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2.百日咳是如何传播的?百日咳杆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性很强。发病季节多为冬春季,尤其是在气温低、空气干燥、人群密集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传播。3.百日咳有哪些症状?百日咳的临床表现分为三期: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每期的症状和持续时间不同,如下:①卡他期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期,一般持续1~2周,主要表现为轻微的咳嗽、流涕、发热等,与普通感冒相似,容易被忽视或误诊。②痉咳期也称为百日咳期,一般持续2~6周,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和鸡鸣样吸气吼声,是百日咳的特征性表现。咳嗽的次数和频率不定,有时一阵咳嗽后,又恢复正常,有时一天咳嗽数十次,尤其在夜间或情绪激动时,咳嗽更加剧烈。剧咳时,患者的面部会变得充血、紫绀,眼睛会流泪,舌头会伸出,有时还会伴有呕吐、面部毛细血管破裂、肋骨骨折等并发症。③恢复期也称为减退期,一般持续数周或数月,主要表现为咳嗽逐渐减轻,吸气吼声消失,体温正常,食欲恢复,但仍需注意防止再次感染或复发。4.百日咳是如何诊断的?百日咳的诊断方法,主要是根据病史、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如温州市人民医院采用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等,进行综合判断。一般来说,如果患者有以下情况,需要警惕可能是百日咳:① 有与百日咳患者接触史或居住在百日咳流行区域;② 有持续2周以上的剧烈咳嗽,且无明显的其他原因;③ 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和鸡鸣样吸气吼声,尤其是在夜间或情绪激动时;④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阳性。5.百日咳如何治疗和预防的?①早期使用抗生素,如阿奇霉素、TPM-SMZ等,以消灭病菌,减少传染性,缩短病程,防止并发症。②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如保持呼吸道通畅,补充水分和营养,控制咳嗽。③重症患者应及时住院治疗,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氧疗、吸痰、抗炎等措施。④接种百日咳疫苗,这是预防百日咳的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人体对百日咳杆菌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