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老校徐汇中学正式亮灯~多图展现海派文化腔调转载自:绿色上海 2023-09-18 17:12 发表于上海徐汇中学作为“西学东渐第一校”,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徐家汇中央活动区中“海派文化之光”的百年文化建筑群之一。近期,这座百年老校已完成最后灯光调试,以新姿态全新亮相。本次照明设计以“催化时光”为理念,分别对屋顶、立柱、窗框、墙体构思设计,再从远处进行投影,将徐汇中学的校徽以及校训通过光的形式展现在建筑上,打造可编辑的历保建筑光影界面。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校园,先睹为快吧!崇思楼 重德楼崇思楼“百年风雨如初见,古今传承崇思楼”,崇思楼作为“徐家汇源”4A文化景区的第一站,在设计时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与巧思,利用灯光上的分布,从入口的围墙到入口广场两侧新旧建筑的色温差异,以及走到最佳视角的视觉焦点,通过灯光的完美烘托,展现楼体的纵深感与立体感。重德楼崇思楼整体采用温暖的2700K色温来烘托历史建筑的温润与柔美,而旁边的重德楼则采用3000K色温来区分现代中的稳重与优雅。为打造建筑更丰富的层次,利用LED线性灯、投光灯、地埋灯,着重打造了18根科林斯式柱环绕的阴影与立体感,小礼堂正门两侧各有9根直达顶楼的科林斯式柱子,主入口及东西两侧的入口柱廊也为科林斯式,这些不同的柱头跟光影形成的细节,让整座建筑鳞次栉比。校区连廊走近校区连廊处,彩色的花窗光影琉璃,散发出这座百年老校光辉的历史。夜幕降临,以“灯”传情,让走廊墙上的展品与浮雕展现出比白天更耀眼的光辉与背后的历史价值,依靠改造新赋予鲜明的活力。置身校内,通过光影重塑,门内与门外,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打造历史与现代的时空交互,体现徐汇的海派风貌,融合之光。Tips值得一提的是,整体设计中灯具均采用具有防眩光配件,以避免对行人产生干扰。同时,通过智能灯光控制,整体灯具亮度控制在10%~80%不等,可有效延长灯具使用寿命,且分时段控制,亮灯时间段为19点至23点,分日常模式、深夜模式1、深夜模式2,共3种场景,到深夜模式整体亮度明显降低,光照柔和,从而尽量满足节能低碳的要求,更好的响应绿色环保的政策。素材来源:市绿化市容局景观处徐汇绿化市容局
-
徐汇公学旧址崇思楼暑期对外免费开放,开门办学,让百年名校自带创新基因来源:上观新闻 、学习强国 作者:许沁校园对外开放与城市相融共生背后的“管理密码”。这个暑期的每周四、六、日,徐汇公学旧址崇思楼对公众免费开放。在徐家汇的黄金地段,港汇恒隆广场的对面,沿着虹桥路,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徐家汇源的第一站,虹桥路68号徐汇中学就是徐汇公学旧址。虹桥路68号徐汇中学如何让城市和文化双向滋养?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走进校园,沉浸式体验,既是一次回顾近代上海教育历程之旅,也探寻校园对外开放与城市相融共生背后的“管理密码”。【与校园融合,让百年建筑可阅读】走进校园,推开“神秘大门”,具有百年历史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崇思楼原汁原味地呈现。整幢红灰白相间的百年建筑外观漂亮,设计坚固,还呈现数学美的特点。外立面有18根科林斯柱,注重对称感,也体现了数理逻辑的美。科林斯柱头的图案是地中海一带有刺的植物,象征遇到困难但生命力很旺盛,很适合装饰中西合璧的学校。徐汇中学校史馆老校长的办公桌崇思楼兴建于1915年,由比利时籍学者第斯尼设计并亲自督工,于1918年竣工,是徐汇中学旧址保留至今的唯一建筑,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老校长的办公桌、手动压纸机、上下课敲的铜钟、自修课的桌椅……崇思楼一楼的徐汇中学校史馆,还原了当时的课桌椅和教学场面,沉浸式的参观体验,仿佛回到100多年前的新式课堂。博物馆之所以能收藏如此多的文物,是因为建校以来,学校校址从未变动。目前一楼对外开放的徐汇中学校史馆,也称汇学博物馆,分为汇学足迹、传承、珍藏、马相伯馆等5个馆,记录了173年的名校历史。崇思楼一侧的汇学长廊,平日每个周末也免费向市民开放。沿着脚下百年弹硌路漫步,见证了这所“没有围墙的校园”的历史与发展。汇学长廊周末,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徐汇公学旧址崇思楼“打卡”。“‘没有围墙的校园’与周边商圈、社区融为一体,文化与城市融为一体真好!”市民金先生说,全家已经逛了一圈,绿荫如盖的校园里,百年历史建筑交相辉映,让他们更加倾慕这所学校,也希望孩子从小树立志向,将来好好学习。夏天的午后一阵雨,不少游客坐在崇思楼一楼礼堂,观看校史片。这一趟“打卡”,让他更想点赞的是校园的高度开放,无须提前预约,即可参观。【开门办学,探索面向未来的样本意义】徐汇公学(现徐汇中学)创办于1850年,是上海市历史最悠久、最早按照西方办学模式创立的学校之一,首任华人校长是马相伯,从这里走出了8位两院院士。马相伯广场院士长廊墙上的校歌、励志故事,无不激励着学子。徐汇公学旧址崇思楼对社会免费开放,受到市民欢迎。有些参观者曾居住在附近,年少时在此求学,开放参观体验给了市民和游客一次独特的机会,触摸上海的历史故事。为了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徐汇公学,暑期里,学校还特别安排了高一学生担任志愿者讲解员,提供专业指导和解答。参观者与讲解员的互动中,了解更多徐汇公学的历史故事和名人故事,一同领略近代上海的教育风采。崇思楼对外免费开放,带给市民和游客独特的参观体验机会。如今的崇思楼,一楼作为校史博物馆,二楼是图书馆,四楼用于学生上课的艺术教室。学生们说,在这里上艺术课,很有代入感,在文化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开门办学,让这所百年名校自带创新基因。”徐汇中学特级校长曾宪一是接棒马相伯的第27任校长,他把博物馆的校史课程作为每位徐汇学子的第一课。在他看来,这所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开展分学科、分班级授课的新式学校,自创办之日起就自带创新精神。“教育要从身边做起,打开校门,让普通市民都可以进来参观,让学生真正了解,鼓励学生开展创新研究。教育不是教孩子4年、7年,而是要教会他们如何面对未来的70年。”2020年,徐汇中学创建成为上海市科创特色高中,开设32门科技课程群,探索通过科创教育实现面向未来的样本意义。【打开“城市之窗”,还考验校园开放管理机制】作为思想和文化高地的校园,校园环境、人文底蕴、教育资源、公共设施等都深受公众的青睐和向往。校园开放,让人们打开“城市之窗”,触摸人文历史底蕴。但是,校园面向公众、市民进一步开放后的安全问题历来备受关注。徐汇中学文化发展中心主任郑斌说,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学校崇思楼自2014年起开放。据统计,今年7、8两月每天大约有500至600名参观者,周末达到数千人。沉浸式的体验和感受,无疑是口口相传的最好保证,但也考验着校园开放后的管理机制。校园开放的前提,必须考虑到维护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最大程度减小对在校师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参观者应珍惜和爱护校园环境。崇思楼内部采用的是红松木质结构,游客绝不能在楼内抽烟,一楼的小礼堂可供参观者休憩,但不能自带外卖饮食。校长曾宪一透露,开学后,每到周末、节假日等,崇思楼照旧对外免费开放,但参观区与校园内教学区域有所划分,参观者不能影响周末学生社团活动或相关考试等。“未来,还希望能打造3D电子校史馆,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让参观者来现场参观前,先更好地全面了解,获得感受更佳的沉浸式体验。”曾宪一说。栏目主编:徐瑞哲本文图片来源:校方提供、作者拍摄发布:许贞监制:曾宪一
-
徐汇中学有多厉害,逛完这座百年建筑全明白了中国内地最早的新式中学徐汇公学唯一留存至今的建筑崇思楼最近对外开放了-限时开放至8月底一起去看看这座105岁的老建筑徐汇公学(现徐汇中学)唯一留存至今的建筑「崇思楼」,在暑期对外开放。这座满身故事的105岁建筑,也即将翻开新的故事书页。作为“西学东渐第一校”,建校于1850年的徐汇公学是中国内地最早的新式中学之一。而崇思楼是在1918年建造完成的校舍,由比利时神父、建筑师第斯尼设计。在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几经修缮之后,这座百年建筑依然风貌犹存。崇思楼外观呈“山”字形,是法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外墙由水磨红砖与人工雕凿的花岗岩石块砌筑而成。小礼堂外的喷泉广场,是观赏崇思楼的最佳视角。四坡两折的「孟莎顶」“孟莎顶”为法文音译而来,指的是一种变坡的屋顶。四坡两折,每一坡都被折线分成上下两半坡,下半坡较上半坡为陡,倾向垂直。因由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师弗朗索瓦·孟莎倡导而得名。屋顶为变坡的孟莎式阁楼,上有法式老虎窗。正中老虎窗顶部为巴洛克式的“破山花”,使得建筑同时具有了简化的巴洛克风格。18根科林斯式柱环绕小礼堂正门两侧各有9根直达顶楼的科林斯式柱子,主入口及东西两侧的入口柱廊也为科林斯式,让整座建筑看起来气度不凡。走进崇思楼,便能一览这座百年中学的优雅气质。全木质的内部结构、挑高门窗、木质楼梯,窗外绿意照映进室内,不经意间将人拉回学生时代。门内门外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崇思楼一层是开放给观众参观的汇学博物馆,6个不同类型的展厅分布其中,博物馆以文字档案、图片资料和实物,再现此处“汇学”170年间的点滴足迹。徐汇中学的同学们全程导览在开放期间,整座博物馆都由徐汇中学的学生们导览。有不少老校友特地回校参观,当他们向同学们讲述自己学生时代的故事时,接力棒也在默默传递。张伯达老校长的办公桌、上下课时敲打的铜钟、曾经音乐课上的乐器、装订书本的压纸机……馆内的每张照片、每篇文稿、每件家具,都记录着徐汇学子的过去和当下。还原法语课堂徐汇公学是近代上海最早按照西方办学模式所创立的学校之一,法语课就是当时徐汇公学的必修课,展厅内也还原了当时的课堂样貌。首位华人校长的纪念馆·马相伯馆对于徐汇公学来说,教育家马相伯先生有着多重身份,他既是徐汇公学的“校友”,也是这所学校的第一位华人校长。位于一楼第二间的「马相伯馆」,便展览着这位教育界先驱的传奇故事。沿用至今的小礼堂位于崇思楼中轴线上的小礼堂,连接着东西两侧教室。经过修缮之后,这间礼堂依然延续着它的作用。连接“过去”的汇学长廊一楼博物馆外的「汇学长廊」,是参观中的最后一处地点。墙面的每一个字,都值得我们细细阅读。走完长廊便结束了这段旅程崇思楼这座建筑永远读不完长廊上100多年前的「考题」你解得开吗石板上刻印着校史时间线走的每一步都历历在目上海百年建筑 · 崇思楼��� 地址虹桥路68号(徐汇中学内)��� 暑期开放时间即日起-8月31日每周四、六、日09:00-16:00*开放期间,可参观崇思楼一楼二楼及以上为教室,暂不对外开放-今日话题-你最喜欢上海哪座建筑?摄影:Hai编辑:Naomi
-
徐汇公学旧址崇思楼开放免费参观,回顾近代上海教育历史以下文章来源于上海徐汇 ,作者上海徐汇徐汇中学近日公布消息称,其旧址崇思楼从即日起至8月31日的每周四、六、日开放免费参观。徐汇公学(现徐汇中学)创办于1850年,是上海市历史最悠久、最早按照西方办学模式创立的学校之一。此次开放参观活动将给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一次独特的机会,回顾近代上海教育的发展历程。徐汇中学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学校,见证了上海教育的发展变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50年,1953年后更名为上海市徐汇中学,并成为一所公立学校。徐汇中学一直以其优秀的教育质量和严谨的教育理念著称,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崇思楼是徐汇中学旧址保留至今的唯一建筑,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崇思楼兴建于1915年,由比利时籍学者第斯尼设计并亲自督工,于1918年竣工。其建筑风格优美,成为当时上海城市建筑的亮丽风景线。如今,崇思楼成为了徐汇中学历史沿革展览的场所,展示了学校丰富多彩的教育历史。参观者能够亲眼目睹一系列珍贵的实物展品,这些实物不仅见证了学校的成长和发展,也见证了上海教育的发展历程。为了让参观者们更好地了解徐汇公学,学校还特别安排了志愿者讲解员,提供专业指导和解答。参观者可以与讲解员进行互动,了解更多徐汇公学的历史趣事和名人故事,一同领略近代上海的教育风采。如果您对近代上海教育的发展和徐汇公学的历史感兴趣,那么,千万不要错过此次开放参观活动!即刻安排时间前往徐汇公学旧址,与往昔的学子们共同感受这座历史瑰宝带来的无限魅力吧!参观信息开放时间:即日起至8月31日,每周四、六、日,上午9点到下午4点。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68号。开放区域:崇思楼一楼,汇学博物馆、汇学长廊。参观方式:免费参观,无需提前预约。参观提示:请遵守参观规定,爱护文物。猜你喜欢:夹弹珠、夹气球……这场小型趣味亲子运动会乐翻天新徐汇 兴未来·街镇篇|凌云街道:绿主妇们的环保生活这些地方休憩座椅有“上新”,快来“抢板凳”啦!失能老人两年未洗澡?片区资源联动免费为其上门助浴如何做好社区服务?“全岗通”模拟演练,培育社区治理“多面手”记者:朱亮编辑:宁平英校对:陈海笑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
新高一学子打卡4A景区第一站——汇学校史馆为进一步发挥校史文化育人功能,2022年9月19日中午,我校高一年级全体同学参观了汇学博物馆和汇学长廊。参观校史馆是新生入学教育重要的一课,可以使同学们切身感受到汇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同学们对汇学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激发同学们更强烈的爱校荣校情怀。进入汇学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重温了学校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图文并茂的信息和实物向大家展示了学校各个方面建设的精神风貌和杰出成就,对学校人文、地理、教学、科研及对外交流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展现了汇学各个时期的办学成果、名人事迹。一幅幅老照片阐述着汇学的往昔,使同学们对汇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接着同学们来到了汇学长廊。长廊起点不远的独立拱形边框中依次镶嵌展牌,古朴的黄铜色做底,文字穿插黑白相片,展示出自建校以来汇学一路的发展历程。此时,历史的剪影不再只是散落而孤独的存在,西方学术与东方文化的交汇融通也褪去了生涩难懂,一帧帧的画面使文明呈现出立体的姿态,而文明又衔接起一幕幕片段,它们互相支撑,互相映衬,共同搭建出“西学东渐第一校”生动的过去。长廊中心还悬挂了徐世昌大总统于1920年所赠的牌匾,中央上书四个大字:名媲汤南。简短有力的四个字,不仅是对汇学的高度赞赏,更是对其办学理念的肯定。观赏长廊两侧,多样化的先进科学课程记录层出不穷,处处显现出“崇尚科学,爱国荣校,多彩发展”的核心理念,即使是在方寸展框中,人们也足以窥见其百年前辉煌的模样。徐以成己,汇则达人;徐以兴学,汇则兴邦。愿我们的汇学学子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向先辈学习,不负青春韶华,不负时代重托,勇担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任。撰稿:高一(5)班 王昱舒摄影:高一(5)班 詹翰鹏发布:许贞责编:马云豪监制:曾宪一
-
徐汇公学:汇学中西,明德尚行说到学生在徐家汇有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它始于道光年间直到如今依旧教育着莘莘学子们徐汇公学地处徐家汇的徐汇公学,创办于1850年,迄今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是天主教在上海开办最早的洋学堂,是中国最早按西洋办学模式设立的学校之一,几乎与上海开埠同步,可以说在上海乃至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南格禄(1803-1856)法国人,1839年来华,1851年任江南耶稣会会长。创建徐家汇天主堂、徐汇公学等机构,为近代徐家汇文化事业奠定了基础。徐汇公学在1850年由耶稣会传教士南格禄创办,初名圣依纳爵公学,吸收中国贫家子弟入学。民国以后,按中国新学制分为中学和小学,1930年增设高中部。1932年改名徐汇公学,亦称徐汇中学。办学风格徐汇公学因奉耶稣会祖圣依纳爵为主保,故亦称圣依纳爵公学。这是法国天主教在中国创办最早的教会学校。此类学校无论在欧洲或美洲都有特殊的风格,历年主持校务的,大多为法意两国的神父,所以汇学的内部组织以及管理方法,除了具有耶稣会学校的风格外,还带有浓厚的法意两国教育制度的色彩,与当时一般的国内学校不同。▲招生简章徐汇公学使用耶稣会公学章程,学校专收男生,为寄宿制男子学校。1953年6月改为市立,并招收女生。管理情况1862年为培养专职教士,徐家汇设立耶稣会初学院,当年就有初学生十一名,都是徐汇公学的学生,马相伯、李问渔、蒋邑虚、沈礼门、沈容斋等均在其列。随汇学办学日久,学生人数渐多。徐汇公学虽为教会学校,却并不强迫学生入教,但教内教外学生混杂一处,管理十分不便,因此1904年,除了按学生年龄大小分成甲乙两班外,还把教内生和教外生分为上院和中院。马相伯徐汇公学素以办学严谨,纪律严格著称。严格的制度对于十几岁童心未泯的孩子来说确实是难以忍受的,但在如此氛围中,他们的情操修养,人格道德方面都受到强烈的熏陶和约束,造就了一代人的个性和人格,许多至今健在的老校友都为这一点感谢汇学的严格教导。文化教育徐汇公学在文化教育方面也是以治学严谨,教学质量高而闻名的。首先它有着出色的教师队伍。第一任校长晃德莅司铎是著名的教育家和汉学家,马相伯、马建忠、李问渔均出其门下。汇学以教授外国语闻名,其教员多为天主教耶稣会神父。▲徐汇公学的教师和学生们在课堂教学精练到位的基础上,学校还以各种方法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学生成绩的考核分为学月积分,临时考试成绩,学期考试成绩三项。每学期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