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汇学科艺周周展演——“双前沿”学生高端课题展示专场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2024年汇学科技十大新闻一曾宪一校长获2024年度科创校长奖二(一)我校高三(5)班詹翰鹏同学荣获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二)汇学学子在第39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54项,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27项(2024年3月)三(一)我校学生在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锦标赛中荣获国奖19项(2024年7月)(二)我校学生在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锦标赛(上海选拔赛)中获奖23项(2024年6月)(三)我校学生在第一届上海市中小学模拟飞行校园联赛获奖13项(2024年5月)(四) 我校在第三届上海市模拟飞行锦标赛市赛中获奖10项(2024年10月)四我校学生在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中获奖6项(2024年8月)五我校高三(5)班詹翰鹏同学在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中夺冠六我校初三(4)班窦一帆同学参与2024年上海科技节启动仪式与龚正市长一起按下启动按钮七我校初一年级“Drgaon King”团队荣获“未来之城”全国展示活动最佳同伴互评奖,最佳模型制作奖,城市设计组团体一等奖八(一)我校高二(3)班周支康等10名高中生参加著名高校全国科学营活动(二)我校初三(8)班张梓婋、初一(12)班高子栋同学在第十届上海创客新星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三) 我校学生初二(7)班薛祎程同学荣获第八届上海市“未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一等奖九(一)我校初三(8)班牛泽萌同学荣获第22届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称号(二)我校初三(8)班牛泽萌、初三(4)班窦一帆、张宇峤同学参加2024年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创新挑战营暨“明日科技之星”国际邀请赛,荣获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二等奖、“明日科技之星”国际邀请赛优秀奖、VLOG短视频创作秀未来梦想奖十(一)我校在第二十一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中获奖总数蝉联全市第一(二)我校3名中学生入选2024年“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2024年汇学科技节活动方案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研究实践能力,营造师生共同开发项目,参与课题研究的氛围,展示学生在校本特色课程学习和科技实践活动中的优秀成果,辐射我校作为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的引领作用,凸显我校科技特色高中的办学特色,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学习,互动交流,收获成长。一、活动主题科创面向未来二、活动时间2024年11月-12月三、活动对象全体汇学学生四、活动内容科技论坛专家讲座:科学家进校园活动专家讲座成果展示:初、高中“汇学”科技论坛评选活动1、2024年“汇学”科技之星评选活动2、2024年“汇学”科技创意评选活动3、2024年“汇学”科创成果评选活动4、2024年“汇学”创业项目评选活动5、第五届汇学微视频比赛6、首届汇学网络安全能力赛注:请将评选活动材料提交到汇学自适应平台,操作如下:输入网址:https://sso.bestsch.com/xhzx/index.html,填写账号和密码。点击【汇学科技节】。选择相关评选活动项目1-4,按要求上传即可。点击【活动评选】图标,找到项目5,按要求上传微视频作品。点击【评审管理】图标,找到项目6,按要求上传网络安全能力赛作品即可。组织参与市、区级科技比赛上海市头脑奥林匹克亲子擂台赛上海市青少年电子设计制作活动上海市青少年计算机应用操作竞赛徐汇区青少年人工智能竞赛徐汇区青少年科技论坛徐汇区明日科技之星素质测评徐汇区青少年科学幻想画竞赛等实践活动缤纷汇五育活动:机甲AI大挑战、小小发明家、AI影音创想家等活动颁奖活动(暨科技节闭幕式)科技节活动一览表科技比赛一览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4年11月
-
“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锦标赛总决赛”颁奖典礼人工智能AI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时代,科技的重要作用。我校是一所科创特色完中,重视学生科创素养的培养,以优质特色课程群建设为着力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创新探究的能力。为鼓励全校学生勇于创新实践研究,2024年10月14日,徐汇中学面向全校师生举行了“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锦标赛”颁奖典礼,典礼由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主任、正高级特级教师史莉莉主任主持。史莉莉主任宣读获奖名单建设科创研究型学校,我校在创新科创课程方面,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在科创项目中亲身体验,锻炼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保障有充足的材料和设备进行创新实践。 我校开设的波音787课程,该课程在总校南校信息机房都组装多个飞行机型的飞行摇杆,建成航空班,扩大学生们可以学习飞行的机会,校园内还安装真飞机,以竞赛激励同学们不断挑战自我,提升创新能力。短短不到一年时间,选修飞机课程的同学,42人次在国赛和市赛中获奖。在今年暑期的7月26日至28日,十五届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锦标赛总决赛在海南博鳌举行。来自全国自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清华附中、人大附中等263支队伍,纷纷会聚此地,展开激烈的角逐。如初三(6)班有3位飞行社的同学赛出佳绩,他们是蔡昊宸、胡瀚元、王理成圣。其中,在“趣味竞速飞行”项目中蔡昊宸、胡瀚元同学获得了全国初中组第2名和第7名的好成绩!此外,在“伊斯坦布尔”项目中,蔡昊宸同学还是初中组全国一等奖的第3名。当时全国初赛是第7名,进入到了决赛中,又晋级了最终的第3名。学校支持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到喜欢的科创课程中,支持同学们做自己喜欢的科学研究,发展自己的科技特长。鼓励同学们向此次获奖的同学们学习。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锦标赛获奖名单“趣味竞速飞行”项目初中组:全国一等奖:初三6班蔡昊宸、胡瀚元全国二等奖:初三6班王理成圣全国三等奖:初三3班仇歌瑜高中组:全国二等奖:高二2班陆鑫忆、高二1班徐睿阳、高二4班王天禹全国三等奖:高二6班李瑞熙、高二2班张中行、高二3班曹家成、高二6班杨允昊全国优胜奖:高二4班田承佑伊斯坦布尔(海上)项目初中组:全国一等奖:初三6班蔡昊宸全国二等奖:初三6班胡瀚元全国三等奖:初三6班王理成圣、初三3班仇歌瑜高中组:全国二等奖:高二1班徐睿阳全国优胜奖:高二6班李瑞熙、高二6班杨允昊国赛共计获奖19人次曾宪一校长和吴洁书记为国赛获奖同学颁奖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锦标赛(上海选拔赛)获奖名单“趣味竞速飞行”比赛项目初中组:市一等奖:初三6班蔡昊宸、市二等奖:初三6班胡瀚元、王理成圣、初三3班仇歌瑜高中组:市一等奖:高二1班徐睿阳、蔡梓淳,高二4班王天禹、严琪淼,高二2班张中行市二等奖:高二2班陆鑫忆、林晨浩,高二3班贺同,高二6李瑞熙,高二4班田承佑市三等奖:高二3班曹家成,高二2班赵熙田“伊斯坦布尔之旅挑战赛”比赛项目初中组:市一等奖:初三6班王理成圣、胡瀚元市二等奖:初三6班蔡昊宸,初三3班仇歌瑜高中组:市一等奖:高二1班徐睿阳,高二6李瑞熙、杨允昊市赛共计获奖23人次范其一副校长为市赛获奖同学颁奖高一(6)班杨允昊同学分享了获奖感言:比赛前的暑假时光里,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研究,苦练技术,力求“人杆合一”,但到了最后阶段我发现,“心态”两个字很重要,你已经拥有了技术,如何将他发挥出来是一门学问。心理的锻炼,学会去调整心态,对于未来是一个巨大的帮助。感受模拟飞行乐趣的同时,也感谢同学的热情,老师的指导和学校提供的机会。最后呢就如同我在飞行拓展课汇报表演中所说的那样“这一直是我的梦想,驾驶一架飞机,飞上蓝天”。这次在模拟飞行中,我好像做到了。徐岩峰老师发言徐岩峰老师作为带队老师,谈到对于比赛的结果,从拓展课、社团到参赛,给她留下最深的感触是看到了同学们对于心中所热爱的飞行付出的努力和坚持,相信未来只要是他们想做的事情,一定会全力以赴,也定会有所收获!至此,徐汇中学“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锦标赛”颁奖典礼圆满完成!撰稿:徐岩峰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我校圆满承办2024年徐汇区“汇学杯”未来工程师大赛近日,由我校和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共同承办的2024年徐汇区“汇学杯”未来工程师大赛在我校重德楼举行。本届“汇学杯”参照第21届上海市未来工程师大赛的要求,共设置了包括机械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航天设计师、工业设计师、机电工程师在内的五大类11个项目,吸引了来自全区48个参赛单位260名中小学生共同参与线下活动。机械工程师项目包括两个系列,在机器人竞技场系列中,学生们使用规定的创意机器人套件制作出不同的机械结构,参与了外卖配送、电缆投弹、爬阶梯、划桨等不同场景下机器人的竞技活动。在旱地冰壶机器人系列中,学生们利用自制的机器人,投掷“冰壶”,以平移运动滑行的方式竞技,团队合作完成积分赛和对抗赛,充分展现了各参赛队的智慧和合作精神。软件工程师项目中,同学们根据赛前对中小学生用眼习惯、电子产品使用、眼睛保护、眼镜佩戴、近视的危害等的调研情况,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完成软件功能的描述和定义,对系统进行功能分解,对各个功能模块的算法和实现进行确认,最终完成了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设计文案和核心原型代码的开发。在项目汇报过程中,学生们团队协作,介绍了设计开发的创意,回答了评委的提问,并参与了软件功能的测试,充分展现出同学们的调研能力、设计实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航天设计师项目包括实物设计组和软件设计组,学生应着眼于现实科技,创意设计一套符合人类登月旅行需求的舱段,该舱段能够在月面实现软着陆。此外,还新增了一个组别,要求学生进行空间飞行科学实验设计,优秀项目经过孵化后有望开展基于真实航天器的太空科学实验在轨飞行任务。在工业设计师项目中,同学们针对特定使用场景或目标用户群体,利用计算机图形设计软件,设计并制作一款具有个性化功能且外观独特的智能环境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和记录我们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帮助我们创造一个更健康、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在机电工程师的项目中,同学们设计并制作一个智能物流机器人,在货物调度中心完成货物的装载和分拣,自动规划行进路线前往各物流分站点放置指定数量的货物。本届徐汇区“汇学杯”未来工程师大赛共评选出一等奖24项,二等奖47项,三等奖项72项,推荐69个项目122名学生参加市赛,具体获奖名单见链接:https://qzx.xhedu.sh.cn/cms/app/info/doc/index.php/95842我校在本届徐汇区未来工程师大赛中共有77人参赛,48人获奖,35人入围市赛,其中区赛一等奖13人,二等奖10人,三等奖25人,获奖名单见下表。学校为筹办本届杯赛做了充分的准备,赛前购买了比赛所需的各项设备和材料,邀请专家对项目规则进行解读和指导,开设“未来工程师成长营”校本课程,为学生完成作品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证,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社团活动,进行作品测试和项目咨询。我校已经连续七年承办徐汇区“汇学杯”未来工程师大赛,并承办过第16届、18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和第19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颁奖礼。“汇学杯”为提升全区中小学生的科创实践能力和工匠精神搭建了平台,新一批未来小工程师在这里得到锻炼和成长!撰稿:苏裕照片:陆舟斌、丁磊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我校在第七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上海区域赛获二等奖9月19日,第七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上海区域赛(以下简称区域赛)决赛成功举办。本届上海区域赛以“5G扬帆启新篇,智创领航新申城”为主题,于6月19日正式启动,历经审查、初筛、复赛和决赛等环节角逐,最终圆满收官。本次上海区域赛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共同指导支持,上海新兴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研究院主办。得到了上海市5G/6G专家委、市教委、市国资委、市卫健委、市交通委、市城运中心、浦干院的大力支持。7位评审专家共同启动了本次决赛。我校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共同申报的“5G+虚拟现实科创智慧学习场”从上海征集的1200余个案例中脱颖而出,获得上海区域赛二等奖。再次获奖,是我校5G+MR教学场景建设持续深入推进的成绩体现。作为上海市中小学范围内,唯一的5G+全光学校。我校的标杆效应正在突显, 5G+全光网所带来的数实融合的新型教育模式已经通过绽放杯和光华杯的全国影响力辐射长三角地区,未来会进一步推向全国。支持和推动兄弟学校的数字化教学与管理,希望帮助更多的学校在“选择”新理念指导下,通过“学材”新资源、“自适应”新平台,“全息”新环境,来探索学习新模式、通过“自主”新评价,实现“大数据”新学习的新局面。撰稿:史莉莉 詹翔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喜报:我校高中生在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中夺冠由中国航空学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于2024年8月18日在重庆落下帷幕。在蜂群舞蹈编程赛高中组中,我校高二(5)班詹翰鹏同学荣获冠军,高一(7)班徐晴同学荣获二等奖。此项赛事是面向中小学生35项全国性竞赛活动中唯一一项航空航天类赛事,已成为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领域最具权威性、专业性和影响力的科普活动之一,共有操控类、编程类、组合类、虚拟类、创意类5大类23个赛项,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特别行政区经过县赛、市赛、省赛层层选拔出来的1.5万余名选手参加比赛。作品介绍无人机蜂群舞蹈是通过编程控制多架无人机集群,利用无人机的精确飞行来进行表演的技术。无人机在空中按照预设的轨迹和节奏移动,结合音乐、灯光和其他视觉效果,形成各种图案、形状、文字或动态效果,类似于空中的“舞蹈”。詹翰鹏同学小组蜂群舞蹈飞行的主题是“奥运”,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动作来展现奥运精神。无人机舞蹈动作依次象征运动的节奏与力量、不同元素围绕共同目标的和谐、运动员克服挑战的勇气、守护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稳定中接纳多样性的创新,以及追求卓越、不断突破的螺旋上升过程。(模拟程序)徐晴同学小组的蜂群表演作品以航海为主题。开始时,无人机群以深蓝色灯光表现海洋,灯光变为白色和灰色,模拟暴风雨的肆虐。最后,无人机灯光渐变为彩虹色,形成一道亮丽的彩虹桥,象征经历挑战后的希望与重生。整个表演以色彩和动态的变化,传递出激情、勇气和雨后天晴的美好寓意。参赛感想高二(5)班 詹翰鹏右一为高二(5)班詹翰鹏同学这是我参加无人机大赛的第六个年头,即将要步入高三的生活,今年是参赛的最后一年,很荣幸站在了领奖台的最高处。无法忘记公布排名的那个夜晚,得知自己的成绩后和胡老师紧紧相拥,肆意地宣泄着自己的情绪。从第三届到第八届,这六年是日夜奋战的六年,是沉淀自己的六年,是遗憾又圆满的六年,是从一个懵懂少年到逐渐走向成熟的蜕变。感谢徐汇中学为我提供继续学习无人机的平台。同时,很感谢两位老师,一位启蒙老师将我带入这个赛道,打下好的基础;一位亦师亦友带我沉淀下来,成就一个新的高度。也感谢这一路的每一位队友。最后,我想说即便此行山高又路远,也继续向前吧!高一(7)班 徐晴高一(7)班徐晴同学在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的蜂群舞蹈项目中,我和我的队友荣获了二等奖。这次比赛不仅是对技术能力的考验,更是协作精神的体现。我们在比赛中不断学习、探索,每一次飞行都凝聚了我们的汗水和智慧。虽然未能夺冠,但二等奖的荣誉同样让我们感到自豪。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科技与艺术的结合能够创造出无限可能,也让我对未来的创新之路充满期待!撰稿、图片:参赛学生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喜报:我校学生在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中获奖2024年8月8日至11日,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在四川简阳举行。该赛事是由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无线电和定向运动协会主办的一项面向全国青少年开展的集科技性、趣味性、创造性、广泛性于一体的科技创新类体育赛事。来自二十多个省市的1500余名运动员报名参加本届全国锦标赛。我校6名学生分别参加了电子徽章制作和模拟机器人项目。(从左至右依次是:刘一繁、胡瀚元、徐霖风、徐琮皓、曹希柔、沈钰菡)模拟机器人模拟机器人是一项结构和控制电路都比较简单的模拟电路应用。学生需要通过电路焊接和机械组装来完成作品,再在赛道上行走,机器人停止时所在区域的分数为该轮的行走分数。学生需要在理解电路原理和运行原理的基础上调节机器人行走时间,使其行走出理想成绩。模拟机器人属于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项目中的一项,也是目前电子制作项目里开展活动面最广的一项。电子徽章电子勋章竞赛旨在激发青少年和爱好者对电子工程和创新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参赛者需要根据要求设计和制作独特的电子勋章,通常包含LED灯、传感器、蜂鸣器等各种元件。这项活动不仅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鼓励参赛者在设计中融入创新思维和技术应用。通过竞赛,参赛者能够深入理解电子工程的原理,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我校6名初中生通过区赛、市赛层层选拔,最后进入本届国赛。赛前在林芳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一次次反复模拟,总结分析,不断提升,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见下表)。其中沈钰菡、胡瀚元和徐霖风同学分别获得了各自参赛组别全国一等奖第一名、第六名的和第九名的好成绩!优异赛绩的背后是同学们努力付出的汗水和林老师的辛勤指导,大家利用课余时间练习焊接、组装、电路连接、调试。在一遍遍操作中不断追求速度上的提升和工艺上的精进。练习中遇到问题时,大家一起探讨解决,试验改进,精益求精。赛场下我们是共同奋斗的好队友、好朋友,赛场上我们共同拼搏赛出好成绩。获奖感言初一(7)班 沈钰菡这次能获得模拟机器人项目全国赛一等奖第一名,非常开心,也颇感意外。感谢学校给予的机会,感谢老师的指导,父母的陪伴和自己的付出。回忆一年前初次接触到这个项目,从最基本的电学理论知识学起,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电焊技术,把理论运用到实践,自己刚开始只是觉得很好玩,渐渐地喜欢这项制作,在调试中会不断去思考如何让机器人走得更稳,成绩更好。从区赛一步步到国赛,和更高水平的选手一起竞技,激发了我无限斗志,在国赛前集训时,我会从细节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一颗小小的螺丝,我应该拧几圈更好?机器人的腿部连接,我应该拼接在平行位还是弱低几厘米会更平衡?在与指导老师反复沟通交流后,我一遍遍地试验,逐渐找到最优解。就这样,我欣喜地发现自己的成绩在稳步提高,且慢慢稳定,从而增强了自信心。电子制作让我找到了一个新的兴趣爱好,学会了逐步思考分析排除困难解决问题,当付出得到回报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我会继续保持这份对学习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初二(6)班 胡瀚元制作小物件是一件很带劲的事,而电子徽章制作比赛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机会,参加国赛对我来说是更是一次难得的体验。赛场上,我放平心态,全力以赴,最终荣获了男子组一等奖第六名的好成绩,这次比赛不仅锻炼了我的策略思维和果敢,也培养了我沉下心来慢慢去做好一件事的能力。感谢学校提供了这次机会,感谢林老师的指导以及家人对我的鼓励,这次比赛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积累了宝贵的参赛经验。初二(6)班 徐霖风暑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2024年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的电子徽章项目。在林芳老师组织的赛前集训中,我接触到了市级比赛之外的全新挑战——龙徽章。尽管起初我未能达到比赛的时间要求,但我并没有放弃。在赛前训练中,我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提升插件和焊接的速度。通过反复练习,不断优化比赛流程,精进焊接技巧。比赛当天,我带着紧张和期待的心情,将所有的练习和准备转化为赛场上的表现,以全场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制作,并荣获该项目国赛一等奖第九名。虽然有些小遗憾,作品还不够完美,但是我将这次经历视为成长的宝贵财富,它让我更加自信,也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初二(3)班 曹希柔很荣幸可以参加这次国赛。它给了我许多宝贵的经验,也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在正式比赛前,我经过了两次学校集训和无数次的练习。从最开始的频频失误,到后来的操作娴熟,速度一点一点提升,正确率越来越高。正式比赛的前两题我都完成得很好,但第三题时,我为了尽力追求名次而加快速度,导致出现了一个小失误。赛后复盘时发现,这个失误直接让我错失了全国第2名。但它也给了我一次很深刻的教训,在今后的比赛中,我一定要强化规则意识,心态再平稳一点,检查再仔细一点。虽然这次国赛对我来说饱含遗憾,但是这份经验很可贵,它将在我之后的成长中不断提醒我,不断激励我。初二(5)班 刘一繁暑假里,我参加了全国电子徽章制作比赛,获得了二等奖,激动的心情里略带一丝小遗憾。虽然赛前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在比赛过程中,我却不小心将作品掉到了地上,当时心里十分慌张,不过马上就调整好心态,尽量保持沉着冷静,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我会从这次大赛中吸取经验教训,继续努力!撰稿、图片:参赛学生指导教师:林芳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我校学生参加2024年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创新挑战营暨“明日科技之星”国际邀请赛8月1日-6日,我校由初二(8)班牛泽萌、初二(4)班窦一帆、初二(4)班张宇峤三位同学组成的团队,在科技总指导苏裕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在上海奉贤区“海之花”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的2024年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创新挑战营暨“明日科技之星”国际邀请赛(简称“青创营”),与来自世界各地63所学校的180多名师生共同开启为期一周的“科技·创新·梦想”之旅。本届“青创营”活动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奉贤区教育局、上海申创教育发展中心承办。主体内容由交流和竞赛两部分组成,包括“7+1”项重点活动和开幕式、闭幕式等,线上线下联动,让更多热爱科技创新的青少年从中受益。我校参加“青创营”活动的三位同学都是近两年在上海市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中的获奖学生,他们曾有参与优秀课题研究的经历,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在本次活动中参与了青少年创新成果路演、顶科课堂、云端展示、Vlog短视频创作秀、文化交流体验活动以及“明日科技之星”国际邀请赛现场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牛泽萌同学的项目《乒乓球高手用的训练发球机》荣获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二等奖,她的乒乓球发球机与市售机器相比,能够实现随机发射出乒乓球,不论是出球的时间间隔,还是发球速度、角度、方向,都变幻莫测。小牛同学说:“希望通过不断升级改进后,把这个发明送给马龙和国家队,让更多中国球员为国争光!”此外,徐汇中学团队还荣获“明日科技之星”国际邀请赛优秀奖,Vlog短视频创作秀未来梦想奖。通过参加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但有机会将优秀创新成果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师生进行交流,还在现场竞技中增强了团队合作、临场应变能力,并用Vlog短视频的创作记录了美好瞬间,在聆听科技大咖的报告中汲取不断创新的动力,在一次次参观体验中感受中国智慧和科技的魅力!学生感想初二(4)班 张宇峤在“明日科技之星”国际邀请赛中,要求我们在600mmx1200mm的场地平台上,利用赛场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在3小时内完成一个模拟城市物联网的装置,点亮微缩城市中的五座信号塔,并体现上海特色。我们团队的作品先是利用了动力势能,将高尔夫球从高台滚下,落入纸杯中,触发金属检测开关,点亮一座信号塔,再利用杠杆原理,将装有磁力小车的轨道坡度变大,使磁力小车滑下,触发干簧管,点亮另外四座信号塔。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三位同学分工协作,沟通交流,完成了现场任务,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受益匪浅。希望今后能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初二(4)班 窦一帆在青创营中,我们有幸聆听了两位杰出专家的精彩讲座,深受启发。杰曼诺夫教授以其深厚的数学造诣,引领我们走进数学家的思维世界,让我们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公式的堆砌,更是思维的火花与智慧的碰撞。他的讲座《What do mathematicians think about》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数学之美,更激发了我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全国劳动模范姚启明教授的报告《赛道,一条没有终点的科技探索之路》则让我们领略到了科技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她以赛道为喻,生动阐述了科技探索的艰辛与乐趣,鼓励我们要有勇于挑战、不断创新的精神。姚教授的亲身经历和坚定信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科技改变生活的力量,也激励我们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此次讲座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点燃了我对科创的热情。我将以两位专家为榜样,努力学习,勇于探索,不断追求卓越,提升个人素养,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赓续前行、奋楫争先。在剪辑Vlog的过程中,我在前期收集大量素材,掌握了精选镜头的能力,并积极探索应用了各种转场效果,力求实现场景间切换的自然与流畅;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把控节奏,依据音乐的起伏变化来调整画面的速度,以呈现更加和谐的感觉。初二(8)班 牛泽萌很有幸能和两位同学一起参加2024年上海“明日科技之星”国际邀请赛。每一次比赛不仅是对自我的一次挑战,更是一次向优秀小伙伴们学习的机会。这次的国际邀请赛我带去了自己的创新成果《乒乓球高手用的训练发球机》,在现场向各国热爱科创的青少年做了课题介绍,在成果路演环节,我们展位的人气很高,大小朋友都跃跃欲试,争相体验,还得到了专家和老师的指点和建议,非常有收获。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来自各个国家和其他省市小伙伴的各种发明创造,大家充满了奇思妙想和探索精神,让我们在交流中拓宽了视野,启迪了思维,激发了我们进一步探索创新的热情和勇气。整个青创赛活动安排丰富多彩,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挑战赛环节提升了我们团队协作的能力,顶尖科学家课堂让我们对科技创新和科学家精神都有了更深的理解,科普场馆的参观和文艺演出增进了小伙伴之间的交流,Vlog的制作完美呈现了我们参加这次活动的精彩瞬间。我想这次难忘的经历是科创学习上的一个“加油站”,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都能跑出科创学习的“加速度”!撰稿、照片:苏裕、参赛学生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科创正当时(17)| 从创新大赛全市一等奖到全国一等奖,看看他们获奖背后的故事转载自: 上海市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近日,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落下帷幕。本次大赛共有全国70个地区共计838项作品中参加。在青少年科技成果版块,上海代表队共获两项一等奖,其中一项来自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光启创新教育基地人工智能无人机项目组的三位同学。该作品在第39届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大赛荣获一等奖、主席奖及六个专项奖,被推荐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一则洞穴探险爱好者搜救的新闻报道促使我们开始了此项目研究”“无人机具有很高的机动性,配合上视觉识别的技术,或许可以为救援提供帮助。”三位同学一拍即合,开展了深入科学研究。“研发过程很辛苦,既要做硬件,又要进行程序编写,还要找到合适的洞穴进行实地调试,但是想到如果未来真的可以在应急救援中起到作用,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经过三人不断地专研,最终完成了此项目。该项目使用双目深度摄像头进行同步定位与建图的自主无人机在拟真洞穴环境地址勘探中的应用,采用机载电脑结合深度相机的架构,使用Vins-Fusion作为后端融合算法的视觉SLAM系统,实现了无人机的自主导航和避障功能。“此项目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及未来应用价值,建议参加2025年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专家们在与参赛同学们交流后赞叹道。经验证,该技术甚至可以用于未来复杂环境如地震危房和树林的探索。·无人机电调焊接·无人机电源系统焊接·3D打印结构件安装额外传感器·无人机系统初步连接完成·操控手王梓正紧张的准备首次飞行·黑暗环境测试自主飞行性能·天然洞穴实飞测试“我们的成果和获奖离不开徐汇青中心光启创新基地的培养,以及中心老师的指导与帮助”,赛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道。徐汇区光启青少年创新教育基地成立于2009年10月,由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徐汇区学生发展中心)管理。作为区域性青少年科创教育平台,创新基地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整合教育资源,以项目实践为特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创新课题研究为内容,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培训、项目研究、社会实践、专家指导等活动方式,实施科创教育,推进青少年创新素质的培育。作为创新基地无人机项目组的学员,他们即会打比赛,又会做项目研究。经过2年的学习,他们都成为无人机项目的“小专家”,学会将知识技能用于真实的生活场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研究出出色的科创成果。8月中旬,他们即将参加全国无人机大赛,预祝他们再创佳绩!撰稿:胡晟制作:蔡安安审核:马昕发布:许贞监制:曾宪一
-
喜报:我校13人在第一届上海市中小学模拟飞行校园联赛获奖航空,这个自古以来就激发着人类无限想象和追求的领域,一直以来都充满无尽的神秘和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当科技的翅膀赋予飞翔的能力,模拟飞行比赛成为热爱飞行的少年们追逐梦想的舞台。2024年5月19日,第一届上海市中小学模拟飞行校园联赛在上海市科技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举行,我校18名同学参加了其中的“趣味竞速飞行”比赛项目。现场参赛选手众多,角逐激烈。最终高一(4)班严琪淼、初二(6)班蔡昊宸、胡瀚元荣获中学男子组二等奖;高一(1)班徐睿阳、蔡梓淳、高一(2)班张中行、林晨浩、陆鑫忆、高一(3)班曹家成、高一(4)班田承佑、高一(6)班李瑞熙、初二(3)班仇歌瑜、初二(6)班王理成圣同学荣获三等奖。在同学们看来,获奖是对自己努力付出的肯定,更深感心中航天梦得到了鼓励与支持!犹记得,每一次的拓展课上、每一次的社团课上,大家都用心学习、练习。通过模拟操控飞机,锻炼手脑协调能力,提高了思维敏捷度和快速应变能力。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了航空文化,学习了航空知识,体验了航空乐趣,更激发了对航空事业的兴趣。遇到飞行瓶颈,互相交流讨论,进行新的尝试,为每一次的突破兴奋着、满足着。每一次的学有所得,都滋养着心中那颗航天种子,呵护它生根发芽。在这样的氛围中,大家自主学习的动力更足,团队氛围更融洽,彼此的热爱传递着、感染着、感动着。与其说获奖是努力付出的结果,不如说是坚持热爱的水到渠成。唯有热爱,不觉辛苦;唯有热爱,愿意付出;唯有热爱,想要坚持!这是我校汇学科创课程的一个缩影,汇学科创科创课程会看见更多心中对科创有热爱的少年们!以下是飞行社团同学的参赛感受:努力的背影是成功的正面,光辉战绩的背后,是队员们无数次艰苦的付出,更是对航空梦的追逐。此次获奖不仅是对飞行技能的肯定,也是对努力与汗水的认可,每一位飞行者都值得尊敬,每一分成绩都值得庆祝,各位少年继续无畏逐梦吧!——高一(1)班徐睿阳在上海市校园联赛有幸获得了市三等奖的好成绩,很开心。记得学期初,我借着浓厚的兴趣选择了模拟飞行的拓展课,并以此为契机刻苦练习,因为喜欢,就想要努力!感恩学校提供了此次宝贵的机会,感恩学校对我的培养与支持让我成长的体验更加丰富。——高一(3)班曹家成获奖的那刻,回望当时抢到飞行拓展课的喜悦,每周两次的飞行拓展课,每周五放学后的社团课,与同伴共同飞行训练的充实,为了进步一两秒的不懈努力!在飞行拓展课上真正让我找到了模拟飞行的乐趣,有了为兴趣奋斗的动力。这次比赛让我对模拟飞行有了更足的信心,更加浓厚的兴趣。——高一(6)班李瑞熙撰稿:徐岩峰、高一(1)班 徐睿阳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我校3位同学在“未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中获奖近日,上海市“第八届未来科技之星”颁奖典礼在中福会少年宫少年厅盛大举行。我校初一(7)班薛祎程、张宇轩两位同学荣获“未来科技之星”的荣誉称号,参加了此次颁奖典礼,他们分别获得了科技创新成果板块一等奖、科学创意画板块二等奖。此外,初一(10)班单天成同学荣获科技创新成果板块三等奖。典礼伊始,上海市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小明先生发表了致辞。他强调:未来社会需要科技文化,因此,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并保持好奇心长存至关重要。他还勉励我们广大青少年要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工程师一样研究,艺术家一样想象,从小在心中种下科创的种子,将来为祖国的科技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薛祎程同学这次的科创成果是设计了一款“校园场景下羽毛球器械消毒自助借还机”,以解决校园体育器械的归还与消毒问题。他平日善于观察,在一次课间与学校体育老师的交流中,他发现同学们归还的羽毛球不易整理,还特别容易丢,一定程度上既增加了器材室管理员的工作量,还给学校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并且在春秋传染病高发季节,归还的羽毛球器械不消毒可能会导致病毒传染,于是一个创新的念头便在他心中萌芽。他积极动脑,在假日旅游中发现机场纸杯机具备能一个个出球的特点,在上网搜索中发现淘宝上的羽毛球与网球拍架具有固定球拍、稳定性好的特点,由此获得灵感,研发设计了一款校园羽毛球消毒自助借还机装置。经测试,这款基于触控、激光技术、NFC感应与记忆的装置出球准确率100%,归还计数准确率100%,能有效降低校园器材管理员的工作负担,还能对归还的羽毛球进行有效消杀。作为此次未来科技之星一等奖获得者,薛祎程感到非常开心与自豪,这其中不仅凝结了他的努力和汗水,更是对他钻研科创的肯定与鼓励。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他从确定创新方向开始,到方案设计、产品研发、实验测试,每一个过程都是自我能力的极大提升,获益良多。未来他将继续努力、发扬汇学少年勤恳踏实、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吹响科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张宇轩同学的科学创意画作品是《未来世界》,它讲述了未来人们可以自由穿梭于各个星球,人们也可以和动植物和睦相处。希望未来真的可以变成画中欣欣向荣的模样!绘画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是表达内心世界、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这个奖项将激励张宇轩同学更加努力地前行,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和艺术表现力!撰稿、照片:初一(7)班薛祎程、张宇轩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我校窦一帆同学参与2024年上海科技节启动仪式5月18日上午,主题为“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2024年上海科技节在张江科学会堂开幕。我校初二(4)班窦一帆同学作为第21届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代表有幸和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期智研究院院长姚期智共同启动了2024年上海科技节。窦一帆同学兴趣广泛,在围棋练脑、乐高练手、书法练心的一路学习中逐渐成长。进入中学后,在我校科创兴校的理念下,积极参与各项科技活动,在第21届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中,凭借发明的”深井救援装置”荣获“明日科技之星”称号(一等奖,全市仅50个),她还在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中获奖,被评为徐汇区光启区长奖。这次能作为“明日科技之星”代表参与上海科技节的启动仪式,窦一帆同学十分激动地回顾了这段难忘的经历!8点10分电视台直播开始,我和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陆梅东老师,以及其他老师同学,一同走上实体红毯和虚拟“元宇宙”红毯。虽然现实中,我们是在绿箱摄影棚里;但电视屏幕中,我们却走在璀璨的星光大道上,让我们不由感慨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9点30分科技节开幕式开始,我和龚正市长、姚期智院士一同走上舞台,按下了象征2024年上海科技节启动的LOGO。龚正市长和我握手,勉励我珍惜时光、再接再厉。那一刻,我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市长对我们中学生群体的希望和要求。随后的开幕式展示内容,从各个方面体现了科技在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的幸福。以脑机接口为例,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完善这样的技术。在医疗方面,它可以帮助残障人士恢复运动能力,自由控制“外骨骼”;在教育方面,它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状态,调整教学方法;在生活方面,它可以实现“隔空取物”,只需要一个念头,窗帘就会自动打开……参加科技节开幕式,让我很受震撼。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接触到许多未知的科学领域。同时,也让我认识了许多科学家,他们精益求精的态度、深入浅出的讲座,将鞭策我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认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强化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撰稿、图片:初二(4)班 窦一帆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市长龚正与科技工作者和我校窦一帆同学共同启动——2024年上海科技节开幕!转载自:上海发布主题为“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2024年上海科技节今天(18日)在张江科学会堂开幕。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出席并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期智研究院院长姚期智,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窦一帆共同启动2024年上海科技节。启动仪式前,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年科学家、科学工匠、科技传播红人和科学教育达人为代表的老、中、青三代科技人物走上红毯,在实体红毯与虚拟的“元宇宙”红毯的有机切换中,展现科学家的元宇宙科学世界。仪式上,与会嘉宾观看上海科技节宣传片《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普通市民和科技工作者们共同完成演讲秀《Tech-Walk上海》,以真实故事呈现上海的三条Tech-Walk漫游之路,分别为科技底蕴之路、城市科考之路和乐享科技之路,展现上海城市的科技禀赋和科技“范(Fans)”城市生活。市领导张全、刘多、黄震,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樊嘉、龚新高、李骏、李杰,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袁钧瑛等出席活动。2024年上海科技节于5月18日-31日举办,将围绕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弘扬科学家精神、科普为民、科普惠民以及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共设置开幕板块、会议板块、开放活动板块、赛事板块、媒体科普板块、闭幕板块等共6大板块,依托全市各类科技创新基地、科普基地、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等,预计开展2000场专题活动。上海科技节创办于1991年,是全国首个政府主办的科技节,历经33年发展,已成为链接上海科技界、学术界、产业界和市民朋友的科技盛会。摄影:张春海编辑:吴维嘉发布:许贞监制:曾宪一
-
第六届“汇学”科技之星评选结果公示一年来,徐汇中学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取得了丰硕成果。据统计共有729项科技类获奖。其中包括市级及以上获奖374项,区级获奖355项.为表彰在科技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经过学校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评审,22名学生荣获第六届“汇学”科技之星(个人奖),4个团队荣获第六届“汇学”科技之星(团队奖)。特此公示!具体名单如下:第六届“汇学”科技之星(个人奖)第六届“汇学”科技之星(团队奖)上海市徐汇中学202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