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汇学科艺周周展演——汇学英才专场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新中式服装设计 艺术周周演为推动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3月28日下午,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新中式服装设计专场,在总校崇思楼礼堂,由六年级学生自主设计上演。本次展演活动的主题是:AI赋能艺术 新中式服装设计。汇学学子们以新中式为设计核心,将盘扣、中国画、汉民族纹样等传统元素与AI生成技术相结合,借助AI设计平台(“豆包”、“Deepseek”、“Kimi”、“MidJourney”等),突破传统创作边界,让机器算法辅助完成纹样重构与色彩搭配,最终呈现出兼具古典韵味与未来感的服装作品。通过展演9组融合东方美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中式服装设计作品,展现出汇学学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以及对智能时代的创新表达。活动现场,我校两位小主持人衣袂飘飘,莲步轻移,率先开场。预初(3)班 陈知亦(左)、路雨桐(右)“上铃鼓”古典服饰舞,传统舞蹈的柔美配上西域的动感节奏,宋词吟唱与现代舞步碰撞,既有古典的诗意,又有生活的烟火气,让人仿佛看见辛弃疾笔下的佳节盛景。预初(3)班 龚家瑶(左)、潘奕含(右)“云中谁寄锦书来”,学生们将古代女性服饰的历史演变娓娓道来;他们借助AI工具,把中国魏晋时期服饰特点揉进了自己的想象与设计中,生成了现代与传统元素融合贯穿的两套新中式服装作品。其中歌曲《汉服》的演绎,满是古韵,致敬了我国三千多年的汉服文化,虽沉淀已久,但历久弥新。汇学学子们唱得大气磅礴,台下的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初一(9)班 孔育晰、初一(7)班 杜旻睿、初一(10)班 李家萱、初一(11)班 杨洵雅接着是“御柳飞花”作品,一段“寒食”春景视频将现场观众们带到了春天的世界,台上学生讲解簪花幞头等古代配饰特点、唐代男子女子服饰特征。最后学生借助“豆包”AI软件美化了自己的服装作品,科技技术不仅能够辅助艺术创作,又能为学生们带来了无穷的启发与可能性。预初(4)班 周童心精彩的作品展示间歇,来到了“有奖问答”环节。两位主持人你一言我一语,层层深入,从基础的服装三要素开始,到面料、款式、颜色、配饰、派别;从汉服的基本称呼,到描述服饰的古诗词,问得开心,答得有味。随后的现场AI设计竞赛,更是创意十足。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扫码,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就用AI软件设计出了一套套形式新颖、风格多样的创意校园服饰作品。经过现场观众们的激烈投票,最后推选出了三位“AI设计小达人”。我校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郑斌老师为其颁发奖状,并向获奖的同学们表示祝贺与鼓励。预初(2)班 张嘉欣(左二)、预初(9)班 王荃(左三)、预初(10)班 李辰(左四)精彩的互动环节过后,服装展演继续进行。如果用一个物件来回忆童年,你的脑海首先会浮现什么?我们的校园设计师来告诉你,她的童年是“汇学星星糖”。她笔下的设计稿,无论是复古宫廷风的女装、星星糖果色系配饰,还是青春学院风的男装,加上与AI的碰撞,既古典优雅,又贴合现代时尚,充分展示了汇学学子们的风采与个性。预初(2)班 王思茹“蔚蓝之梦”服装作品,缘起于对青春的描绘和对梦想的追求,校园设计师在春夏礼服上,配上晴朗天空的颜色,仔细雕琢服装的细节,构思巧妙、设计合理,穿上它在校园中绝对能成为焦点。预初(3)班 杨洋“水漾炎袍”作品,神秘的敦煌纹样设计和个性款式的剪裁,同时又借鉴了黄河流域出土陶器中的涡旋纹、春秋战国时期的云纹、近日热门的哪吒和敖光的衣饰纹样,简约而不简单,明媚而不张扬,让人记忆深刻。预初(6)班 刘梦晗(左)、曹扬希(右)“瑞鹤临风”作品,是从宋徽宗赵佶之名画《瑞鹤图》中汲取的灵感,叠加了现代设计元素,借鉴了明清时期较为流行的女性服饰——马面裙为设计元素,形成最后的新中式作品。临风瑞鹤舞翩跹,作品展示间,我们能看到的是汇学学子的用心和创意。预初(2)班 孙辰萱“墨色中国”作品,学生们仔细研究了色彩搭配、图案印花、面料质感、配饰设计,才开始下笔创作。完成线稿后,又是AI助力美化人物服饰。借助作品设计,想告诉大家:水墨中国,东方之韵,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绝伦,就藏在服饰里。预初(5)班 陆言嘉(左)、预初(2)班 沈佳怡(右)“新时代少年·墨焱骸绣”服装秀,以新时代少年为主角,以儒家文化为背景,以东方美学为骨骼,讲出了“青春不一young”的自信与风采。预初(3)班 白欣遥预初(3)班 冀祐嘉(左)、金梦菡(右)“杏雨丝缕裳”服装秀,融合元朝和唐朝的服饰特色,窄袖长袍,温婉的材质,细腻的设计,如丝如梦,如画如幻。预初(9)班 项奕榕(左)、 预初(11)班 陆思绮(右)预初(9)班 薛尧朔经过精彩地演绎与激烈地角逐,该活动一等奖获得者由此诞生。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郑斌老师为获奖同学颁发奖状,并向其表示祝贺与鼓励,激励着汇学学子们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创新,令同学们备受鼓舞。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汇学艺术周周演活动圆满结束,新中式服装设计专场活动作为我校艺术周周演中重要一环,不仅展现了青春学子的创意活力,更探索了AI技术赋能传统艺术的无限可能。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艺术+科技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为文化创新注入新动能;同时也深切希望未来的汇学学子们能够用自己的奇思妙想来将梦想一一实现!撰稿:方佳玲摄影:预初(10)班 边祎能、何帅杰、赵培旻;预初(1)班 章腾霄、徐培铭;预初(2)班 孙辰萱家长 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樱花创绘 艺术周周演春风拂面,汇学崇思楼前的樱花枝头已悄然挂满花苞,蓄势待发。为迎接这绚烂的芳华盛宴,“我与樱花有约”为主题的校园艺术樱花创绘活动在总校樱花大道开展。同学们以观察自然为起点,绘制樱花图案、设计切挖图层,用绚烂的喷漆将春日樱花定格于崇思楼前的路面上,把艺术的独特形式装扮汇学校园。他们关注到樱花花瓣的弧度、花蕊的分布以及光影下的色彩层次,并运用图形的设计方法,手绘出数多种樱花图案,依据花朵在地面上排列、分布的美观度,将樱花图案绘制成大、中、小三种不同规格的樱花造型。通过卡纸阴刻镂刻技术,绘创樱花图案。从手稿绘制到樱花的镂刻,展现了同学们的设计创意和巧思,考验了他们的耐心与细致,体现了艺术创作的匠心精神,承载了他们对自然之美的理解。为确保喷绘活动的安全、有序、高效,学校配备了全套防护装备,进行了规划分组;同学们学习了喷漆技巧,以及喷漆的各项安全要点,身着防护服、佩戴口罩、面罩、手套,手持自己设计的樱花图案,在崇思楼前的路面上开启了现场绘制创作。深粉、浅粉、白色等等各种色彩在路面交织,原本深灰的柏油路面逐渐开出朵朵绚烂的樱花。随着喷绘技巧的熟练,大家开始大胆地玩起了各种创意。有的尝试了花瓣和花蕊的不同配色方案,丰富了樱花的色彩变化;有的通过调节喷绘距离实现花瓣色彩由浅入深的渐变,表现了樱花的灵动感;也有的用不同色彩为花瓣描边,增加了樱花的层次感。同学们还自发的探索出了一套高效的协作模式,小组内部分工明确。有人在整体大道上设计除了粉色和白色之外,增加红色和橘色来协调大道上的画面变化;有人用粉笔标记定位,控制樱花的疏密节奏;有的人分配不同图形的樱花,控制樱花的大小分布,还有人站在高处俯瞰全局,及时反馈樱花喷绘的整体效果。这种默契配合,让路面的樱花既保留了错落感,又呈现出艺术化的韵律美。初二(3)班 沈诗樾 (樱花季航拍效果)同学们洋溢着笑脸,徜徉其中,心旷神怡,艺术灵感不断迸发。107年的崇思楼与满树盛开的樱花交相辉映。“樱花创绘”为汇学校园又增添了一道靓丽独特的风景线。也在同学们心中播下了发现美、创造美的种子,这是一场融合观察、实践与协作的校园艺术创作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爱国爱校”的自豪感。踏着春天的脚步,让我们徜徉在汇学花海中!以下是“我与樱花有约”—— 2025年汇学艺术周周演校园樱花创绘活动学生获奖名单:撰稿:刘思佳摄影:陈春燕、郑斌、丁磊 、夏喆倩、张军(无人机拍摄)高一(7)班 沙思语 、初二(3)班 沈诗樾 (樱花季航拍)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民族吹管乐专场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跻身三甲:汇学男足勇夺“满天星”季军!由徐汇区教育局、徐汇区体育局主办,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市南洋中学、南洋初级中学共同承办的2024学年徐汇区校园足球“满天星”中学生锦标赛自2024年11月开赛,于2025年3月圆满收官。本届赛事吸引了全区众多学校参与,经过激烈角逐,徐汇中学男子足球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勇夺季军,创造了球队历史最佳战绩!回顾这段充满激情与汗水的征程, 汇学男足的小伙子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小组赛中,他们稳扎稳打,以4场全胜的战绩以小组第一名身份强势晋级淘汰赛阶段。面对强敌,他们毫不畏惧,在教练员们的精心部署和队员们的默契配合下,一次次突破对手防线,一次次将皮球送入对方球门,最终站上了季军的领奖台!这份荣誉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离不开老师、教练团队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每一位队员的刻苦训练和顽强拼搏。他们用汗水和泪水浇灌梦想,用团结和拼搏书写青春,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也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满天星”中学生足球锦标赛是徐汇区校园足球的传统赛事, 旨在为热爱足球的青少年搭建展示自我、追逐梦想的舞台。徐汇中学男足在本届赛事中的出色表现,不仅展现了学校体育工作的丰硕成果,更彰显了徐汇学子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相信在未来, 汇学男足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刻苦训练,再创佳绩,为学校争光,为徐汇添彩!也期待更多热爱足球的青少年加入到校园足球的队伍中来,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追逐梦想,共同谱写徐汇校园足球的辉煌篇章!撰稿:董晋发布:许贞责编:夏喆倩监制:曾宪一
-
第七届“汇学”科技之星评选结果公示一年来,徐汇中学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取得了丰硕成果。据统计共有773项科技类获奖。其中包括市级及以上获奖366项,区级获奖407项.为表彰在科技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经过学校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评审,36名学生荣获第七届“汇学”科技之星(个人奖),3个团队荣获第七届“汇学”科技之星(团队奖)。特此公示!具体名单如下:第七届“汇学”科技之星(个人奖)第七届“汇学”科技之星(团队奖)上海市徐汇中学2025年3月发布:许贞监制:曾宪一
-
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数字创新大赛方案丝竹AI绘江南——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联盟数字艺术传承与创新本次活动旨在将人工智能的先进理念和高新技术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之中,激发师生与公众对国家级非遗项目——江南丝竹的兴趣与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一、大赛内容(一)AI赋能非遗创意展示(中小学组)借助AI技术,从江南丝竹、琵琶艺术等长三角地区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出发,创作以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为核心内容的图片、图文、短视频等数字化作品。面向中小学生征集作品。创作内容包括:1.可视化创作(1)使用AI生成《行街》《欢乐歌》等江南丝竹传统音乐的情绪热力图,将旋律起伏转化为可视化呈现。(2)通过AI制作江南丝竹宣传海报。(3)使用AI设计制作江南丝竹艺术表演的服装、乐器彩头、舞台背景道具等图片。2.非遗新编(1)使用AI生成虚拟非遗传承人,用普通话、方言、外语讲述江南丝竹的历史、源流、艺术风格和小故事等。(2)辅助使用AI创作丝竹音乐、短视频等,保留江南丝竹的音乐特征与审美情趣。(二)AI赋能非遗项目研究(中学师生组)1.创新传承模式(1)使用AI构建传承模式图谱,例如,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学校传承、社会传承等。(2)使用AI构建传承谱系图,要求三代以上传承。2.创新传播方式:使用AI创作的有关江南丝竹的图片、图文、音频、视频等内容,以B站、红书、抖音、微信视频号等自媒体平台发布,推动江南丝竹的当代传播。3.学术研究报告:使用AI采集江南丝竹数据、素材等,形成课题研究报告。二、参赛方式(一)作品要求:1.作品以3-5分钟的视频、音频或系列图片、图文形式提交,另需附200-500字的AI技术说明。2.自媒体平台发布需要提供截屏佐证。3.课题研究报告5000-8000字(图文并茂)。(二)提交方式:上传至指定邮箱huiyanjiu2020@sina.com(注明学校、联系人姓名、联系人电话及邮箱)(三)提交时间:2025年5月30日前三、奖项设置- 创新技术奖- 文化传承奖- 人气传播奖- 中小学非遗数字化示范基地 等请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联盟的各学校关注大赛方案,积极发动,参与申报。大赛将进行线下颁奖和展示。长三角中小学江南丝竹联盟2025年3月26日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乐”来越好 艺术周周演——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艺术创意实践专场2025年3月21日下午,“乐来越好”2025汇学周周演艺术创意实践在我校南校区报告厅举行。初一(18)班陈天佑和初一(13)班向叶涵两位主持人携手登场,与南校师生一同开启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艺术之旅。多元节目,共绘艺术画卷本次汇演节目形式多样,涵盖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让观众们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传统与现代交融二胡合奏与群舞《赛马》率先登场,激昂的二胡声与灵动的舞姿完美配合,仿佛将观众带到了辽阔的草原,感受到了万马奔腾的壮观景象。国风器乐合奏《青花瓷》则将传统民乐与现代流行巧妙融合,笛声悠扬,古筝悦耳,仿佛一幅精美的青花瓷画卷在观众眼前徐徐展开,尽显东方美学的独特韵味。戏曲梨园小唱《梨花颂》的表演更是令人陶醉,表演同学身着华丽的戏服,唱腔婉转悠扬,举手投足间尽显国粹的魅力,让现场观众领略到了中华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古典与流行碰撞大提琴齐奏《千与千寻》改编自宫崎骏经典动画电影的主题曲,低沉而醇厚的大提琴声如同一股温暖的溪流,缓缓流淌,带领观众进入了一个充满童真与幻想的世界。长笛社团合奏《加伏特舞曲》则以轻快活泼的节奏、优美流畅的旋律,展现了西方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让观众们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与激情。创意表演乐队《一路生花》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动感的节奏、炫目的灯光、精彩的舞蹈,点燃了全场的热情,同学们跟着节奏欢呼、鼓掌,现场气氛热烈非凡。精彩瞬间,定格美好回忆在汇演过程中,同学们的精彩表现赢得了阵阵掌声和欢呼声。二胡合奏时,演奏者们全神贯注,手指在琴弦上灵活飞舞,奏出了美妙的旋律;群舞表演中,舞者们动作整齐划一,优美的舞姿让人陶醉;戏曲表演时,演员们的眼神、表情都充满了感染力,将角色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温情小组唱《凤凰花开的路口》,熟悉的旋律响起,许多同学都轻声跟唱,歌声中充满了对校园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节目间隙设置了别出心裁的有奖问答活动,围绕音乐知识展开,吸引众多现场同学们的踊跃参与。活动落幕,艺术永不散场南校区主任卜时波老师与南校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归文菁老师,对同学们的出色表现给予了很高赞誉。卜主任感慨道:“同学们的表现给我带来深深的感动与强烈的震撼,震撼你们竟还蕴藏着如此众多令人惊叹的特长。希望大家始终坚守对艺术的这份热忱,怀揣独特的审美,将其融入当下这美好的春日时光,进而以更饱满的状态投身到学习生活中去。”本次“乐来越好”周周演文艺汇演是我校艺术创意实践的一个缩影。学校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培养了孩子们创造力、表现力、自信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探索前行,大胆创新创造,用艺术点亮人生,用青春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在本次艺术周周演活动中,经过筛选与严格评审,最终诞生了三项极具分量的奖项,分别是最佳创意奖、最佳舞台表演奖和最佳风采奖。这些奖项不仅是对获奖者艺术造诣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他们努力与才华的肯定。以下便是本次艺术周周演的获奖名单:通过本次演出同学们更是感慨万千,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心声吧:踏入徐汇中学的校园后,我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登上学校舞台的机会,演唱戏歌《梨花颂》。这对六年级的我而言,无疑是一次极为独特且难忘的经历。能够参与这次表演,既是对自身声乐能力的勇敢挑战,也是一次提升艺术修养的宝贵契机。《梨花颂》是一首极具古典韵味的京歌,其旋律婉转悠扬,如潺潺流水般动人;歌词诗意盎然,充满了古典文学的美感。演唱时,需要投入细腻的情感,精准把握每一处节奏,方能将歌曲中的情感与意境完美呈现。学校周周演的这次艺术经历,于我而言受益匪浅。它不仅让我的声乐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更让我对音乐和舞台表演的热爱愈发炽热。我满心期待着未来在徐汇中学这片充满活力与机遇的校园里,能拥有更多挑战自我的机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音乐作品,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预初(20)班 冯姝雅这次参加学校汇学艺术周的长笛合奏《加沃特舞曲》,对我意义非凡。排练时,大家从节奏不一到配合默契,付出了很多努力。演出那天,灯光洒下,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我又紧张又兴奋。这次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长笛水平,更让我懂得团队协作的重要,我特别自豪能参与其中 。初一(20)班 朱家萱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校园艺术周周演活动也似春风般向我们招手。在最近的校园艺术周周演活动中,我们每个同学都展现了自己的特长,每个节目都经过精心编排。我参与了舞蹈《赛马》的演出,在编排期间,我们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多重困难。从编舞到扣细节再到合音乐,我们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尽量使每个动作都做到完美。通过这次演出,我们的表演让更多同学了解到了民族舞的魅力,我感到十分有意义。我们也会继续努力,展现新时代少年意气风发的艺术风采。初一(14)班 陈思彧3 月 21 日的午后,暖烘烘的太阳还高悬于天际,怀揣着忐忑与期待,我们昂首阔步登上了学校的舞台。此刻,投注在我们身上的,不再是排练时老师那熟悉的目光,而是半个年级同学以及众多老师满含热忱的灼灼注视。上台表演,紧张在所难免,然而,当音乐悠悠奏响,那股紧绷之感瞬间烟消云散。朗诵的同学激情澎湃地开口,字字句句饱含深情,我们也瞬间抖擞精神,心底涌起几分坚定。我们演唱的《一路生花》虽是一首老歌,可经青春洋溢的我们演绎,少年独有的朝气与活力喷薄而出。舞蹈演员们更是用灵动的身姿,将 “花” 的意象诠释得入木三分,每一个动作都仿佛在诉说着青春的绚烂。架子鼓的节奏堪称全场重头戏,在歌曲高潮处,那激昂有力的鼓点,不仅紧紧把控着我们表演的节奏,更将观众的心高高悬起,拉至情绪的巅峰。鼓手敲出的每一击,都气势非凡,敲出了我们心底的自信,与四位主唱的歌声完美交融,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青春少年一路勇往直前的无畏与果敢。与此同时,钢片琴的清脆、中阮的醇厚、吉他的悠扬、长笛的婉转…… 各类乐器的音色交织在一起,毫无违和感,共同奏响一曲和谐乐章,将初中生在人生道路上所具备的坚定、勇敢等优秀品质,一一展现给台下的听众。改编后的最后一句歌词 “以青春起笔,将明天写下”,饱含着大家对未来的无限向往与憧憬,在我们整齐的鞠躬中,这场精彩纷呈的表演缓缓落下帷幕,却在每个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初一(20)班 朱修平在这次艺术周周演中,我和徐安妮、王钧逸、陶冉一起演唱了《凤凰花开的路口》。从选歌到排练,我们花了大量时间练习和声与情感表达。一遍遍的排练走台、伴奏。我们从一开始的生疏慢慢变得得心应手。经过一次次磨合,我们逐渐找到了默契。演出当天,站在舞台上,听着彼此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唱到“有我最珍惜的朋友”时,互相对视,互相鼓励,使我感受到了一种温暖与力量。谢幕时,台下传来阵阵掌声,使我热泪盈眶。虽然途中遇到了许多排练上的问题,但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音乐不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情感的传递与共鸣。每一次排练和演出,都让我更加珍惜这段与伙伴们共同创造的回忆。初二(18)班 徐乐凝撰稿:姚勇磊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新中式”服装设计专场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汇学男篮双线报捷:稳中求进 再创辉煌2025年3月1日至15日,徐汇区学生运动会暨阳光体育大联赛校园篮球“南模——五十四杯”中学生篮球赛圆满落幕。徐汇中学男篮延续拼搏传统,初中组在29支参赛队伍中成功卫冕季军,高中组从18支队伍中首获季军。继去年初中男篮创下历史最佳战绩后,今年初高中队伍稳扎稳打,双线报捷,展现出持续进步的竞技水平。初中男篮:卫冕季军续写荣光这支队伍延续了汇学男篮“以老带新”的优良传统。面对初三主力队员因学业阶段性缺席的困境,初二队员主动扛起大旗,完成新老交替的华丽蜕变。比赛场上,老队员主动承担指导责任,在关键场次中稳定攻防节奏;面对主力阵容的变动,初二队员临危受命,迅速适应高强度比赛节奏。比分落后时,他们毫不退缩,凭借无畏的勇气积极贴身防守,多次成功抢断打乱对手进攻。反击中大胆突破、果断出手,贡献多个关键得分,成为球队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用行动为学校争取荣誉。无论比分落后还是领先,球队始终保持着超高的战术执行力。指导教练凭借敏锐的赛场洞察力,通过即时暂停及时调整攻防策略。队员们凭借彼此间的信任与默契,严格执行战术安排,以顽强的意志力多次扭转战局,为捍卫学校荣誉拼尽全力。赛场之下,日常训练同样是本次初中男篮巩固优异成绩的关键所在。队员们对篮球满怀热忱,主动向老师提出加练请求。为满足学生的训练需求,老师们牺牲午间休息时间,全程悉心指导。学校也大力支持,通过开展篮球社团活动,为队员们争取到更多训练机会。社团活动中,老师针对运球、传球、战术配合等内容展开系统教学,帮助队员们夯实基本功。日常训练的点滴积累,师生一心的拼搏精神,最终在赛场上开花结果,助力初中男篮连年创造佳绩。高中男篮:历史突破问鼎三甲在今年的区篮球赛事中,汇学高中男篮与初中男篮携手奋进,双双斩获季军。这一成绩不仅延续了去年初中组的辉煌,更是高中男篮的重大历史突破。这支队伍始终坚守“团队高于个人”的理念。赛场上,他们没有固定的首发阵容,却凭借整齐划一的战术素养,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队员们笑言:“我们不是五个人在打球,而是整个徐汇在战斗。”这份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成为他们拼搏的强大动力。面对球场上强劲的对手和高强度的对抗,汇学高中男篮的队员们毫不畏惧。他们凭借积极主动的防守,努力弥补自身经验上的短板。比赛中,主力队员带伤作战,在关键回合咬紧牙关,完成一次次进攻与防守,用顽强的意志诠释着对胜利的渴望。场下的替补队员同样全情投入,不仅为队友加油鼓劲,更时刻保持专注,做好上场准备,一旦踏上赛场,便全力以赴投入攻防。有的队员带着结膜炎甚至是脚踝扭伤,却依旧为了团队利益带伤上阵,拼尽最后一丝力气 。在半决赛中,他们遭遇了卫冕冠军南模中学。尽管最终遗憾败北,但队员们没有丝毫退缩。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他们清晰地感受到了双方的差距,却也在这场激烈的交锋中,为日后的训练和比赛积累了宝贵经验。与南模中学这样的强队过招,让队员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技术稳定性、比赛节奏把握等方面存在不足,进而明确了未来提升的方向。面对不同比赛对手,指导教练临场及时制定攻防策略,队员们积极努力配合,迅速做出调整。师生一心,在淘汰赛中稳定军心。凭借着这股顽强的斗志,他们在三四名决赛中力拼对手,最终夺得宝贵的第三名。他们深知季军的来之不易,这既是荣耀,更是鞭策。高三队员在比赛中的出色表现,为高二、高一的学弟们积累了宝贵经验,激励着他们在今后的训练中更加刻苦努力,巩固并提升这一成绩。汇学高中男篮用汗水和拼搏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相信在未来的赛事中,他们将继续秉持团队精神,砥砺前行,创造更加优异的成绩。薪火相传向未来从初中到高中,汇学男篮的突破始终与校园体育的深耕同频共振。体育组教师坚持“以体育人”理念:通过篮球社团培养协作意识,在实战中锤炼抗压能力。女篮队员常年坚持训练的身影,更为男篮树立了拼搏的榜样。这份双季军的荣耀,不仅属于球场上奋力拼搏的瞬间,还属于每一次训练时挥洒的汗水,属于从初中到高中一脉相承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期待汇学男篮在新的征程当中,继续以热血为墨,以汗水为笔,谱写更为壮丽的青春华章!撰稿:张军照片:刘怀成、凌凯迪、高谦发布:许贞责编:夏喆倩监制:曾宪一
-
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校园涂绘专场——“我与樱花有约”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科艺周周展演——“双前沿”学生高端课题展示专场2024年3月11日,“科艺周周展演——双前沿学生高端课题展示专场”活动在总校勤体馆举行。全体高一学生和校本课程教师现场参与。活动旨在展示我校学生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优秀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我校2024年度“双前沿”学生课题研究获得丰硕的成果:77名学生获市级优秀课题,18名获得“突出表现”奖(全市共22名),再次实现了高端学生研究课题数量全市第一!吴洁书记和吉姿副校长亲临现场,为在上海市双前沿课程平台获得优秀课题认证的学生颁发荣誉证书。获奖学生面带微笑,自信满满地走上台,从校领导手中接过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这一环节不仅是对学生们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对他们未来科研道路的鼓舞和激励。双前沿种子课程,每门课程都选派了代表进行高端课题的展示。来自高三(4)班的周齐翔和刘家宏同学展示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手势识别视力检测装置的探索与研究”,该项目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手势识别与视力检测的巧妙结合。高三(4)班的刘一诺同学分享了“基于GIS的上海街道垃圾桶位置分布优化研究”,为城市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高三(7)班的张凯琳同学介绍了“桃胶软膜粉配方研制”,将传统中药材与现代美容科技相结合,开创了新的美容护肤领域。高三(1)班的夏哲韬同学则带来了“基于畅销书数据分析影响大众购书的因素及效果”的研究,为出版行业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市场洞察。高三(2)班的俞智诚同学展示了“利用光伏发电为站台照明供电的研究”,探索了可再生能源在城市公共设施中的应用潜力。高二(4)班的黄栩颋同学分享了“3D打印技术与等比数列模型的可视化探索”,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先进的3D打印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数学知识的直观展示。高二(3)班的涂以天同学介绍了“细菌可以具有光敏性吗?细菌光控基因表达系统性质探究”,该研究为生物科学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高二(4)班的陈扬同学则带来了“不同植物在密闭空间中对TVOC降低作用的比较研究”,为室内空气净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植物选择建议。这些课题涵盖了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中药材美容、数据分析、可再生能源、3D创意与打印、生物科学以及室内空气净化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多元探索和深入研究。通过今天的活动,高一的学生们纷纷表示对课题研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增加了自己“跟着课程做研究”的信心。本次科艺周周展演活动不仅是一次科研成果的展示,更是一次科研精神的传承和弘扬。科创兴校,相信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的科研教育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撰稿:余益成摄影:陆舟斌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AI赋能学堂的深入探究——我校构建数字化教学研究共同体成功立项五项区级课题在“科研兴师、科创兴校”理念引领下,我校充分发挥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的示范作用,老师们依托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平台,实现教育科研新突破。今年徐汇区中学共申报教育局课题157项,立项88项,我校5位课题主持人精准把握研究方向,引领组内外教师组建研究共同体,深度挖掘研究思路,聚焦研究方法,成功从校级课题升级为徐汇区区级研究项目。这一突破标志着我校在“AI+教育”融合创新领域迈出关键步伐,通过构建跨学科研究共同体,开辟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特色实践路径。吴洁书记带领团队通过诊断高中生生涯适应力现状,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动态评估框架与AI辅助决策平台,形成“诊断-干预-反馈”闭环体系,推动协同育人从经验型向数据化转型。高倩老师项目团队整合5G+MR技术与智慧笔数据链,构建生物学科虚实融合教学模式,精准实现学生素养提升。胡闵爱老师项目团队探索AIGC技术在教学评一体化中的应用,通过生成个性化学习资源、设计动态评价活动,助推学生能力提升。周翌老师项目团队基于学科教学经验,以课例的形式呈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高年级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从而促进核心素养落地。沈健老师项目团队立足“双新”背景,构建四维能力模型,依据课标内容与学业要求,分层设计评价任务群及能力表现指标体系,借助智学网平台,通过学生任务完成中的行为表现与思维外显特征,诊断学科素养发展水平,优化评价体系维度与要素。人工智能作为师生协同发展的重要引擎,要求教育科研工作必须深度扎根课堂教学主阵地。通过技术创新破解教学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将有效促进教学范式革新与课程体系重构。相信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教师团队一定会群策群力,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构建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的双轮驱动机制,形成具有示范价值的标志性成果,为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持续创新动能。撰稿:沈健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乐"来越好——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艺术创意实践专场】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弦乐悠扬周周演——汇学艺术周周演弦乐专场3月7日下午,总校崇思楼一楼礼堂内气氛热烈。高一年级7位同学以一曲创意合奏《加勒比海盗》点燃全场,正式拉开了我校2025艺术周周演弦乐专场的精彩序幕。多才多艺的同学们依次登台,带来精彩绝伦的演出。弦乐四重奏《summer》节奏明快,洋溢着青春活力,让现场观众感受到夏日的美好与朝气。二胡独奏《世界赠与我的》,以温暖旋律搭配真挚歌词,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恩之情,展现出汇学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二胡演奏的《江南春色》,凭借细腻的滑音与颤音,勾勒出江南水乡春日柳绿堤岸、碧波荡漾的柔美风光,尽显江南的温婉灵动。《三门峡畅想曲》节奏丰富多变,生动描绘出三门峡水利工程建设的火热场景,表达了对祖国建设成就的由衷赞美。《葡萄熟了》充满浓郁的新疆民族风情,欢快旋律仿佛让人看到葡萄丰收时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画面,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青花瓷》巧妙融合流行与古典元素,如江南烟雨般细腻朦胧的旋律,让青花瓷的典雅神韵在音符间流转,带领观众沉浸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意之美。二胡齐奏《赛马》中热烈动感的音符,宛如万马在草原奔腾嘶鸣,瞬间点燃现场热情。本次活动在师生创意串烧《花妖》+《就是哪吒》的悠扬旋律中圆满落幕。舞台上,师生配合默契,弓起弦动间,传统二胡焕发出蓬勃活力,或婉转或激昂的旋律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为同学们带来一场难忘的视听享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汇学师生的艺术风采与汇学艺术教育的卓越成果。演出当日,节目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有奖互动环节趣味十足,现场氛围轻松活跃,备受观众喜爱。学校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主任、正高级特级教师史莉莉老师为区级单项比赛获奖选手颁奖的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史主任亲手为同学们颁发证书与奖品,言语中满是热忱祝贺,殷切寄语激励着同学们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奋进,再创辉煌,令同学们备受鼓舞。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演出筹备过程中,AI技术深度融入同学们的日常练习。同学们借助AI练琴软件、自适应平台及慕课,精准纠正指法、节奏与音准问题,并结合课堂上老师的专业指导,实现高效学习,事半功倍。面对复杂的节奏和弓法难题,AI软件通过模拟大量演奏数据,为同学们提供针对性练习方案,助力他们快速突破技术瓶颈。教师也充分运用AI分析学生演奏数据,制定个性化教学策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AI赋能数字化学习融入学琴练琴,不仅显著提升了练习效率,更点燃了大家对传统艺术创新传承的热情,通过本次演出同学们更是感慨万千,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心声吧:早春二月,学校好多地方张贴着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弦乐专场)的海报,那粉色的版面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这次是我进徐汇中学以来,第一次登台二胡独奏。我满怀憧憬,两周以来挤出课余时间勤加练习,演出终于如期而至。当我演奏《江南春色》时,燕舞春风的画面在脑海中浮现;当我们合奏熟悉的《赛马》时,观众们都被二胡那富有激情的旋律所吸引。表演结束后,台下热烈的掌声和同学们对我的赞许给我带来满满的成就感与喜悦。这次音乐会让人感受到了弦乐的魅力,也给了汇学学子展示自我和锻炼成长的机会。——预初(10)班 顾栩源很高兴参加此次艺术周的展演。活动丰富多彩,不仅有问答互动的环节,还能欣赏到其他同学的演奏。尽管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活动开始前我却一度非常紧张,但现场松弛的气氛缓解了我的压力,掌声更是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当真正站上舞台,我得以全身心地投入、体会并享受音乐。感谢学校提供了宝贵的展现自我的机会,也要感谢与我一同演奏的老师同学,这次活动是我学习二胡的历程中难忘而宝贵的经历,从忐忑不安到站上舞台,音乐更是教会我如何战胜自己。——初二(3)班张品善作为校民乐团的一名成员,我很荣幸参加了2025汇学艺术周周演活动。在民乐团快两年的学习中,得到了老师们悉心的指导,我的专业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我还通过学校推荐参加了市、区级艺术单项比赛,并获得了名次。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老师们的关心,更离不开学校给我们汇学学子搭建的艺术平台!这次展演非常成功,让我感受到紧张学习之余身心的放松、思想的转换。在民乐团的经历,让我爱上二胡,更坚定了学习民乐的决心。我要和大家一起继续努力,带给大家更多好听的作品。——初一(2)班方文馨在此次表演中,非常感谢老师赋予我这次在舞台上展示自我的机会。那一刻,我沉醉于这独特的旋律中,感受着二胡独有的韵味与情感。演奏者们指尖飞舞,技艺精湛,将乐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不仅是技艺的展示,也更让我体会到二胡独特的表现力,激励我在音乐道路上不断探索。这次展演的机会是对我演奏的认可,更是对二胡这一古老艺术的敬意。二胡表演,让我明白传统音乐的魅力,未来我愿继续在弦音中探寻,用旋律讲述更多动人故事 。——初二(9)班王若玘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参加学校的周周演,我选择了《世界赠与我的》这首新曲。在整个演奏过程中,我的手指不停地在琴弦上滑动,仿佛在诉说自己与世界的故事。用二胡演奏这首流行音乐,我希望能让传统民乐与现代歌曲碰撞出奇妙火花。在演奏中,我切实感受到了冲破束缚的那种自由,也在传统乐器的音色里,找到了与世界对话的独特方式。当最后一个音符在空中消散,台下的掌声响起,我体会到了音乐是无界的语言,它能将我内心的情感传递出去,也能让世界赠与我的美好,借由二胡的旋律,流淌进每个人心中 。——初二(2)戴璟涵撰稿:王喆 黄馨怡摄影:陆舟斌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