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挑战中创新——我校高中生荣获徐汇区第三届结构工程大赛一等奖5月25日,在南洋中学举办的徐汇区第三届结构工程大赛中,我校高二(1)班三位同学(肖喆文、柴婧、周泽儒)组成的团队,凭借着出色的现场应变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荣获本届徐汇区结构工程大赛一等奖。赛前准备:知识技能与实践在比赛之前,我们在姚智伟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结构工程的小培训。姚老师不仅为我们讲解了结构工程的基本知识,还传授了许多实用的技巧。从受力分析到材料选择,从图纸绘制到模型搭建,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详细的讲解和示范。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还动手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承重桥,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对结构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次培训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我们在比赛中能够迅速进入状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赛现场:挑战创新与突破比赛现场,题目一公布,紧张的氛围瞬间弥漫开来。我们需要在两个半小时内完成起重承重梁的搭建,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挑战。从分析受力、绘制图纸到搭建模型,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懈怠。我们迅速分工,周泽儒负责计算,柴婧负责绘图,肖喆文负责制作。虽然时间紧迫,但我们没有慌乱,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冷静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材料的强度不如预期,结构的稳定性需要不断调整,时间也在一点一滴地流逝。当我们满怀期待地进行第一次测试时,结构却因为强度不够而断裂。那一刻,我们的心都沉了下去,仿佛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但我们没有放弃,而是迅速冷静下来,分析问题所在。我们发现,是由于材料的连接处不够牢固,导致结构在受力时出现了断裂。于是,我们迅速调整策略,对结构进行了修复和加固。我们重新计算了受力情况,增加了连接点的强度,重新调整了结构的布局。在时间的压迫下,我们争分夺秒,每个人都全力以赴,小心谨慎地进行修复,测试时时刻关注着结构的状态。我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团队的默契,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当我们的结构成功地搬运起尽可能多的重物时,我们心中的紧张和疲惫瞬间化为了喜悦和自豪。我们成功了!我们不仅完成了任务,还用轻巧的结构赢得了比赛。并且完成了挑战创新与突破。比赛心得:团队协作与成长这次比赛,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在紧张的赛场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绘图、切割、粘合,大家各司其职,却又紧密相连。我们学会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沟通,如何在遇到问题时迅速调整策略。这种默契,是我们在无数次讨论和实践中磨合出来的,也是我们赢得比赛的关键。此外,这次比赛也让我们学会了坚持和毅力。面对时间的压力和制作过程中的困难,我们有过犹豫,有过疲惫,但我们没有放弃。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完成任务。这种坚持,不仅帮助我们赢得了比赛,更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拥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通过这次结构工程大赛,我们不仅收获了荣誉,更收获了成长。我们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如何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坚持和毅力。这些宝贵的经验,将成为我们未来道路上的财富,激励我们不断前行,追求更高的目标。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也非常感谢老师们的悉心指导。这次比赛,将成为我们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激励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努力,不断突破,创造更多的可能。撰稿、照片:高二(1)班 肖喆文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舞蹈专场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喜报:我校学子曹艺桓获全国滑板锦标赛冠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滑板项目资格赛(第一站)暨2025年全国滑板锦标赛5月24日-25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运动员在男、女街式和男、女碗池四个项目上展开激烈角逐。我校初一(1)班曹艺桓同学在本次比赛女子碗池项目上夺得金牌,收获了自己的第一个全国锦标赛冠军,也是上海在滑板项目上获得的第一块全国锦标赛金牌。碗池比赛中,每名选手有三轮滑行机会,取一轮最好成绩为最终成绩。曹艺桓从预赛到半决赛都以第一名的成绩强势挺进决赛,决赛中她更是凭借多个高难度反脚动作,稳稳获得最高分。曹艺桓可以在代表全国最高水平的专业滑板赛事中夺冠,离不开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我校学生在比赛中展现出努力拼搏、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正是我校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体现。撰稿:曹艺桓发布:许贞责编:夏喆倩监制:曾宪一
-
【上海市学生艺术团】上海市徐汇中学民乐团 2025年招生简章上海市徐汇中学是上海市科创特色高中、徐汇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全国艺术特色学校、全国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校、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全国十佳最具影响力艺术教育名校、2021年度全国最具影响力美育名校、长三角中小学校江南丝竹联盟盟主校、上海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普教系统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民乐特色学校、上海市中华优秀文化研习暨非遗校园优秀传习基地校、首批上海市艺术一条龙高中民乐龙头学校。徐汇中学民乐团是上海市学生艺术团,曾8次受邀参加全国校园春晚获得金奖、受邀参加长三角民族乐团展演获得“学生乐团示范团”称号、受邀参加第十五届上海教育博览会新时代美育展获得“十佳”美育社团称号、受邀参加中意文化年在意大利交流活动、美中青少年国际文化艺术节、国际青少年和平艺术节,受邀在国家大剧院、北京天桥艺术剧院、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人民大学世纪馆、全国中小学器乐教学研讨会展示,“弘扬国乐 传递自信——徐汇中学国乐团新春民族音乐会专场”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成功举办。招生要求小学五年级(2025年9月就读) ——高一年级(2025年9月就读)上海市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具有扎实的演奏基本功及较好的乐曲表现能力。具备校级或区级学生乐队排练经验、视奏能力与合作能力突出者优先。招生项目拉 弦:二胡、高胡、中胡、板胡、大提琴、低音提琴吹 管:竹笛、唢呐、笙、管子弹 拨:柳琴、扬琴、琵琶、中阮、大阮、小阮、竖琴打击乐:马林巴、民族鼓等报考细则1. 本次招生采用线上报名,线下面试评审方式。2. 报名时间:即日起至6月6日3. 线上报名邮箱:xhzx_xhedu@163.com4.报名方式:完整填写报名表各项信息。线上提交作品文件夹内附文件:报名表+演奏视频(文件夹与视频命名为:学校全称+学生姓名+器乐名称,如:上海市徐汇中学+王小明+竹笛)。录制要求:视频时长不超过3分钟,可节选曲目片段演奏。视频大小控制在20MB-50MB,MP4格式。拍摄采用固定机位一镜到底,声音与画面同步录制,不得进行后期剪辑和配音。不得使用任何形式伴奏。5.面试安排:线下面试时间另行通知,具体安排将以电子邮件通知为准。请务必准确填写报名信息、电子邮箱地址及联系电话。6. 面试内容:自选一首能展示自己演奏能力的独奏曲目(无伴奏)报名表样张信息如下报名报请点击https://mp.weixin.qq.com/s/246E2eOBSgK9OxZ0l-MgZw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十二)——校园啦啦操专场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2025汇学科艺周周展演——校园开放日专场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同济助汇学学子科创梦——记汇学学子参加同济“轨道交通科普活动日”2025年5月17日,由徐汇中学高一年级组长吕娜老师与高中物理组教师高建军、王渝杰带领,30名高一学生走进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参与为期一日的《走进交通,筑梦未来——“同携手、济天下”》科普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实地参观实验室,亲自体验研究装置,不仅打开了眼界,更体会到了科技的魅力。2015年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与徐汇中学就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学院指导下,我校建设了“高铁调度模拟实验室”与“高铁驾驶模拟实验室”,并配套建设“高速铁路的模拟驾驶”和“高速铁路的模拟调度”两门课程,至今已在初高中开展了十年,先后有约2000名学生在实验室学习体验过;在此基础上,姚智伟老师在上海市高中名校慕课平台,开设《轨道交通与高铁调度》慕课课程,得到广泛好评。 课程之外,还积极支持学生参与科技实践及研究性学习,除了每年的科普夏令营,双方还积极推动,于2020年挂牌了同济大学科创实践站徐汇中学实践点,每年暑期可以有30名对交通运输感兴趣的学生进入同济学习如何做科研,并在教授指导下用时一年完成课题。上午九点,徐汇中学师生抵达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第一站来到了多制式轨道交通运控一体化平台,其中模拟了现实中的控制台与各站点的值班室,向大家展现了高铁是如何被远程操控,以现代科技保障高铁与动车99%的准点率;随后学生们走进高铁模拟驾驶室,先进的模拟装置让我们感到身临其境,通过亲自体验,我们了解了驾驶室的结构与驾驶的操作。随后学生们参观了物流研究实验室;进入道路交通多体交互模拟实验室,其中陈列了数台设备,包括模拟行人、电瓶车、自行车、电瓶车,装置融合技术创新与集成创新,打造了高精度的交通场景;大家戴上VR眼镜,参与对交通的实验研究;走出实验室,大家又聆听了有关三相映射数字孪生系统的介绍,初步了解“缩尺平台-虚拟仿真-驾驶模拟”的原理后,近距离参观了仿真实验系统,感受在科技支撑下搭建起的真实路网对前沿技术探索的巨大助力。午饭过后,郭赟韬教授为大家带来了科普讲座——“交通运输与人类文明的关系”。教授从千年前人类用脚开启文明旅程讲起,展现了在悠久历史中,无论是对人类生活的重大改善,或是在不同文明的交流过程中,交通运输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讲座,学生们明白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也让大家对交通运输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讲座后,同学们来到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看到了真实的高速与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走进科普基地,老师详细地介绍了磁浮列车地构造与运行原理,我们近距离参观了车辆严密的结构。最后同学们踏入一辆模拟的A型地铁列车,详细了解车厢内部结构,又亲自模拟驾驶,操控列车平稳出站、进站。经过充实的一天,本次科普活动接近尾声。徐汇中学与同济大学轨道交通学院的联动,搭建起高校资源反哺中学教育的桥梁,为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育提供了立体化平台。我们期待再一次相聚同济校园,继续在交通科技的奇妙世界里探索求知。撰稿:高一2班 杭瑛摄影:高一2班 王佑川责编:吕娜 高建军发布:许贞监制:曾宪一
-
AI赋能共绘艺术新次元——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AI动漫绘画专场“是AI代替人类思考,还是人类利用 AI 赋能创作呢”?2025年5月16日下午,汇学AI动漫绘画专场在我校蒲汇塘校区尚学楼412室举行。本次周周演由初一(2)班的孙忆涵和初一(4)班肖橙檬共同主持,由初一(2)班徐晓寒同学负责调度,与蒲汇塘师生共同带来一场艺术与科技碰撞的奇幻之旅。本次展演活动以“AI赋能动漫创作,创意动漫绘画”为主题。以AI赋能动漫创作为核心,用AI技术突破想象的边界,让创意无限延伸。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使用了“豆包”“Deepseek”“Kim ”等AI设计平台,将天马行空的灵感转化为一幅幅充满未来感的动漫作品。从角色设定到场景构建,从色彩搭配到动态分镜,AI技术成为汇学学子们创作的新伙伴。本次周周展通过作品快闪混剪短片、13位创作者的心得分享及自由观展等环节,充分展现了汇学学子们解构传统美学的独特技术视角。参加本次创作的同学们更是感慨万千,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心声吧:这副“若我不再痛苦”的灵感源于生活中患有疾病的病人。他们时刻处于痛苦之中,画中人正是在这种痛苦中因他们的“念想”而诞生的希望。他和病人们共同分担着希望与疼痛。画中的眼睛部分参考了米哈游“绝区零”的空洞元素,水滴状的颜色飞溅开来,其意为“痛苦会在未来像烟花一样转瞬即逝”。背景的血液、镜子也有暗喻源源不断的痛苦,花瓣意喻“希望”。这幅画希望大家能更加关注、关心身边的人,希望有羽毛和翅膀使他们可以脱离痛苦的阻碍,自由的在“生活”的天空飞翔。——初一(3)班 仰景昱我先在网上查找好看的二次元人物图片,接着把这几个人物发给豆包,让豆包生成新的图片,把这几个人物都生成好后,再添加自己喜欢的背景,最后把图片发给 deepseek,让它修改提出意见。这样,一幅好看的作品就形成了。在画画中,deepseek告诉了我作画的技巧:画画要先浅后深逐层上色,保持运笔力度均匀,上色柔和。阴影先画深后用纸巾擦拭,颜色差异大的地方用白色过渡。我用它提供的方法画画,画出来的作品比平时更有层次感和立体感,AI提升了我的绘画技巧,同时这次作画也激发了我学习和探索AI的兴趣。——初一(2)班 朱安琪本次“创意动漫绘画成果展”展现了汇学学子对AI技术与艺术融合的探索,构建了一个传统美学与数字文明对话的桥梁。不仅给大家带来一场视觉享受,也带来了生成艺术的有关思考,“技术与人类创造力的未来关系,是AI代替人类思考还是人类利用AI赋能创作”?同时,此次AI赋能创意动漫成果展也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未来的艺术创作将不再受限于工具,而是取决于创作者的思维与情怀”。愿每一位汇学学子都能在科技与艺术的交汇处,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星空,让灵感如星辰般永恒闪耀。撰文:预初(5)班王昱雯 预初(5)班马依诚摄影:初一(2)班周铎钊 预初(5)班马依诚艺术指导:王岩“新闻小记者”指导:徐丁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AI动漫绘画专场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第五届汇学艺术之星评选结果公示近一年,汇学学子硕果累累,据统计艺术类获奖共有1168项。为鼓励在艺术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开展第五届徐汇中学艺术之星评选活动,经过学校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审核,共有44名在评选中脱颖而出。名单公示如下,热烈祝贺当选的艺术之星们!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喜报:我校在上海市第二届中小学模拟飞行校园联赛获奖26项当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模拟飞行为怀揣飞行梦想的青少年架起了一座通向蓝天的桥梁——曾经需要专业训练才能触及的飞行体验,如今通过模拟飞行系统变得触手可及。2025年4月20日,第二届上海市中小学模拟飞行校园联赛在上海市科技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举行,我校48 名 “飞行少年” 怀揣热爱出征 —— “趣味竞速飞行” “发动机失效返场着陆”“Z - 本场五边争霸赛”,在高手如林的较量中绽放光芒!赛场直击:紧张与热爱交织的逐梦时刻清晨的赛场外,参赛队员们攥着微微出汗的号码牌,在漫长候场区中彼此打气。作为许多同学的 “首秀”,紧张感藏在攥紧的手心,却也被眼中跃动的兴奋点亮 —— 每周五放学后的航模教室,那些在老师指导下反复调试参数、模拟起降的夜晚,此刻都化作了胸有成竹的底气。荣耀时刻:三个校区齐摘一等奖,冠亚军闪耀登场!当成绩单揭晓,所有人都为之沸腾——三个校区均斩获一等奖,实力诠释 “全面开花”!其中,高一(3)班金梓萱同学以绝对优势摘下高中女子组第1名,高二(1)班徐睿阳同学紧随其后夺得高中男子组第2名!“操纵杆推满的瞬间,仿佛真的在云端翱翔。” 金梓萱赛后分享道,而这耀眼成绩的背后,是团队近三个月的 “魔鬼训练”:从气流对飞行姿态的影响,到紧急状况下的精准操作,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上百次打磨。正如指导老师所说:“当热爱化作每周五的坚持,天空终会回馈勇敢的追梦者。”初心不负:飞行梦想从这里启航本次比赛中,我校选手获奖26项,这不仅是对技术的肯定,更是对 “逐梦精神” 的致敬——那些在夕阳中调试设备的身影,那些为一个动作、一个数字争论不休的课间,都在今天结出了硕果。在本次比赛中,我们获得了以下荣誉:趣味竞速飞行项目一等奖高二(1)班徐睿阳、高一(3)班金梓萱、初一(19)班丁晨川二等奖高一(1)班石昀飞、高一(1)班殷梓隽、高一(2)班王佑川、初一(4)班赵逸雄、初一(14)班钱亦辰、初一(14)班蔡承轩三等奖高一(3)班曹泽寅、高一(5)班王锴睿、高一(8)班信嘉诚、初一(14)班孙皓铭、初一(15)班陈嘉一、初一(17)班周世辰、初一(17)班朱昊、初一(17)班李家蔚、初一(18)班陈天佑、初一(18)班王智阳、初一(19)班江晓航、初一(19)班柏祖明、初一(19)班陆逊怡、初一(20)班昝丞钧、初一(20)班舒秋睿、初一(20)班刘天阳本场五边争霸赛一等奖初一(4)班赵逸雄祝贺所有获奖同学!这份荣誉既是终点亦是起点——愿你们永葆这份破云而上的锐气,将这份荣誉化作前行的动力。此刻,让我们共同调校新的航向参数——下一程云端再会!每一次的比赛都是飞行途中难忘的经历,都有不同感受与收获:作为高中女子组一等奖的选手,这份荣誉背后是无数次拓展课和社团课的全情投入。为了进步一两秒而不断地调整飞行路线,合理地分配氮气的使用,从一开始控制不好飞行高度,到后来不加时能飞完全程,每次的进步都付出了努力。感谢学校提供的平台和机会,飞行课老师的辛勤指导,以及同学们之间的加油打气,也难忘周五社团大家一起在屏幕前练习的时光。在此,希望更多女生能加入我们,在蓝天赛道绽放光彩!高一(3)班 金梓萱本次比赛,我参加了两个项目。完成上午“趣味竞速飞行”比赛后,我抓紧时间进行“Z-本场五边争霸赛(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练习。在平时的练习中,我的进近阶段下降率一直容易超出规定值,导致得分时有波动。经过老师的悉心指导,我着重加强了这一方面的练习,最终在下午的比赛中获得了该项目的一等奖。初一(4)班 赵逸雄参加模拟飞行课程是我从进入初中至今最难忘的经历之一。从最初对仪表盘的手忙脚乱,到后来能熟练操控飞机完成复杂动作,每一次训练都让我感受到飞行的魅力与严谨。在市级比赛中,冷静心态成为关键,当宣布我获得一等奖时,所有的付出都化为了喜悦。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耐心指导的老师和并肩作战的队友。未来,我会继续带着对蓝天的热爱,向更高的目标翱翔!初一(19)班 丁晨川这次的飞行比赛的结果出来之后我心里深深的对于学校和家长充满了感激;感谢学校对于我们的兴趣爱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并且也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在我遇到瓶颈的时候给予了我必要的帮助和鼓励,我从小坐飞机就对蓝天充满了无限的好奇,怀揣着这份炙热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态度,助我突破了重重困难,使我在飞行比赛中创下了佳绩。此次得奖使我在后面的赛事选拔中继续发挥自己的最佳优势。往后的路任重而道远,充满着许多的荆棘;但是只要我保持这份热爱与坚持,就一定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书写出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高一(5)班 王锴睿撰稿:高一(3)班金梓萱指导:谢姗姗、余益成、蔡运涛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快乐歌唱与编创专场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2025汇学科艺周周展演——汇学英才专场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新中式服装设计 艺术周周演为推动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3月28日下午,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新中式服装设计专场,在总校崇思楼礼堂,由六年级学生自主设计上演。本次展演活动的主题是:AI赋能艺术 新中式服装设计。汇学学子们以新中式为设计核心,将盘扣、中国画、汉民族纹样等传统元素与AI生成技术相结合,借助AI设计平台(“豆包”、“Deepseek”、“Kimi”、“MidJourney”等),突破传统创作边界,让机器算法辅助完成纹样重构与色彩搭配,最终呈现出兼具古典韵味与未来感的服装作品。通过展演9组融合东方美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中式服装设计作品,展现出汇学学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以及对智能时代的创新表达。活动现场,我校两位小主持人衣袂飘飘,莲步轻移,率先开场。预初(3)班 陈知亦(左)、路雨桐(右)“上铃鼓”古典服饰舞,传统舞蹈的柔美配上西域的动感节奏,宋词吟唱与现代舞步碰撞,既有古典的诗意,又有生活的烟火气,让人仿佛看见辛弃疾笔下的佳节盛景。预初(3)班 龚家瑶(左)、潘奕含(右)“云中谁寄锦书来”,学生们将古代女性服饰的历史演变娓娓道来;他们借助AI工具,把中国魏晋时期服饰特点揉进了自己的想象与设计中,生成了现代与传统元素融合贯穿的两套新中式服装作品。其中歌曲《汉服》的演绎,满是古韵,致敬了我国三千多年的汉服文化,虽沉淀已久,但历久弥新。汇学学子们唱得大气磅礴,台下的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初一(9)班 孔育晰、初一(7)班 杜旻睿、初一(10)班 李家萱、初一(11)班 杨洵雅接着是“御柳飞花”作品,一段“寒食”春景视频将现场观众们带到了春天的世界,台上学生讲解簪花幞头等古代配饰特点、唐代男子女子服饰特征。最后学生借助“豆包”AI软件美化了自己的服装作品,科技技术不仅能够辅助艺术创作,又能为学生们带来了无穷的启发与可能性。预初(4)班 周童心精彩的作品展示间歇,来到了“有奖问答”环节。两位主持人你一言我一语,层层深入,从基础的服装三要素开始,到面料、款式、颜色、配饰、派别;从汉服的基本称呼,到描述服饰的古诗词,问得开心,答得有味。随后的现场AI设计竞赛,更是创意十足。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扫码,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就用AI软件设计出了一套套形式新颖、风格多样的创意校园服饰作品。经过现场观众们的激烈投票,最后推选出了三位“AI设计小达人”。我校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郑斌老师为其颁发奖状,并向获奖的同学们表示祝贺与鼓励。预初(2)班 张嘉欣(左二)、预初(9)班 王荃(左三)、预初(10)班 李辰(左四)精彩的互动环节过后,服装展演继续进行。如果用一个物件来回忆童年,你的脑海首先会浮现什么?我们的校园设计师来告诉你,她的童年是“汇学星星糖”。她笔下的设计稿,无论是复古宫廷风的女装、星星糖果色系配饰,还是青春学院风的男装,加上与AI的碰撞,既古典优雅,又贴合现代时尚,充分展示了汇学学子们的风采与个性。预初(2)班 王思茹“蔚蓝之梦”服装作品,缘起于对青春的描绘和对梦想的追求,校园设计师在春夏礼服上,配上晴朗天空的颜色,仔细雕琢服装的细节,构思巧妙、设计合理,穿上它在校园中绝对能成为焦点。预初(3)班 杨洋“水漾炎袍”作品,神秘的敦煌纹样设计和个性款式的剪裁,同时又借鉴了黄河流域出土陶器中的涡旋纹、春秋战国时期的云纹、近日热门的哪吒和敖光的衣饰纹样,简约而不简单,明媚而不张扬,让人记忆深刻。预初(6)班 刘梦晗(左)、曹扬希(右)“瑞鹤临风”作品,是从宋徽宗赵佶之名画《瑞鹤图》中汲取的灵感,叠加了现代设计元素,借鉴了明清时期较为流行的女性服饰——马面裙为设计元素,形成最后的新中式作品。临风瑞鹤舞翩跹,作品展示间,我们能看到的是汇学学子的用心和创意。预初(2)班 孙辰萱“墨色中国”作品,学生们仔细研究了色彩搭配、图案印花、面料质感、配饰设计,才开始下笔创作。完成线稿后,又是AI助力美化人物服饰。借助作品设计,想告诉大家:水墨中国,东方之韵,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绝伦,就藏在服饰里。预初(5)班 陆言嘉(左)、预初(2)班 沈佳怡(右)“新时代少年·墨焱骸绣”服装秀,以新时代少年为主角,以儒家文化为背景,以东方美学为骨骼,讲出了“青春不一young”的自信与风采。预初(3)班 白欣遥预初(3)班 冀祐嘉(左)、金梦菡(右)“杏雨丝缕裳”服装秀,融合元朝和唐朝的服饰特色,窄袖长袍,温婉的材质,细腻的设计,如丝如梦,如画如幻。预初(9)班 项奕榕(左)、 预初(11)班 陆思绮(右)预初(9)班 薛尧朔经过精彩地演绎与激烈地角逐,该活动一等奖获得者由此诞生。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郑斌老师为获奖同学颁发奖状,并向其表示祝贺与鼓励,激励着汇学学子们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创新,令同学们备受鼓舞。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汇学艺术周周演活动圆满结束,新中式服装设计专场活动作为我校艺术周周演中重要一环,不仅展现了青春学子的创意活力,更探索了AI技术赋能传统艺术的无限可能。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艺术+科技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为文化创新注入新动能;同时也深切希望未来的汇学学子们能够用自己的奇思妙想来将梦想一一实现!撰稿:方佳玲摄影:预初(10)班 边祎能、何帅杰、赵培旻;预初(1)班 章腾霄、徐培铭;预初(2)班 孙辰萱家长 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樱花创绘 艺术周周演春风拂面,汇学崇思楼前的樱花枝头已悄然挂满花苞,蓄势待发。为迎接这绚烂的芳华盛宴,“我与樱花有约”为主题的校园艺术樱花创绘活动在总校樱花大道开展。同学们以观察自然为起点,绘制樱花图案、设计切挖图层,用绚烂的喷漆将春日樱花定格于崇思楼前的路面上,把艺术的独特形式装扮汇学校园。他们关注到樱花花瓣的弧度、花蕊的分布以及光影下的色彩层次,并运用图形的设计方法,手绘出数多种樱花图案,依据花朵在地面上排列、分布的美观度,将樱花图案绘制成大、中、小三种不同规格的樱花造型。通过卡纸阴刻镂刻技术,绘创樱花图案。从手稿绘制到樱花的镂刻,展现了同学们的设计创意和巧思,考验了他们的耐心与细致,体现了艺术创作的匠心精神,承载了他们对自然之美的理解。为确保喷绘活动的安全、有序、高效,学校配备了全套防护装备,进行了规划分组;同学们学习了喷漆技巧,以及喷漆的各项安全要点,身着防护服、佩戴口罩、面罩、手套,手持自己设计的樱花图案,在崇思楼前的路面上开启了现场绘制创作。深粉、浅粉、白色等等各种色彩在路面交织,原本深灰的柏油路面逐渐开出朵朵绚烂的樱花。随着喷绘技巧的熟练,大家开始大胆地玩起了各种创意。有的尝试了花瓣和花蕊的不同配色方案,丰富了樱花的色彩变化;有的通过调节喷绘距离实现花瓣色彩由浅入深的渐变,表现了樱花的灵动感;也有的用不同色彩为花瓣描边,增加了樱花的层次感。同学们还自发的探索出了一套高效的协作模式,小组内部分工明确。有人在整体大道上设计除了粉色和白色之外,增加红色和橘色来协调大道上的画面变化;有人用粉笔标记定位,控制樱花的疏密节奏;有的人分配不同图形的樱花,控制樱花的大小分布,还有人站在高处俯瞰全局,及时反馈樱花喷绘的整体效果。这种默契配合,让路面的樱花既保留了错落感,又呈现出艺术化的韵律美。初二(3)班 沈诗樾 (樱花季航拍效果)同学们洋溢着笑脸,徜徉其中,心旷神怡,艺术灵感不断迸发。107年的崇思楼与满树盛开的樱花交相辉映。“樱花创绘”为汇学校园又增添了一道靓丽独特的风景线。也在同学们心中播下了发现美、创造美的种子,这是一场融合观察、实践与协作的校园艺术创作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爱国爱校”的自豪感。踏着春天的脚步,让我们徜徉在汇学花海中!以下是“我与樱花有约”—— 2025年汇学艺术周周演校园樱花创绘活动学生获奖名单:撰稿:刘思佳摄影:陈春燕、郑斌、丁磊 、夏喆倩、张军(无人机拍摄)高一(7)班 沙思语 、初二(3)班 沈诗樾 (樱花季航拍)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