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创兴校:为科创兴邦奠基——汇学2025科创特色办学宣传片汇学2025科创特色办学宣传片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wZOroGIVYGfU2GWvQrcUvQ视频制作:丁磊发布:许贞监制:曾宪一
-
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舞蹈专场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上海市学生艺术团】上海市徐汇中学民乐团 2025年招生简章上海市徐汇中学是上海市科创特色高中、徐汇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全国艺术特色学校、全国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校、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全国十佳最具影响力艺术教育名校、2021年度全国最具影响力美育名校、长三角中小学校江南丝竹联盟盟主校、上海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普教系统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民乐特色学校、上海市中华优秀文化研习暨非遗校园优秀传习基地校、首批上海市艺术一条龙高中民乐龙头学校。徐汇中学民乐团是上海市学生艺术团,曾8次受邀参加全国校园春晚获得金奖、受邀参加长三角民族乐团展演获得“学生乐团示范团”称号、受邀参加第十五届上海教育博览会新时代美育展获得“十佳”美育社团称号、受邀参加中意文化年在意大利交流活动、美中青少年国际文化艺术节、国际青少年和平艺术节,受邀在国家大剧院、北京天桥艺术剧院、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人民大学世纪馆、全国中小学器乐教学研讨会展示,“弘扬国乐 传递自信——徐汇中学国乐团新春民族音乐会专场”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成功举办。招生要求小学五年级(2025年9月就读) ——高一年级(2025年9月就读)上海市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具有扎实的演奏基本功及较好的乐曲表现能力。具备校级或区级学生乐队排练经验、视奏能力与合作能力突出者优先。招生项目拉 弦:二胡、高胡、中胡、板胡、大提琴、低音提琴吹 管:竹笛、唢呐、笙、管子弹 拨:柳琴、扬琴、琵琶、中阮、大阮、小阮、竖琴打击乐:马林巴、民族鼓等报考细则1. 本次招生采用线上报名,线下面试评审方式。2. 报名时间:即日起至6月6日3. 线上报名邮箱:xhzx_xhedu@163.com4.报名方式:完整填写报名表各项信息。线上提交作品文件夹内附文件:报名表+演奏视频(文件夹与视频命名为:学校全称+学生姓名+器乐名称,如:上海市徐汇中学+王小明+竹笛)。录制要求:视频时长不超过3分钟,可节选曲目片段演奏。视频大小控制在20MB-50MB,MP4格式。拍摄采用固定机位一镜到底,声音与画面同步录制,不得进行后期剪辑和配音。不得使用任何形式伴奏。5.面试安排:线下面试时间另行通知,具体安排将以电子邮件通知为准。请务必准确填写报名信息、电子邮箱地址及联系电话。6. 面试内容:自选一首能展示自己演奏能力的独奏曲目(无伴奏)报名表样张信息如下报名报请点击https://mp.weixin.qq.com/s/246E2eOBSgK9OxZ0l-MgZw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AI赋能共绘艺术新次元——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AI动漫绘画专场“是AI代替人类思考,还是人类利用 AI 赋能创作呢”?2025年5月16日下午,汇学AI动漫绘画专场在我校蒲汇塘校区尚学楼412室举行。本次周周演由初一(2)班的孙忆涵和初一(4)班肖橙檬共同主持,由初一(2)班徐晓寒同学负责调度,与蒲汇塘师生共同带来一场艺术与科技碰撞的奇幻之旅。本次展演活动以“AI赋能动漫创作,创意动漫绘画”为主题。以AI赋能动漫创作为核心,用AI技术突破想象的边界,让创意无限延伸。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使用了“豆包”“Deepseek”“Kim ”等AI设计平台,将天马行空的灵感转化为一幅幅充满未来感的动漫作品。从角色设定到场景构建,从色彩搭配到动态分镜,AI技术成为汇学学子们创作的新伙伴。本次周周展通过作品快闪混剪短片、13位创作者的心得分享及自由观展等环节,充分展现了汇学学子们解构传统美学的独特技术视角。参加本次创作的同学们更是感慨万千,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心声吧:这副“若我不再痛苦”的灵感源于生活中患有疾病的病人。他们时刻处于痛苦之中,画中人正是在这种痛苦中因他们的“念想”而诞生的希望。他和病人们共同分担着希望与疼痛。画中的眼睛部分参考了米哈游“绝区零”的空洞元素,水滴状的颜色飞溅开来,其意为“痛苦会在未来像烟花一样转瞬即逝”。背景的血液、镜子也有暗喻源源不断的痛苦,花瓣意喻“希望”。这幅画希望大家能更加关注、关心身边的人,希望有羽毛和翅膀使他们可以脱离痛苦的阻碍,自由的在“生活”的天空飞翔。——初一(3)班 仰景昱我先在网上查找好看的二次元人物图片,接着把这几个人物发给豆包,让豆包生成新的图片,把这几个人物都生成好后,再添加自己喜欢的背景,最后把图片发给 deepseek,让它修改提出意见。这样,一幅好看的作品就形成了。在画画中,deepseek告诉了我作画的技巧:画画要先浅后深逐层上色,保持运笔力度均匀,上色柔和。阴影先画深后用纸巾擦拭,颜色差异大的地方用白色过渡。我用它提供的方法画画,画出来的作品比平时更有层次感和立体感,AI提升了我的绘画技巧,同时这次作画也激发了我学习和探索AI的兴趣。——初一(2)班 朱安琪本次“创意动漫绘画成果展”展现了汇学学子对AI技术与艺术融合的探索,构建了一个传统美学与数字文明对话的桥梁。不仅给大家带来一场视觉享受,也带来了生成艺术的有关思考,“技术与人类创造力的未来关系,是AI代替人类思考还是人类利用AI赋能创作”?同时,此次AI赋能创意动漫成果展也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未来的艺术创作将不再受限于工具,而是取决于创作者的思维与情怀”。愿每一位汇学学子都能在科技与艺术的交汇处,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星空,让灵感如星辰般永恒闪耀。撰文:预初(5)班王昱雯 预初(5)班马依诚摄影:初一(2)班周铎钊 预初(5)班马依诚艺术指导:王岩“新闻小记者”指导:徐丁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AI动漫绘画专场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第五届汇学艺术之星评选结果公示近一年,汇学学子硕果累累,据统计艺术类获奖共有1168项。为鼓励在艺术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开展第五届徐汇中学艺术之星评选活动,经过学校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审核,共有44名在评选中脱颖而出。名单公示如下,热烈祝贺当选的艺术之星们!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快乐歌唱与编创专场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新中式服装设计 艺术周周演为推动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3月28日下午,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新中式服装设计专场,在总校崇思楼礼堂,由六年级学生自主设计上演。本次展演活动的主题是:AI赋能艺术 新中式服装设计。汇学学子们以新中式为设计核心,将盘扣、中国画、汉民族纹样等传统元素与AI生成技术相结合,借助AI设计平台(“豆包”、“Deepseek”、“Kimi”、“MidJourney”等),突破传统创作边界,让机器算法辅助完成纹样重构与色彩搭配,最终呈现出兼具古典韵味与未来感的服装作品。通过展演9组融合东方美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中式服装设计作品,展现出汇学学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以及对智能时代的创新表达。活动现场,我校两位小主持人衣袂飘飘,莲步轻移,率先开场。预初(3)班 陈知亦(左)、路雨桐(右)“上铃鼓”古典服饰舞,传统舞蹈的柔美配上西域的动感节奏,宋词吟唱与现代舞步碰撞,既有古典的诗意,又有生活的烟火气,让人仿佛看见辛弃疾笔下的佳节盛景。预初(3)班 龚家瑶(左)、潘奕含(右)“云中谁寄锦书来”,学生们将古代女性服饰的历史演变娓娓道来;他们借助AI工具,把中国魏晋时期服饰特点揉进了自己的想象与设计中,生成了现代与传统元素融合贯穿的两套新中式服装作品。其中歌曲《汉服》的演绎,满是古韵,致敬了我国三千多年的汉服文化,虽沉淀已久,但历久弥新。汇学学子们唱得大气磅礴,台下的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初一(9)班 孔育晰、初一(7)班 杜旻睿、初一(10)班 李家萱、初一(11)班 杨洵雅接着是“御柳飞花”作品,一段“寒食”春景视频将现场观众们带到了春天的世界,台上学生讲解簪花幞头等古代配饰特点、唐代男子女子服饰特征。最后学生借助“豆包”AI软件美化了自己的服装作品,科技技术不仅能够辅助艺术创作,又能为学生们带来了无穷的启发与可能性。预初(4)班 周童心精彩的作品展示间歇,来到了“有奖问答”环节。两位主持人你一言我一语,层层深入,从基础的服装三要素开始,到面料、款式、颜色、配饰、派别;从汉服的基本称呼,到描述服饰的古诗词,问得开心,答得有味。随后的现场AI设计竞赛,更是创意十足。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扫码,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就用AI软件设计出了一套套形式新颖、风格多样的创意校园服饰作品。经过现场观众们的激烈投票,最后推选出了三位“AI设计小达人”。我校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郑斌老师为其颁发奖状,并向获奖的同学们表示祝贺与鼓励。预初(2)班 张嘉欣(左二)、预初(9)班 王荃(左三)、预初(10)班 李辰(左四)精彩的互动环节过后,服装展演继续进行。如果用一个物件来回忆童年,你的脑海首先会浮现什么?我们的校园设计师来告诉你,她的童年是“汇学星星糖”。她笔下的设计稿,无论是复古宫廷风的女装、星星糖果色系配饰,还是青春学院风的男装,加上与AI的碰撞,既古典优雅,又贴合现代时尚,充分展示了汇学学子们的风采与个性。预初(2)班 王思茹“蔚蓝之梦”服装作品,缘起于对青春的描绘和对梦想的追求,校园设计师在春夏礼服上,配上晴朗天空的颜色,仔细雕琢服装的细节,构思巧妙、设计合理,穿上它在校园中绝对能成为焦点。预初(3)班 杨洋“水漾炎袍”作品,神秘的敦煌纹样设计和个性款式的剪裁,同时又借鉴了黄河流域出土陶器中的涡旋纹、春秋战国时期的云纹、近日热门的哪吒和敖光的衣饰纹样,简约而不简单,明媚而不张扬,让人记忆深刻。预初(6)班 刘梦晗(左)、曹扬希(右)“瑞鹤临风”作品,是从宋徽宗赵佶之名画《瑞鹤图》中汲取的灵感,叠加了现代设计元素,借鉴了明清时期较为流行的女性服饰——马面裙为设计元素,形成最后的新中式作品。临风瑞鹤舞翩跹,作品展示间,我们能看到的是汇学学子的用心和创意。预初(2)班 孙辰萱“墨色中国”作品,学生们仔细研究了色彩搭配、图案印花、面料质感、配饰设计,才开始下笔创作。完成线稿后,又是AI助力美化人物服饰。借助作品设计,想告诉大家:水墨中国,东方之韵,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绝伦,就藏在服饰里。预初(5)班 陆言嘉(左)、预初(2)班 沈佳怡(右)“新时代少年·墨焱骸绣”服装秀,以新时代少年为主角,以儒家文化为背景,以东方美学为骨骼,讲出了“青春不一young”的自信与风采。预初(3)班 白欣遥预初(3)班 冀祐嘉(左)、金梦菡(右)“杏雨丝缕裳”服装秀,融合元朝和唐朝的服饰特色,窄袖长袍,温婉的材质,细腻的设计,如丝如梦,如画如幻。预初(9)班 项奕榕(左)、 预初(11)班 陆思绮(右)预初(9)班 薛尧朔经过精彩地演绎与激烈地角逐,该活动一等奖获得者由此诞生。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郑斌老师为获奖同学颁发奖状,并向其表示祝贺与鼓励,激励着汇学学子们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创新,令同学们备受鼓舞。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汇学艺术周周演活动圆满结束,新中式服装设计专场活动作为我校艺术周周演中重要一环,不仅展现了青春学子的创意活力,更探索了AI技术赋能传统艺术的无限可能。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艺术+科技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为文化创新注入新动能;同时也深切希望未来的汇学学子们能够用自己的奇思妙想来将梦想一一实现!撰稿:方佳玲摄影:预初(10)班 边祎能、何帅杰、赵培旻;预初(1)班 章腾霄、徐培铭;预初(2)班 孙辰萱家长 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樱花创绘 艺术周周演春风拂面,汇学崇思楼前的樱花枝头已悄然挂满花苞,蓄势待发。为迎接这绚烂的芳华盛宴,“我与樱花有约”为主题的校园艺术樱花创绘活动在总校樱花大道开展。同学们以观察自然为起点,绘制樱花图案、设计切挖图层,用绚烂的喷漆将春日樱花定格于崇思楼前的路面上,把艺术的独特形式装扮汇学校园。他们关注到樱花花瓣的弧度、花蕊的分布以及光影下的色彩层次,并运用图形的设计方法,手绘出数多种樱花图案,依据花朵在地面上排列、分布的美观度,将樱花图案绘制成大、中、小三种不同规格的樱花造型。通过卡纸阴刻镂刻技术,绘创樱花图案。从手稿绘制到樱花的镂刻,展现了同学们的设计创意和巧思,考验了他们的耐心与细致,体现了艺术创作的匠心精神,承载了他们对自然之美的理解。为确保喷绘活动的安全、有序、高效,学校配备了全套防护装备,进行了规划分组;同学们学习了喷漆技巧,以及喷漆的各项安全要点,身着防护服、佩戴口罩、面罩、手套,手持自己设计的樱花图案,在崇思楼前的路面上开启了现场绘制创作。深粉、浅粉、白色等等各种色彩在路面交织,原本深灰的柏油路面逐渐开出朵朵绚烂的樱花。随着喷绘技巧的熟练,大家开始大胆地玩起了各种创意。有的尝试了花瓣和花蕊的不同配色方案,丰富了樱花的色彩变化;有的通过调节喷绘距离实现花瓣色彩由浅入深的渐变,表现了樱花的灵动感;也有的用不同色彩为花瓣描边,增加了樱花的层次感。同学们还自发的探索出了一套高效的协作模式,小组内部分工明确。有人在整体大道上设计除了粉色和白色之外,增加红色和橘色来协调大道上的画面变化;有人用粉笔标记定位,控制樱花的疏密节奏;有的人分配不同图形的樱花,控制樱花的大小分布,还有人站在高处俯瞰全局,及时反馈樱花喷绘的整体效果。这种默契配合,让路面的樱花既保留了错落感,又呈现出艺术化的韵律美。初二(3)班 沈诗樾 (樱花季航拍效果)同学们洋溢着笑脸,徜徉其中,心旷神怡,艺术灵感不断迸发。107年的崇思楼与满树盛开的樱花交相辉映。“樱花创绘”为汇学校园又增添了一道靓丽独特的风景线。也在同学们心中播下了发现美、创造美的种子,这是一场融合观察、实践与协作的校园艺术创作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爱国爱校”的自豪感。踏着春天的脚步,让我们徜徉在汇学花海中!以下是“我与樱花有约”—— 2025年汇学艺术周周演校园樱花创绘活动学生获奖名单:撰稿:刘思佳摄影:陈春燕、郑斌、丁磊 、夏喆倩、张军(无人机拍摄)高一(7)班 沙思语 、初二(3)班 沈诗樾 (樱花季航拍)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民族吹管乐专场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数字创新大赛方案丝竹AI绘江南——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联盟数字艺术传承与创新本次活动旨在将人工智能的先进理念和高新技术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之中,激发师生与公众对国家级非遗项目——江南丝竹的兴趣与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一、大赛内容(一)AI赋能非遗创意展示(中小学组)借助AI技术,从江南丝竹、琵琶艺术等长三角地区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出发,创作以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为核心内容的图片、图文、短视频等数字化作品。面向中小学生征集作品。创作内容包括:1.可视化创作(1)使用AI生成《行街》《欢乐歌》等江南丝竹传统音乐的情绪热力图,将旋律起伏转化为可视化呈现。(2)通过AI制作江南丝竹宣传海报。(3)使用AI设计制作江南丝竹艺术表演的服装、乐器彩头、舞台背景道具等图片。2.非遗新编(1)使用AI生成虚拟非遗传承人,用普通话、方言、外语讲述江南丝竹的历史、源流、艺术风格和小故事等。(2)辅助使用AI创作丝竹音乐、短视频等,保留江南丝竹的音乐特征与审美情趣。(二)AI赋能非遗项目研究(中学师生组)1.创新传承模式(1)使用AI构建传承模式图谱,例如,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学校传承、社会传承等。(2)使用AI构建传承谱系图,要求三代以上传承。2.创新传播方式:使用AI创作的有关江南丝竹的图片、图文、音频、视频等内容,以B站、红书、抖音、微信视频号等自媒体平台发布,推动江南丝竹的当代传播。3.学术研究报告:使用AI采集江南丝竹数据、素材等,形成课题研究报告。二、参赛方式(一)作品要求:1.作品以3-5分钟的视频、音频或系列图片、图文形式提交,另需附200-500字的AI技术说明。2.自媒体平台发布需要提供截屏佐证。3.课题研究报告5000-8000字(图文并茂)。(二)提交方式:上传至指定邮箱huiyanjiu2020@sina.com(注明学校、联系人姓名、联系人电话及邮箱)(三)提交时间:2025年5月30日前三、奖项设置- 创新技术奖- 文化传承奖- 人气传播奖- 中小学非遗数字化示范基地 等请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联盟的各学校关注大赛方案,积极发动,参与申报。大赛将进行线下颁奖和展示。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联盟2025年3月26日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乐”来越好 艺术周周演——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艺术创意实践专场2025年3月21日下午,“乐来越好”2025汇学周周演艺术创意实践在我校南校区报告厅举行。初一(18)班陈天佑和初一(13)班向叶涵两位主持人携手登场,与南校师生一同开启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艺术之旅。多元节目,共绘艺术画卷本次汇演节目形式多样,涵盖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让观众们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传统与现代交融二胡合奏与群舞《赛马》率先登场,激昂的二胡声与灵动的舞姿完美配合,仿佛将观众带到了辽阔的草原,感受到了万马奔腾的壮观景象。国风器乐合奏《青花瓷》则将传统民乐与现代流行巧妙融合,笛声悠扬,古筝悦耳,仿佛一幅精美的青花瓷画卷在观众眼前徐徐展开,尽显东方美学的独特韵味。戏曲梨园小唱《梨花颂》的表演更是令人陶醉,表演同学身着华丽的戏服,唱腔婉转悠扬,举手投足间尽显国粹的魅力,让现场观众领略到了中华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古典与流行碰撞大提琴齐奏《千与千寻》改编自宫崎骏经典动画电影的主题曲,低沉而醇厚的大提琴声如同一股温暖的溪流,缓缓流淌,带领观众进入了一个充满童真与幻想的世界。长笛社团合奏《加伏特舞曲》则以轻快活泼的节奏、优美流畅的旋律,展现了西方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让观众们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与激情。创意表演乐队《一路生花》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动感的节奏、炫目的灯光、精彩的舞蹈,点燃了全场的热情,同学们跟着节奏欢呼、鼓掌,现场气氛热烈非凡。精彩瞬间,定格美好回忆在汇演过程中,同学们的精彩表现赢得了阵阵掌声和欢呼声。二胡合奏时,演奏者们全神贯注,手指在琴弦上灵活飞舞,奏出了美妙的旋律;群舞表演中,舞者们动作整齐划一,优美的舞姿让人陶醉;戏曲表演时,演员们的眼神、表情都充满了感染力,将角色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温情小组唱《凤凰花开的路口》,熟悉的旋律响起,许多同学都轻声跟唱,歌声中充满了对校园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节目间隙设置了别出心裁的有奖问答活动,围绕音乐知识展开,吸引众多现场同学们的踊跃参与。活动落幕,艺术永不散场南校区主任卜时波老师与南校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归文菁老师,对同学们的出色表现给予了很高赞誉。卜主任感慨道:“同学们的表现给我带来深深的感动与强烈的震撼,震撼你们竟还蕴藏着如此众多令人惊叹的特长。希望大家始终坚守对艺术的这份热忱,怀揣独特的审美,将其融入当下这美好的春日时光,进而以更饱满的状态投身到学习生活中去。”本次“乐来越好”周周演文艺汇演是我校艺术创意实践的一个缩影。学校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培养了孩子们创造力、表现力、自信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探索前行,大胆创新创造,用艺术点亮人生,用青春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在本次艺术周周演活动中,经过筛选与严格评审,最终诞生了三项极具分量的奖项,分别是最佳创意奖、最佳舞台表演奖和最佳风采奖。这些奖项不仅是对获奖者艺术造诣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他们努力与才华的肯定。以下便是本次艺术周周演的获奖名单:通过本次演出同学们更是感慨万千,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心声吧:踏入徐汇中学的校园后,我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登上学校舞台的机会,演唱戏歌《梨花颂》。这对六年级的我而言,无疑是一次极为独特且难忘的经历。能够参与这次表演,既是对自身声乐能力的勇敢挑战,也是一次提升艺术修养的宝贵契机。《梨花颂》是一首极具古典韵味的京歌,其旋律婉转悠扬,如潺潺流水般动人;歌词诗意盎然,充满了古典文学的美感。演唱时,需要投入细腻的情感,精准把握每一处节奏,方能将歌曲中的情感与意境完美呈现。学校周周演的这次艺术经历,于我而言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的声乐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更让我对音乐和舞台表演的热爱愈发炽热。我满心期待着未来在徐汇中学这片充满活力与机遇的校园里,能拥有更多挑战自我的机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音乐作品,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预初(20)班 冯姝雅这次参加学校汇学艺术周的长笛合奏《加沃特舞曲》,对我意义非凡。排练时,大家从节奏不一到配合默契,付出了很多努力。演出那天,灯光洒下,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我又紧张又兴奋。这次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长笛水平,更让我懂得团队协作的重要,我特别自豪能参与其中 。初一(20)班 朱家萱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校园艺术周周演活动也似春风般向我们招手。在最近的校园艺术周周演活动中,我们每个同学都展现了自己的特长,每个节目都经过精心编排。我参与了舞蹈《赛马》的演出,在编排期间,我们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多重困难。从编舞到扣细节再到合音乐,我们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尽量使每个动作都做到完美。通过这次演出,我们的表演让更多同学了解到了民族舞的魅力,我感到十分有意义。我们也会继续努力,展现新时代少年意气风发的艺术风采。初一(14)班 陈思彧3 月 21 日的午后,暖烘烘的太阳还高悬于天际,怀揣着忐忑与期待,我们昂首阔步登上了学校的舞台。此刻,投注在我们身上的,不再是排练时老师那熟悉的目光,而是半个年级同学以及众多老师满含热忱的灼灼注视。上台表演,紧张在所难免,然而,当音乐悠悠奏响,那股紧绷之感瞬间烟消云散。朗诵的同学激情澎湃地开口,字字句句饱含深情,我们也瞬间抖擞精神,心底涌起几分坚定。我们演唱的《一路生花》虽是一首老歌,可经青春洋溢的我们演绎,少年独有的朝气与活力喷薄而出。舞蹈演员们更是用灵动的身姿,将 “花” 的意象诠释得入木三分,每一个动作都仿佛在诉说着青春的绚烂。架子鼓的节奏堪称全场重头戏,在歌曲高潮处,那激昂有力的鼓点,不仅紧紧把控着我们表演的节奏,更将观众的心高高悬起,拉至情绪的巅峰。鼓手敲出的每一击,都气势非凡,敲出了我们心底的自信,与四位主唱的歌声完美交融,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青春少年一路勇往直前的无畏与果敢。与此同时,钢片琴的清脆、中阮的醇厚、吉他的悠扬、长笛的婉转…… 各类乐器的音色交织在一起,毫无违和感,共同奏响一曲和谐乐章,将初中生在人生道路上所具备的坚定、勇敢等优秀品质,一一展现给台下的听众。改编后的最后一句歌词 “以青春起笔,将明天写下”,饱含着大家对未来的无限向往与憧憬,在我们整齐的鞠躬中,这场精彩纷呈的表演缓缓落下帷幕,却在每个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初一(20)班 朱修平在这次艺术周周演中,我和徐安妮、王钧逸、陶冉一起演唱了《凤凰花开的路口》。从选歌到排练,我们花了大量时间练习和声与情感表达。一遍遍的排练走台、伴奏。我们从一开始的生疏慢慢变得得心应手。经过一次次磨合,我们逐渐找到了默契。演出当天,站在舞台上,听着彼此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唱到“有我最珍惜的朋友”时,互相对视,互相鼓励,使我感受到了一种温暖与力量。谢幕时,台下传来阵阵掌声,使我热泪盈眶。虽然途中遇到了许多排练上的问题,但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音乐不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情感的传递与共鸣。每一次排练和演出,都让我更加珍惜这段与伙伴们共同创造的回忆。初二(18)班 徐乐凝撰稿:姚勇磊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新中式”服装设计专场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校园涂绘专场——“我与樱花有约”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乐"来越好——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艺术创意实践专场】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