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等你来 种子计划进校园——徐汇中学“校园体验”开放活动顺利开展2023年5月9日,“未来教师储备与培养计划”(种子计划)校园体验活动在徐汇中学开展。来自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东华、上师大、上海理工等高校的共35位在校大学生走进徐汇中学的校园,进行“种子计划”校园体验活动。为了更好地帮助“种子教师”们近距离体验校园氛围和未来职业生活,我校精心安排了主题讲座、参观校史馆与艺术、科创课程体验、观摩初高中基础课、任课教师经验分享交流等环节。“未来教师储备与培养计划”(又称“种子计划”)是在上海市教委的指导下,由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发起的,上海市名师培训中心负责具体实施的项目。校园体验活动为有志于成为未来基础教育教师的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校园实地考察学习的机会。主题讲座引路径徐汇中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丁艳老师以《新时代,我们如何当老师?》为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主题报告。丁老师首先围绕“爱学校”、“守师德”、重规培等关键词向大家介绍“汇学”文化,旨在强调徐汇中学要培养的是有灵气、有底气、有志气且大气的教师。接着,从教学五环节到德育工作的开展,她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娓娓道来,引导大家认识到未来教师要扎实教学工作的每一环。最后,以“润物细无声,助力学生成长”作为报告的结尾,呼吁大家争做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百年育人传底蕴徐汇中学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郑斌老师在带领大家领略校园风景的同时,讲述了西学东渐第一校徐汇中学的百年传承,以及背后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大学生们在郑老师的引导下参观了百年文物建筑崇思楼、汇学博物馆、徐汇乐府和徐汇画苑,深入了解了汇学百年历史。加深了对汇学“中西汇通,古今传承”的教学理念的理解。在校园里一路走来,大学生们还参观了马相伯广场、院士广场、汇学四重门等汇学文化教育传承与发展的特色景点。沿着汇学长廊,大学生们行至砺行楼参观了我校的科创特色课程。并且介绍了我校科创特色高中的办学理念及举措。高铁调度、高铁驾驶实验室、787模拟飞行创新实验室、天文台等多个工程素养实验室,为参观的同学们提供了近距离了解我校特色科创课程机会。“在来参观体验之前,真的没有想到徐汇中学开设了这么多的科创特色课程,实验室里先进的设备设施也让人大开眼界”,走出科创实验室,大学生们纷纷感叹不已。特色科创助育人大家行至勤体馆参加了我校的汇学科创论坛(高中专场)——“汇学人 会研究”学生市级优秀课题展示活动。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和科创校本课程全体任课教师共同参与了展示活动。在科创论坛分享会上,邀请了7位双前沿课程的学生代表现场分享课题成果。这既是高二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做研究”课题成果的展示,亦是对高一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引领和示范。现场参观的大学生们对优秀课题成果交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我校“科研兴师 科创兴校”系列活动心生向往。走进课堂观风采种子教师们走进了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沉浸式地感受教师的职业魅力和风采。我校高中物理蔡科老师的《机械能守恒定律》课程和初中语文储珊老师的《说明文考点命题》课程,分别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课堂展示。两位老师在课堂上充满激情,讲解趣味横生。在他们的引导下,同学们的思维在课堂上不断跃动,各显风采。授课过程中,两位老师着重突出“以生为本,以动促思”的课堂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引导学生掌握学法,通过“授人以渔”来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两位富有经验的学科教师,通过精彩生动的课堂,为参观的大学生们展示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魅力。通过走进课堂,也帮助同学们更加真实地了解到教学的真实过程。交流沟通话成长在走进课堂环节之后,我校特意组织了座谈会,安排见习教师与准入职教师共同参加交流,为大学生们提供经验分享和近距离答疑解惑的机会。“为什么要做老师呢?”陈静颖老师从个人经历出发,分享了她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后在生活和思想上的成长和蜕变。即将入职的杨娜娜老师也在会上主动分享了她的跟岗实习收获,并从四个方面为立志成为教师的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些建议,“打好专业知识基础、尽快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充分利用资源积累经验、胸怀责任心”。“非师范生也有机会成为教师吗?”“如何找寻到进入校园实习的机会?”“有哪些渠道可以获取信息?”“如何才能顺利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在自由交流环节,大学生们围绕职业生涯,提出许多关心的问题。面对大家疑惑,我校参与座谈会的教师们也从自身成长和现实情况出发,分享了许多经历和建议。校园体验是“种子计划”中为高校低年级学生提供校园实地考察学习的项目。通过诸多“未来教师实践基地”学校开放校园体验日,让学员们有机会走进中小学校园进行参观,聆听校长的介绍,旁听一节课,体验老师的课前课中课后,了解上海各学校的办学理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真正感受教师的一天。此次种子计划进校园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大学生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课堂,感受教师职业魅力和风采的宝贵机会。教育是一场爱的修行。我校对“校园体验”开放活动高度重视,并精心安排和组织了有关环节和流程,希望能够帮助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大学生们对未来的职业形成清晰的认知。同时也希望为教育事业培养优秀的“种子教师”。撰稿:徐丁 谢姗姗责编:陈蔚菁 郑斌发布:许贞监制:曾宪一
-
“我的汇学故事” ——2022学年上海市徐汇中学校友汇学故事征集活动上海市徐汇中学是上海市科创特色高中,创办于1850年,有“西学东渐第一校”之美誉,学校以“荟萃精华、广学博识的荟学;参悟规律、善于学习的会学;智慧养成、学以致用的慧学;古今传承、中西汇通的汇学”的“汇学”为校训,逐步形成“徐以成己,汇则达人;徐以兴学,汇则兴邦”的“成己达人,兴学兴邦”的汇学文化,“博爱立美”的教风和“崇思尚学”的学风,有“崇尚科学,文理兼通,中西贯通,多彩发展”的办学传统,培养古今传承中西汇通的“汇学型”人才。学校已成为“学生有特长,教师有特色,教学有质量,办学有成就,社会有声誉”的品牌学校。本次活动主要以收集汇学校友在徐汇中学学习成长过程中最有意义、感人至深的故事,以叙述视频、文章、书画、文创作品等形式,展现汇学学子“昨日我以徐汇为荣,今日徐汇以我为荣”的汇学故事。内容可以是在校、在岗、在家的小故事、感言、寄语。主办单位:文化发展中心、工会、校友会活动对象:徐汇中学新老教职员工、学生、校友、学生家长作品收集时间:2022年10月19日—11月20日作品要求1、作者必须是汇学师生含校友、老教师。校友作品要注明如****届**班级、姓名、联系方式。作品可以是制作完整的有较高清晰度的视频、文稿(尽量用电子稿)、书画作品等。可以是已经发表的各类作品,需注明发表出处。2、交稿地点与截止时间:交稿地点:总校崇思楼二楼校长室郑老师截止时间:2022年11月20日邮箱:1413411908@qq.com作品展示入选作品将在学校新闻、汇学公众号展示,学校将挑选部分作品汇编成册,制作成“汇学文化故事集”。上海市徐汇中学2022年10月19日发布:许贞责编:郑斌监制:曾宪一
-
请支持汇学文化外显工程“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评选”为传承我校“办学就是办文化”、“学校是文化积淀的场所”的汇学文化理念,积极探索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实践研究,提升师生的文化认同感,激发广大汇学人的文化自豪感。上海市徐汇中学积极参加2022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此次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旨在通过近年来文化与艺术高度融合的空间设计及在景观文化、展板文化、墙面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工作,展示徐汇中学“西学东渐第一校”的汇学文化荟萃精华、广学博识——荟学;参悟规律、善于学习——会学;智慧养成、学以致用——慧学;古今传承、中西汇通——汇学。敬请支持!【投票时间】投票开始时间:2022年9月26日12时00分;投票截止时间:2022年9月30日16时00分。【投票方法】进入各赛区网页,为喜爱的空间进行投票。各赛区网络票选前3名的空间将获得“网络人气奖”。 (其余奖项将由评委会评议决出)【投票规则】扫码后搜索汇学文化找到相关投票位置,一个微信号每天最多可以投10票(可投给同一个参赛空间)。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相关链接:“美丽校园,真好看”——校园网红打卡地;最有文化的学校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iJNHnSTuIglLSCU-29HfDQ撰稿:徐汇中学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 郑斌发布:许贞监制:曾宪一
-
聚力量战疫 文化汇同心——汇学文化月之汇学抗疫故事展播(六)疫情在前 重任在肩 汇学人在行动讲述人:陆梅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PguPDz8Q823I2UZXYM9JRA发布:许贞责编:郑斌监制:曾宪一
-
聚力量战疫 文化汇同心——汇学文化月之汇学抗疫故事展播(五)汇学文化 云端育人讲述人:吕健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tIm-PPBpJd_UUdQPQCpj0A发布:许贞责编:郑斌监制:曾宪一
-
聚力量战疫 文化汇同心——汇学文化月之汇学抗疫故事展播(四)抗疫有我 “画”说抗疫讲述人:刘思佳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UJP2IdlOuPwMSnklxoKogg发布:许贞责编:郑斌监制:曾宪一
-
聚力量战疫 文化汇同心——汇学文化月之汇学抗疫故事展播(三)山河无恙烟火寻常——汇学以“艺”抗疫故事讲述人:王喆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DrNL1SAt9ovEzprdqXxGuA发布:许贞责编:郑斌监制:曾宪一
-
聚力量战疫 文化汇同心——汇学文化月之汇学抗疫故事展播(二)志愿服务 战“疫”青春刘怀成的抗疫志愿者故事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ZcuGdPN2VEMOQzkmq5OQPw发布:许贞責編:郑斌监制:曾宪一
-
聚力量战疫 文化汇同心——汇学文化月之汇学抗疫故事展播(一)是志愿者,也是治愈者王丹晹微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16-EHCmA5zIF8tepBvKpJg发布:许贞责编:郑斌监制:曾宪一
-
汇学人聚力战疫一一记文化月教工大会自3月上海疫情爆发以来,面对未知的疫情严峻形势,在校领导的带领和指导下,汇学人攻坚克难,一个个坚守岗位,在线上阵地上好每一堂课、关心每一位学生;一个个冲上战疫一线,化身大白、小蓝,成为了社区抗疫的生力军,每个人都在这场战疫中留下了战斗的痕迹,传递着汇学教师的温情、奉献与担当,弘扬了汇学智慧文化。为了更好的接续抗疫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传承、丰富汇学文化,6月30日晚上7时,汇学全体教工共聚云端,召开汇学文化月之汇学抗疫故事展示。会议由校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郑斌老师主持。忆:“宅家生活”亦精彩会议开始前,播放了由学校工会收集、剪辑的教工居家生活视频。在征集到的28个视频中,有学无止境、有人间烟火、有家国情怀……汇学教工并未因宅家而停下前进的脚步,用乐观笃定、积极从容的生活百态绘就出了一幅幅“足不出户,生活依然绚丽多彩”的美好画卷。述:“抗疫故事”汇感动预初年级组王丹晹老师以“治愈系”志愿者的身份,讲述了自己从志愿者到治愈者,再到志愿者的心路历程,让我们看到了患难与共的担当和守望相助的情怀。校工会主席王燕虹老师向大家讲述了预初年级组刘怀成老师参加教育局志愿者抗疫团队的经历感悟。刘老师义不容辞的逆行出征,让我们看到了青年党员身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力量。刘怀成师者无畏,追光逆行。本次疫情期间,共有57名汇学人走上抗疫一线,纷纷化身楼长、核酸志愿者、小区团长、物资搬运工、配药员……他们逆流而上、奋勇拼搏的身影,一道道凡人善举的微光汇聚成众志成城的志愿星河。汪青兰顾春兰汪萌龚亮音美组的王喆老师以《山河无恙烟火寻常》为主题,分享了音美组老师与我校各乐团学生心系上海、心系疫情的故事。他们用艺术点亮人间真情,用云端合奏、云上共舞为战胜疫情温情接力。美术组的刘思佳老师以《抗疫有我、“画”说抗疫》为主题,展示了我校“抗疫有我”主题征稿活动优秀作品。同学们汲取生活中的创作灵感,以丰富多样的创作载体、与时俱进的创作方式绘制了556件作品,充分展示了汇学学子构思巧妙的创作智慧、匠人气质的创作精神。以艺抗疫,以艺传情,汇学师生书写希望祝福、奏出美好期待、画出感动共鸣,彰显汇学文化暖心底色与人文情怀。高一年级组的吕健老师与大家分享了疫情期间云端育人的故事。他以“育德育人育栋梁立志立业立名校”校园文化内涵为土壤,以温馨的方式、紧密的沟通,将抗疫与班级管理、学科教学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汇学文化的浸润中进一步发展汇学核心品质。卫生组室陆梅老师讲述了6月初三、高二、高三学生复学返校后她参与校园防疫工作的故事。专业、细致、规范的操作,有序、高效、默契的配合,两处老师与后勤人员们为汇学校园筑牢安全防线。不论是居家学习,还是复学返校,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状态一直牵动着每一个汇学人的心。教学不松懈,关怀不停摆,汇学人时刻向学生们传递知识、能量与关爱。每一位汇学人的居家情况则一直牵动着校领导们的心,曾宪一校长义无反顾坚守学校岗位,护校指挥全校师生的抗疫工作,时刻关心师生情况。学校管理层精心组织安排,中层干部全员到岗积极完成复学工作,为师生返校做好充分准备。评:“心在一起”聚力量展示活动由刘晓艳书记点评。刘书记指出本次展示体现了汇学教工的大局意识、奉献意识、担当意识,充分彰显了汇学文化的力量。这股力量是面对突发重大事件时处变不惊的自如,是“疫”往无前、无畏无惧的勇毅,是家校共育、汇学人精诚合作的凝聚。抗疫尚未迎来真正的胜利,面对即将来临的中考、高考及暑期,刘书记希望汇学人能够继续以汇学文化的力量推动我们去完成一项又一项新的任务,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成己达人,兴学兴邦。汇学人抗疫的故事将会被深深地印记在汇学文化故事本中,而这些故事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收获、坚守与力量,拉紧了汇学人的共同精神纽带,写满了汇学人务实担当的生动注脚。让我们继续以文化凝心聚力,以行动跨越赶超,为学校发展注入精神力量。撰稿:王丹晹发布:许贞审核:郑斌 王燕虹监制:曾宪一
-
汇学文化:引领品牌教研组建设——汇学教研组建设经验在全国第13期中学校长优研班分享2022年5月17日晚,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举办全国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线上主题活动中如期进行,与会的还有贵州的优秀乡村校长和四川省的名校长,共400多人参会。会议围绕“教研组建设”,并结合学校教研团队建设问题进行了线上交流和研讨。徐汇中学曾宪一校长和衡水中学校长分别率领各自的教研团队作了主题发言和团队交流与分享。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戴蕊华、副主任刘莉莉等专家进行点评,会议由邓睿老师主持。上海市徐汇中学曾宪一校长做《汇学文化:引领品牌教研组建设》主题发言,从“教研组定位管理、课程与教学、条件与保障、成效与示范、创新与亮点、思考与发展”几个方面向各位校长作了精彩的介绍。他首先解读“汇学”的校训文化内涵,介绍学校建设品牌教研组的目标、教研组长遴选考核细则,强调教研组工作的一个理念和生本学堂和原创命题两个抓手。特别指出近年来徐汇中学正在由课堂向学堂转变,各教研组意识到题目是高效学习的重要因素,以选题目、讲题目、命题目作为原创命题的研修路径,以案例为载体致力于命题和生本学堂的研究。最后他还介绍了学校教研组努力的方向,将通过学材新资源、自适应新平台、全息新环境,来探索学习新模式,实现大数据新学习的新局面。徐汇中学李年珍老师代表初中语文教研组团队,向参会的校长们做了《原创命题主题式语文研修在行动》的主题交流。她从“辨别优劣,精准选题”、“分版块命题实战命中考模拟卷”、“学生原创命题,多平台展示”介绍了学校初中语文教研团队在“原创命题”主题研修的三段历程。李老师不仅回顾了老师们在命中考模拟卷的实战中历练命题的专业能力的途径,更是对学生原创命题的五种有效方式做了着重介绍。为了激发学生成为命题人,语文组编制了初中语文预学本、鼓励学生设计逻辑板书、组织小组作分层命题,并利用微视频制作展示学生命题,通过分层作业的方式启动学生命好题、用好命题。如今,语文教研组在原创命题主题式研修中,不仅教研活动序列化、系统化,而且师生的命题更加专业化。地理教研组长曹骏骅老师向大家做了《传承、磨炼、创新——汇学地理教研组品牌学科发展之路》主题汇报,曹老师从“师徒结对传承汇学人肯钻研的精神”、“勇于挑战自我,磨练中成长”、“突破创新,多元融合创特色”三方面多角度地展示了地理组老师们近几年里在公开展示、荣誉奖项、论文课题、特色课程、兼职聘任等方面获得的累累硕果。在磨练内功的同时,该组老师还将5G+MR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参与自适应平台及线上视频资源建设,致力于地理、生命科学跨学科项目化研究。最后,他展示了一段精彩的线上教研活动片断,再现了老师通过视频会议研讨“如何激发学生课题研究的积极性?”的教研过程。专家点评环节中,全国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的导师刘莉莉老师充分肯定了徐汇中学教研组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她针对曾校长提出的学校办学注重文化内涵给予很高的评价,她指出徐汇中学在建设教研组队伍以及汇学课堂构建中,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特别是学校建设“荟学—会学—慧学—汇学”四重境界体现了百年名校的深厚底蕴。她强调从语文教研组的汇报交流中,可以看出徐汇中学在原创命题的学科教学研究中,教师有方法,学生有发展,教研工作推行得扎实深入。随后,刘老师肯定了高中地理组利用线上教研的形式,不仅有真实性,而且老师线上交流研讨聚焦学生问题,通过分析原因,商讨解决措施,能从学生的问题出发,体现了生本学堂、以生为本教研行为的鲜活性。衡水中学校长及其教研团队也就本校在校本教研的管理和实施作了交流和分享。戴蕊华主任进行了点评,强调要关注整体、综合、协同、网络教研。本次全国优秀中学校长线上主题活动中,曾校长率领我校两个教研组建设的交流展示,是我校平时扎实开展教研工作的一个缩影,也是我校近年来教育教研不断创新探索的见证。徐汇中学一直以来坚持“师生是共同做学问的”“生本学堂、原创命题”的教学研究和创新,并积极探索教、研、修的融合实效性,形成了“研究+创新”的汇学教研文化,打造了一批品牌教研组。撰稿:李年珍发布:许贞监制:曾宪一
-
汇学文化月展板展播汇学文化:曾宪一校长在研究了170年来的校史文化发展的基础上确立了 以“荟萃精华、广学博识的荟学;参悟规律、善于学习的会学;智慧养成、学以致用的慧学;古今传承、中西汇通的汇学”的“汇学”作为校训, 学校逐步形成“徐以成己,汇则达人;徐以兴学,汇则兴邦”的“成己达人,兴学兴邦”的汇学文化。汇学文化专题展板展示以汇学文化景观为主,辅以汇学文创品、部分汇学刊物等,向全校师生展示三个校园的美丽校园新景观、以马相伯广场、院士广场为代表的研究文化、创新文化;以汇学校长奖、各类文创品为代表的激励文化等。近年来,我们一直秉承汇学文化理念积极探索、实践“办学就是办文化;学校是文化圣地、学生是来学校学文化的、学校是培养文化人的地方、学校是文化积淀的场所”。积极完成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实践研究,努力传承汇学文化引领学校跨越式发展。新款汇学文创品展示成己达人尺汇学钥匙扣汇学170周年纪念章汇学型家长奖章汇学新版帆布袋重德楼小篆体对联育德育人育栋梁 立志立业立名校汇学文化地图撰稿责编:郑斌发布:许贞监制:曾宪一
-
汇学文化景观微视频创作大赛获奖名单多年来我们秉承着汇学文化理念,积极探索、实践“办学就是办文化;学校是文化圣地、学生是来学校学文化的、学校是培养文化人的地方、学校是文化积淀的场所”,积极创设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实践研究;通过丰富多彩的展板文化、景观文化、墙面文化、汇学文创品等形式向师生及社会各界展示汇学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汇学景观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记录校园外显文化工作,文化发展中心、工会组织了“汇学文化景观微视频创作”活动,推进汇学校园景观视频化工作。本次活动共收到师生作品82个,评选出12个一等奖作品,16个二等奖等。方莉老师专程制作了汇学文化专题片:《最有文化的学校》汇学校园172年的校园文化传承,有着不断创新的文化景观,有着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我们期待着师生在积极参与共同建设汇学文化的过程中制作出更专业、更精彩的汇学文化视频作品。上海市徐汇中学文化发展中心 工会2022.1撰稿责编:郑斌发布:许贞监制:曾宪一
-
文化月论坛视频展播55、徐汇中学2021年汇学文化论坛之教研文化展示视频为了落实学校十四五发展中有关“生本学堂”规划,我们南校初中语文教研组两年来组织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2020年3月,教研组组织开展了“自命题教研活动”;2021年4月,曾校长走进课堂指导,亲自主持南校语文生本学堂展示活动,在具体课例的指导中,使老师们逐渐领悟到生本学堂的内涵。本学期10月份,教研组以一年一度的新进教师课堂展示为契机,组织王宇和苏伟两位老师分别从自主命题和生本学堂两个角度,尝试备课磨课、上课,开展了生本学堂观课、评课深度教研活动。从命题经验交流——教师潜水生本学堂——组织对生本学堂进行观、评教研,南校语文组在思考,也在探索进一步在“生本学堂中生智慧,在深度教研里启思维”。主持:李年珍老师嘉宾:董娓娜老师、王宇老师、苏玮老师、吴雯娴老师撰稿:郑斌发布:许贞责编:郑斌监制:曾宪一
-
文化月论坛视频展播44、徐汇中学2021年汇学文化论坛之研究文化论坛展示“崇尚科学,多彩发展”是徐汇中学的办学传统,2020年我校创成上海市科创特色高中,以建设科创研究型学校作为发展目标。近年来,学校开设了近百门校本特色课程,包括涉及11个工程领域的34门科技课程,建立了26个创新实验室,为初高中学生科技创新和实践活动提供硬件保障。学校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来为学生发展搭建平台。目前,已有124项创意设计方案在徐汇中学首届创意设计大赛中获奖,有157个创业团队提交了项目申请,举办了三次中学生创业项目发布会,承办两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2018年以来,学校共有19名高中生入选“英才计划”,提前与大学教授导师对接。学校鼓励师生全员做课题研究,还尝试高中生“以大带小”的课题指导模式,在上海市中小学新科学新技术创新课程平台学生社会化评价中累计荣获351项“优秀”课题认证,连续五年保持全市高中生优秀课题人数第一的成绩。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中诞生了许多高质量的成果。2019年我校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高端课程的创生》这本汇学专著,2020年又有《科创兴校》《汇学人会研究》《跨学科融合创新教育》等新书出版。将“科研兴师,科创兴校”的课题研究文化落到实处。展示嘉宾:高一(1)班 朱铭浩、高二(2)班 李响、高二(2)班 马宸泽视频连线:2021届毕业生 周宇辰撰稿:郑斌发布:许贞责编:郑斌监制:曾宪一
-
文化月论坛视频展播33、徐汇中学2021年汇学文化论坛之班级文化管理论坛展示在汇学育人核心品质的感召下,为树立学生典范,挖掘汇学人才,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班级文化立足于发扬学生自主管理的特色,并促进学生的多彩发展。高一班主任伍春红老师分享“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文化。撰稿:郑斌发布:许贞责编:郑斌监制:曾宪一
-
文化月论坛视频展播22、徐汇中学2021年汇学文化论坛之学生文化论坛展示徐汇中学作为一所以科创,艺术等为特色的学校。古今传承,中西汇通、秉承“以文化育人的五育融合,培养新时代的汇学人”的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承载梦想,发挥特长。而身处新时代的同学们都能在学校提供的多彩平台下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创新思维。他们在各类活动中斩获各类奖项,展现了作为汇学学子的卓越风采。同时,学生们也能在接受学校良好素质教育的同时,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发扬学生自主管理的特色,促进学校活动的开展,为校园文化的传播而努力。本次论坛,学生代表们就从科技创新,艺术特色,学生社团,学生自我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了总结汇报。主持人: 高二(5)班 顾奕昕嘉 宾:初二(1)班 周楚淇、初一(10)班彭子涵、初三(1)班 王惟钦、初二(2)班 周家彦撰稿:郑斌发布:许贞责编:郑斌监制:曾宪一
-
文化月论坛视频展播11、徐汇中学2021年汇学文化论坛之凝聚力文化论坛展示凝聚力是学校的生命力,对学校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工会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职工凝聚力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工会主席王燕虹老师分享工会凝聚力文化。撰稿:郑斌发布:许贞责编:郑斌监制:曾宪一
-
“汇学文化滋养新时代汇学人建设科创特色研究型学校”——记徐汇中学第二届文化月展示2021年12月31日,我校举行了“汇学文化滋养新时代汇学人建设科创特色研究型学校”的文化月展示报告会,会议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郑斌主持。会议开始前,展播了汇学文化视频,展现了汇学校园的美景。会议伊始,郑斌老师回顾了近年来在汇学家人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完善的汇学文化外显工作。通过文化景观、展板、文创品、短视频等方式向校内外展示了百年传承与发展的汇学文化。汇学展板文化展示了优秀师生风采,表彰了师生身边的榜样,在学校里形成了向身边先进人物学习的氛围。汇学外显文化提升了师生的文化认同,也内化提升了汇学文化人的自我行为。文化月中,由文化发展中心、工会、美术教研组组织的汇学文创品设计大赛共收到文创设计作品206件,其中评选出教师优秀作品10件。曾宪一校长为戴宗祥等十位老师颁发了最佳创意奖奖状。会议的第二部分是汇学文化月论坛,内容包括凝聚力文化、学生文化、班级文化、研究文化和教研文化。凝聚力是学校的生命力,对学校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工会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职工凝聚力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工会主席王燕虹老师分享了《汇聚活力 凝心聚力》的工会凝聚力文化。汇学文化景观微视频创作大赛共收到作品82个,评选出的12个一等奖作品将于寒假期间在汇学公众号上展播。孙玲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她以独特视角记录汇学之美的视频作品。学校在以文化育人的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和科技创新与艺术熏陶的教育特色下,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新时代“感恩·善良·责任·大气”的汇学人。顾奕昕同学主持了学生文化微论坛,展现了新时代汇学人的风采。在汇学育人核心品质的感召下,为树立学生典范,挖掘汇学人才,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班级文化立足于发扬学生自主管理的特色,并促进学生的多彩发展。伍春红老师和大家分享了“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文化,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方式引导学生从“会学”到“成己达人。”校长是课程设计的主导、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学生成为科学研究的主人。以科创为创新教育抓手,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特色办学促进了学校高品位发展,全校师生员工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英才计划获奖学生马宸泽、李响、朱铭浩交流研究经历与感受,就读上海市交通大学工科试验班2021届优秀毕业生周宇辰也专程发来视频。汇学提倡“生本学堂”,深入开展了教学优化的实证研究。“生本学堂生智慧,深度教研启思维”,“生本学堂”在指导学生会学慧学的同时,也助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李年珍老师主持南校语文“生本学堂”研讨展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立足点,探索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适切性。本次文化月展示从凝聚力文化、学生文化、班级文化、研究文化和教研文化五个角度,以论坛的形式展示了部分的汇学文化。汇学文化源于学校的文化传统,汇学文化发展是全校各部门、各组室、各班级文化的个体与整体的协调发展;汇学文化的不断发展离不开全体汇学人的关心和参与。我们将继续秉承曾宪一校长的“办文化是办学最高境界”理念,坚持守正创新,用情用力做好文化发展建设、讲好汇学文化故事,提升文化自信。推进“荟萃精华、广学博识”、“参悟规律、善于学习”;“智慧养成、学以致用”;“古今传承、中西汇通”的汇学文化新发展,创建汇学文化新格局。“成己达人,兴学兴邦”。充分实现“爱国·感恩·善良·责任·大气·创新”的价值观,把学校办成文化老店,把汇学学子培养成有“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中西贯通、家国情怀”的现代社会建设者。撰稿:叶茜雯摄影:陆舟斌 刘思佳发布:许贞责编:郑斌监制:曾宪一
-
上海市徐汇中学2021年十大新闻01我校参展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探究未来人工智能——我校参展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2021年7月7日,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迎来正式开幕前的定向邀约和媒体开放日。我校是上海市科创特色高中,建有“2+X”科创课程群32门,其中人工智能16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机器人火星车、火星救援、卫星制作与应用、高铁调度与驾驶,波音787飞行等,其中5G+MR是全球首个中学科创教育实验室。被评为科技部中小学人工智能项目实验校。我校受邀参加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并带来了无人驾驶智能小车、机器人火星车、5G+MR眼镜、FIND智能钢琴等人工智能前沿产品,展台位于长三角教育数字化转型展区。我校作为中学代表参展,以16门人工智能课程在中学的实践开发引领人工智能教育,在2021年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现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02我校成为全国教育数字化改革学校联盟发起单位之一10月10日上午,在华东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即将来临之际,华东师范大学-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暨全国教育数字化改革学校联盟成立仪式在华东师大普陀校区举行,标志着一线教育主体与数字原生科技企业开启合作的新篇章,共同打造教育数字化的新格局。华东师大、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市徐汇中学、重庆谢家湾学校等联盟发起单位的领导嘉宾共同出席签约和成立仪式。032021年11月,我校荣获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教育部发布公示,全国认定1885所学校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其中,上海有55所学校,我校传承项目是江南丝竹。032021年4月,我校荣获由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青年报社共同颁发的“传统文化优秀示范学校”荣誉称号。04我校教师在全国创新型名师孵化大赛中蝉联一等奖2021年11月13日,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大会(EASDC)暨第八届创新型名师孵化大赛决赛(IFT)在线成功举行。全国近百位教师参加了本届比赛,经过初赛、复赛多轮评审选拔,我校高倩老师荣获一等奖,吕健老师荣获二等奖。04曾宪一校长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校长、2021上海市优秀校长、2020年上海市教育年度新闻人物。05我校5G+MR 案例被选用教育部《中小学智慧校园蓝皮书(2021-2022)》,获教育部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的第二届创新成果奖我校荣获教育部第二届未来教育创新成果奖06我校承办第18届上海市未来工程师大赛2021年11月13日上午,第十八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终评)在我校顺利举行。根据前期线上线下评审结果,由大赛组委会在全市范围内挑选出10%左右学生入围终评,在我校重徳楼1-3楼教室各个项目组的专家对入围终评学生进行线上评审。07A、我校又成为上海市中小学新科学新技术创新课程平台新课程开发试点牵头学校;B、我校102项、110项学生研究课题分获市教研室双新科创课程平台2020年度、2021年度优秀认证082020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发展中心年会暨徐汇中学科创特色展示在我校举行2021年1月19日,2020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发展中心年会暨徐汇中学科创特色展示在我校举行。大会由科创教育中心总协调曹根林主持,徐汇区教育局党工委书记姚黎红,中国教育学会科创中心主任张志明,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参加本次大会并讲话。09我校荣获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示范校、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校、上海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上海市教育数字化场景转型标杆校。10我校成为上海市学校艺术、体育“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第一批高中阶段龙头学校发布:许贞责编:郑斌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