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学养育智慧(十)|心守一抹暖阳 静待一树花开高二(2)班 肖卓扬 家庭作者:蔡德艳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的过程就是发掘人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的过程。但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教会孩子做人,培养“人”比培养“才”更加重要。教育必须立足于培养一个具备健康人格的现代人,所以,教育决不仅仅是某一种技术,而应该是一种综合人文素养,是一种大智慧。养育是一门专门的学问,而为人父母之前我们都没有学习过如何养育孩子,所以养育的智慧是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步积累逐步学习的过程。天下父母无不爱儿女的,从小生命诞下的那一刻,父母就已经准备好尽其所能把孩子教育成才,可很多经验都是由教训得来的。儿子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都是外公外婆负责他的生活和学习,老人疼爱孩子对孩子物质上更是百依百顺,过多的保护让孩子很多锻炼的机会,而我们对于孩子很少夸奖更多的是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孩子形成了胆小不自信的性格,而我们做父母的由于工作的原因无暇顾及孩子的情绪与需求,反而过多的关注他的学习成绩,等到后来他出现了很多焦虑的症状我才意识到严重性,反思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父母缺乏陪伴的耐心,过多的要求过多的不满却没有发现孩子优点的眼睛。痛定思痛我了报名一些父母培训班,从在孩子身上找原因慢慢转换为在我们父母自身找原因,从科学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长过程,慢慢的找到了养育孩子的真谛,那就是爱与接纳。希望对于我的孩子,我迟来的养育智慧不太晚,相较于单纯的学习成绩,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才是教育的目标。记得从哪里看到过一句话,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先放糖,后放盐、再补钙。深以为然。糖,是给孩子关爱与鼓励;盐,是教会孩子直面挫折;钙,是让孩子学会自强自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更是孩子一生的起跑线。先放“糖”让孩子成为一个温暖的人。童年时候得不到肯定和夸奖的孩子,会很自卑,甚至陷入深深地自我怀疑中。父母应与孩子能建立良好的沟通,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才能提高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爱不是控制,而是尊重。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不是考了好成绩才爱他,也不是孩子听话才爱他,爱他包容他即使他不那么优秀,不优秀也可以成为善良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加点“盐”让孩子成为一个坚强的人。一个人,只有学会输得起,才能直面挫折,超越自我。一个人,只有学会输得起,才不会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要让孩子知道,不经历输的累积,就永远等不到赢的飞跃。只有输得起当下,才赢得到未来。补点“钙”,让孩子成为自立的人,每一次跌倒,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每一次尝试,都在激发孩子的无限可能。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爱,是在适当的时间学会放手。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要让孩子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当意识到之前我们的教育是存在问题的,经过家庭会议沟通我们达成了很多共识。首先,最好的教育是不教育,是言传身教,做好真实的自己。孩子的接受力和理解力远比我们想象中强大,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会落在他们的眼中心里,得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结论,不断累积。而想影响孩子,首先要有情感基础。这基础来自于日复一日的照料和陪伴,来自于对他的爱和包容,有爱有依赖,自然有影响力。无论主观意愿如何,只要长期相处,父母就会成为孩子潜意识中的模仿对象,爱不是以对方为中心,要一奉十,无底线迎合。爱是极为适量的关注,坚守原则,在被要求的时候提供建议,大多数时间无条件支持。陪伴不是一起呆着,而是有质量的互动,有质量,便是双方都能感受到对方在享受彼此的陪伴互动,松弛、愉快的家庭一般养不出抑郁焦虑的孩子。反之亦然。孩子的心理状态往往是家长心理状态的折射。父母除了对孩子要爱和包容,父母之间也要建立这种爱的关系,让家庭成为孩子的避风港,成为孩子坚实的后盾。其次,爱他就信任他,不过度干涉和保护,让他成为自立的人。曾几何时,我们习惯性地浇灭孩子的热情和喜好,习惯性地要求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自己没有梦想,也不关心孩子的梦想,最终摧毁了自己孩子的自信、好奇心、和积极乐观的心态。不会爱还爱是一种伤害,真爱是需要学习的。太多的自然型父母认为爱就是控制,爱就是必须听我的,就是以我是为你好而强加和绑架自己的孩子。为了达到自己认可的目的,太多的父母剥夺了孩子一切乐趣,也从来不聆听孩子的选择,更没有努力去培养他们的品质。这也导致了青少年问题越来越严重的原因之一。其实我们不需要控制,只需要用智慧去引领、去唤醒、去激活,每一个当下努力活出最好的样子,成为孩子的榜样,才能遇见优秀的孩子!空泛的道理,不能让孩子成为我们期待的样子,我们的孩子是未来的孩子,未来怎么样,现在的我们无法预测,孩子在我们身边的每一天,我们去无条件的接纳和欣赏,用爱的方式告诉孩子,今后我要对孩子说: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那么你现在需要做的是什么,有什么需要我支持的吗。给他一些信任,再多一点耐心,每天发现他的进步点闪光点,虽然慢那也是慢慢接近目标的路。再者,从只关心他的成绩转换为关心习惯的养成,及时纠正不良习惯。看看我自己,看看我们周围,看看芸芸众生,好习惯造就了多少辉煌成果,而坏习惯又毁掉了多少美好的人生!习惯一旦形成,它就极具稳定性。心理上的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我们的待人接物:生理上的习惯左右着我们的行为方式,决定我们的生活起居。日常的生活本身就是习惯的反复应用。而一旦遇上突发事件,根深蒂固的习惯更是一马当先地冲到最前面,所以,当我们的命运面临抉择时,是习惯帮我们做决定的。事物总是一分为二,凡事都有其两面性。习惯也是一样,有正面就有负面。正面的是好习惯,好习惯有助于我们的成功;而负面的是坏习惯,坏习惯则导致我们的失败。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好习惯让我们减少思考的时间、简化行动的步骤,让我们更有效率:坏习惯让我们封闭保守、自以为是、墨守成规。所以一个好的习惯不仅关系到学习,更关系到一生的进步,习惯决定命运。最后,鼓励孩子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古人诚不欺我,可一时拘泥于教室,但一生的智慧要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中获取,人们总是在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当中发现自己的渺小,人类在这宇宙当中何其渺小,如蝼蚁星尘一般。但在这不断地认知当中也许是可以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这个时代虽然浮躁。人生也不过短短数十载,希望能活到老,学到老。读万卷书,在书中能够和作者有着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时空交流,总说历史惊人的相似,所以很多人的一生也是有着种种相似,当然每个人是独一无二的,不同时空不同思想的人生,就很神奇,或有或无的有着感悟,只是可以通过书去感受人生有趣且快乐,也可以感受到别人的悲欢离合,甚是神奇。行万里路,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哪怕只隔了一个省其实人们的很多想法都完全不同。有认同有反对,此时的有人会说这是陋习,有人会说这是传统,在我看来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想去争论是对与错,这是每个人选择或不能选择的路,我们这般的旁人是无权指点的。而自己的人生应该是自己努力去选择,一旦做了决定就不要后悔,也不要犹犹豫豫,在路上,你的所见所闻都是组成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维度的一部分。总之,真正的爱孩子是给予孩子正确的行为和思想,赋予孩子一种动力、一种力量的源泉。作为家长我们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关爱孩子,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同理共情,同时我们家长要做好自我素养的建设,注重家庭和谐,言传身教,起到榜样的作用,帮助孩子正确分析辨别各种社会现象,传递正能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会孩子爱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爱父母、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正确的引导,在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中达到平衡,让孩子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茁壮,健康,快乐的成长。撰稿:顾春丽供图:肖卓扬家庭发布:许贞责编:马云豪监制:曾宪一
-
汇学养育智慧(九)|你未必光芒万丈但始终温暖有光——写给最亲爱的儿子和我高二(1)班 张宇轩家庭作者:范志燕(张宇轩母亲)都说儿子是妈妈上辈子的情人,十六年前的2月14日,轩轩如约而至,我有幸荣升为母亲,自此开始了我们风雨兼程,共同经历和成长的时光。会示弱自小就发现轩轩不太像我,性格应该是随了父亲。特别安静,小心谨慎。记得刚出生时就皱着眉,若有所思的样子。后来学会走路了,也不乱跑,只要看到有台阶,一定寻找大人的手,牵上才会迈开脚步,从不逃离大人的视线。有一次我悄悄躲了起来,急得他大哭,从此开始紧盯大人,不能脱离他的视线。我大概是最省心的妈了,如此乖巧、粘人的小男孩。后来上学了,轩轩也是老师们最省心的学生,安静、专注、严谨,认真听讲,遵守秩序和规则。因为安静,所以细腻。很小的时候,儿子就开始操心妈妈了。每次在外面吃完饭离开前,他会桌上看一遍、小小的身影再围着桌子转一圈,检查我会不会落下什么,特别是手机,“有我在,你就不会掉东西”。我出门前,他会提醒我“身手钥钱”(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每次接起电话的第一句:“平安喜乐”,还有我们母子专属的密码。操心的儿子,随性的妈。示弱的妈妈,表示很享受。在学校也是如此。发现班级只有一个扫帚和簸箕,回家告诉我,我马上就又买了一套到班级,提高劳动效率。参加学校志愿者活动,主动能想到给所有同学买水喝,我只管买单,心里很高兴,儿子的心里总是能想到别人。于是,总有各种惊喜,班级最美少年,美德少年,都是同学们一票一票选出来的。巧放手小学一年级,家校联动,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至关重要的一年。对我而言,说是培养,更多的是陪伴,因为轩轩天性认真,最听老师的话。至今记得一个小插曲。数学作业的“、=、”号,老师要求必须用尺子画,小小的手握着大大的尺,还要不断地调整角度,把我急的呀,不耐烦地问:怎么会有这样的规定?他倒是很有定力,坚持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虽然多花了些时间,但这就是他的态度和执行力。两年级之后,我就开始逐步放手了。虽然顶着高考状元、复旦学子的光环,但在教学上,既不专业也不合时宜。语文很多字的笔画顺序、读音都不对了,数学习惯了设X、Y,不设似乎就解不了鸡兔同笼的问题,等等。到后来,感觉初中数学怎么就这么难了,理科强的父亲也要琢磨许久,毕竟离开校园太久了。所以作为非职业选手的家长越来越退居二线,直到完全放手。所幸轩轩自觉、自律、又负责的学习态度,紧紧跟随学校和老师的专业教导,各科成绩均衡发展。最朴素的动力,源自对师长的敬畏和尊重,好好学习,给老师留下好的印象。善观察天性好静,抗拒风险,不喜冲撞、对抗,这似乎是基因决定的,所以从小到大,一直在想办法激发轩轩的运动机能。小时候,最怕我把他送到少林寺去,我提过几次,没成行。轮滑、游泳、高尔夫、拳击、乒乓球,各种尝试。曾经一度以为他也许真的就学不会游泳了,怕水,要命,各种鼓励,最终还是依赖专业的教练和学校的要求,看他第一次学会蛙泳的时候,真是欣喜若狂。对别的孩子,扑腾几下,似乎是本能就会的游泳,于他仿佛经历了万般艰难,冲破了他内心最坚硬的那道防线,才完成的壮举,“轩轩,如果你连游泳都学会了,以后还有什么学不会?” 最适合他的是高尔夫,特别讲究礼仪,规则,很安静很走心的运动,每一杆挥洒的都是自己的专注力和情绪。拳击是最近两年才开始练习的,专业的教练一对一,一招一式,进可攻,退可守,有瞬间的爆发力,也有点到为止的隐忍。乒乓球最近突飞猛进,我是一旁最欢呼雀跃的粉丝。更快,更高,更强,这是竞技运动的魅力,但是到了轩轩这里,就变的悠闲、养生,不紧不慢,打乒乓也很儒雅,缺少了一些凌厉和刁钻。至于篮球、足球,在我眼里,最适合男孩子最具团队协作的运动,他只能坐候补席了。能同道天性决定了轩轩一定是个游戏高人。这应该是个不能说的秘密。关于游戏,轩轩和我有过很深入的交流、清晰的约法三章、还有在游戏世界里身临其境的体验。说是交流,更是科普,他希望我对游戏有更全面客观的认识和了解,不要全盘否定,谈游戏色变。男孩的社交始于游戏,紧张的学习考试之余,约上一场联机,那是何等的放飞和快事。当然不能沉迷,所以要有约束,有奖惩。特别难忘轩轩小时候带着我玩“我的世界”,那款风靡全球的游戏。那真是他的世界,上天入地,一会儿打怪,一会儿砍树,又要为我造房子,还要随时关注投喂,太强大了!3D世界里全程呆萌,走路都要撞墙的我只能紧紧跟着他,一不小心走丢了,他一个指令就能把我召唤到他面前。很奇妙的体验。现在的他,根本带不动我了。有时,偶尔会听到他们联机,听到他运筹帷幄,排兵布阵的气势,这也是一种团队协作,兄弟情谊,尽管是在虚拟的世界,我竟有些默默欣赏。轩轩也是电影达人,是受我影响。从小到大,我们一起走进影院,观影不下百部。每部电影,每个故事,起承转合,高低起伏,都是一部浓缩的人生。有家国仇恨的大爱,有执剑天涯的豪迈,或悲壮凄美,或轻松诙谐,悲欢离合,人间百态。巨大的屏幕前,代入感特别强,一起经历,感同身受。同时,轩轩也是美食饕餮,我们全家一同品尝不同的风味。而且,从小就爱点菜,还会考虑照顾到大家的口味。每一餐,每一食,皆是体验,用味蕾来认识和热爱这个世界。悟真情至亲的逝去,是每个家庭不能承受之重。轩轩4岁那年,他最亲爱的外婆、我的母亲确诊患上癌症。历经8年的抗争,母亲一直和我们住在一起,全家人齐心协力,三分治疗,七分养护,用爱陪伴母亲生命的最后时光。每个周末,我们全家都会陪伴母亲去户外公园踏青呼吸新鲜空气,几乎打卡了上海及周边的所有公园绿地。轩轩的童真和陪伴带给外婆最大的欣慰和快乐,母亲喜欢拍照,镜头里都是满满的祖孙天伦之乐,我是全家的御用摄影师。母亲的病情一直控制的很好,但长期的用药导致身体免疫力低下。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风暴,夺去了母亲的生命。全家人一起送别母亲的场景终身难忘,轩轩和我们一起抱头痛哭,这就是家人,那一刻,任何的语言都是苍白的,一场恸哭,是最深情的告别。轩轩会哭的那么动容、悲痛,是我没有预想到的。现在,我们还会时常说起母亲,梦见母亲。每次敬香,轩轩会很自然的和他最爱的外婆聊聊家常,请她保佑我们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时光飞逝,一晃十六年。时常想起轩轩小时候的情景,仿佛昨日。三岁看到老,一路走来,特别感恩,我们彼此陪伴,共同经历和成长。为人父母,自己的孩子可以如此不同,也是在一次次的体验和磨合中,认识他,了解他,尊重他。印象中几乎没有太多的说教,顺其自然。当然,源自父辈的善良、大气、责任、担当是我们家的文化传承和底蕴。盼未来高一是分水岭。确切地说,是中考。轩轩依靠自律和努力如愿进入徐汇中学科创1班。轩轩一直说我不是传统的中国式家长,一直以来,我比较佛系,学习上没有给他太多的压力,他已经很努力属于自我加压型,那我更应该帮他释放压力,努力学习,也热爱生活。高一的学习,一下打乱了我们之前的节奏。按部就班,稳扎稳打,明显就吃力了,特别是数理化的难度、进度都远远超出了我们之前的基础。而轩轩的韧劲愈发被激发了,迎头赶上,死磕难题,常常学习到深夜。我们之间的争吵多了,很激烈,也颇有意思,不是他不学,而是太要学。我以爱的名义担心他身体扛不住,而其实更可贵的是他的努力和全力以赴,保质保量的完成每一道作业。从小我就发现他和我不同,越长大越执着,我依然要尊重他。关于选科,我也尊重他的选择,迎难而上,挑战自我。高一很辛苦,也有收获。也是民选,轩轩得票率最高,荣获校三好学生,又被推选为徐汇区三好学生。他的成绩并不冒尖,我相信他的底气源自他的品德和与人为善。心中有爱,快乐自己,温暖他人,美好将不期而遇。高考、大学、以后的工作、生活,都是人生的不同阶段。心存善念,努力向上,享受过程,结果自然是水到渠成,锦上添花。为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和引导,平等如朋友般的相处、讨论,哪怕是争吵,我们一起加油。祝福我的儿子!撰稿:王敏供图:张宇轩家庭发布:许贞责编:马云豪监制:曾宪一
-
汇学养育智慧(八)|陪伴孩子踢球中获得的“育儿经”初二(11)班 张邗铭家庭作者:张邗铭父亲我的孩子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以踢球为兴趣爱好,这个夏天升入初二的他,已经是徐汇中学足球校队的一员,在刚刚进行的徐汇区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校园足球满天星“南洋杯”中学生足球比赛中,他和队友们首次组队参加区级赛事,就在场上踢出了有团队意识的足球,赢球一起狂,输球一起扛,并最终获得了初中乙组第六名的成绩!说起来,他已经坚持踢球8年,我也陪伴他踢球8年,不仅作为他的第一个球迷,更是在陪伴踢球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育儿经”。一、无尊重,不足球在陪伴孩子踢球的日子里,我经常看到一些家长这样的行为:有些家长带孩子们来踢球,总喜欢在训练期间对孩子管东管西;有些家长时不时高声叫喊指挥孩子该怎么踢球;有些家长在训练结束后对着孩子一顿责骂,质问孩子今天为什么踢的差;还有个别家长甚至会质疑场上的教练或者裁判,“这个犯规你怎么不吹?”“那个明显撞人了,你眼瞎啊!”……如果笔者以劝阻吸烟的态度去质疑他们,这些家长大可以说“我教训自己儿子,要你多管闲事。”或者“这个裁判瞎吹,这个教练瞎教,我站在看比赛骂几句怎么了?”当然,首先笔者想说明一件事,孩子在场上踢球,家长在场边大吼大叫的情况,并不是在中国才有的特色,国外也很常见。球星梅西和苏亚雷斯两人的儿子在低级别年龄段训练踢球,也许是因为场边其他孩子家长抱怨太多,训练营教练就拿出梅西和苏亚雷斯在场边观看孩子训练的照片怼了他们。告诫这些家长:尊敬的家长们,梅西和苏亚雷斯都不会插手指导他们的孩子踢球,何况你们,别在场边指挥孩子踢球了。那么,再来看看为什么周围的中国家长经常因为什么事情大声指挥甚至指责自己正在踢球的孩子,还把成人球场里的一些不良习惯带到了孩子的球场,经常怼裁判、怼青训教练呢?一位青训教练分享了他遇到的一件事情:有一个孩子的父亲,看着一起踢球的其他孩子的水平越來越高,开始感到着急而焦虑,于是,每次训练总是在场外指挥自家孩子该怎么踢球,终于,在一次比赛中,这位家长因为强烈不满而爆发了。事情大致是这样的,在一场训练赛打平后,教练安排了罚点球决胜,并让孩子们自行安排罚球顺序,本来,这个时候往往可以考验孩子们的自信心,那些自信的孩子一定会抢在最前面罚球,不够自信的往往是躲在最后,这时场边出现了不和谐的一幕,那个不自信孩子的爸爸大声吼叫着推自己孩子上前去罚球,而此时,已经有另外一个孩子准备罚球,无形中,他不仅给了自己孩子压力,也让别人的孩子处于压力之中。这位家长觉得教练控场有问题,没有去管孩子抢着罚球的问题,以至于自家孩子没轮到罚球,处理问题不公平。而教练认为最后的点球决胜是孩子们拼尽全力扳平比分得来的机会,也应该让他们自己决定罚点球的顺序。训练结束后,这名家长不依不饶找到教练质问,认为:“孩子遇到了不公平待遇,被其他孩子抢了罚球机会,教练你怎么不管?我家孩子不懂的争取,我要帮他争取。”教练回应,那岂不是以后孩子您必须上学24小时陪伴保护他,别被其他孩子欺负了;学校安排作业多了,您也要出头帮孩子也争取作业少一点......最终,这位父亲拽着孩子离开了球场。事实上,这位质疑教练不干涉、不公平的家长,他从来没有意识到,教练一直在训练中鼓励像他孩子那样,踢球不自信的孩子,而他自己却在场外,用大吼大叫散播着无形的压力,他自己应该感受不到,他那些强势的口令,和骂孩子没有什么区别。也许有人会说,家长就是在场边大声指挥孩子怎么合理踢球,也是为孩子着想,问题有你这么严重么?那么,笔者再来告诉你,一直在自主自信状态下踢球的孩子,会有怎样的蜕变!我孩子8岁时参加的兴趣班球队来了一位教练,这位教练在训练中依然花大量时间和孩子们做游戏,很少开展技术练习,一些家长甚至质疑是不是“捣糨糊”,这样的队伍能在比赛上摆脱垫底的命运么?一年后在这位教练的带领下,这批孩子们在球场上球场外的变化,给了家长们很大的惊喜,也给此前干着急的家长上了一课——教练那套看似以游戏为主,和孩子们玩成一片的足球教学,其实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言很有针对性,把枯燥的技术训练融入到游戏中,培养了孩子们对足球的兴趣之余,在比赛中也显示出了一定的实用性。例如训练中玩“抓尾巴”的游戏,教练要求孩子们尽量横向移动步伐,不要背对追捕者盲目逃跑躲避,还鼓励孩子们在游戏中变向摆脱,其实这些都在足球赛场上可以实际应用。有趣的是,训练中教练还经常言语“干扰”孩子们:“抬头看,天上有飞机。”“嘿,回头看,你妈妈在旁边叫你。”然后,趁着孩子们分神的时候出击……训练下来,孩子们不仅步伐灵活了,专注度也提高了不少,他们现在经常互相提醒:“小心,不要上了教练的当!”足球是一项团体运动,团队协作意识也相当重要。平时训练分队对抗时,教练会让孩子们自己商量战术和踢的位置,也会要求孩子们轮流做守门员。即使因为位置轮换导致球队有失球,埋怨队友的行为是绝对禁止的,所以,球场上只有孩子们互相鼓励的加油声,只有进球后与队友、教练一一击掌庆祝的热血场景,从这些孩子的眼神里,你渐渐可以看到一股坚韧、不服输、团结一心的光在燃烧。当孩子们偶尔在球场上发生冲突时,这位教练不会为了节省时间去“强行干涉”或“主持公道”,而是留出时间让起冲突的孩子自己思考行为,自己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而他坚持和其他孩子一起等待,等待孩子自行解决问题后的归队。久而久之,孩子们其实潜移默化都明白了,不能因为个人的冲突问题影响了团队,足球是用脚来掌控全场的,而不是靠斗嘴或动手,所以到了比赛场上,孩子们虽然逼抢凶狠,但一旦听到哨声绝不会对裁判的判罚喋喋不休,他们的心思和劲道只用在踢足球本身。就是因为信任教练的专业,家长平时也不在场边胡乱指挥孩子,避免了孩子分心或者过于依赖指令,渐渐的,我们在这群孩子眼睛里,发现了那种自信的光芒,看他们踢球有拼劲也有自己的主见,无论球队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会自己去应对,而你去观察那些一直在训斥喝骂环境中踢球孩子,脸上基本上都没有什么笑容,眼神闪闪烁烁,踢起球来往往呆板而缺乏自信。或许,在球场上裁判的判罚不是每次都正确,或许教练的有些做法或训练模式让大家看不懂,家长们需要斤斤计较么?有些老爸总想在孩子身上实现他们未实现的足球梦,但是试想一下,你连在足球场上,都不让孩子自己去经历一些可能出现的不公平、不讲理的事情,他们将来怎么去面对更为复杂的人生呢?你如果不允许孩子在踢球过程中出现犯错或失误,他们又如何去学习和进步呢?我们很多家长,是该好好彻底反思一下自己在球场边的行为了,因为你的行为不但影响着自己孩子,也影响着其他来踢球的孩子,甚至影响着那些还在犹豫不定是否支持孩子来踢球的家长,更因为一条底线——无尊重,不足球!在我看来,当家长在球场边大声指挥孩子甚至斥责孩子踢球的时候,其实,你们正在亲手抹去孩子眼睛里的光!这不仅存在于家长陪伴孩子踢球的态度中,其实也存在于很多家长陪伴孩子学习的场景里!希望在球场边的家长们,一起成为BEST SUPPORT,请试着为在场上拼搏的孩子做到以下几点:1.孩子们是NO.12.赢得比赛虽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可以享受比赛3.球迷(家长)需要加油!教练负责指示4.不要把愤怒喊进球场5.给孩子们做好模范6.不要忘记微笑7.支持孩子们的成长二、早放手、更自信在陪伴孩子去踢球的日子里,我发现,一群差不多同龄来参加足球训练的孩子,有些是由父母接送,有些孩子则是独自前来,那些独自前来训练的孩子到了球场上,表现往往更动脑子更有决策力,你信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扯远一点。前年开学前暑假的最后2个星期,给刚升上初中的孩子报名,参加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志愿者活动。每天中午,孩子一个人从家里出发,公交换乘地铁前往纪念馆,在馆内做一个下午的志愿者工作,然后自己下班回家。据孩子说,其他一同做志愿者的基本上都是高中生甚至大学生了,虽然他现在的任务是守护镇馆之宝——《共产党宣言》,但他的目标是几年后可以有机会成为义务讲解员,把中共一大纪念馆展出文物背后的故事介绍给更多参观者听。为什么放心让他独自一人前往中共一大会址做志愿者?最简单的初心,就是不希望他在家与手机游戏为伴,可以自己出去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与事情。或许有人会说,现在的交通环境、社会环境对孩子独立面对并不友好,如果孩子在路上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状况,会不会不知所措呢?对于他,我还真没有这份担心,毕竟,从小学四年级起孩子放学后就已经独立坐公交车回家,虽然一开始,他也发生过在车上睡着坐过站、把帽子、公交卡弄丢了各种各样的窘境,但这些状况之外也让他学会了冷静应对。还有一点,他是一个遵守规则且惜命的孩子,这就保证了他不会为了少走几步而冒险乱穿马路,懂得远离危险。记得有一次独自回家的他,遇到狂风暴雨的天气,手里的漫威雨伞直接被吹到了马路中央,他思考了一下,就原地打消了追回雨伞的念头,还给妈妈打了个电话:“雨伞被吹走了,风雨太大,我不打算去马路中间捡了,我先回家了哦。”对于孩子这样的决策,你还能说什么做什么?当然是再买一把漫威雨伞给他喽。其实,教我家孩子踢球的青训教练,也十分推崇孩子们自己上学放学,或者自己整理装备来参加训练。在他看来,孩子们自己前来训练,可能一开始会遇到一些小麻烦和突发状况,但学会自己面对将是一种成长,而且教练经过长期观察发现,一般那些能自己独立前往球场训练的孩子,他们在球场上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往往更强一些,遇到对手逼抢不会心慌意乱;与此同时,自己独立前往球场训练的孩子,没有父母帮着整理装备、准备水,训练结束后也没有父母帮着擦汗、帮着捡球,长期以往,不仅训练前后会在场下把装备整理得井井有条,不会丢三落四,在球场上也会展现更有大局观以及团队意识的一面,愿意为团队付出更多!事实上,支持孩子上运动兴趣课,最初是抱着强身健体,让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一下的目的,科学调查显示,孩子在一场足球比赛中所需要的思考决策、执行力,用脑的消耗远远超过了一次考试。更不用说,踢球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自己发现问题,思考,行动,和周围的人合作,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踢球,不仅可以提高技术,还能让孩子们勇于挑战,磨练意志,无惧失败,获得心灵成长的力量!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不仅在这里提高了球技,还学会了很多足球以外的东西,沟通交流的能力。在踢球中,孩子学会了与人相处,与人沟通的能力。有时孩子们之间吵架了,教练不会做和事佬,或者做法官硬性要求哪一方认错,而是让孩子之间去解决了,这样等到他们长大了,也会知道怎样自主地去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的意识。足球不是一个人的运动,教练会时刻激励孩子和场上的伙伴齐心协力达成目标,而不是质疑或埋怨队友,这样他们长大以后,工作中生活中不管遇到喜欢的人或者不喜欢的人,都会掌握相处的方式;自信担当的态度。在教练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会把足球和水壶放得整整齐齐,也会帮教练回收训练器材,整理训练背心,而非随手一扔,这些都会潜移默化的成为孩子长大后的好习惯,成为做事有条理,内心强大而又心细如丝的人。内心感恩的养成。每次训练结束,孩子们都会整齐地排成一排,在队长的带领下,分别向教练和家长鞠躬感谢,感谢教练的指导,感谢家长的陪伴付出,并一一握手,更难能可贵的是,当然是在欢乐与笑声的足球训练背后,孩子们学会更加努力、坚强、自信地面对未来的人生!三、不放水,待超越如果某天和自己儿子同场踢球,你会“放水”让着自己的孩子么?我会全力以赴认真踢!这也是我在陪伴孩子踢球中学到的育儿经之一。或许有人会说,跟孩子踢球还那么较真干吗?假装自己脚下拌蒜被孩子断球,让孩子进老爸几个球开心一下,这不香么?不香!父子竞技,爸爸踢球不要去故意让着儿子,那是因为我坚信,终有一天,他可以终究可以凭实力超越我,抢断我的脚下球,过我,射门一气呵成!我没必要自作聪明提早“放水”,导致未来某一刻,他真的凭自身实力可以做到时,却已经失去了第一次超越父亲的那种喜悦,当初的“放水”是不是“草率了”?事实上,我一开始也没明白父子一起踢球不要故意让孩子的道理,那还是早年陪孩子踢球时,遇到一个踢球孩子的父亲,虽然他自己是个偏传统的青训教练,但在球场上从来不让着当时7岁的自家孩子。在一次教练组织的亲子对抗中,他突破自己儿子毫不脚下留情,他希望用认真态度和以身作则,逼出一个敢于迎难而上的孩子。不过,这位父亲似乎对孩子有些严厉,作为旁观者我发现,每次比赛这位父亲不能来看球时,孩子的表现更积极更自信。后来这位父亲可能也意识到这点,好几次我看他已经来到了球场,却站得远远地看儿子踢球,或许就是不想给孩子更多压力吧。此刻,话题从父子同场踢球要不要“放水”,转向父亲要不要赞美表扬孩子?我观察到,孩子所在俱乐部的教练在训练中,会用抑扬顿挫的声调,会用近乎夸张的语气,表达“惊讶、厉害、不敢相信你做到了!”即时鼓励孩子们踢出的一个好球,甚至一个动作,教练们都毫不吝啬给出赞美,让孩子们的内心很燃!但是,中国爸爸看儿子踢球多数要求甚高,他们很少直接脱口而出表扬鼓励孩子,在场边指手画脚表示不满的却很常见。有些父亲很内敛,仅仅用鼓掌来表达对孩子踢出好球的情绪;有些张扬的父亲,有把成人足球的陋习和胜负情绪带给孩子。我始终认为,场边的父亲,不应该比孩子更想赢比赛,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和上帝视角,去指挥场上的孩子怎么踢球。所以,作为父亲我选择专注而安静的看球,我也鼓励赞美我的孩子,有时候在朋友圈发他踢球的视频,并稍作点评,其实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给我的孩子刷微信朋友圈看的,这是表达我对他赞美与肯定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父子之间的一种沟通方式!作为陪伴他成长的一个父亲,我和孩子在日常竞技中,无论是踢球,还是打乒乓,甚至是拳击较量,我都采取“不放水”的态度,因为我希望用自己的全力以赴的态度,教会他做事的专注,更因为我在等待他一样样超越我,真真切切感受第一次超越的欣喜!对于孩子的培养来说,有很多成功的体验,失败的体验都很重要。孩子有没有经历这种经验的积累,他们做人的厚度与阅历是不同的。就好像踢球,看眼前的结果,没人认为输是好的。但是,到底是为了什么让孩子们进行比赛?是为了让孩子尝试在比赛中打出训练的内容;知道自身的问题和成长点;获得很多成功的体验,失败体验;感受胜利时的喜悦,失败时的不甘心;以大分差取胜的比赛,以大分差失败的比赛,可以让孩子更了解自己,更了解知道强手的速度和水平……然后,总结回顾比赛,发现问题,再通过训练来强化自身。通过一次次的重复,让孩子们一点一点地成长起来。当然这种成长是每天积累的结果。作为家长不要过于执着于眼前的结果,从而做一些使孩子们的成长减速的行动!撰稿:谢士红供图:张邗铭家庭发布:许贞责编:马云豪监制:曾宪一
-
汇学养育智慧(七)|慧心培育 铸就小家初三(13)班 朱致逸家庭作者:朱海东伴随小天使的降临,我和妻满心欢喜和幸福。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用生命滋润这位可爱的天使,陪伴她,慧心培育和呵护她的成长。转眼间,一个伶俐顽皮蹦蹦跳跳的小丫头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温文尔雅而又落落大方的少女。在孩子的慢慢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种教育共同发挥着作用,但所发挥的作用大小和侧重点却有所不同。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置可否,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自然而然就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狭义上而言,孩子们的健康茁壮成长虽是自家父母的家常事,但在广义上,千家万户的家庭教育组合起来便是国家的百年大计,因此我国《教育法》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将“家事”变为“国事”。家庭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职责承担场所,父母要强化自己的家庭责任,承担起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家庭教育对于未成年孩子们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英国作家萨克雷对家庭教育曾评价“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家庭教育中要从行为开启,培养良好习惯,养成优良性格,最终改变孩子的命运,它是一项层层递进、金字塔结构型的系统性儿童培育工程。家庭教育需要父母从小事抓起,从身边做起,从孩子角度,以家庭为整体布局,一步一个脚印的开展实施。对于我而言,家庭教育过程中记忆尤为深刻的是女儿从预初到至今的初中教育。期间恰逢孩子的叛逆期,小学时按部就班和指令强压式的教育方式已经完全不适合,更多的是要和孩子进行心灵沟通、温馨体贴和慧心引领,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更要做最好的自己。在此,我将家庭教育中的切身体会讲述和交流一下:历练担当初中伊始,孩子走进美丽的校园,开启新的学习生活。培养孩子的集体观念,锻炼意志,培养品格和实现自我价值即成了我和妻达成的共识,想法第一时间和班主任老师进行了良好沟通。女儿有书画特长,担任中队委员,肩负文艺宣传和卫生两项工作。源于新冠疫情的严格管理制度,每天卫生委员测量和登记全班同学体温和健康情况并汇总表格。伴随女儿手里的测温枪滴答声音,全班同学体温被整齐显现在记录表格中。从女儿忙碌的身影中,我们家长和老师看到她为集体做贡献的辛劳和无怨,同时也看到她给每位同学友好的微笑和问候。学校里每周一次大队活动是班级轮流参与,是校级活动的重头戏,更是学校考核班级组织力和凝聚力的措施和放大镜。班主任将该项重任授权给女儿组织完成。接到任务后,我们全家齐心协力查询资料,引导女儿分类整理和汇总,经过几天的努力,一篇铿锵有力演讲稿“学习雷锋精神,争做美德少年”呈现在同学的眼前。经过老师推荐和班内自荐,班级九位同学共同参与演讲活动。排练过程中,女儿摇身一变成为小导演,首先对讲稿进行分割分配,再根据讲稿内容进行逐字逐句精挑细琢,线下完成多次周密排练。令我们家长惊讶的是,女儿居然还在线上用腾讯会议软件组织班级同学进行多次演练和磨合。当掌声响起,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给赞许和肯定时,班主任和全班同学的都露出喜悦的笑容。我看到女儿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信和自豪。图1 班级组织学校大队宣讲活动班级活动离不开老师和同学们的凝聚力,我们家长也要崭露头角。班级家委会和多位热心家长一起组织策划全班 “庆十四周岁六一儿童节”的活动。儿童节那天,在课堂上同学们喜笑颜开,聆听家长讲座时,一边品尝小蛋糕,一边在蜡烛前许下自己美好的愿望。回家后,女儿带着赞许的眼光给我送上一份水果拼盘,让我和妻子感到别样温馨和体贴。图2 共同欢度十四周岁儿童节启发科创家庭教育中要引导孩子的兴趣点,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创和竞赛活动可锻炼孩子们毅力和激发他们的热情。2020年初秋早上,温暖的阳光穿透书房的窗户爬上了女儿红扑扑的面颊,女儿在做一道等差数列的题目,题目扩展内容中让自己在列举生活中的等差数列,这道题目已让她思索良久。我和妻子相视一笑,一份台历悄然放在女儿的书桌上。几分钟后,女儿蹦蹦跳跳飘到我们身边,偎依在妈妈身边。“我找到了答案,但是答案有些复杂!”我们期待着等女儿继续说下去,“日历表中是七种等差数列的组合,每组等差数列的公差都是七,但数列变化多样,有点难!”说完女儿陷入思索。有难度意味着兴趣和动力,我们深知女儿不会轻易放弃。孩子不停地翻阅台历,在草纸上拆分台历上数列的不同排列形式。时间正在钟表滴答声中轻舞,满脸得意洋洋的她将手里一张白纸“啪地一声”拍在桌面上,着实让我们吃惊不小。吃惊的是这道题给女儿带来的收获和几分轻狂,惊喜的是她在纸面上整齐地罗列出七种日历公差数列中所有十八种规律性的变换形式。“既然今天你发现了日历中数列规律,我们试试是否可以自制万年历吧?”我们这句话又让女儿的眼中再次燃起兴奋的火花。我们随即给叫女儿讲述如何使用蔡勒公式计算指定日期的星期数。当我详细讲解完蔡勒公式的用法时,女儿全神贯注地久久盯着桌上的那张写满日期排列组合的纸张。随后,她兴奋而又急不可耐地告诉我们,用蔡勒公式计算出每月首日的星期数,不需要计算其他日期的星期数,就可以罗列出任意指定月份中全部日期特征。等我们验算完女儿的想法是正确时,我和妻的心里着实被女儿闪光智慧震惊不已。她的想法竟然意外收获了公元历法中一条规律。在我们和学校老师鼓励下,女儿鼓起勇气递交了“积木组合立体活动日历”的专利申请。半年后,当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授权证书送交到女儿手里时,女儿欢快的唱起《少年》之歌。后期结合3D打印技术和创意外观设计,上述成果在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中多次获奖,获得雏鹰杯科技创新成果奖,宋庆龄创新成果奖和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创业成果奖。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女儿展现出浓厚的兴趣点和严谨的态度,更增加了自信和与人交流的能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女儿自己开启了一扇科创小门,走出一小段探索精彩。学校,家庭和孩子一起享受智慧教育给孩子们带来的那份独特魅力。图3 获得雏鹰杯二等奖培育艺体有艺术底蕴或者文学修养的人,其审美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深度都会强于常人。一个具有艺术修养的人可以如此细腻,他的言谈举止,会让周边的人很舒服。雅思贝尔斯在著作《什么是教育》中说道:艺术可以帮助纯粹观照的内容成为形象。欣赏艺术作品可以给人带来震颤、神驰、愉快和慰藉,这是理性所根本不能望其项背的。在家庭教育中,文艺培养要因人而异,因家庭而异。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渐渐发觉她喜爱绘画和书法,喜欢用笔墨绘画出自己的思想。艺术是美好的,拥有艺术修养的人也是令人尊敬的,但学习艺术的道路确实异常坎坷和艰辛。国画和书法教学中,女儿跟随老师学习的辛苦和汗水,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依旧不停的鼓励她坚强地走下去。国画学习注重笔锋的运用和墨色及颜色的渲染,为了达到要求,女儿一幅画要练习几十遍才能达到老师要求。书法学习更是遇到极大的挑战,老师让女儿执笔立于书桌前,保持不动,直至大汉淋漓,腰酸背痛。后来书法老师评价道“此娃可教,如能秉持严学终会小成”。没想到这种严格的稳定性基本功训练,恰恰给日后射击特长项目奠定了基础。经过五年的艺术学习,孩子成绩和精神状态均得到极大提升,在书画竞赛活动中多次斩获奖励,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好评。后来她告知我们,“学习艺术首先让她懂得欣赏艺术,随后能够领悟艺术家的思想,最后更也让她懂得善待父母,老师和身边的同学们。”如果你问我,女儿擅长的体育项目?我的回答一定是射击项目。三年前,当女儿忐忑而又自豪地告诉我们,她被选入徐汇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进行射击项目专项训练时,我们着实吃惊,满满的惊疑。射击启蒙教练给我们的答复是,这孩子手臂肌肉丰富细腻,稳定性非常好,是射击运动的好苗子。从那时起,射击训练场上的女儿开始凝神聚气,端枪瞄准,将呼啸的子弹一发发打向靶心。家里她时常观看射击比赛,和我们一起欣赏和交流心得。在2023年举办的上海市射击锦标赛和冠军赛中,女儿和队友不畏强敌,敢打敢拼,两次勇夺青少年乙组混合团队冠军。喜悦之情难于言表,我们更是深深地体会到,“女儿用自己的力量和执着开辟了一番新天地,与以往相比,她的心态稳定性和自控能力都大幅提升。”图4 射击赛场的风采通过对孩子的责任,科创和艺术的教育,我和妻子体会到:家庭教育中,父母切记不能过分夸大和强势施压,不能让自己或他人的负面情绪影响到孩子,温柔如水以柔克刚为首选,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更是上策。家庭教育是百姓家常事,是家长的事,更是国家大事。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用心体验,做最好的自己,给孩子做榜样,有时孩子也会反过来,给家长树立榜样。全家人彼此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同心协力慧心培育,为铸就温馨小家而共勉共励,让百姓家庭教育更上一层楼!撰稿:王玉玲供图:朱致逸家庭发布:许贞责编:马云豪监制:曾宪一
-
汇学养育智慧(六)|因势利导,水到渠成 ——记和“溪溪”一起成长的日子初三(16)班 王晨溪家庭作者:纪东霞溪溪今年14岁了,是一个自律而不失活泼,自信而不失谦逊,自强而不失依恋的好孩子!我知道,她算不上天赋异禀,也称不上天之骄子,但这样的她,就是我的最爱。在14年的岁月里,我有幸和她一起分享成功,面对失败,在笑声、哭声中不断寻梦,经历过无助,也品尝过喜悦;经历过豪情壮志,也学会了适时放弃!回顾一起走过的日子,我做的最多的三件事就是:有规则但不束缚、有理解但不放任、有陪伴但不羁绊!有规则但不束缚溪溪从小就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爱观察,爱提问,更爱尝试和探索。记得三岁那年,她爱上了制造更大更美的肥皂泡泡,起初她还有所顾忌,只是把自己关在卫生间里做实验。直到那天我回到家,客厅、房间、卫生间到处都是水迹,整整一瓶洗手液和各种原料散落四处。面对此景,我心中不免生出来一些怒火,小朋友却浑然不知地跑过来求抱抱,结果一下子摔倒在地上!我扶起她,问她疼不疼,她狠狠地点点头。我又问她,为什么会摔倒,她就一下子不吭声了。我对她说:“如果还要做实验,我们就要有规则,场地要有限制,使用完毕后,要打扫干净,如果可以做到,就继续!”溪溪抬起来头,表示同意。然后我们一起将房间打扫干净,我狠狠地表扬了她!从此以后,如果她还要做什么尝试,我们都会先商量好注意事项和相应的规则!这件事情对溪溪的影响很大,之后的日子里,规则意识深入她的意识当中。小学三年级时,周边的同学都有了手机,溪溪也想拥有一部自己的手机。这一次,她提前自拟了规则,使用手机的时间段(仅限周六1个小时)和内容(唱歌、聊天),在和她达成了共识后,我帮她实现了这个愿望,费用则要用她的劳动来获取!当然,规则制定后,有效的监督来是极其重要的,所有的自律都是从被动走上主动,所有利导的督促从来都不是民主和自由的反义词,而是一个有利的保障和前提!有理解但不放任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凡事对于度的讲究都至关重要。溪溪上初中时,周边的同学有不少在追星,由于平时我们对媒体的关注很少,因此,她完全插不上嘴。为这事,她有了一些烦恼。有一天,她提出申请手机来搜一下那些明星的信息,我知道缘由后,不仅答应了她,还和她一起去电脑上去搜寻!等搜完了她想了解的一些明星,我邀请她和我一起搜寻和了解一下其它的她也熟知的明星。那天,我们耗时了3个小时,她知道了周杰伦写了几百首曲子,2年无人问津,但他不放弃而最终功成;她知道了周星驰、成龙在成名前,跑过龙套,吃过盒饭,遭遇了无数的白眼和不屑,才异军突起;她知道了郭晶晶的自尊自傲来自于无数次的努力,这些才是她在豪门依然备受尊重的资本和力量!还有很多很多,她看完后,只说了一句话,“妈妈,我会努力的成为一颗小星星,你信吗?”我狠狠地点了点头!一个孩子的成长,会看,会思考,也会慢慢学会判断!我相信她,因此我理解她,事情并非一定有对或者错,更多的时候,只是适合或者不适合,理解她的想法和做法,并陪着她一起去做,让她知道的更多更广更深,就不会产生狭隘和偏激!记得当溪溪5岁时,她有了一个妹妹,起初倒是相安无事,等妹妹大一些时,问题便暴露出来,有一次,两个人居然为了一袋奥利奥饼干争执起来,那时妹妹3岁,溪溪8岁!我知道溪溪在乎的或许不是这小小的饼干,她在意的是爸爸妈妈的爱不再被她一人所拥有!我和她爸爸将两个人拉开各自教育,我对溪溪说:“你从小就不是一个小气的孩子,能告诉我你生气的原因吗?”溪溪一脸的委屈:“妹妹占着自己小,什么都跟我争!”我笑着告诉她,妈妈有一个办法,能让她比妹妹得到的更多,要不要试一试!她疑惑地点了点头,我让她主动出去把饼干给妹妹,明天我再给她买一袋!她将信将疑地走了出去,把饼干给了妹妹,小家伙一下子高兴起来,抱着姐姐说:“姐姐真好!”说完一溜烟跑开了,溪溪却一下子平静了。第二天我把新买的饼干给她,她却跑出去和妹妹一起分享,两个人有说有笑的和昨日判若两人!事后,我告诉溪溪,物质的东西可以随时买到,可亲情却弥足珍贵。然后我给了溪溪一个大大的拥抱,我在她的耳边轻轻地说,“妈妈爱你,你是妈妈宝贝!”在后面的日子里,虽然两个人依然不停地上演着相爱相杀的剧本,但我在她们的脸上看到的却是满满的快乐!我和她爸爸作为曾经的调解员也差不多下岗了!理解孩子,但不能放任,有效的干预和长久的关注,会让理解变成一种成长的力量。即使无法彻底的化解和解决问题,也将成为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在某个清晨,或许我们就能看到一片繁华盛开的景象!有陪伴但不羁绊溪溪对我的依赖性很强,或许是因为六年来我们同进同出,每天上学和放学路上,都是我们的谈心时间,她总有说不完的话,而我更多的则是一个很好的听众,有时候她也会咨询我的想法,但我一般不会给她答案,我更喜欢让她自己去寻找答案。小学四年级时,有一天放学路上,她很难过哭了!事情并不复杂,她是一个小组的组长,她提出了很自己认为很好的方案,可其它4个组员似乎并不认可,溪溪让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但都不比自己的方案好!结果争论不休,啥事都没有做成!她问我该怎么办,我先安慰了她,然后请她分析了几个方案的利与弊,起初她说的磕磕巴巴,很明显,她之前并没有冷静的思考过这个问题,情绪占了上风,可慢慢地,她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了,人也精神起来,我对她说,明天再试试!结局是美好的,5个人终于达成了共识,事情也圆满解决了,当然,我给他们准备的小礼物---4只可爱的小铅笔,似乎也许也发挥了一定作用吧!随着年龄的增长,溪溪有时候会很敏感。有一次,她回家路上,一直很沉默,我注意到了她的反常,轻轻地问了一句,她就哇哇大哭起来!原来,她帮助了一个在班级不太受欢迎的同学,为这事情,其它同学似乎对她有点不满,最伤心的是,她的好朋友似乎也不太开心。她哭着问我:“妈妈,帮助一个人,有错吗?”我很肯定告诉她没有错。“那他们为什么对我表示不满?”溪溪一脸的疑惑。我问她,同学们有点小情绪,你怪他们吗?溪溪摇了摇头,她说不是责怪只是伤心,她能理解同学们的心情,只是不能赞同他们的想法!我问她能否改变他们的想法?溪溪摇了摇头。我又问她什么是她能改变的。溪溪想了很久,没有说话。第二天,溪溪见到我就很开心,说同学们都很她说话了,我问她是怎么做到的,她得意的对我说:“我笑眯眯地跟他们打招呼呀!我可问心无愧呢!更何况,真正的朋友可是经得住考验的哦!”我们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但我们做不了孩子的上帝,我们回答的了一两个问题,但我们解决不了他们人生路上将要遇到的坎坷抑或困境!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段一起走过的日子里,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独立、学会去面对或喜或悲的人生!我知道我们的世界很宽广,充满了太多的奥妙与神奇,我也知道,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太多时空的限制。因此,我们会一起带着溪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了《出师表》,我们便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拜访了诸葛亮草庐;读了《巴黎圣母院》,我们便在飞着鸽子的广场去瞻仰她的肃穆;看了《蒙娜丽莎的微笑》,我们便在卢浮宫一路快走的去寻觅她的踪迹;弹了《空中之城》的曲子,我们便在那个有着风的下午,走过长长的桥,去感受空中之城的孤寂....!这些经历让溪溪视野更加开阔,心胸也更加宽广!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唯一,我不想也无法去重塑,只是希望能在陪伴、引导和支持中“因势利导”,给到孩子一些力量,一些自由、自主、自强的力量,让她自己去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人生之路,朝着她想要去的目的地前行,最终“水到渠成”。或许这便是我作为母亲最大的期冀吧!撰稿:詹宇琤供图:王晨溪家庭发布:许贞责编:马云豪监制:曾宪一
-
汇学养育智慧(五)|和孩子一同成长初一(11)班 冷嘉林家庭作者:冷嘉林父亲我的儿子嘉林即将成为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逐渐构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他的行为举止越来越多的体现出个人的特点,他独立的思考逐渐多于向父母的求教,他对自己的生活目标有了定位和追求。我们作为父母欣喜于他的成长,也有感于陪伴他的日子令人难忘。回望过去的经历,展望未来的生活,我们思绪万千,总结对孩子教育成长的想法,对父母自己也是学习思考再提升的过程。教育可以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孩子出生伊始,初为人父母的我们对他有多种多样的想法,劲头好比手持花剪的花匠,急着塑造孩子的未来。但我们很快就发现孩子天性上的特点,与其做修剪的花匠,不如做培养的园丁。他专注力很好,对数字比较敏感。我们甚至觉得,他对上课听讲这一形式的喜爱要大于上课内容本身。在小朋友们涂抹乱画的时候,他拿了数字描红本一行一行地描写。上了幼儿园后,在幼儿园组织的职业模拟游戏中,他喜欢算账,每次都争当收银员。记得三岁时我为了让他更好掌握加减法,教他飞行棋,他一下入了迷,拉着我从早到晚玩了一整天。我们因为他这个特点,送他去学习奥数,而且超前了一学年,他在四年级时候就学完了整个小学的奥数内容。奥数虽然很难,他还是保持了很好的兴趣,每一年我们征求他的意见是否继续,他的反应都是积极的。相对的,他对运动兴趣不大,好静不好动。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在体育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围棋、轮滑、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游泳……寻找他的兴趣点,希望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能掌握体育技能,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有一些项目他浅尝辄止,我们也不强求,对于他感兴趣的,我们尝试引导他坚持、提高、发展。目前来看,他基本养成了比较好的学习习惯,能自己安排学习计划,计划好的内容能专注地落实,完成计划后的时间处理比较得当,有一两项能坚持能自娱的美育、体育技能。嘉林的弟弟和他性格截然不同,从小就表现出好动,外向,兴趣多且分散。和哥哥自发较早的形成学习习惯相比,弟弟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我们没有像哥哥那样早早补充课外学科类学习,首先第一类,我们顺应他的爱好,让他学习篮球、游泳等运动技能,锻炼身体,第二类是美术、唱歌等需要投入一定专注力,但乐趣充沛的活动,第三类让他尝试看图说话作文、英语口语等类学科学习,逐步提高注意力,习惯学习活动。弟弟现在三年级,可以用心听课,自己做作业,但有时也摆弄文具,发呆走神,像所有这个年纪的小男孩一样。我们和老师紧密合作,鼓励他的进步,安慰他的烦恼,也批评他的过错,静待花开。作为父母,容易有把孩子的兴趣爱好纳入到自己熟悉的轨道的倾向。这样做,优点是驾轻就熟,有更多的经验,但也容易和孩子的兴趣产生冲突。而且孩子的兴趣爱好也是不断在变化发展的,小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的兴趣尽量发散些,在成长的过程中,适当引导他把自己的兴趣自然自愿地集中在某些方面,形成志愿,才能长久地保持。父母应该先认识自己,提升自己。我们不强调对孩子进行养育,我们是和他一起生活。我们和他之间,应该更多的是平等的交往,尽管作为父母承担责任,有时很难端正心态,我们也经常提醒自己在情绪态度上是否应该注意。中国传统中父母对子女是慈、子女对父母是孝,此外还有兄友弟恭之类,把感情分的很清楚;我认为各类感情的基础还是在长期共同生活中产生的相互的爱,他依恋我们,我们也依赖他。有时我们也分不清到底他需要我们多一些,还是我们需要他多一些。在嘉林四五岁时候,我和他的妈妈因家庭琐事吵架,在我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原来静静坐在边上的嘉林问:“你不是说你最爱妈妈么,你为什么要和她吵架呢?”我很惭愧,冷静了下来。我感慨于孩子对情感的认知单纯而真挚,认识到不稳定的情绪对感情的伤害,也提醒自己时时保持对亲人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不是父母的套娃,一个包住一个,一个小似一个;孩子作为全新的、完整的个体,他拥有等同于父母的人格地位。在对等的交往中,如果你想获得对方感情的回馈,那么你应该先付出感情;如果你想让对方在交往中提升获益,那么你应该提供正能量,发挥正面的作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收获无数的成果,也犯下无数的错误,最多的是幸福、欣喜、感动,也有仿徨、无奈、愤怒,这些,他都和我们一起在经历,他是参与者,也是观察者。父母的言语思想行为会留在孩子的记忆里,待他的智力发展,人生经历丰富后,记忆会被重新解读,成为他自己思维的养料。这种解读往往和父母的初衷不完全一致,因为随着社会环境快速发展和剧烈变化,每一代人对道德价值的判断标准都不尽相同,上一辈人奉为圭臬的,下一代人认为值得商榷,隔代甚至无法理解的情况比比皆是。我认为,与其追求给孩子树立榜样,更应该将关注反观自照。我们一代人在时代滚滚大潮中如何经营自己的家庭事业,顺境中如何进取,逆境中如何自立。所谓教育,好比时间的溪流流过农田,所及之处滋养、哺育无形中都已完成。我们传递的价值观中,哪部分是来源于我们从上一代接收并经我们的实践仍然在奉行的,哪部分是我们刻意包装试图说教灌输的,孩子们纯洁质朴的心灵有本能的分辨能力,假以时日,在他们身上的痕迹一目了然。我们远非十全十美,更不应该企求制造完美的子女。我们应该展示的是我们具有能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坚守那些我们认为是美德的事物,能承认自己缺点并有勇气有能力去改正,不会停止自我发展的脚步。这个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将为子女的成长提供长久的养份。教育孩子应该放到社会大环境当中去。决定孩子最终人格个性的,首先是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他所处时代的社会氛围、成长的城市气质、生活的社区质量和社会圈层等等,这决定了他是哪一类人,在这个过程中所投入的教育,具体决定了他是哪一个人。尽早引导孩子接触社会环境,增加他的经历、眼界和能力,对于他心智的成熟,人格的形成有很大好处。学生的生活重心始终是学习,但从学校到社会,我们鼓励他利用各种机会投入社会生活,增加学习外的体验。从小学起,班级年年有竞选活动,同学们投票选小队长、中队长,票数最高还可以去学校参选大队长。嘉林年年主动参选,我们家长对此积极鼓励支持,低年级时候,和他一起准备竞选演说,在家演练时为他扮演同学,到高年级时,他已经自己准备材料了。他年年参选,但最好成绩止步于小队长。回家后,他也会向我们讲述竞选中的趣事,有当选的欣喜,也有未能更进一步的遗憾。但他无论竞争结果如何,他总是积极协助老师,乐于帮助同学,在老师同学中有良好的口碑。在进入中学后,他依然主动参选了班干部,遗憾未能当选;但后来同学们逐渐熟悉后,发现他热心班级事务,友爱同学,学有余力,同学们拥护选举他作三好学生;他也信心满满,期待有机会再去竞争学习委员。我觉得,这样积极投入竞争的责任心,竞争过程中的思考,竞争过后的平常心,意义大于竞争本身的内容。现在孩子的成长有了新的特点,孩子的社会体验很大一部分转移到了网络空间,他们的生活中多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等新生事物。近日梅塞德斯-奔驰广场举办一场演唱会,观者如堵,绝大部分都是中学生,明星竟是一众虚拟偶像,没有生命但绝对真实。孩子同学们的交流,通过多个微信群,话题固然是充满新人类特点,连遣词用句都令八零后父母云里雾里。嘉林对手机网络游戏兴趣不大,他向我发牢骚,有时感到参与不进同学们的话题。我建议他主动向同学分享他的爱好,比如飞镖、钢琴,交流近期刚看的小说、电影、流行音乐,也可以尝试体验下流行的电子游戏。电玩不是洪水猛兽,只要有其他旗鼓相当的爱好,在现实生活中能获得足够的交流和快乐,就不会轻易沉迷。后来随着他交到兴趣相投的朋友,也对小视频、游戏等孩子们熟悉的话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又恢复了快乐阳光的心情。回归养育的初心,携手孩子走向未来生活。如果对年轻人做个采访,对子女的养育期望,包括我在内,大部分应该都是健康快乐成长就好。但社会上一些舆论氛围,比如贩卖焦虑,制造内卷,或者在升学、就业、生育等关键环节的一些社会不平衡现象,都让父母失去了初心,有的躺平,有的鸡血,这些最终都对孩子产生了不良影响。嘉林学习钢琴的过程就是一个缩影。我们父母双方不懂音乐,家庭也缺少音乐氛围。让他学琴的目的仅是希望对他进行美育,培养乐感,目标是能欣赏,能自娱即可。但他因为听课认真,专注力较好,这些年坚持了下来,有了自己读谱的能力,钢琴考过了十级,开始向演奏级发起挑战。回顾这个过程中,随着他能力一点点的提升,我们家长对他的期待也越来越高。从有空弹琴,到每天不间断,保证至少一个小时;从一开始希望他自娱,到给他报名考级,到要求他一年上个台阶。学琴的过程自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有痛苦,发生过冲突。我反思自己,其实孩子早就实现了当初学琴的目的,但随着他的能力提高,他取得进步的难度也越大,我们父母限于能力也没有对他提供很多支撑,这种矛盾反而让他自娱的兴趣缺缺。我半开玩笑的对嘉林说,他早就达成了爸爸妈妈对他的期望,现在他是整个家庭中音乐水平最高的人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他应该考虑帮助我们提升家庭音乐素质。这倒是激发起他的自豪感,现在除了自己经常主动弹一会琴外,还乐于跑去指导下弟弟唱歌,做下“专业”点评,接下了教弟弟识谱的任务。回归初心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时时提醒自己,掌握教育的主动权和节奏。既不要缺位,也不要越位。对子女教育不闻不问,放任不管固然不对,但大包大揽,越俎代庖也要不得。孩子取得了进步,就盲目加码,到处攀比;孩子遇到挫折,就相互指责,父母们在盯紧成绩、追求升学的同时,也要时时检视,孩子是不是处于一个健康快乐的状态。孩子在人生起跑的时候,父母应该并肩同行,刚起步时还可能处于领跑位置,但孩子的步伐必然越来越快,在培养孩子具备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父母应该有节奏有条件地退位,把孩子人生第一责任人的位置让给他自己。总有一天,他会发现,原来他认为无所不知的父母,对某一方面的知识不及自己;以前似乎无所不能的父母,需要借助他的力量解决问题;父母已然在他身后的位置为他加油了。和孩子一同成长,身为父母,感恩这一路的陪伴,无论生活的酸与甜,都希望他可以张弛有度,始终饱有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享受生活。撰稿:杨璐灿供图:冷嘉林家庭发布:许贞责编:马云豪监制:曾宪一
-
汇学养育智慧(四)|智慧父母陪伴成长初一(9)班 方晴薪家庭作者:方晴薪母亲教育是陪伴着人一生的成长的,不论我们发现与否,承认与否,我们在成长的过程,在无形中都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只不过有些教育是系统的传授,比如说学校教育,有些教育却是潜移默化的,如家庭教育。从我自己是个孩童接受父母的教育到现在自己成为父母养育自己的子女深深体会到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者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重视教育中作为家长的我最能做好的就是家庭教育了。积极回应,适时陪伴:这是我和我先生在对我女儿教育上最早达成的默契,女儿出生后我换了一个离家的近的工作,减少了出差的时间,爸爸也是能当天来回的出差基本都是当天来回,女儿小时候一直说爸爸是空中飞人,只要有时间,我们都亲自带她,我和爸爸在陪伴中积极回应她的需求,努力去看到她的喜怒哀乐,争取向她传递我们的理解、尊重和鼓励,不把对她的爱作为要求她表现好的条件,基本能够保持觉察,尽量不威胁,但是也培养她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记得4岁那年有一次在乐高中心玩,当时她很认真的在拼搭手里的乐高块,突然有一个男孩子跑过来抢她手里的乐高,并且一把把她推到在地,我正准备上前扶她的时候,她确拍拍屁股站了起来,并没有我以为的大哭和找妈妈,而是很冷静地走到那个男孩面前问他:“你为什么推我,为什么推我,你要玩具可以和我说,但你为什么要推我,我可以把乐高给你,但是你推我就是不对的。”结果推她的男孩子反倒是被她问的扔下玩具哭着找妈妈去了,而她继续坐下来搭她的乐高,我和爸爸也没有再和她提及此事,我们认同她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问题。也让我们认识到,对孩子适当的放手或许更有利于她的成长。控制情绪,适当焦虑:随着女儿逐渐长大,我也不自觉加入了焦虑妈妈大军,要不要报兴趣班,要不要禁止电子产品,要不要为了她改变我的工作节奏,一系列的问题从她入托开始,到她小学四年级这段时间我变成了一个易怒的妈妈,我开始觉察到自己在情绪管理上存在缺陷:时常会生气,知道生气不好就隐忍着,但情绪积累下来终有一天会来一次大爆发。这样的情绪失控对女儿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她开始变得不自信,变得胆小,学习成绩也开始下滑,四年级下学期的期末数学竟然只有良,这个引起了我情绪爆发,后来老师和爸爸都和我深谈了一次,我也及时认识到了问题严重性,失控的情绪使女儿幼小的心灵产生了阴影,这种影响在后续得很多年里我们都需要加倍得努力才能得到慢慢缓解。近两年,我有意识地对于自己的不良情绪能够即时觉察,并通过冷处理、转念等方法及时化解,这大大减少了对孩子们的伤害,也能避免情绪失控的“代际传递”。我和爸爸约定过:禁止打骂孩子,尽量做到不对孩子发脾气,如果一个人生气了,尽量远离孩子,让另一个人来陪伴孩子。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必须认识自己的问题,有时候教育问题的矛盾点真的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我们家长本身认知上。控制有度,适当受挫:在陪伴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相信,一个孩子的学习成长需要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实现,家长不能过度担心、过度保护但是需要给孩子制定边界,特别是在电子产品的控制,对电子产品的控制我和爸爸的观点是非常一致和严格,她在小学5年级的时候拥有了她的第一个电子通讯工具-儿童电子手表,我们约定只有在她需要单独外出的时候才能佩戴,平时不能使用,到了初中,有了许多需要同学之间需要协做的作业,小朋友之间的话题也渐渐和网络有关系,她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孤立了,和小朋友之间没有了共同语言,她和我们提出了她的困惑,我们协商后决定让她适当接触网络,在六年级的时候她拥有了属于她的Pad和属于她的微信账号,但是我们约定好首先,微信和Pad的密码必须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也承诺不翻看她的微信,Pad也只能在周末完成作业的情况下使用1个小时,制定好边界,大家互相遵守约定。放手让孩子探索世界;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一定的条件和适当的引导,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能企图为孩子设定人生目标;家长要特别注意保护孩子自身探索的兴趣,让孩子在能确保自身安全和不侵犯他人的前提下自由探索。达到对学习本质理解的一致:关于学习的目标、目的和本质的理解我们在她的成长中慢慢变得一致和清晰,有一年夏天,她游泳出来了,正好一场暴雨,我们在路口等红灯的时候她忽然问我:“妈妈,那个搬东西的叔叔为什么那么大的雨还在工作,他们为什么不去躲雨?”这个问题让一直和她宣扬职业不分贵贱,每个工作都值得被尊重的我们忽然不知道怎么和她解释眼前的这幕场景。我们沉默了一会爸爸首先问她:“如果让你选你愿意在暴雨中工作,还是坐在一个相对舒适的地方,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呢?”她思考了一下:“我应该会选择后者吧。”“所以是不是需要有相对的知识来匹配你喜欢的工作呢,对你来说是不是会有更多的选择性呢?”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至此我们对学习和知识这个问题又有了新的共识。我们需要制定学习的小目标,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以激励我们在对的知识上共同进步。积极配合学校,给予应有的帮助:关于学习生活,进入初中后,女儿发现初中生活和小学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开学家访时班主任的话对我们全家触动很大,当女儿问老师我如何才学习好呢?班主任当初是这样回答的:“你如果能认真完成学校的作业,你已经可以超过80%的人了。”当时我们对这句话还不是特别理解,但是在一年的初中生后中,我们和她一起努力的响应班主任这句话,无论是学习上,生活上,我们慢慢开始理解老师的这句话,虽然她不是班级最突出的,但是她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我们还是非常认可的,我们在学习上,活动中积极配合学校,共同丰富她的学习生活。在这一年中的学习生活里,我们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给予孩子及时和适当的帮助,当她和小朋友发生矛盾时,我没有急于干预她,而是选择了倾听她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法,当她需要我出面沟通时,我也会选择她希望方式和对方沟通。遇到问题先不指责,当成绩不理想时不打压,给她信心和她一起制定计划并进行一定的监督。淡化考试,培养强大的心理素质:其实,从很久以前,我就开始引导孩子淡化考试,也许大家不会知道,我本身就是个特别易紧张的人,孩子考试我会焦虑不安,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怎么办。我发现,越是在乎,就越容易发挥失常。也许你听过有人一紧张忘了自己姓什么的传说,但我要告诉你,那就真实的发生在我的身上,我会焦虑到失眠。慢慢我的焦虑影响到了孩子,每临大考孩子脸上也写满了愁容,担心成绩让妈妈失望。后来我先生就开导我们“考试是重要的,我们要重视它。但是考试最主要是检验阶段学习后的成果,掌握知识是我们学习的主要目的”。他对孩子说:“要把每天的课后作业当考试一样对待,考试就当课后作业一样对待”。我也就一直告诉我的孩子,“错了,改会就行。”“这次没考好,下次错过的题不再错就行。”也许,这有点不思上进的感觉,但是,淡化考试的压力我在孩子身上一直沿用,现在看我很满意。临考前情绪也会波动,但是多数时候都会特别高兴,因为考试不用上课,考试没有作业。我称之没心没肺。考完,我也只关心错哪,练会没。其实每个人的空间都很大,是做常态的自己,还是稳定有所提升,更或是一蹶不振,取决于心理。希望每个孩子在迎接考试时,淡化它,考出自己的成绩。胡适先生在《我的儿子》这篇文章中写道:“我们糊里糊涂地替社会上添了一个人,这个人将来一生的苦乐福祸,将来在社会上的功罪,我们都应该负一部分责任。”相信每一位父母在孩子出生后,都会像胡适先生一样思考过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我们的孩子也终将如朱自清在《背影》中所写的一样理解我们对她们的爱。撰稿:章华彦供图:方晴薪家庭发布:许贞责编:马云豪监制:曾宪一
-
成为有“汇学”特色的家庭教育指导师 ——徐汇中学“汇学杯”家庭教育指导大赛成功举行上海市政协委员,正高级、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曾宪一在学校教师培养中一直要求:培养有灵气的年轻教师、有志气的特色教师、有底气的骨干教师、有大气的高端教师。在此理念的引领下,作为上海市“十三五”、“十四五”家庭教育示范校,学校一直致力于培养能体现“汇学”特色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暨有悟性的初阶指导师、有热忱的专长指导师、有经验的资深指导师、有智慧的领军指导师。为此,配合本次长三角家庭教育指导征文活动,学校结合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举办了“汇学杯”家庭教育指导征文比赛。这不仅践行了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的主体责任,更发挥了学校“研究文化”的熏陶与浸润作用,为汇学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成长平台。经过专家评审,本次大赛的获奖名单如下:一等奖获得者叶柳影初中英语教师,校德育骨干,目前担任初二(4)班班主任及初二年级英语备课组长。曾获徐汇中学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新苗组二等奖,班主任育德能力优秀奖和全员导师制优秀导师。以耐心细致、严慈相济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喜爱,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陈 诺高一语文老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市优秀团干部,曾获校见习教师演讲比赛一等奖,参与徐枫学区班主任工作室,并立项校级课题。颜婷婷初一(12)班班主任,硕士研究生,现任徐汇中学初中英语教师。2023-2025年度局学科骨干,朱萍名师工作室学员,徐枫学区班主任工作室学员。上海市青年课题主持人,结题成果获上海市三等奖,小课题多次获区一二三等奖;论文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和区级期刊等;德育论文获一等奖、设计微课获得区一等奖,参与过省级公开课和区级公开课及区教研经验分享等;曾多次获区嘉奖,区骨干后备,校优秀导师等;持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张 晶一级教师,南校六年级数学备课组组长。多次获徐汇中学班主任德育能力优秀奖、良好奖。我的育人理念: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因此我秉承着“让每颗星都熠熠生辉”的目标、“尊重、信任、理解”的理念,努力让每颗“星星”都能发出独一无二的光。二等奖获得者袁 策研究生学历,初二(13)班班主任。先后获得区见习教师教学评比一等奖,两次校级公开课评奖一等奖。担任上海市徐汇中学德育骨干、课题骨干、课程骨干,主持并完成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两项、校级课题三项,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多篇教学论文。高 倩徐汇中学科学、生物学教师,担任科学备课组长、生物-地理跨学科案例分析备课组长。担任初一(5)班班主任,秉承培养进取乐群的孩子、明理善良的集体之教育理念。被评为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2020~2022三年行动计划种子教师,2023~2025徐汇区教育系统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王 敏王敏老师从日常小事和细节入手,融入学生生活、体察学生喜忧、关爱学生成长。在看似平淡的每一天中默默付出,先为良师,后为益友,这是学生眼中王老师的真实写照。王老师知行合一,把“感恩、善良、责任、大气”“的汇学育人理念,浸润于日常德育工作中。谢若冰徐汇中学初中语文教师、班主任。曾获徐汇中学班主任育德能力优秀奖,徐汇中学全员导师制优秀导师称号。多次主持参与区级、校级课题研究。三等奖获得者张 晨教育硕士,一级教师。发表的论文多次在国家和市区层面获奖:《观察植物下表皮气孔》获第十二届全国教育系统教育教学成果大赛优质课二等奖 、《浅谈高中生命科学“生物工程”实验的创新探究》荣获第十二届全国教育系统教育教学成果大赛论文二等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探秘生物功能材料》特约撰稿人;论文《走进生物信息学的跨学科思考》收录于《跨学科创新融合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汪青兰教育硕士,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年级组长,校教学骨干、德育骨干。曾担任过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二十多年的班主任。个人曾获上海市首届民办优秀班主任,校德育优秀,校魅力教师。所带班级获区优秀中队,学生多人获区优秀少先队员。所带班主任团队获校魅力团队奖。谢菁华现任南校初一(13)班班主任。曾获见习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先后2次参与开展校级公开课,1次区青年教师活动课。在班主任工作上,注重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品质,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曾先后2次获得育德能力良好奖和优秀导师奖。张梦亚初一(3)班班主任,硕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徐汇中学2021-2022年度个人魅力教师。2023-2024年校科研骨干,课题骨干。持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证书。主持市级青年课题《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设计研究》已结题,主持区级课题《自适应科创教育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已结题。在徐汇教育发表论文《自适应科创教育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指导学生3位同学在第二届长三角青少年人工智能奥林匹克挑战赛“算法擂台赛”项目获得一等奖。李书宁徐汇中学初中数学教师、班主任,数学教育硕士。大学期间荣获“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毕业生”。秉承“尊重、理解、真诚、倾听”的原则,坚持做一名有温度的老师。谢士红中学一级教师,教育硕士,发表多篇教育论文、教学论文,主持区级课题一项,荣获2023学年徐汇区教育局嘉奖,指导学生在未来工程师大赛、未来媒体人大赛等比赛中斩获佳绩。顾佩锋中学一级教师,现担任徐汇中学初二(12)班班主任,主持区级德育课题一项,在省市级教育教学期刊发表论文,曾获得徐汇中学育人能力良好奖,徐汇中学班主任基本功技能比赛二等奖,德育征文评比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校级、区级科创比赛并获奖,所带班级被评为创行为示范班。吴雯娴校德育骨干、教学骨干,从“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的稚气,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成长。荣获校班主任育德能力优秀奖、“汇学核心品质”德育主题谈话公开课、家庭教育经典案例撰写比赛、校“育人奖”二等奖、“范振华奖学金”班级管理奖。教无止境。研无止境。随着学校德育专业化发展的日益完善,汇学教师将不断提升自身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我们期待着在“家校共育”的道路上继续并肩前行,为孩子们的明天播种希望,共同铸就他们灿烂的未来。撰稿:张晶发布:许贞责编:马云豪监制:曾宪一
-
汇学养育智慧(三)|以成长型思维与孩子双向奔赴初一(5)班 夏心瑜家庭作者:邢燕(夏心瑜母亲)孩子如幼苗,她的成长是社会雨露的浸润、学校阳光般的滋养以及家庭悉心呵护多方作用的成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应是最亲密的朋友。“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女儿成长的十三年,是我和全家共同学习、时时反思、互相鞭策的十三年;是我不断提高认知、充盈自己、享受爱与被爱的十三年。分享“我的养育智慧”是为了看见过往的点滴得失,亦是为了遇见未来更绚丽的未见。一、夫妻双方构建相互促进的养育支持体系,促进生命共同体的成长家是孩子主要的活动场所,家庭氛围的质量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一直坚信:给孩子一个安全、舒适、温暖的家是教子的第一步。家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以夫妻双方的共识为前提,以合作为基础,以责任为纽带。在这方面,我们一直努力以实际行动让女儿感受到亲情的包容性和内驱力。夫妻双方的支持是影响父母职能发挥的关键因素。在家庭生活中,我和丈夫经常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对教养目标、方式、态度以及孩子的教育规划进行积极协商。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和谐的夫妻关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同时,注重提升父亲参与家庭养育的比重,这不仅要求父亲角色的“在场”,更要求父亲高质量地参与养育全过程。父母高质量的参与要有计划性。我和丈夫定期共同设立极具实操性的“小目标”,然后将目标分解成可测量的具体步骤,在规定的有限时间内去完成。例如,我们计划暑假里和孩子一起读完《西游记》,将目标分解到每一周、每一天要读多少页,依照计划进行,每天检查完成进度,确保目标的最后达成。父母高质量的参与是“陪”,更是“伴”。我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播音员,每个清晨在电波中播报最鲜活的新闻资讯。每天晚饭时,我会有意识地和孩子聊聊今天新闻中有价值、有营养的资讯,听孩子说说她的判断和观点,认真倾听,积极引导,一点一滴累积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质量的参与,不仅仅是在物理空间上“陪”在孩子身旁,更是在心理上和情感上对孩子的“时刻伴随”。当然,高质量的参与也是父母与孩子互相塑造、形成生命共同体的过程。我们参与家庭教养,不仅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也能从抚养孩子的经历和所面临的挑战中促进我们自身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的发展。孩子的到来还导致我们为了孩子而增加与邻居、社区团体的交流,而这些社会关系已然优质地持续到我们的中年。所以,父母参与养育活动与个人的成长、成熟和社会性发展密切相关。高度参与的我们,在中年期一直努力成为“好配偶、好工作者和好市民”。二、探索将多元活泼的红色文化融入家庭教育的实现路径在家庭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能引导孩子学习中国革命、英雄事迹和各个阶段的历史沿革,实现对人生态度的熏陶,使其在生活和学习中始终保持充足的动力,树立远大的目标并立志为之奋斗。在女儿成长的各个时期,我精心为她编制了适配度高、接受性强的多项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每逢“七一”党的生日、国庆节、建军节等重要节日,我都会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红色教育。身处党的诞生地——上海,我多次带女儿参观“一大会址”,乘坐“红色巴士”,结合这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剧《觉醒年代》,和她共同感受建党历程、初心伟力。因工作合作关系,我有幸成为钱学森图书馆的001号讲解员,于是,我数次和女儿一起参观钱学森图书馆,她不仅对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人生经历如数家珍,更一直坚持参加“航天动手做”系列活动。每逢清明节,我都带女儿去龙华烈士陵园,通过聆听讲解、观看多媒体展演等多种方式,一遍遍体悟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女儿为烈士们献花,制作红色手抄小报,并自发完成了一篇习作《写给百年前的青年——陈延年》,新时代红色歌曲《错位时空》、《星辰大海》潜移默化地成为了她青春的主旋律。润物细无声,红色文化的种子就这样深深根植于孩子幼小的心田中。我一直耐心为女儿讲述我播讲电台红色节目的心得。近年来,我作为主持人、制作人,完成了电台多项红色节目的录制、采访工作。在此过程中,我带女儿沉浸式感受红色节目前期资料收集、精心筛选编排、采访革命后代、后期录制合成的全链路流程。《党旗下的回响》、《龙华烈士书信》、《渔阳里的来信》等节目均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跟着课本中的红色故事,设计家庭红色研学之旅。文化是生发于内心的修养,多多浇灌,则必茁壮成长。我们全家结合校内所学,将红色文化、人文历史及游学实践有机结合,促进孩子思想认知与文化涵养的提升,真正实现“红色行走”的意义。道德与法治课中提到“红船精神”,我们遂实地探访嘉兴南湖红船、南湖革命纪念馆。语文课上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数篇文章,我们全家便集体打卡浙江绍兴鲁迅故居、三味书屋、上海鲁迅纪念馆、内山书店、左联纪念馆等关联景点。以多样的视角、深度,实现红色文化点、线、面交汇相连。家庭成员边走边交流,彼此讲述印象最深刻的红色故事与人物,沉浸式体验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三、以小小的篮球梦为支点正确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女儿在体育运动方面展现出浓厚兴趣,数次在校运动会上获跑步、跳高、跳远第一名,尤其喜欢打篮球。小学加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女篮队,曾获徐汇区“东三杯”小学生女子篮球比赛团体一等奖、徐汇区篮球小达人技能团体一等奖等奖项,初中加入徐汇区女篮队。一路走来,我和家人对她的篮球梦、体育梦视若珍宝,悉心呵护,全力支持。严寒酷暑,我们陪她一起训练不停步,感悟坚持的力量;球场上的输赢,我们引导她积极面对成败,及时总结得失;爱看的体育比赛场场不落,即便是在复习备考期间,我和女儿一起探讨时间的高效配比和有效利用;我坚定地告诉女儿:“妈妈相信你,能安排好学习和看球赛的时间。”来自妈妈的信任,不断滋润着更趋自觉与自律的孩子。以梦想为链接,以与孩子共进的成长型思维一起重新感知世界,作为家长,我同样收获满满。体育让女儿变得更加阳光,更加自信。她以自己加入徐汇区女篮队的亲身经历写就的习作《雨后,阳光很好》,获得第九届“新闻晨报杯”上海市中小学生实践征文活动初中组优胜奖。学习和体育良性互促,不断激发女儿潜在的奋进激情和内生动力。四.坦然接受、积极面对互联网+时代的便捷性及群体焦虑发挥主动性,养成“数字纪律”。“数字纪律”是媒介素养的一种体现。“数字纪律”意味着家长不被动接受而要主动思考。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教育资讯,我一般不漫无目的地刷手机,而是有目的地检索和关注;在信息检索时,保持专注,不被别的信息转移注意力,我始终相信,每一天,世界上产出的有价值、有意义的育儿信息并没那么多。专注孩子的实际需求,追求养育的“满意策略”。教育方法千千万,教育信息万万千,作为家长,我努力放松心情,不追求最多、最全、最好,只需要做出自己满意的养育策略即可。信息能扩展我们的视野,但并不能提供“一招致胜”的法宝,养育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不断完善的过程。寻求家庭共同体的支持和帮助。当我们面对各种信息产生养育焦虑时,需要通过与家人的分享和讨论来舒缓焦虑和压力。尤其是当家长获取的养育信息与家庭成员的立场不一致的时候,往往会加剧这种焦虑。比如择校分歧、兴趣爱好的取舍与坚持等,当意见不统一,往往易引发家庭矛盾。因此,当我面对养育信息带来的困惑时,便及时与家人分享,与配偶和长辈多交流养育信息,彼此达成一致的教育态度,这或许是缓解养育焦虑的重要手段。结 语养育孩子的途中风景无限,欣喜与彷徨,安慰与奋进,于我而言,亦是一种别样的成长与修行。以成长型思维提升自我,更新认知,帮助孩子拥有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更好地应对成长路上的未知和困惑,我一直在路上!撰稿:高倩供图:夏心瑜家庭发布:许贞责编:马云豪监制:曾宪一
-
汇学养育智慧(二)|父亲是榜样,母亲有温度初二(8)班 程珩轩家庭作者:叶文娟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品德、修养、习惯、素质、原则、三观,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而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最好的家庭教育莫过于父亲是榜样,母亲有温度。父亲是榜样,家才有方向。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身教,这就要看日常生活中父母在孩子的面前做什么,越是细微处越能见真章。我们夫妻二人都成长于传统大家庭,我们的父辈尽职尽责、劳心劳力为大家庭掌舵定航向,用自己无声的行动教育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因此,严谨又不失童真、谦恭本分的程先生(程珩轩爸爸)也继承了这些优良传统,无论工作再繁忙,都特别注重家教家风,注重营造良好浓厚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们爱国爱家、严谨求实的精神,他深知这些对孩子们的成长至关重要。程先生家教严格,懂得“帮其学,莫如立其志”。程珩轩上幼儿园大班的那年春节假期,他就给儿子讲周恩来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带他漫步徽州古城墙瞻仰南宋思想家朱熹、为民请命的“三朝元老”许国、“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和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等古圣先贤,用实际行动培养儿子的家国情怀。在他的用心引导下,程珩轩自小便立下了鲲鹏之志。随着程珩轩一天天成长,程先生越来越重视培养他多方面的才智,使其得到充分发展。他经常亲自为儿子挑选阅读书籍、连环画和漫画。在我们和小学班主任吴老师的悉心指引下,阅读位列程珩轩的五大爱好之首。作为一名典型的理工男,程先生严谨自律,为了钻研集成电路设计业务,他经常啃大部头的数学原理书和英文原著,坚持学英语、练口语,用长期坚持不懈的实际行动为孩子们树立榜样,影响孩子们奋发向上。同时,他又天然地保持着那份童真童趣,带领孩子们探索大自然、做手工、外出骑行;像个顽童一样带着一群小区的孩子就地取材玩游戏、捉知了、找蜗牛,用深沉无声的爱滋养孩子们的心灵。我一直发自内心地感慨:程先生绝对是真的、用心爱孩子的那类人!母亲有温度,家会更凝聚。我的母亲是个阳光、爽朗、知书达理的人,她就像个太阳,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亮堂堂的、暖和和的。随着个人的成长,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有点像母亲了。我尽量像母亲那样少说教,尽可能用自己宽厚仁慈、乐善好施的一言一行,“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和教育儿子,潜移默化地让他们热心助人、积极向上。从2008年汶川大地震、武汉疫情到河南、安徽洪涝灾害等,每每遇到这些,我和先生都会第一时间暗自捐款。走在大街上,也会向求助/乞讨的行人或捐钱或买食物,解囊相助。当儿子不经意间发现时,他会感受到爸爸妈妈的善良和热心。2022年上海疫情发生时,我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主动下沉到居民区防疫最前线,从发抗原、扫码、采样、配送物资,到组织楼栋居民做核酸、统计抗原检测、安抚情绪焦虑的居民等等,与大家肩并肩作战、心连心抗疫,自己本职工作就见缝插针或者在深夜加班加点做。疫情结束后,我的单位和个人都收到了居委的感谢信。疫情以来,我和先生比往常更加仁厚对待、关爱扶持楼里独居老人和门卫阿姨、保洁师傅们的事情,孩子们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先生有时会对孩子们说,“你们的妈妈是一个心中有大爱、感情丰富、善良真诚又单纯的人”。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母亲的形象呢?!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引导孩子行善事、走正道,希望自己仁厚、豁达、良善之心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深远的和连绵不断的福泽与影响,让至今仍坚守“天道酬勤”家风家训的程家更凝聚、更昌盛。随着个人学识的丰富和视野的拓展,我比母亲更加注重从各方面对孩子的教养。在程珩轩尚未到读书年龄时,我就教他读书、识字,通过尝试抓马、画画、跆拳道和乐高等,探寻他的兴趣爱好。程珩轩还在牙牙学语时,我发现他对车和数字非常敏感,就有意识地在教他说话时带他看各种小汽车、大巴士和工程车,通过认车牌、看路牌游戏教他认数字、各地简称和路名,为他数学爱好的培养奠定了最早的基础,也让他开口说话后水到渠成地轻松识字。至今犹记,2013年五一假期间,和几个同事家庭一起亲子游苏州,程珩轩睡前和我一起读《三字经》的场景“震惊”到了同事们,一个三周岁不到的幼儿竟然手指着《三字经》畅读无阻!彼时,程珩轩和我每天睡前的亲子阅读不是《三字经》《弟子规》就是唐诗、《千字文》和一些中外绘本,他在三周岁前后就已经能背诵《三字经》全文、唐诗100首和《弟子规》《千字文》大部分内容。其实我的初心是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儿子幼小的心灵,因为我深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庭教育思想,蒙以养正,识字背书纯属无心插柳的意外收获。智识教育与美育德育并行。程珩轩在阅读、书法、围棋、运动和唱歌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地铁与交通规划、古诗词也是长期坚持的两大“执念”。程珩轩富有想象力,中学阶段,当他遇到数学难题、单靠所学知识和方法百思不得其解时,往往会另辟蹊径,甚至靠直觉或朦胧的梦境,往往能使他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绝大多时候时候,是在班主任郑老师的循循善诱、或者和理工男爸爸的辩论争吵中解出来的。这些综合素质的养成发端于幼儿时期和小学阶段所受的课外教育。程先生爱系统性学习,我是碎片化学习,或通过读书,或通过报刊杂志、互联网,我们两人殊途同归,从梁启超、钱学森等名人的家庭教育中得到启发,对现代教育和家庭教育达成基本共识。我们认为兴趣广泛的人是具有创造力的,同时也是充满灵性和活力的。程先生一方面厚培程珩轩对数学的热爱,鼓励他深耕数学但同时又特别重视语文和英语学习,另一方面,很少打压他爱唱歌、爱画画、爱绘地铁线路规划图等爱好,数年来一直坚持陪他一起看中国好声音(中国新歌声),给他以形象思维的训练。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我还专门陪他换乘地铁,在兴趣爱好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他对上海全市各条地铁线路站点烂熟于心,他也因此被幼儿园同学的爸爸送了个“地铁小王子”的昵称。我们还特别注重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春天带他四处踏青,感受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春和景明;夏天带他体验大汗淋漓、畅玩水世界,赏绿荷红菡萏、看云舒云卷;秋天带他们郊游品秋,感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寂寥,沉浸式体验“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情;冬天带他去北方溜冰、滑雪,引得他在长城上高歌“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两年春天,程先生带儿子一起养蚕,从蚕卵孵化蚕宝宝到结茧吐丝,整个过程那一丝不苟的样子,让随性“诗意”的我连连自叹不如!每到程珩轩放暑假时,程先生还会带他去野外捞小鱼小虾、抓蝴蝶,带回家养,家里小鱼缸好几个,养蝴蝶的笼子被邻居小朋友羡慕不已。我和程先生一直用点滴行动在努力,尽全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自由安全的成长环境。同时,我也一直谨记从事了一辈子教育工作的父亲的教诲,注重在劳动中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多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多为孩子创造田野劳动的机会。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我才明白父亲的一番良苦用心。他当年不是用言传,而是用身教,培养了我肯吃苦能吃苦、乐观豁达的品质。如今,在我的带动下,程珩轩和弟弟时不时地进行家庭劳动“大比武”,看谁洗碗吸地更有模有样、做得更好。在应试教育下,家长往往更为关注的是子女的学习成绩,对子女的心灵成长以及兴趣爱好也高度关注,但却经常会陷入功利主义陷阱,以考级为目的或论英雄会让大部分孩子心生厌倦。真正的以人为本,应该是让孩子们回归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道路上来,父母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主动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交流,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父亲的榜样、母亲的温度,成为孩子的“点灯人”,给孩子树立榜样、给孩子以温暖,这是一种内在力量的驱动,这种家庭环境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是精神世界的充盈、视野的开阔和品质的陶冶。撰稿:郑雪芳供图:程珩轩家庭发布:许贞责编:马云豪监制:曾宪一
-
汇学养育智慧(一)|家校合力促成长 科创赋能助育才高三(2)班 严子涵家庭作者:严运楼教育是一个整体,离不开学校、家庭和孩子共同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早就明确指出: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最有效的教育,就是要看见。学校被家长看见,教师才有教育动力;父母被孩子看见,孩子就有成长的榜样;家、校和孩子互相看见,才能形成亲密合作的育人合力。徐汇中学打造科创特色,倡导家校融通。我的孩子在家校合力支持下,通过科创提升了能力,不仅取得一系列科创成果,圆满完成全国“英才计划”项目,而且收获了成长自信。这也促使我认真总结所学、所想、所做和所得,努力做一名智慧家长。一、所学:家校共育是什么家校共育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来共同培育学生。因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有其特点,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校教育如果忽视家庭教育的影响必将因孤军作战而难以奏效;家庭教育如果与学校教育方向不一致,就会使孩子不知所措,家庭教育也将举步维艰。家校共育实现教育思想上互补。学校教育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其实施受到各方面的监督,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有教学、教育计划作保证。家庭教育则不然,家长比较多的是从自身的需要和愿望来培养和塑造孩子。教育思想上的不一致,会造成孩子思想上的混乱,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家校共育可以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要求上相互弥补。家校共育教育内容上互补。学校重视德育的双基教育,即基本政治思想观点和基本文明行为规范教育。而不少家长在家里谈论社会问题时,往往不负责任,信口开河,不避开孩子。此外,学校教育重打基础,强调循序渐进,家庭教育则常常重理轻文,急于求成,希望立竿见影;学校一般全面安排教育内容,教育内容也相对稳定;家庭教育的内容则不稳定,往往受家长的兴趣爱好的影响,受社会潮流的影响。家校共育可以使双方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弥补。家校共育教育方法上互补。家长虽然普遍具有教育子女的积极性,但大多缺乏教育子女的正确而有效的方法,而学校教育则有较完善的教育制度,实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家校共育也可以使双方的教育方法互相弥补。二、所想:家校共育怎么办家校共育必须建立协同机制。在诸多协调机制中,家委会制度是关键。通过学校牵头,成立有章可循、目标明确、任务清晰、职责分明、运行有序的家委会,鼓励家长们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民主管理和各项活动中来,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建议和意见,可以有效促进家校沟通,整合更多教育资源,深化家校合作。因此,我主动竞选并担任家委会代表,发挥家校合作的联络和推动作用。家校合作必须明确合作规则。家校合作缺乏整体规划部署,活动主题及目标确定突发性、随意性的特点,会让家长认为家校合作不过是让家长配合学校工作。我作为家委会代表,跟家委会成员一起,制定详细的家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征集家长意见,对目标、内容、形式进行统筹谋划,有针对性地满足家长需求,解决共育难题,切实推进家校共育。家校合作必须畅通沟通渠道。良性沟通是家校合作的基础,我作为家委会代表,跟班级家委会一起,努力推动家校和孩子及时、到位、充分沟通,让家长对学校的制度、老师的理念、孩子的情况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也让各自对需要配合的任务和承担的责任有更清晰的认识。三、所做:家校合力促成长作为家委会成员,我的确需要付出,但是也获得明显收获。我的孩子从家长和学校的密切合作中,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入选2022年“上海市英才计划”同济大学物理学科。徐汇中学非常重视科创型研究型人才培养,并积极通过家校合作形成科创合力,学校对 “英才计划”等给予大力支持,2018年以来,往届多位同学入选了“英才计划”。家长也发挥各自特长,动员孩子参加,并力所能及参加科创指导。孩子入学之后,得到了各种机会锻炼,选修了学校“3D打印”课程,入选2021年徐汇区“光启计划”培育项目,参加2021年第三届国际青少年人工智能交流展示会和2021年首届长三角青少年人工智能奥林匹克挑战赛,并获得三等奖,智能科创活动让他深深认识到智能时代可靠电源的极端重要性,启发他“英才计划”的选题——《基于磁共振的新型远距离无线充电技术应用研究》。一年的培养期间,由于疫情,学生都居家在线上学习为主,原来依托学校的科创指导活动和项目实验,不能按照常规开展,这是家庭就需要更多配合。一年来,通过家校合作指导和孩子的努力, “英才计划”科创项目得以持续推进。老师在线指导孩子学习磁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IPT)和磁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MCR-WPT)工作原理,家长积极配合,对新型磁性功能材料开展实验探索。项目针对磁共振 MCR-WPT 系统的补偿网络结构进行研究,采用电路理论进行理论分析,软件仿真和实验实测双管齐下,对比论证的方法,首先对四种最基本的补偿拓扑结构进行电路理论分析,并且得出它们的电路特性并加以对比。在此基础上,建立电路模型,基于电池充电所需的 CC/CV 特性分别,进行电路理论分析,并且在此之上提出了在系统传输距离改变时应对于系统输出变化的补偿策略,并对所提出的补偿策略进行仿真。最后搭建实验平台对恒压恒流输出以及补偿策略的理论和仿真结果进行验证。通过家校合作指导,进一步激发孩子对基础学科的兴趣,孩子顺利通过了全国“英才计划”项目,并懂得把握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方法的道理,培养了自身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四、所得:科创赋能助育才家长积极参加家校共育,良好的亲师关系为孩子创造成长环境,促进了学校、家长和孩子共赢。上海市徐汇中学围绕科创特色,发挥家校共育合力,学校在课程规划,师资培养与竞赛平台搭建上都给予学生最大的支持与鼓励;家长积极支持孩子通过科创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学生们也非常给力,参加青科赛,明日科技之星等科创活动,创造发明在市级比赛中屡屡获奖。我的孩子也取得明显成果,获得2021年第36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入选2021年上海市徐汇区“光启计划”;获得2021年首届长三角青少年人工智能奥林匹克挑战赛三等奖;获得2021年第三届国际青少年人工智能比赛三等奖;入选2022年中国科协、教育部共同组织的全国中学生“英才计划”,经过一年期顺利完成培养;获得2022年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省级三等奖;获得第37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2023年新民周刊首届青少年社论大赛“妙笔奖”(前30强);2022年社会实践三等奖;2023年上海市“千校万班”三大球小达人技能竞赛市级总决赛(足球)一等奖;还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我越来越认识到,学校、家庭和孩子是一体的,家校融洽紧密的关系有助于促进孩子成长。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也是孩子的家长,我始终觉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同样重要。父母是孩子最亲密、最信赖的人,父母和孩子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里,接触的时间最多,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庭的影响,家长的责任心所给予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成长更为重要。一是家长以身作则,树立集体荣誉感,让孩子感受责任。孩子从一个个体,快速融合到一个新的集体中,除了老师的带领和引导。更重要的是家长在这个时候要积极地配合老师,并且通过家委会等活动,积极参与到集体中帮助孩子快速树立起集体荣誉感,这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一次启蒙。二是找到孩子的特长,让孩子逐渐自信。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家长对孩子过度关爱和保护,或是对孩子斥责和批评过多,都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心。比如家校合力支持孩子参与科创活动,不仅培养孩子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还让孩子发现优点和长处,在收获荣誉的同时,从“我是好孩子”的自我认同心态中觉醒,并逐步形成燎原之势,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三是培养对于学校和老师的感恩情怀,让孩子懂得尊重、懂得分享。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感恩应该是社会上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对家长来说,带着一份感恩参与家校合作,看见老师的辛苦付出,看见老师的教育成就,对孩子来说,感恩意识也在言传身教中逐步明确,增强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而这对于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都是难能可贵的。撰稿:伍春红供图:严子涵家庭发布:许贞责编:马云豪监制:曾宪一
-
学校如何提升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能力?——我校顺利承办徐汇区家庭教育周系列活动2024年4月29日,徐汇中学顺利承办徐汇区家庭教育周系列活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重庆师范大学赵石屏教授应邀做了题为《学校如何提升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能力》的讲座。徐汇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刘晓艳、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江振岚出席本次活动。区域内中小幼各校家庭教育指导的领导和家庭教育指导负责人共同出席。自2018年以来,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积极探索,校领导高度重视,不断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同时在区内积极承办各类活动,主动分享家庭教育经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2021年我校成功获评“十四五”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基地学校,2024年,我校再次荣获上海市“十四五”家庭教育工作示范校称号。家庭教育指导在校内形成了特色化、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的发展格局。正如赵石屏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今天家庭教育的社会文化背景非常复杂,教师在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时要具有专业能力。“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中所能发挥的优势功能,是对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学校的优势功能首先体现在同伴群体中,儿童的社会化必须在同辈群体中才能实现。”赵石屏教授认为,同辈群体具有亲子关系、师生关系都不具备的优势,学校一定要充分调动同辈群体的卓越功能。她指出,要想提升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能力,就要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以问题为中心去解决问题,重视专业方法,重视案例经验积累和理论提升,做案例的完整笔记。新的时代,家庭教育处在新的阶段,有新的发展要求,学校应当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化能力和水平,不断引导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家庭教育指导是一项多学科的、交叉的、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作为教师在指导家庭教育时应当读懂家庭教育的生活世界,学会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给予他们积极的、建设性的指导和支持,成为守护家庭照亮生命的工作者。撰稿供图:徐丁发布:许贞责编:马云豪监制:曾宪一
-
做有智慧的“汇学型”家长,“汇学养育智慧”征文大赛成功举行——暨2024年度徐汇中学家庭教育宣传周系列活动徐汇中学作为上海市十三五、十四五家庭教育示范校及上海市十四五家庭教育实训基地,一直以培育“汇学型家长”为特色,推动家庭教育的创新发展。每年的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5月15日所在周为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本学年,为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学校组织了面向全体家长的“汇学养育智慧”家庭教育征文大赛。这不仅是对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有力推动,也是家长们分享家庭教育经验、提升教育智慧的重要平台。本次征文大赛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共收稿54篇。家长们结合自身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分享了他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滴感悟与智慧。经过严格的评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0人,二等奖16人,三等奖28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家长们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这些获奖作品不仅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而且体现了家长们对于家庭教育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汇学养育智慧”家庭教育征文大赛的圆满落幕,不仅展示了徐汇中学在家庭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和成果,也是徐汇中学继续深化家庭教育示范校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的重要项目。学校将致力于探索更多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和途径,为家长们提供更加专业、系统的指导和支持;同时积极搭建更多类似的交流平台,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撰稿:马云豪发布:许贞责编:马云豪监制:曾宪一
-
守护美好“食”光 让学生健康成长——徐汇中学家委会开展食堂安全检查工作合理膳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为进一步提升学校膳食管理质量,增进家长对学校食堂工作和学生膳食情况的了解,及时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2024年4月8日和4月10日,我校高一、预初、初一、初二年级的家委会代表分别走进虹桥路总校和蒲汇塘校区,对食堂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学校发展中心盛军主任、文化发展中心郑斌主任、蒲汇塘校区丁艳主任、学生发展中心马云豪主任、归文菁主任和预初、初一、南校初二、高一年级组长钱呈、刘颖、张艳华、赵丹全程参与。家委会代表首先来到校区食堂,详细检查了食堂的操作间、后厨、备餐、仓储等功能区域,观摩了食堂工作人员的烹饪、配餐等方面的规范卫生操作,了解了食堂布局、环境卫生、食材配料等规范详实的档案资料。随后,家委会代表与和老师们一起品尝了当天学生的午餐,零距离感受学生膳食的口味、种类和搭配情况,在享受美食带来味蕾体验的同时,感受到孩子们在学校的就餐品质。学生用餐时间,家委会代表纷纷走进各班教室,现场观看学生们的用餐,与学生们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日常午餐的意见和看法。参观结束后,家委代表举行了交流反馈会。家长们对饭菜口味、营养搭配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对学校在食品安全监管和工作人员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赞赏,同时家长代表们也就设备配备、菜单设计等问题与食堂负责人交换了意见。三餐烟火暖,四季皆平安。通过本次食堂安全检查工作,家委会代表们对食堂的各项工作有了更加全面了解,也对自己孩子在校食品卫生安全更加放心。家委食堂安全检查工作既是一次健康的护航,也是一次很好的家校沟通方式,不仅增强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透明度,也让家长真正成为学校管理的参与者、督导者和建议者,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家长感想预初(2)班沈陈宗家长:通过本次参观,我感受到学校对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视,对于保障孩子营养全面充足的用心:厨房工作人员穿戴统一工作服,口罩、帽子、手套佩戴齐全;食堂环境卫生状况良好,各项证照亮证齐全;生熟用具分区摆放、标识清晰;库房台账记录清楚;荤菜蔬菜均为当天新鲜送达,无预制菜;米油调味料等仓库食品均在保质期内,做到先进先出,合理规范。餐食有按规定进行留样备检。非常感谢学校老师和食堂工作人员的全力保障,为孩子们提供了安全、健康、营养均衡的餐食。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初一(9)班吴文凯家长:作为一名家长,我有幸参与了4月10日的学生餐食质量检查。试餐后,我对菜品的色香味感到非常满意。检查中,后厨流程规范,食材新鲜,让我十分放心。与孩子们的交流也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餐食的喜爱。与校方和餐饮公司的座谈更是加深了我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信任。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参与这次检查,也欣慰于学校对家长意见的重视和改进。同时,我也感慨于家校合作的力量,相信我们的共同努力定能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高一(4)班 王圣尧家长:作为家长,参观徐汇中学食堂后深感欣慰与感动。食堂环境整洁,食材新鲜,菜品丰富,厨师们认真负责,让我对孩子们的饮食安全倍感放心。工作人员热情周到,解答了我们家长的各种疑问,并介绍了食品的制作和营养价值。学校对食堂的严格管理和关怀体现了对学生生活的细致关心。感谢学校为孩子们提供如此优质的饮食服务,让他们在健康中成长,快乐学习。初二(14)班刘柏岩妈妈:4月10日中午,我有幸作为初二年级家委代表参观了徐汇中学南校区的学生食堂。食堂整洁干净,工作人员热情专业,食材新鲜现做,营养均衡,让我感到非常放心,体现了学校管理工作的用心。学校开放包容,耐心解答我们关心的问题,并承诺优化建议的落实。这次参观让我深刻感受到学校对学生用餐的重视和关心,以及对食堂管理规范和安全监督的用心。衷心感谢学校为孩子们提供的优质饮食环境!撰稿:钱呈摄影:钱呈、马云豪发布:许贞责编:马云豪监制:曾宪一
-
校家汇爱 携手育英才——记徐汇中学2024年度校级家委会会议春风拂面,家校情深,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实效性,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环境育人体系。2024年3月27日晚,我校召开了2024年度校级家委会会议。校党总支书记吴洁,学生发展中心全体成员以及校级家委会委员出席此次会议,会议由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马云豪主持。学校向与会的家委会所有成员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向各年级家委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关心与鼎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吴洁书记为新一届校级家委会成员颁发聘书。家委工作不仅是一项荣誉,更是一份责任,聘书虽小,却承载着家委会的厚重期望和殷切嘱托,接过这份聘书,不仅是对过去付出的认可,更是对未来责任的担当。因爱“汇”聚,为爱同行,相信在学校和各级家委的携手努力下,“汇学”家委会必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家委会主任蔺晓峰先生对上一年度家委会工作做了汇报,各校区各级家委们积极配合学校活动,在超级家长会上积极策划排演,收获一致好评。在新校区场地质量监收、午餐跟踪等工作上也积极配合学校,与学校共同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家委们也尽自己所能,整合优质资源,为学生们提供例如走进知名高校、各种职业体验等资源,丰富学生活动,提升学生素养。学校向与会的家委汇报了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重点介绍了学校德育重点项目:校长午餐、汇学升旗手以及与交大、同济等知名高校合作夏令营等。随后对后续工作安排作了介绍,继续欢迎家长们为学生提供“五四”职业体验优质资源,鼓励家长们积极参加“汇学养育智慧”杂志编撰与“汇学型家长”评选,并预告了“超级家长会”筹办工作。学生发展中心曹令先主任对于代办服务性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调整作了解读,与会家委们纷纷表态,一致同意学校做出的代办服务性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的调整,为保持学生活动的连续性和学校文化发展的稳定性,对学校做出的调整方案点赞。校党总支书记吴洁向家委们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从学校硬件设施设备配置,到全员导师制、科技课程等师资配置、再到队伍建设、学区建设等高效管理,作了全方位的介绍。对家长们最关心的孩子午餐问题作了回应,欢迎家委会成员常来学校坐坐,欢迎家长们深入学校进行监督,积极发挥家校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大力支持学校工作,积极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进一步夯实了我校家庭教育再上新台阶的基础,相信在全体家委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将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凝心聚力中,携手共育,汇爱同行。撰稿:刘颖摄影:徐丁发布:许贞责编:马云豪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