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AI动漫绘画专场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第五届汇学艺术之星评选结果公示近一年,汇学学子硕果累累,据统计艺术类获奖共有1168项。为鼓励在艺术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开展第五届徐汇中学艺术之星评选活动,经过学校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审核,共有44名在评选中脱颖而出。名单公示如下,热烈祝贺当选的艺术之星们!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快乐歌唱与编创专场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新中式服装设计 艺术周周演为推动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3月28日下午,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新中式服装设计专场,在总校崇思楼礼堂,由六年级学生自主设计上演。本次展演活动的主题是:AI赋能艺术 新中式服装设计。汇学学子们以新中式为设计核心,将盘扣、中国画、汉民族纹样等传统元素与AI生成技术相结合,借助AI设计平台(“豆包”、“Deepseek”、“Kimi”、“MidJourney”等),突破传统创作边界,让机器算法辅助完成纹样重构与色彩搭配,最终呈现出兼具古典韵味与未来感的服装作品。通过展演9组融合东方美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中式服装设计作品,展现出汇学学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以及对智能时代的创新表达。活动现场,我校两位小主持人衣袂飘飘,莲步轻移,率先开场。预初(3)班 陈知亦(左)、路雨桐(右)“上铃鼓”古典服饰舞,传统舞蹈的柔美配上西域的动感节奏,宋词吟唱与现代舞步碰撞,既有古典的诗意,又有生活的烟火气,让人仿佛看见辛弃疾笔下的佳节盛景。预初(3)班 龚家瑶(左)、潘奕含(右)“云中谁寄锦书来”,学生们将古代女性服饰的历史演变娓娓道来;他们借助AI工具,把中国魏晋时期服饰特点揉进了自己的想象与设计中,生成了现代与传统元素融合贯穿的两套新中式服装作品。其中歌曲《汉服》的演绎,满是古韵,致敬了我国三千多年的汉服文化,虽沉淀已久,但历久弥新。汇学学子们唱得大气磅礴,台下的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初一(9)班 孔育晰、初一(7)班 杜旻睿、初一(10)班 李家萱、初一(11)班 杨洵雅接着是“御柳飞花”作品,一段“寒食”春景视频将现场观众们带到了春天的世界,台上学生讲解簪花幞头等古代配饰特点、唐代男子女子服饰特征。最后学生借助“豆包”AI软件美化了自己的服装作品,科技技术不仅能够辅助艺术创作,又能为学生们带来了无穷的启发与可能性。预初(4)班 周童心精彩的作品展示间歇,来到了“有奖问答”环节。两位主持人你一言我一语,层层深入,从基础的服装三要素开始,到面料、款式、颜色、配饰、派别;从汉服的基本称呼,到描述服饰的古诗词,问得开心,答得有味。随后的现场AI设计竞赛,更是创意十足。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扫码,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就用AI软件设计出了一套套形式新颖、风格多样的创意校园服饰作品。经过现场观众们的激烈投票,最后推选出了三位“AI设计小达人”。我校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郑斌老师为其颁发奖状,并向获奖的同学们表示祝贺与鼓励。预初(2)班 张嘉欣(左二)、预初(9)班 王荃(左三)、预初(10)班 李辰(左四)精彩的互动环节过后,服装展演继续进行。如果用一个物件来回忆童年,你的脑海首先会浮现什么?我们的校园设计师来告诉你,她的童年是“汇学星星糖”。她笔下的设计稿,无论是复古宫廷风的女装、星星糖果色系配饰,还是青春学院风的男装,加上与AI的碰撞,既古典优雅,又贴合现代时尚,充分展示了汇学学子们的风采与个性。预初(2)班 王思茹“蔚蓝之梦”服装作品,缘起于对青春的描绘和对梦想的追求,校园设计师在春夏礼服上,配上晴朗天空的颜色,仔细雕琢服装的细节,构思巧妙、设计合理,穿上它在校园中绝对能成为焦点。预初(3)班 杨洋“水漾炎袍”作品,神秘的敦煌纹样设计和个性款式的剪裁,同时又借鉴了黄河流域出土陶器中的涡旋纹、春秋战国时期的云纹、近日热门的哪吒和敖光的衣饰纹样,简约而不简单,明媚而不张扬,让人记忆深刻。预初(6)班 刘梦晗(左)、曹扬希(右)“瑞鹤临风”作品,是从宋徽宗赵佶之名画《瑞鹤图》中汲取的灵感,叠加了现代设计元素,借鉴了明清时期较为流行的女性服饰——马面裙为设计元素,形成最后的新中式作品。临风瑞鹤舞翩跹,作品展示间,我们能看到的是汇学学子的用心和创意。预初(2)班 孙辰萱“墨色中国”作品,学生们仔细研究了色彩搭配、图案印花、面料质感、配饰设计,才开始下笔创作。完成线稿后,又是AI助力美化人物服饰。借助作品设计,想告诉大家:水墨中国,东方之韵,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绝伦,就藏在服饰里。预初(5)班 陆言嘉(左)、预初(2)班 沈佳怡(右)“新时代少年·墨焱骸绣”服装秀,以新时代少年为主角,以儒家文化为背景,以东方美学为骨骼,讲出了“青春不一young”的自信与风采。预初(3)班 白欣遥预初(3)班 冀祐嘉(左)、金梦菡(右)“杏雨丝缕裳”服装秀,融合元朝和唐朝的服饰特色,窄袖长袍,温婉的材质,细腻的设计,如丝如梦,如画如幻。预初(9)班 项奕榕(左)、 预初(11)班 陆思绮(右)预初(9)班 薛尧朔经过精彩地演绎与激烈地角逐,该活动一等奖获得者由此诞生。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郑斌老师为获奖同学颁发奖状,并向其表示祝贺与鼓励,激励着汇学学子们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创新,令同学们备受鼓舞。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汇学艺术周周演活动圆满结束,新中式服装设计专场活动作为我校艺术周周演中重要一环,不仅展现了青春学子的创意活力,更探索了AI技术赋能传统艺术的无限可能。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艺术+科技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为文化创新注入新动能;同时也深切希望未来的汇学学子们能够用自己的奇思妙想来将梦想一一实现!撰稿:方佳玲摄影:预初(10)班 边祎能、何帅杰、赵培旻;预初(1)班 章腾霄、徐培铭;预初(2)班 孙辰萱家长 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樱花创绘 艺术周周演春风拂面,汇学崇思楼前的樱花枝头已悄然挂满花苞,蓄势待发。为迎接这绚烂的芳华盛宴,“我与樱花有约”为主题的校园艺术樱花创绘活动在总校樱花大道开展。同学们以观察自然为起点,绘制樱花图案、设计切挖图层,用绚烂的喷漆将春日樱花定格于崇思楼前的路面上,把艺术的独特形式装扮汇学校园。他们关注到樱花花瓣的弧度、花蕊的分布以及光影下的色彩层次,并运用图形的设计方法,手绘出数多种樱花图案,依据花朵在地面上排列、分布的美观度,将樱花图案绘制成大、中、小三种不同规格的樱花造型。通过卡纸阴刻镂刻技术,绘创樱花图案。从手稿绘制到樱花的镂刻,展现了同学们的设计创意和巧思,考验了他们的耐心与细致,体现了艺术创作的匠心精神,承载了他们对自然之美的理解。为确保喷绘活动的安全、有序、高效,学校配备了全套防护装备,进行了规划分组;同学们学习了喷漆技巧,以及喷漆的各项安全要点,身着防护服、佩戴口罩、面罩、手套,手持自己设计的樱花图案,在崇思楼前的路面上开启了现场绘制创作。深粉、浅粉、白色等等各种色彩在路面交织,原本深灰的柏油路面逐渐开出朵朵绚烂的樱花。随着喷绘技巧的熟练,大家开始大胆地玩起了各种创意。有的尝试了花瓣和花蕊的不同配色方案,丰富了樱花的色彩变化;有的通过调节喷绘距离实现花瓣色彩由浅入深的渐变,表现了樱花的灵动感;也有的用不同色彩为花瓣描边,增加了樱花的层次感。同学们还自发的探索出了一套高效的协作模式,小组内部分工明确。有人在整体大道上设计除了粉色和白色之外,增加红色和橘色来协调大道上的画面变化;有人用粉笔标记定位,控制樱花的疏密节奏;有的人分配不同图形的樱花,控制樱花的大小分布,还有人站在高处俯瞰全局,及时反馈樱花喷绘的整体效果。这种默契配合,让路面的樱花既保留了错落感,又呈现出艺术化的韵律美。初二(3)班 沈诗樾 (樱花季航拍效果)同学们洋溢着笑脸,徜徉其中,心旷神怡,艺术灵感不断迸发。107年的崇思楼与满树盛开的樱花交相辉映。“樱花创绘”为汇学校园又增添了一道靓丽独特的风景线。也在同学们心中播下了发现美、创造美的种子,这是一场融合观察、实践与协作的校园艺术创作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爱国爱校”的自豪感。踏着春天的脚步,让我们徜徉在汇学花海中!以下是“我与樱花有约”—— 2025年汇学艺术周周演校园樱花创绘活动学生获奖名单:撰稿:刘思佳摄影:陈春燕、郑斌、丁磊 、夏喆倩、张军(无人机拍摄)高一(7)班 沙思语 、初二(3)班 沈诗樾 (樱花季航拍)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民族吹管乐专场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数字创新大赛方案丝竹AI绘江南——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联盟数字艺术传承与创新本次活动旨在将人工智能的先进理念和高新技术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之中,激发师生与公众对国家级非遗项目——江南丝竹的兴趣与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一、大赛内容(一)AI赋能非遗创意展示(中小学组)借助AI技术,从江南丝竹、琵琶艺术等长三角地区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出发,创作以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为核心内容的图片、图文、短视频等数字化作品。面向中小学生征集作品。创作内容包括:1.可视化创作(1)使用AI生成《行街》《欢乐歌》等江南丝竹传统音乐的情绪热力图,将旋律起伏转化为可视化呈现。(2)通过AI制作江南丝竹宣传海报。(3)使用AI设计制作江南丝竹艺术表演的服装、乐器彩头、舞台背景道具等图片。2.非遗新编(1)使用AI生成虚拟非遗传承人,用普通话、方言、外语讲述江南丝竹的历史、源流、艺术风格和小故事等。(2)辅助使用AI创作丝竹音乐、短视频等,保留江南丝竹的音乐特征与审美情趣。(二)AI赋能非遗项目研究(中学师生组)1.创新传承模式(1)使用AI构建传承模式图谱,例如,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学校传承、社会传承等。(2)使用AI构建传承谱系图,要求三代以上传承。2.创新传播方式:使用AI创作的有关江南丝竹的图片、图文、音频、视频等内容,以B站、红书、抖音、微信视频号等自媒体平台发布,推动江南丝竹的当代传播。3.学术研究报告:使用AI采集江南丝竹数据、素材等,形成课题研究报告。二、参赛方式(一)作品要求:1.作品以3-5分钟的视频、音频或系列图片、图文形式提交,另需附200-500字的AI技术说明。2.自媒体平台发布需要提供截屏佐证。3.课题研究报告5000-8000字(图文并茂)。(二)提交方式:上传至指定邮箱huiyanjiu2020@sina.com(注明学校、联系人姓名、联系人电话及邮箱)(三)提交时间:2025年5月30日前三、奖项设置- 创新技术奖- 文化传承奖- 人气传播奖- 中小学非遗数字化示范基地 等请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联盟的各学校关注大赛方案,积极发动,参与申报。大赛将进行线下颁奖和展示。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联盟2025年3月26日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乐”来越好 艺术周周演——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艺术创意实践专场2025年3月21日下午,“乐来越好”2025汇学周周演艺术创意实践在我校南校区报告厅举行。初一(18)班陈天佑和初一(13)班向叶涵两位主持人携手登场,与南校师生一同开启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艺术之旅。多元节目,共绘艺术画卷本次汇演节目形式多样,涵盖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让观众们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传统与现代交融二胡合奏与群舞《赛马》率先登场,激昂的二胡声与灵动的舞姿完美配合,仿佛将观众带到了辽阔的草原,感受到了万马奔腾的壮观景象。国风器乐合奏《青花瓷》则将传统民乐与现代流行巧妙融合,笛声悠扬,古筝悦耳,仿佛一幅精美的青花瓷画卷在观众眼前徐徐展开,尽显东方美学的独特韵味。戏曲梨园小唱《梨花颂》的表演更是令人陶醉,表演同学身着华丽的戏服,唱腔婉转悠扬,举手投足间尽显国粹的魅力,让现场观众领略到了中华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古典与流行碰撞大提琴齐奏《千与千寻》改编自宫崎骏经典动画电影的主题曲,低沉而醇厚的大提琴声如同一股温暖的溪流,缓缓流淌,带领观众进入了一个充满童真与幻想的世界。长笛社团合奏《加伏特舞曲》则以轻快活泼的节奏、优美流畅的旋律,展现了西方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让观众们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与激情。创意表演乐队《一路生花》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动感的节奏、炫目的灯光、精彩的舞蹈,点燃了全场的热情,同学们跟着节奏欢呼、鼓掌,现场气氛热烈非凡。精彩瞬间,定格美好回忆在汇演过程中,同学们的精彩表现赢得了阵阵掌声和欢呼声。二胡合奏时,演奏者们全神贯注,手指在琴弦上灵活飞舞,奏出了美妙的旋律;群舞表演中,舞者们动作整齐划一,优美的舞姿让人陶醉;戏曲表演时,演员们的眼神、表情都充满了感染力,将角色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温情小组唱《凤凰花开的路口》,熟悉的旋律响起,许多同学都轻声跟唱,歌声中充满了对校园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节目间隙设置了别出心裁的有奖问答活动,围绕音乐知识展开,吸引众多现场同学们的踊跃参与。活动落幕,艺术永不散场南校区主任卜时波老师与南校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归文菁老师,对同学们的出色表现给予了很高赞誉。卜主任感慨道:“同学们的表现给我带来深深的感动与强烈的震撼,震撼你们竟还蕴藏着如此众多令人惊叹的特长。希望大家始终坚守对艺术的这份热忱,怀揣独特的审美,将其融入当下这美好的春日时光,进而以更饱满的状态投身到学习生活中去。”本次“乐来越好”周周演文艺汇演是我校艺术创意实践的一个缩影。学校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培养了孩子们创造力、表现力、自信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探索前行,大胆创新创造,用艺术点亮人生,用青春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在本次艺术周周演活动中,经过筛选与严格评审,最终诞生了三项极具分量的奖项,分别是最佳创意奖、最佳舞台表演奖和最佳风采奖。这些奖项不仅是对获奖者艺术造诣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他们努力与才华的肯定。以下便是本次艺术周周演的获奖名单:通过本次演出同学们更是感慨万千,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心声吧:踏入徐汇中学的校园后,我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登上学校舞台的机会,演唱戏歌《梨花颂》。这对六年级的我而言,无疑是一次极为独特且难忘的经历。能够参与这次表演,既是对自身声乐能力的勇敢挑战,也是一次提升艺术修养的宝贵契机。《梨花颂》是一首极具古典韵味的京歌,其旋律婉转悠扬,如潺潺流水般动人;歌词诗意盎然,充满了古典文学的美感。演唱时,需要投入细腻的情感,精准把握每一处节奏,方能将歌曲中的情感与意境完美呈现。学校周周演的这次艺术经历,于我而言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的声乐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更让我对音乐和舞台表演的热爱愈发炽热。我满心期待着未来在徐汇中学这片充满活力与机遇的校园里,能拥有更多挑战自我的机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音乐作品,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预初(20)班 冯姝雅这次参加学校汇学艺术周的长笛合奏《加沃特舞曲》,对我意义非凡。排练时,大家从节奏不一到配合默契,付出了很多努力。演出那天,灯光洒下,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我又紧张又兴奋。这次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长笛水平,更让我懂得团队协作的重要,我特别自豪能参与其中 。初一(20)班 朱家萱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校园艺术周周演活动也似春风般向我们招手。在最近的校园艺术周周演活动中,我们每个同学都展现了自己的特长,每个节目都经过精心编排。我参与了舞蹈《赛马》的演出,在编排期间,我们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多重困难。从编舞到扣细节再到合音乐,我们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尽量使每个动作都做到完美。通过这次演出,我们的表演让更多同学了解到了民族舞的魅力,我感到十分有意义。我们也会继续努力,展现新时代少年意气风发的艺术风采。初一(14)班 陈思彧3 月 21 日的午后,暖烘烘的太阳还高悬于天际,怀揣着忐忑与期待,我们昂首阔步登上了学校的舞台。此刻,投注在我们身上的,不再是排练时老师那熟悉的目光,而是半个年级同学以及众多老师满含热忱的灼灼注视。上台表演,紧张在所难免,然而,当音乐悠悠奏响,那股紧绷之感瞬间烟消云散。朗诵的同学激情澎湃地开口,字字句句饱含深情,我们也瞬间抖擞精神,心底涌起几分坚定。我们演唱的《一路生花》虽是一首老歌,可经青春洋溢的我们演绎,少年独有的朝气与活力喷薄而出。舞蹈演员们更是用灵动的身姿,将 “花” 的意象诠释得入木三分,每一个动作都仿佛在诉说着青春的绚烂。架子鼓的节奏堪称全场重头戏,在歌曲高潮处,那激昂有力的鼓点,不仅紧紧把控着我们表演的节奏,更将观众的心高高悬起,拉至情绪的巅峰。鼓手敲出的每一击,都气势非凡,敲出了我们心底的自信,与四位主唱的歌声完美交融,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青春少年一路勇往直前的无畏与果敢。与此同时,钢片琴的清脆、中阮的醇厚、吉他的悠扬、长笛的婉转…… 各类乐器的音色交织在一起,毫无违和感,共同奏响一曲和谐乐章,将初中生在人生道路上所具备的坚定、勇敢等优秀品质,一一展现给台下的听众。改编后的最后一句歌词 “以青春起笔,将明天写下”,饱含着大家对未来的无限向往与憧憬,在我们整齐的鞠躬中,这场精彩纷呈的表演缓缓落下帷幕,却在每个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初一(20)班 朱修平在这次艺术周周演中,我和徐安妮、王钧逸、陶冉一起演唱了《凤凰花开的路口》。从选歌到排练,我们花了大量时间练习和声与情感表达。一遍遍的排练走台、伴奏。我们从一开始的生疏慢慢变得得心应手。经过一次次磨合,我们逐渐找到了默契。演出当天,站在舞台上,听着彼此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唱到“有我最珍惜的朋友”时,互相对视,互相鼓励,使我感受到了一种温暖与力量。谢幕时,台下传来阵阵掌声,使我热泪盈眶。虽然途中遇到了许多排练上的问题,但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音乐不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情感的传递与共鸣。每一次排练和演出,都让我更加珍惜这段与伙伴们共同创造的回忆。初二(18)班 徐乐凝撰稿:姚勇磊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新中式”服装设计专场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校园涂绘专场——“我与樱花有约”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乐"来越好——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艺术创意实践专场】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弦乐悠扬周周演——汇学艺术周周演弦乐专场3月7日下午,总校崇思楼一楼礼堂内气氛热烈。高一年级7位同学以一曲创意合奏《加勒比海盗》点燃全场,正式拉开了我校2025艺术周周演弦乐专场的精彩序幕。多才多艺的同学们依次登台,带来精彩绝伦的演出。弦乐四重奏《summer》节奏明快,洋溢着青春活力,让现场观众感受到夏日的美好与朝气。二胡独奏《世界赠与我的》,以温暖旋律搭配真挚歌词,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恩之情,展现出汇学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二胡演奏的《江南春色》,凭借细腻的滑音与颤音,勾勒出江南水乡春日柳绿堤岸、碧波荡漾的柔美风光,尽显江南的温婉灵动。《三门峡畅想曲》节奏丰富多变,生动描绘出三门峡水利工程建设的火热场景,表达了对祖国建设成就的由衷赞美。《葡萄熟了》充满浓郁的新疆民族风情,欢快旋律仿佛让人看到葡萄丰收时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画面,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青花瓷》巧妙融合流行与古典元素,如江南烟雨般细腻朦胧的旋律,让青花瓷的典雅神韵在音符间流转,带领观众沉浸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意之美。二胡齐奏《赛马》中热烈动感的音符,宛如万马在草原奔腾嘶鸣,瞬间点燃现场热情。本次活动在师生创意串烧《花妖》+《就是哪吒》的悠扬旋律中圆满落幕。舞台上,师生配合默契,弓起弦动间,传统二胡焕发出蓬勃活力,或婉转或激昂的旋律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为同学们带来一场难忘的视听享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汇学师生的艺术风采与汇学艺术教育的卓越成果。演出当日,节目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有奖互动环节趣味十足,现场氛围轻松活跃,备受观众喜爱。学校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主任、正高级特级教师史莉莉老师为区级单项比赛获奖选手颁奖的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史主任亲手为同学们颁发证书与奖品,言语中满是热忱祝贺,殷切寄语激励着同学们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奋进,再创辉煌,令同学们备受鼓舞。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演出筹备过程中,AI技术深度融入同学们的日常练习。同学们借助AI练琴软件、自适应平台及慕课,精准纠正指法、节奏与音准问题,并结合课堂上老师的专业指导,实现高效学习,事半功倍。面对复杂的节奏和弓法难题,AI软件通过模拟大量演奏数据,为同学们提供针对性练习方案,助力他们快速突破技术瓶颈。教师也充分运用AI分析学生演奏数据,制定个性化教学策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AI赋能数字化学习融入学琴练琴,不仅显著提升了练习效率,更点燃了大家对传统艺术创新传承的热情,通过本次演出同学们更是感慨万千,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心声吧:早春二月,学校好多地方张贴着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弦乐专场)的海报,那粉色的版面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这次是我进徐汇中学以来,第一次登台二胡独奏。我满怀憧憬,两周以来挤出课余时间勤加练习,演出终于如期而至。当我演奏《江南春色》时,燕舞春风的画面在脑海中浮现;当我们合奏熟悉的《赛马》时,观众们都被二胡那富有激情的旋律所吸引。表演结束后,台下热烈的掌声和同学们对我的赞许给我带来满满的成就感与喜悦。这次音乐会让人感受到了弦乐的魅力,也给了汇学学子展示自我和锻炼成长的机会。——预初(10)班 顾栩源很高兴参加此次艺术周的展演。活动丰富多彩,不仅有问答互动的环节,还能欣赏到其他同学的演奏。尽管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活动开始前我却一度非常紧张,但现场松弛的气氛缓解了我的压力,掌声更是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当真正站上舞台,我得以全身心地投入、体会并享受音乐。感谢学校提供了宝贵的展现自我的机会,也要感谢与我一同演奏的老师同学,这次活动是我学习二胡的历程中难忘而宝贵的经历,从忐忑不安到站上舞台,音乐更是教会我如何战胜自己。——初二(3)班张品善作为校民乐团的一名成员,我很荣幸参加了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活动。在民乐团快两年的学习中,得到了老师们悉心的指导,我的专业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我还通过学校推荐参加了市、区级艺术单项比赛,并获得了名次。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老师们的关心,更离不开学校给我们汇学学子搭建的艺术平台!这次展演非常成功,让我感受到紧张学习之余身心的放松、思想的转换。在民乐团的经历,让我爱上二胡,更坚定了学习民乐的决心。我要和大家一起继续努力,带给大家更多好听的作品。——初一(2)班方文馨在此次表演中,非常感谢老师赋予我这次在舞台上展示自我的机会。那一刻,我沉醉于这独特的旋律中,感受着二胡独有的韵味与情感。演奏者们指尖飞舞,技艺精湛,将乐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不仅是技艺的展示,也更让我体会到二胡独特的表现力,激励我在音乐道路上不断探索。这次展演的机会是对我演奏的认可,更是对二胡这一古老艺术的敬意。二胡表演,让我明白传统音乐的魅力,未来我愿继续在弦音中探寻,用旋律讲述更多动人故事 。——初二(9)班王若玘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参加学校的周周演,我选择了《世界赠与我的》这首新曲。在整个演奏过程中,我的手指不停地在琴弦上滑动,仿佛在诉说自己与世界的故事。用二胡演奏这首流行音乐,我希望能让传统民乐与现代歌曲碰撞出奇妙火花。在演奏中,我切实感受到了冲破束缚的那种自由,也在传统乐器的音色里,找到了与世界对话的独特方式。当最后一个音符在空中消散,台下的掌声响起,我体会到了音乐是无界的语言,它能将我内心的情感传递出去,也能让世界赠与我的美好,借由二胡的旋律,流淌进每个人心中 。——初二(2)戴璟涵撰稿:王喆 黄馨怡摄影:陆舟斌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琴音飞扬周周演—— 汇学艺术周周演钢琴(键盘)专场2025年2月28日,我校2025 汇学艺术周周演钢琴(键盘)专场在总校崇思楼一楼礼堂隆重举行。本次音乐会汇聚了 2024 年徐汇区艺术单项钢琴(键盘)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获奖选手们。特级校长、正高级特级教师曾宪一校长为同学们颁发了奖状,并向获奖的同学们表示祝贺与鼓励。曾校长寄语同学们应将兴趣逐步培养成情趣,真正从内心去热爱;将情趣升华为智趣,学会在音乐的世界里动脑思考、深入探究;最终将 “智趣” 升华为 “志趣”,以音乐为媒介,去欣赏美、传递美、创造美,让艺术的光芒照亮人生的道路。他鼓励同学们要实现综合发展,既要崇尚科学,又要重视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因为所有的乐器学习本身就是跨学科的完美融合。音乐会中,小演奏家们以精湛的技艺和饱含深情的演奏,带领观众走进了一个充满魅力与情感力量的音乐世界,让灵动的音符在键盘上跳跃,直击心灵深处。首先亮相的是手风琴演奏的四位同学。他们表演的乐曲串烧以手风琴那独有的音色魅力瞬间抓住了全场观众的注意力。演奏者们巧妙地运用琴键与风箱,将每一首曲子的风格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同学们演奏了风格迥异,各具特色,涵盖了中国经典作品以及西方古典、浪漫主义各个时期的经典钢琴作品,如:《贝多芬悲怆奏鸣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肖邦黑键练习曲》、《钟》等。演奏者们以细腻的情感和精准的指法,在黑白琴键上舞动,将每一个音符都化作了一把开启听众情感之门的钥匙。旋律时而激昂澎湃,如汹涌的浪潮,引领着听众的情绪随之起伏;时而舒缓柔和,似潺潺的溪流,让人心神宁静,沉浸在这如梦如幻的音乐之旅中,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从热烈狂欢到静谧沉思的心灵洗礼。演出过程中,还特别设置了有奖问答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了另一个小高潮。同学们运用手机中的 AI 软件精心编排了一系列与音乐相关的趣味问题,涵盖乐理知识、音乐家轶事以及演奏曲目中的小问题等。问题一抛出,同学们个个热情高涨,纷纷踊跃举手抢答。参与游戏的同学都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和喝彩声,同时也收获了精美的学校文创奖品。通过这个环节,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艺术的种子在更多同学心中生根发芽。在艺术的熏陶下,汇学人不断成长,他们用音乐书写青春,用键盘绘就梦想。相信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汇学人将继续秉持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让音乐的旋律伴随他们一路前行,创造更多精彩,续写汇学的辉煌篇章!学生感想音乐会开始前,学校多处张贴了我们的海报,同学们看见后也对我表现出极高的期待。我带着紧张与憧憬,经过两周的刻苦练习,音乐会终于如约而至。音乐会在手风琴串烧节目中拉开帷幕。当我拉起那首熟悉的《牛仔很忙》时,大家都被手风琴那富有激情的旋律吸引,认真倾听我的演奏。那一刻,我看到观众席上朋友们灿烂的笑容和鼓励的眼神,心头不禁涌上一股暖流。一曲毕,大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为自己先前的付出自豪,也很高兴在舞台上展现手风琴动听的旋律,让这场音乐会拥有完美的开场。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向我表示赞许。这次音乐会不仅展示了我们汇学学子多才多艺的一面,也成为了我学琴生涯中一段珍贵且难忘的经历。春天即将到来,希望梦想如同盛开的花朵,绚烂绽放!初二(2)班 王宸希这次是我进入高中以来,第一次参加学校演出。音乐会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对演奏的曲目做了更多细致的处理,在演出时,感受到了在舞台上展现自我、沉浸于音乐中的美妙。参加音乐会演出不仅仅是一次展示技艺的机会,更是一次心灵的旅程。从紧张到自信,从练习到舞台,每一个环节都让人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无论是同学们的掌声,还是自我反思后的成长,都让人更加热爱钢琴,热爱音乐。在舞台上,我还获得了曾校长亲自颁发的区艺术单项比赛奖状,这让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这次表演是我成长路上一次宝贵的经历,激励着我在音乐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高一(6)班 王一诺这次,我参加汇学艺术周周演的钢琴专场展演,曲目是普罗科菲耶夫的《托卡塔》。这首充满机械感的现代派作品,要求左右手在快速交替中保持颗粒性。为了更好地演绎这首高难度的曲子,我将整首曲子的跑动拆解后逐一攻关。指尖在琴键上翻飞时,对我手指上的技巧和体力都是一种考验。为此我录制练习视频反复比对,谱面上写满了我提醒自己的标记。演出当天,我想起指导老师的叮嘱:把观众当作自己的琴声共鸣体。原本紧绷的肩膀随着第一个强音落下而松弛,那些曾在深夜练习中啃下的难点,此刻化作流畅的旋律在小礼堂流淌。结尾右手八度与左手震音交织出金属般的轰鸣,让我感受到指尖与琴键碰撞出的艺术张力。谢幕时的掌声告诉我,那些被琴谱填满的周末,都在这个瞬间绽放成最了璀璨的音符。这场展演不仅让我突破了技术瓶颈,更让我懂得:真正的艺术感染力,源于对每个音符的敬畏与热爱。初二(10)班 叶思辰参与学校周周演钢琴专场的演出,成为我难忘而珍贵的回忆。准备曲目的日子里,我与钢琴为伴,每一个音符都凝聚着我的汗水与坚持。登台前,虽然紧张如潮水般涌来,但当手指轻触琴键,熟悉的乐声响起,内心的波澜也随之平息。表演结束,台下热烈的掌声如春风拂面,带给我满满的成就感与喜悦。演出期间,老师和同学们精心准备的音乐知识小游戏,更让我融入了活动中,感受音乐给我带来的欣喜。周周演的舞台不仅给我提供了展示技能的机会,更让我可以利用所学技能,给师生们带去快乐。我享受这个舞台,更会珍惜日后每次表演的机会。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同学们都能拥有自己的“舞台”。初一(11)班 夏奕星撰稿:宋寅喆 预初 (14) 班 孙熠宸发布:许贞 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 弦乐专场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学马翁 兴科创 成栋梁暨徐汇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典礼节目展播(四)《你要跳舞吗》节目名称:你要跳舞吗组织:吕娜编舞:郑楚亭参与教师:孙兴、郑楚亭、杨娜娜、王渝杰、刘欣欣、王海韵、戴语秋、王儒俊、叶柳影、邢璐、徐岩峰、简林薇、谢姗姗、余益成、谢静、吕娜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V_VinvYk55VD9kOJhLoDyQ发布:许贞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