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兴师 向研究型教师迈进——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培训在10月18日下午,徐汇区教师教育学院中学科研员潘露老师亲临我校指导科研工作,潘老师为我校科研员进行了培训,作了题为《教师教育科研的选题与方案设计》讲座,提升我校科研员科研素养和工作能力。此次活动由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主任、正高级特级教师史莉莉主持,全体科研员以及准备申报课题的老师们共同参与。我校在科研领域成绩斐然,目前教师已承担区级及以上立项课题达 98 项,市级学生优秀课题累计542项。潘老师首先对我校师生近年来在市级、区级课题立项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表达了衷心祝贺与极大肯定。随后,潘老师为积极申报课题的老师们从科研定位、选题、研究方案以及实践操作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极具建设性和指导性的意见与建议。潘老师的指导建议全面而又深入,紧紧围绕“教师教育科研的定位”、“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以及“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这三个关键核心方面层层递进、逐步展开。她深刻地指出,教师们首先要认真思索为何要做课题。在当今教育不断变革、人工智能时代的大背景下,课题研究绝非是一种无关紧要的额外负担,而是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推动教育教学大步向前迈进的重要途径。接着,潘老师引导教师们深入思考教师做课题究竟是要做什么。课题研究绝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真正深入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场景当中,去敏锐地发现问题、细致地分析问题并努力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再者,教师课题的价值究竟体现在何处呢?其价值绝不仅仅局限于发表几篇论文或者获得一些荣誉,更重要的是能够实实在在地改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为强大有力的支持。同时,潘老师反复着重强调,课题源自实践,只有从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精心挖掘课题,才能确保课题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而且,课题的切入口一定要小,要以小见大,深入剖析,避免好高骛远、贪大求全,这样才能使课题研究更加深入透彻、扎实稳固。最后,史主任进行了总结。她指出,“科研兴师 科创兴校”这一理念当始终贯穿于师生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跟着课程做研究,已是我校传统特色,本学期9月进行的一年一度的上海中小学前沿科学前沿技术创新课程平台高中学生学习经历社会化评价“与专家面对面”活动中,经学生学习经历社会化评价评委会评定刚刚公示,全市共94名学生建议授予“优秀证书”,其中我校共计59名。全市“突出表现奖”22名,我校18名,7年保持全市第一。新进科研员首先自己要做研究、会做研究、真做研究,能专业的指导老师们真做研究,以课题研究作为载体,带动教研组老师们在研究过程中,持续不断地积累并总结经验,精心提炼研究成果,孵化出优质的精品案例,撰写专业论文,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推动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相信在专家的引领以及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我校的科研工作必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撰稿:谢姗姗、沈健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信息化环境下校本课程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两类课程线上教研活动2024 年10月8日,两类课程教研组在腾讯会议上开展了线上教研活动。主题是“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校本课程教学评一致性的探索”。活动由教研组长苏裕老师主持,徐汇区教育学院原拓展型课程教研员徐烂在线指导,全体校本课程教师参与了活动。张德贵、姚智伟、徐岩峰、王肖莲、张军、王幸娟六位老师依次进行了案例分享。张德贵老师在题为《数字化资源融入教学评一致性的教育功能》的报告中指出,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评一体化建设的探索至关重要。教师可采用多种数字化资源设备为学生发展提供载体,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高效反馈,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体验。姚智伟老师结合自己开设的《人工智能成长营》校本课程,根据教学目标,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地设置教学实践活动,并且在课程实施不同阶段设计了多元化评价机制。例如,在前期准备阶段采用兴趣调查表与小组讨论记录的评估方法;中期实施过程中建立作业点评与进度跟踪会议的反馈机制;最终成果展示依据项目报告质量与同伴互评结果进行评价。这一系列跟踪评价,有效见证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徐岩峰老师以校本课程《飞机制作与驾驶》为例,介绍了该课程教学中融入跨学科知识,提升了学生在数学、英语、物理、地理等学科相关的核心素养。在评价方面结合了多种过程性评价方式,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获得感。例如学生在模拟飞行操作体验中提升了自主探究能力,在展示交流中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在参与国赛、市赛中提升了临场应变能力,积累了参赛经验。这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方式也体现了教学评一致性,值得推广。王肖莲老师以《走近人工智能》课程中《猜猜我能长多高》主题单元活动设计为例,指导学生在大数据背景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她在教学中设计了评价量规,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且针对每个活动任务进行了对应的评价设计,涵盖课前测、学习单、设计方案等教学支架。同时,王老师还借助问卷星、商汤平台等工具,对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进行评估。将评价渗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实现了教学评一致性的精准教学。张军老师以《大疆精灵航拍无人机配送轻小物件的可行性实验》教学设计为例,强调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价之间必须相互匹配。张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三种方式相结合,设置了明确的评价细则和依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通过建立评价机制,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任务达成的具体要求和表现标准,从而提升了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王幸娟老师以《慧享掌控》校本课程中《小宋和小杰的通信秘密——关于协议》教学设计为例,通过情景引入、规则讨论、流程分析、实验模拟逐步展开教学,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要点。王老师不但设计了多个评价量表,还基于learnsite平台对学生进行实时评价,包括题目测试、作品提交、作品互评、积分榜等,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反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最后,徐烂老师对六位教师的案例分析给予高度评价。在双新背景下,我校特色校本课程的实施和评价达到了新高度。徐烂老师强调,校本课程实施需要融入素养导向、实践教育、综合学习、因材施教四个要点,以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同时,校本课程应紧密结合各学科核心素养,使课程目标与评价目标高度对应。要结合学校资源和自身优势,精准设置目标,提升课堂实施的流畅性,从而促进目标达成和学生素养的形成。本次教研活动为校本课程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为进一步优化校本课程评价、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奠定了坚实基础。我校已经在汇学自适应平台上设置了评审管理模块,教师不仅可以上传评价方案,还可以通过创建评审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撰稿:沈健、苏裕摄影:陆舟斌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我校四位青年教师徐汇区教育学会课题立项成功2024年5至8月徐汇区与青浦区教育学会联合开展青年教师课题申报、评审工作,经初评、复评,共批准立项课题110项。我校四位青年教师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深入开展研究,精心撰写课题方案,历经反复打磨和完善,最终成功突围,成功立项,这充分展现了我校青年教师扎实的教科研功底。夏喆倩老师以情境链为设计思路展开大单元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结构化的掌握和理解所学运动项目,全面提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让教研活动更有深度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沈健老师以跨学科课程《金属刻蚀画的制作与防护》为载体,设置学生成长档案,通过访谈、观察、前后测对比、综合分析等方法多元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张军老师融合体育与信息技术学科,积极响应我校打造上海市信息化标杆校建设的发展方向,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刘思佳老师尝试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方法开展校本课程《定格动画》,通过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动画创作的各项任务,并在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和创意实践的艺术素养。“科研兴师、科创兴校”我校教师已承担区级及以上立项课题98项,其中市级以上40项,已结项24项,区级课题58项,结项35项。相信四位老师一定能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变革,推动教学方向的创新、课程体系的优化。祝贺四位教师立项成功!撰稿:沈健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全真模拟 聚焦突破——2024年双前沿课程平台市级课题模拟答辩2024年9月期间,根据上海中小学前沿科学前沿技术创新课程平台(简称“双前沿课程平台”)《2024年度学生学习经历社会化评价活动(高中)执行计划》的要求,为了更好完成本次市级课题推优答辩工作,我校特邀全市科技创新领域专家举行了我校学生研究课题模拟答辩活动。共6名专家受邀担任本次答辩评委,他们是上海师范大学林文鹏教授、上海大学李维教授、黄垒教授、上海电力大学徐燕教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王继虎教授(指导2门课程)、励精科技刘波博士。本次我校组织模拟答辩通过腾讯会议平台以PPT演讲方式进行,期望给学生一次全真模拟的机会,并通过模拟答辩认真听取专家的宝贵意见,优化提高课题质量。本年度我校共有81名同学独立完成了高端科技创新课题,并参加了此次模拟答辩活动,名单如下:同学们也借此与专家“面对面”对话的宝贵机会,把平时实验或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互动中向专家询问,希望能得到更加专业的解答。专家也对同学们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指导与帮助,肯定了同学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给予了部分同学高度的评价。开展学生学习经历社会化评价,是切实落实我校“科研兴师、科创兴校”的一项重要举措。依据课程指导思想,评价学生的学习经历,注重的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中各方面取得的进步。而学习经历的社会化评价,主要采取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同时,还注意将社会化评价作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过程。我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注重与高校衔接的前沿科学技术教学。学校全力投入“人”、“财”、“物”进行科技创新教育课程的建设。希望能共同努力将种子课程建设成“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科创校本课程,建设校本课程的创生基地以及马相伯教育思想的实践基地。我校参与开发的上海中小学前沿科学前沿技术创新课程平台的8门高端科创课程已经累计指导465名本校选课学生完成高端课题研究,并在社会化评价中获得“优秀”认证。连续6年保持优秀课题人数全市第一!此次模拟答辩是对本届学生正式答辩的全真训练与提高,是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一次锻炼。相信经过此次活动,同学能够改进不足,树立自信,在本年度正式答辩中获得理想结果。撰稿:张德贵 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丰富课程 促多彩发展2024 年 9 月 6 日,2024 学年第一学期校本课程启动会在勤体馆召开,本学期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相关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参加会议。会议由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主任、正高级特级教师史莉莉主持。特级校长、正高级特级教师曾宪一校长出席会议并讲话。曾校长对任教校本课程的老师表达了鼓励和感谢。好学校一定有自己独有的特色课程,这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办学就是办课程,能开发特色课程的教师才是真正的好教师。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人工智能助力教学,进一步拓展课程资源,发挥特色课程的育人价值。目前我校市级慕课数量 24 门,位于全市第一。曾校长鼓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意识,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要有成果和研究意识,教师要激励学生做研究、设计创业项目。建议课程评价采用动手实践操作、创作创造、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思考、学习和成长。鼓励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教学相长,请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做助教,引领学生从培养兴趣,到学出志趣,为职业生涯导航做好规划,为培养未来工程师和科学家打造蓝图,为解决钱学森之问奠定基础。希望我校的每一位老师都能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更新者。启动会上,还邀请徐岩峰老师以她任教的“飞机制作与模拟飞行”为例,分享了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内驱力,与孩子们共同备赛国赛,硕果累累。随后沈健和孙兴老师先后交流了听后感。作为校本课程的任科教师,要充分发挥特色课程主阵地,将跨学科实践融入特色课程设计。多多提供学生展示的平台,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力。校本课程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引领学生共同研究有趣、有研究意义的课题。以生为本确定有趣的“研究点”,引导学生沉浸式地体验、参与、学习、研究。两类课程教研组长苏裕老师介绍了本学期三个校区校本课程开设情况和上课要求。陆梅老师分享了“健康小卫士”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渗透,学生不仅收获了生活中常见伤害的处理办法,还熟悉了急救知识与技能,在区级创伤救护比赛中也是屡传佳绩。本着促进学生自主研究的宗旨,陆老师引领学生进行市级健康课题的研究。史主任总结:建设科创特色的研究型学校,我校老师是特色课程开课主体。这学期开设了科技、艺术、体育、人文、融合课程等超过200门,学生在选择中找到热爱兴趣,让学生的才气、才力、才华、才智得以充分发展,研究引领学生个性多彩发展。建设科创特色的研究型学校,以科创为主线的阶梯式学习培养模式来展开。引导学生运用好AI智能体,以培养研究能力为核心,以深度学习为引领,着力打造研究的共同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撰稿:王喆摄影:陆舟斌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走进高校 汇学学子探索科技前沿——我校学生参加“浦江科学大师讲坛”活动9月8日,我校高二年级的十名学生来到复旦大学相辉堂,参加第八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本次讲坛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以“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到高温超导”为主题作主旨报告;复旦大学校长金力主持讲坛。“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茧烛末光,增辉日月。” 理想无形,却蕴藉着强大的精神力量。讲座伊始,薛其坤教授讲述了求学和科研经历——他出生于山东省蒙阴县,作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四批大学生,全程目睹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历程。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分别在美国和日本度过了八年的留学生活,发达国家的先进性树立起了他科研报国的信念,驱使他不断作出学术突破。在讲座中,薛其坤教授讲述了霍尔效应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脉络,对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高温乃至室温超导领域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大胆的展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现条件极为苛刻,需要一种具备拓扑特性、长程铁磁序和体内绝缘态三个条件的超薄膜材料。历时四年多时间,一步一步地提高样品质量,经过持续不断地反复推理、实验,薛其坤团队终于在2012年年底成功在实验中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该成果于2013年3月在《科学》杂志发表,被审稿人称之为“凝聚态物理界一项里程碑式的工作”。薛其坤团队抓住的另一个重大科学机遇是高温超导。在严谨的科研过程中,团队发现了异质结界面高温超导,为解决高温超导机理开辟了全新的途径。现在,薛其坤团队为解决高温超导机理问题、高温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拓扑量子物态的应用、拓扑量子计算的实现等重大科学问题继续努力奋斗。薛其坤院士用杜甫的《望岳》作为报告的收尾,他时常用这首诗勉励自己和学生:“如果用‘荡胸生曾云’的胸怀与境界去做科学研究,用‘决眦入归鸟’的专注和洞察力抓住事物本质,付出艰苦的努力和奋斗,总有一天你会登上更高的科学高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最精彩的互动环节,现场观众从中学生到在读博士,包括很多教授都积极向薛院士请教。第一个提问者是一位马上90岁高龄的老人,薛院士一眼就认出他是复旦物理学院的退休老教授——孙鑫院士。他在家人的搀扶下就坐于观众席中,即使年近九旬,他依然心系科学发展,对尚未解开的科学问题保持着浓厚的好奇与热情。这一刻,科学家精神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有航道的人,再渺小也不会迷路。”作为当代的年轻人,我们应满怀豪情斗志,以薛其坤院士为自身榜样树立远大理想,用无限的想象力,以决眦的科学态度学习和拼搏。假以时日,久久为功,定能登上科学和技术之巅!活动体会9月8日,步入复旦聆听薛教授的报告,他从少时说起,娓娓道来,我为他青年时期实验的艰苦所担心,又被他一路走来克服的困难所惊叹。他所讲贯穿古今,古希腊到近代,无数听过的名人和没听过的名人,以及每个发现的背后所蕴藏着的哲理。薛教授由浅入深,善用类比,高中知识都掌握尚浅的我,似乎都能听懂何为“霍尔效应”以至“量子霍尔效应”。我无法忘记教授最后对我们赋予的期望,他真心地希望我们这些年轻人可以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碎阶,无以攀高峰”的精神传承下去,继续将中国的科技发展得更远更深。高二(1)班 叶晟清参加这次讲坛,我深感荣幸。薛其坤教授的研究成果让我深受震撼,他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高温超导领域的探索,为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每天呆在实验室里12小时以上,每年待在实验室330天以上,这种异于常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更是让我敬佩不已。能近距离聆听这样顶尖科学家的报告,我备受鼓舞。我深刻认识到科学的魅力和重要性,也坚定了我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决心。我希望未来能像薛教授一样,为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感谢徐汇中学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让我们能接触到前沿的科学思想。高二(3)班 汤真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聆听了国际知名实验物理学家薛其坤教授的讲座。他是我国凝聚态物理领域的先锋人物,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他讲述了霍尔效应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脉络,对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高温乃至室温超导领域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大胆的展望。室温超导技术如同凝聚态物理领域的圣杯,不断激励着一代代青年科学家为之奋斗。正是这探索未知的前仆后继,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无限可能。高一(4)班 于子桓此次活动令我深受启发。薛教授的分享让我到,独立思考是科学研究的灵魂。自某一理论在19世纪被提出、20世纪取得重大突破,在21世纪人们依然完成了革新。他提到,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中,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远眺,加之独立思考,才可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在生活中,我们更要不断独立思考,正如笛卡尔所言:我思故我在。高二(5)班 王奕翊参加“浦江科学大师讲坛”活动,我深感荣幸与激动。大师的精彩分享,让我领略到了科学的无限魅力和深远意义。不仅展现了卓越的专业知识,更传递了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我深受启发,明白了科学探索的道路虽长且艰,但每一步都充满可能。此次活动让我更加坚定了追求科学真理的信念,也激发了我对未来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我将把这份感悟带入日常学习,不断努力,希望有朝一日也能为科学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高二(5)班张程硕我有幸参加了于复旦大学举办的浦江科学大师讲坛活动。踏入复旦大学的校园,我便深感荣幸与激动。讲座中,薛其坤教授的讲解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坚定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也让我深切体会到了物理学的无穷魅力。每一个细致入微的解说,每一次知识点的碰撞都激发着我对学术探索的无限渴望。薛其坤教授的过往经历和辛勤研究,更让我对他敬佩不已,我愿以他这样为国奉献的人为榜样,在之后的学习路上努力奋斗。这次经历,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激发了我对未来学习和探索的无限热情。我将把这次学习的体会和感悟,作为今后学习路上的动力源泉。高二(6)班 卢兴宇昨天我来到了复旦大学参加了“浦江科学讲坛”,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教授开讲,薛教授提出:“超导是物理学科学发现的富矿。”薛教授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温度低的时候,原子就不大运动了。”就像导体电阻主要来源于原子振动对电子的散射也就是说,温度越低,原子振动越弱,电阻就容易通过,所以超导一般会发生在低温。薛教授还介绍了量子霍尔效应,量子霍尔效应通常需要在极强磁场下才能观察到,该领域很多物理学家目前正在追逐的目标。薛教授还给我们建议:“多读文献,多请教人,多听报告,只要勤奋努力,日积月累,就能有所收获。”这次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累积,更是心灵的升华。科技人员的高强度学术工作,异于常人的吃苦耐劳精神,科研报国的信念,让我学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面对困境要坚持不懈,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高二(6)班 周子麟在这次的浦江科学大师讲坛上我影响深刻的是讲坛上,作为当代中国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杰出科学家的薛其坤教授用“研究对象发生变化时,往往意味着科学发现的新机遇。”这句话鼓励我们要时刻保持对未知的探索。高二(7)班 杨慧茹撰稿:高二(2)班 李京菁摄影:李万荣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喜报:我校高中生在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中夺冠由中国航空学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于2024年8月18日在重庆落下帷幕。在蜂群舞蹈编程赛高中组中,我校高二(5)班詹翰鹏同学荣获冠军,高一(7)班徐晴同学荣获二等奖。此项赛事是面向中小学生35项全国性竞赛活动中唯一一项航空航天类赛事,已成为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领域最具权威性、专业性和影响力的科普活动之一,共有操控类、编程类、组合类、虚拟类、创意类5大类23个赛项,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特别行政区经过县赛、市赛、省赛层层选拔出来的1.5万余名选手参加比赛。作品介绍无人机蜂群舞蹈是通过编程控制多架无人机集群,利用无人机的精确飞行来进行表演的技术。无人机在空中按照预设的轨迹和节奏移动,结合音乐、灯光和其他视觉效果,形成各种图案、形状、文字或动态效果,类似于空中的“舞蹈”。詹翰鹏同学小组蜂群舞蹈飞行的主题是“奥运”,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动作来展现奥运精神。无人机舞蹈动作依次象征运动的节奏与力量、不同元素围绕共同目标的和谐、运动员克服挑战的勇气、守护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稳定中接纳多样性的创新,以及追求卓越、不断突破的螺旋上升过程。(模拟程序)徐晴同学小组的蜂群表演作品以航海为主题。开始时,无人机群以深蓝色灯光表现海洋,灯光变为白色和灰色,模拟暴风雨的肆虐。最后,无人机灯光渐变为彩虹色,形成一道亮丽的彩虹桥,象征经历挑战后的希望与重生。整个表演以色彩和动态的变化,传递出激情、勇气和雨后天晴的美好寓意。参赛感想高二(5)班 詹翰鹏右一为高二(5)班詹翰鹏同学这是我参加无人机大赛的第六个年头,即将要步入高三的生活,今年是参赛的最后一年,很荣幸站在了领奖台的最高处。无法忘记公布排名的那个夜晚,得知自己的成绩后和胡老师紧紧相拥,肆意地宣泄着自己的情绪。从第三届到第八届,这六年是日夜奋战的六年,是沉淀自己的六年,是遗憾又圆满的六年,是从一个懵懂少年到逐渐走向成熟的蜕变。感谢徐汇中学为我提供继续学习无人机的平台。同时,很感谢两位老师,一位启蒙老师将我带入这个赛道,打下好的基础;一位亦师亦友带我沉淀下来,成就一个新的高度。也感谢这一路的每一位队友。最后,我想说即便此行山高又路远,也继续向前吧!高一(7)班 徐晴高一(7)班徐晴同学在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的蜂群舞蹈项目中,我和我的队友荣获了二等奖。这次比赛不仅是对技术能力的考验,更是协作精神的体现。我们在比赛中不断学习、探索,每一次飞行都凝聚了我们的汗水和智慧。虽然未能夺冠,但二等奖的荣誉同样让我们感到自豪。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科技与艺术的结合能够创造出无限可能,也让我对未来的创新之路充满期待!撰稿、图片:参赛学生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喜报:我校学生在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中获奖2024年8月8日至11日,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在四川简阳举行。该赛事是由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无线电和定向运动协会主办的一项面向全国青少年开展的集科技性、趣味性、创造性、广泛性于一体的科技创新类体育赛事。来自二十多个省市的1500余名运动员报名参加本届全国锦标赛。我校6名学生分别参加了电子徽章制作和模拟机器人项目。(从左至右依次是:刘一繁、胡瀚元、徐霖风、徐琮皓、曹希柔、沈钰菡)模拟机器人模拟机器人是一项结构和控制电路都比较简单的模拟电路应用。学生需要通过电路焊接和机械组装来完成作品,再在赛道上行走,机器人停止时所在区域的分数为该轮的行走分数。学生需要在理解电路原理和运行原理的基础上调节机器人行走时间,使其行走出理想成绩。模拟机器人属于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项目中的一项,也是目前电子制作项目里开展活动面最广的一项。电子徽章电子勋章竞赛旨在激发青少年和爱好者对电子工程和创新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参赛者需要根据要求设计和制作独特的电子勋章,通常包含LED灯、传感器、蜂鸣器等各种元件。这项活动不仅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鼓励参赛者在设计中融入创新思维和技术应用。通过竞赛,参赛者能够深入理解电子工程的原理,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我校6名初中生通过区赛、市赛层层选拔,最后进入本届国赛。赛前在林芳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一次次反复模拟,总结分析,不断提升,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见下表)。其中沈钰菡、胡瀚元和徐霖风同学分别获得了各自参赛组别全国一等奖第一名、第六名的和第九名的好成绩!优异赛绩的背后是同学们努力付出的汗水和林老师的辛勤指导,大家利用课余时间练习焊接、组装、电路连接、调试。在一遍遍操作中不断追求速度上的提升和工艺上的精进。练习中遇到问题时,大家一起探讨解决,试验改进,精益求精。赛场下我们是共同奋斗的好队友、好朋友,赛场上我们共同拼搏赛出好成绩。获奖感言初一(7)班 沈钰菡这次能获得模拟机器人项目全国赛一等奖第一名,非常开心,也颇感意外。感谢学校给予的机会,感谢老师的指导,父母的陪伴和自己的付出。回忆一年前初次接触到这个项目,从最基本的电学理论知识学起,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电焊技术,把理论运用到实践,自己刚开始只是觉得很好玩,渐渐地喜欢这项制作,在调试中会不断去思考如何让机器人走得更稳,成绩更好。从区赛一步步到国赛,和更高水平的选手一起竞技,激发了我无限斗志,在国赛前集训时,我会从细节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一颗小小的螺丝,我应该拧几圈更好?机器人的腿部连接,我应该拼接在平行位还是弱低几厘米会更平衡?在与指导老师反复沟通交流后,我一遍遍地试验,逐渐找到最优解。就这样,我欣喜地发现自己的成绩在稳步提高,且慢慢稳定,从而增强了自信心。电子制作让我找到了一个新的兴趣爱好,学会了逐步思考分析排除困难解决问题,当付出得到回报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我会继续保持这份对学习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初二(6)班 胡瀚元制作小物件是一件很带劲的事,而电子徽章制作比赛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机会,参加国赛对我来说是更是一次难得的体验。赛场上,我放平心态,全力以赴,最终荣获了男子组一等奖第六名的好成绩,这次比赛不仅锻炼了我的策略思维和果敢,也培养了我沉下心来慢慢去做好一件事的能力。感谢学校提供了这次机会,感谢林老师的指导以及家人对我的鼓励,这次比赛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积累了宝贵的参赛经验。初二(6)班 徐霖风暑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2024年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的电子徽章项目。在林芳老师组织的赛前集训中,我接触到了市级比赛之外的全新挑战——龙徽章。尽管起初我未能达到比赛的时间要求,但我并没有放弃。在赛前训练中,我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提升插件和焊接的速度。通过反复练习,不断优化比赛流程,精进焊接技巧。比赛当天,我带着紧张和期待的心情,将所有的练习和准备转化为赛场上的表现,以全场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制作,并荣获该项目国赛一等奖第九名。虽然有些小遗憾,作品还不够完美,但是我将这次经历视为成长的宝贵财富,它让我更加自信,也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初二(3)班 曹希柔很荣幸可以参加这次国赛。它给了我许多宝贵的经验,也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在正式比赛前,我经过了两次学校集训和无数次的练习。从最开始的频频失误,到后来的操作娴熟,速度一点一点提升,正确率越来越高。正式比赛的前两题我都完成得很好,但第三题时,我为了尽力追求名次而加快速度,导致出现了一个小失误。赛后复盘时发现,这个失误直接让我错失了全国第2名。但它也给了我一次很深刻的教训,在今后的比赛中,我一定要强化规则意识,心态再平稳一点,检查再仔细一点。虽然这次国赛对我来说饱含遗憾,但是这份经验很可贵,它将在我之后的成长中不断提醒我,不断激励我。初二(5)班 刘一繁暑假里,我参加了全国电子徽章制作比赛,获得了二等奖,激动的心情里略带一丝小遗憾。虽然赛前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在比赛过程中,我却不小心将作品掉到了地上,当时心里十分慌张,不过马上就调整好心态,尽量保持沉着冷静,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我会从这次大赛中吸取经验教训,继续努力!撰稿、图片:参赛学生指导教师:林芳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我校学生参加2024年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创新挑战营暨“明日科技之星”国际邀请赛8月1日-6日,我校由初二(8)班牛泽萌、初二(4)班窦一帆、初二(4)班张宇峤三位同学组成的团队,在科技总指导苏裕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在上海奉贤区“海之花”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的2024年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创新挑战营暨“明日科技之星”国际邀请赛(简称“青创营”),与来自世界各地63所学校的180多名师生共同开启为期一周的“科技·创新·梦想”之旅。本届“青创营”活动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奉贤区教育局、上海申创教育发展中心承办。主体内容由交流和竞赛两部分组成,包括“7+1”项重点活动和开幕式、闭幕式等,线上线下联动,让更多热爱科技创新的青少年从中受益。我校参加“青创营”活动的三位同学都是近两年在上海市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中的获奖学生,他们曾有参与优秀课题研究的经历,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在本次活动中参与了青少年创新成果路演、顶科课堂、云端展示、Vlog短视频创作秀、文化交流体验活动以及“明日科技之星”国际邀请赛现场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牛泽萌同学的项目《乒乓球高手用的训练发球机》荣获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二等奖,她的乒乓球发球机与市售机器相比,能够实现随机发射出乒乓球,不论是出球的时间间隔,还是发球速度、角度、方向,都变幻莫测。小牛同学说:“希望通过不断升级改进后,把这个发明送给马龙和国家队,让更多中国球员为国争光!”此外,徐汇中学团队还荣获“明日科技之星”国际邀请赛优秀奖,Vlog短视频创作秀未来梦想奖。通过参加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但有机会将优秀创新成果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师生进行交流,还在现场竞技中增强了团队合作、临场应变能力,并用Vlog短视频的创作记录了美好瞬间,在聆听科技大咖的报告中汲取不断创新的动力,在一次次参观体验中感受中国智慧和科技的魅力!学生感想初二(4)班 张宇峤在“明日科技之星”国际邀请赛中,要求我们在600mmx1200mm的场地平台上,利用赛场提供的材料和工具,在3小时内完成一个模拟城市物联网的装置,点亮微缩城市中的五座信号塔,并体现上海特色。我们团队的作品先是利用了动力势能,将高尔夫球从高台滚下,落入纸杯中,触发金属检测开关,点亮一座信号塔,再利用杠杆原理,将装有磁力小车的轨道坡度变大,使磁力小车滑下,触发干簧管,点亮另外四座信号塔。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三位同学分工协作,沟通交流,完成了现场任务,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受益匪浅。希望今后能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初二(4)班 窦一帆在青创营中,我们有幸聆听了两位杰出专家的精彩讲座,深受启发。杰曼诺夫教授以其深厚的数学造诣,引领我们走进数学家的思维世界,让我们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公式的堆砌,更是思维的火花与智慧的碰撞。他的讲座《What do mathematicians think about》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数学之美,更激发了我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全国劳动模范姚启明教授的报告《赛道,一条没有终点的科技探索之路》则让我们领略到了科技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她以赛道为喻,生动阐述了科技探索的艰辛与乐趣,鼓励我们要有勇于挑战、不断创新的精神。姚教授的亲身经历和坚定信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科技改变生活的力量,也激励我们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此次讲座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点燃了我对科创的热情。我将以两位专家为榜样,努力学习,勇于探索,不断追求卓越,提升个人素养,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赓续前行、奋楫争先。在剪辑Vlog的过程中,我在前期收集大量素材,掌握了精选镜头的能力,并积极探索应用了各种转场效果,力求实现场景间切换的自然与流畅;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把控节奏,依据音乐的起伏变化来调整画面的速度,以呈现更加和谐的感觉。初二(8)班 牛泽萌很有幸能和两位同学一起参加2024年上海“明日科技之星”国际邀请赛。每一次比赛不仅是对自我的一次挑战,更是一次向优秀小伙伴们学习的机会。这次的国际邀请赛我带去了自己的创新成果《乒乓球高手用的训练发球机》,在现场向各国热爱科创的青少年做了课题介绍,在成果路演环节,我们展位的人气很高,大小朋友都跃跃欲试,争相体验,还得到了专家和老师的指点和建议,非常有收获。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来自各个国家和其他省市小伙伴的各种发明创造,大家充满了奇思妙想和探索精神,让我们在交流中拓宽了视野,启迪了思维,激发了我们进一步探索创新的热情和勇气。整个青创赛活动安排丰富多彩,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挑战赛环节提升了我们团队协作的能力,顶尖科学家课堂让我们对科技创新和科学家精神都有了更深的理解,科普场馆的参观和文艺演出增进了小伙伴之间的交流,Vlog的制作完美呈现了我们参加这次活动的精彩瞬间。我想这次难忘的经历是科创学习上的一个“加油站”,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都能跑出科创学习的“加速度”!撰稿、照片:苏裕、参赛学生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科创正当时(17)| 从创新大赛全市一等奖到全国一等奖,看看他们获奖背后的故事转载自: 上海市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近日,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落下帷幕。本次大赛共有全国70个地区共计838项作品中参加。在青少年科技成果版块,上海代表队共获两项一等奖,其中一项来自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光启创新教育基地人工智能无人机项目组的三位同学。该作品在第39届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大赛荣获一等奖、主席奖及六个专项奖,被推荐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一则洞穴探险爱好者搜救的新闻报道促使我们开始了此项目研究”“无人机具有很高的机动性,配合上视觉识别的技术,或许可以为救援提供帮助。”三位同学一拍即合,开展了深入科学研究。“研发过程很辛苦,既要做硬件,又要进行程序编写,还要找到合适的洞穴进行实地调试,但是想到如果未来真的可以在应急救援中起到作用,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经过三人不断地专研,最终完成了此项目。该项目使用双目深度摄像头进行同步定位与建图的自主无人机在拟真洞穴环境地址勘探中的应用,采用机载电脑结合深度相机的架构,使用Vins-Fusion作为后端融合算法的视觉SLAM系统,实现了无人机的自主导航和避障功能。“此项目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及未来应用价值,建议参加2025年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专家们在与参赛同学们交流后赞叹道。经验证,该技术甚至可以用于未来复杂环境如地震危房和树林的探索。·无人机电调焊接·无人机电源系统焊接·3D打印结构件安装额外传感器·无人机系统初步连接完成·操控手王梓正紧张的准备首次飞行·黑暗环境测试自主飞行性能·天然洞穴实飞测试“我们的成果和获奖离不开徐汇青中心光启创新基地的培养,以及中心老师的指导与帮助”,赛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道。徐汇区光启青少年创新教育基地成立于2009年10月,由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徐汇区学生发展中心)管理。作为区域性青少年科创教育平台,创新基地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整合教育资源,以项目实践为特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创新课题研究为内容,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培训、项目研究、社会实践、专家指导等活动方式,实施科创教育,推进青少年创新素质的培育。作为创新基地无人机项目组的学员,他们即会打比赛,又会做项目研究。经过2年的学习,他们都成为无人机项目的“小专家”,学会将知识技能用于真实的生活场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研究出出色的科创成果。8月中旬,他们即将参加全国无人机大赛,预祝他们再创佳绩!撰稿:胡晟制作:蔡安安审核:马昕发布:许贞监制:曾宪一
-
喜报:我校詹翰鹏同学荣获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近日,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选手们的激烈角逐下落下帷幕,我校高二(5)班詹翰鹏同学及其团队在青少年科技成果版块中荣获一等奖和筑梦航天创新创意奖,并被全国赛组委会推荐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受邀观看航天器发射。(右一 詹翰鹏)(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奖牌)课题简介詹翰鹏同学及其团队的获奖项目是《基于双目深度摄像头进行同步定位与建图的自主无人机在拟真洞穴环境地质勘探中的应用》,该研究专为洞穴探险场景适配了一套基于VINS-FUSION后融合算法,使用EGO-PLANNER作为底层导航框架的SLAM无人机系统、该系统能够在探险前的信息准备阶段为探险者规划一条安全的路径,通过反复试验调整,这套飞行策略已经在多个模拟环境和真实洞穴环境下进行了验证。(课题介绍)参赛过程在今年3月份第39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选拔中,詹翰鹏同学及其团队荣获一等奖、主席奖及六个专项奖,并获得推送全国报名函。( 第39届上海市创新大赛获奖证书、奖牌、推送全国报名涵)7月27日,詹翰鹏同学及其团队一同聆听了贺福初院士和张陆航天员科技自立自强主题报告会。贺福初院士提到了从数学、地理学、天文学、物理学到化学的大发现时代。张陆航天员将“航天梦”如何在心中扎根、发芽开花的追梦历程娓娓道来。同学们在聆听完贺福初院士和张陆航天员的报告后表示深受启发,“两位专家的报告让我们明白科技自立自强不仅需要厚重的知识积累,还需执着的梦想追求。”(科技自立自强主题报告会)7月27日、28日,展开了为期两天的问辩过程。詹翰鹏同学及其团队与吴岳良院士等大赛评委直接对话,收获颇丰。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项目还有可以继续发展的空间。(现场问辩)闭幕式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代表汇聚于此,詹翰鹏同学作为上海队学生代表举起上海队旗。(第一排从右往左第三位 詹翰鹏同学)获奖感言近两年的时间,无数备赛的日夜,有过很多摩擦,但也在每次摩擦中获得成长,能够和团队中的两位同学合作很开心,希望今后能把这个课题再继续深入研究下去。感谢徐汇中学为我提供的学习平台,感谢各位教授、专家、老师、学长为我们提供的指导。感谢父母、领队老师和两位随队志愿者的帮助。我将牢记科技强国的使命,不断学习,深入研究,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再一次由衷的感谢指导老师对于我们本项目的支持!撰稿、图片:高二(5)班 詹翰鹏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我校高中生参加“微芯”夏令营活动活动介绍在这个充满探索与发现的暑假,我校高一(2)班许尧同学和高一(5)班张程硕同学参加了一场以“微芯”为主题的科学教育夏令营活动。本次夏令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简称“上海微系统所”)联合长宁区少科站及多方合作伙伴共同举办,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激发青少年对芯片科技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助力青少年科创人才培养“芯”计划的深入实施。活动亮点顶尖科研资源开放:夏令营依托上海微系统所强大的科研背景和长宁区青少年“微芯”科学教育实验室的先进设施,为营员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高端科研资源的宝贵机会。实验室按照高标准净化要求打造,配备了包括光刻机在内的全套芯片工艺设备,让营员们能够亲身体验芯片研究的全过程。多元化课程体系:夏令营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理论知识学习、参观体验及科学实验三大板块。营员们不仅学习了微流控芯片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通过实地参观上海微系统所展厅、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地,深入了解芯片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前沿动态。此外,实验操作课程更是本次夏令营的重头戏,营员们在导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微流控芯片,感受科研的魅力与挑战。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夏令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营员们在完成实验任务、制作芯片及产出报告的过程中,学会了团队协作与有效沟通。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科学家精神传承:夏令营特别注重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弘扬。通过讲述科学家们的奋斗故事和科研经历,激励营员们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活动成果经过为期数天的紧张学习与实践,夏令营圆满落下帷幕。在结营仪式上,营员们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实验作品,并进行了精彩的答辩路演。专家评委们对营员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们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成果。同时,营员们也纷纷表示,这次夏令营不仅让他们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微芯”夏令营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更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怀揣着科技梦想的青少年们定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活动感想高一(2)班 许尧感谢上海市微系统所和上海市长宁区少年科技指导站为我们搭建了夏令营实践平台,这次微芯夏令营让我全面了解了微流控芯片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从理论到实践,每一步都让我受益匪浅。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处理各种问题,如何进行团队合作以及如何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每个步骤都需要仔细操作,精确控制参数,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细致性。我发现,面对复杂的实验步骤和突发的问题,要学会保持冷静和细心。这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个人成长的重要素质。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和老师的指导,我们不仅完成了实验任务,还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默契。我相信这次经历会在我未来的学习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让我对未来的科学探究充满好奇和期待。高一(5)班 张程硕感谢上海微系统所和长宁少科站给我们提供了这次机会,参加微芯夏令营活动,体验到在学校无法接触的芯片制作知识。活动中,我学习了科研的基本方法,对芯片行业有了初步了解,为未来就业提供了重要参考。我认为,重要的不只是最终成功制造出微流控芯片,而是整个制造过程。科研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即使是简单的基础研究也会面对挫折。比如,我们在清洗光刻胶时,由于经验不足,不小心把硅片摔碎了。这种失败在科研过程中几乎是无法避免的,但每次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失败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科研的艰辛,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成功。科研的最大魅力在于结果的不确定性。在科研中,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调整心态,以及如何在失败中找到新的希望。这些经历不仅提升了我们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了我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撰稿、照片:高一(2)班 许尧,高一(5)班 张程硕指导教师:苏裕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喜报: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锦标赛——伊斯坦布尔(海上)项目获国奖7项2024年7月27日,我校飞行社有7位同学参加了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锦标赛——伊斯坦布尔(海上)项目,该项目需要在海峡上穿过8道气柱,转弯、速度控制的难度较大。虽然如此,却依然阻挡不了大家心中想要不停探索、不停研究的热情。即便在比赛前夕,我们依然坚持练习,不懈努力。老师怕我们紧张,让我们放松一下,我们都满脸兴奋的说:“我们是真的是喜欢,觉得好玩,并没有是为了比赛而比赛。就是在玩,顺便比下赛。。。”老师也是懂我们的,让我们自己决定当下的安排。这样面对比赛的感觉特别好,因为相同的爱好聚在一起,轻松、自由、开心、兴奋、期待,各种情感交织一起,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的感觉,觉得自己经历又多了一些,心中也有了更多的力量,我们又长大了。经过与全国参赛选手的激烈角逐,均在比赛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不仅如此,蔡昊宸还是初中组全国一等奖的第3名。当时全国初赛是第7名,进入到了决赛中,又晋级了最终的第3名。那一刻的兴奋,不仅是蔡昊宸的,更是大家的。队员们都深感自豪,与有荣焉!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那一刻的感慨,最深的感受是,那样一种能够为自己努力,为学校争光的价值感,让我想要变的更好,成为更好的自己!将继续坚持对航空的热爱,飞行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参赛感言高一(6)班李瑞熙通过市赛的选拔,我晋级了全国飞行锦标赛总决赛。对我来说高一是属于模拟飞行的一年,一开始出于对飞行的好奇,我报名了飞行模拟拓展课。在课堂中我与同伴一步一个脚印,从认识模拟飞行开始,到首次操作摇杆,再到能够熟练飞行比赛项目。这次前往海南博鳌与全国热爱模拟飞行的参赛选手共同比拼,是对我模拟飞行技术的一次考验,也是对我心理的一次磨砺。我很荣幸在本次比赛中获奖,我也会将模拟飞行一直热爱下去。高一(6)班杨允昊上周,我参加了在海南博鳌岛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竞标赛。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规格的赛事,自然是非常的激动。在这次比赛之前,我曾参加过两次市级的飞行比赛,但是结果都不太理想,多个项目没有完赛,但最后还是侥幸进入了国赛。最终经过我的努力练习和在心态方面的调整下,也是比出了自己比较满意的成绩,也让我这一学年拓展课的学习落下帷幕。比赛中我也是看到了了心态是否稳定对于人的影响之大,之后也会在别的地方在心态建设方面做好。领略到这个项目魅力的同时也感谢学校能提供这样一次试炼的机会以及老师教练们的认真负责。初二(3)班仇歌喻很荣幸能代表学校参加本次比赛,最终荣获三等奖的成绩。同时也对其他参赛选手表示祝贺。去年9月,一群航空爱好者聚集在徐汇中学模拟飞行社团,晴空万里,阳光灿烂,我们踏上了备赛之路,在一次次比赛中超越自己。这次比赛也让我看到了更多进步空间,让我有了努力方向,期待在下次的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初二(6)班蔡昊宸当我得知成绩的那一刻,激动是难免的,同时也很欣慰,每次社团课的努力付出和课后的坚持练习,都以好的成绩得到了回报。我从很小就热爱飞行,当同学在讨论其他游戏时,我在回味航空带给我的震撼,或许我的航空爱好不被一些同学理解,但是我依然会坚持,试着做的更好,我也不会因为这次获奖停止我的脚步,而是继续坚持探索我向往的航空,永不停息!初二(6)班胡瀚元翱翔蓝天是一件很酷的事儿,模拟飞行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机会,而参加模拟飞行锦标赛对我来说是更是一次难得的体验。为了准备这次比赛,我在家日复一日的练习,虽然其中也有挫折但是我还是非常享受练习过程。在比赛中,我放平心态,全力以赴,终荣获了红牛朗利特一等奖以及伊斯坦布尔二等奖的好成绩,比赛也锻炼了我的策略思维和果敢。感谢学校提供了这次机会,感谢指导老师以及家人对我的支持与鼓励,有了他们的支持我才能够获得如此成绩。这次比赛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丰富了体验,心里美美的。初二(6)班王理成圣在蔚蓝的天幕下,我的飞机与我共同书写了一段非凡的旅程。竞速飞行以2分11秒的飞行时间,我荣获了全国第17名的成绩,飞机在空中划过的每一道弧线,都承载着我与团队的汗水与梦想,每一次飞行都是一次自我超越的旅程。我要向所有支持我的人表达最深的谢意,是你们的爱与支持,让我有勇气追逐梦想,无论天空多远。未来,我将继续在模拟飞行的领域里探索与挑战,每一次飞行都将是我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让我们一起期待,在未来的天空中,绘制出更加精彩绝伦的飞行画卷。感谢每一次飞行,感谢每一次成长,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个辉煌时刻的到来。撰稿:初二(6)班 蔡昊宸指导老师:徐岩峰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喜报: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锦标赛——趣味竞速飞行项目获国奖12项2024年7月26日至28日,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清华附中、人大附中等263支队伍,纷纷汇聚海南博鳌,参加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锦标赛总决赛。本次赛事是教育部批准,在中国民用航空局和空军招飞局的支持和指导下,由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主办。本届锦标赛设有省级选拔赛和总决赛,此次,全国参赛人员含领队高达2600多人,共计5000多人次比赛,比赛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趣味竞速飞行项目的舞台上,徐汇中学模拟飞行社团的队员们用汗水与智慧,记录了一段属于我们自己的高光时刻。我们获得了以下荣誉:更令人兴奋的是,队员中蔡昊宸、胡瀚元获得了全国初中组第2名和第7名的好成绩!陆鑫忆、徐睿阳获得了全国高中组第11名和第17名的好成绩!当得知我们荣获佳绩的那一刻,社团的每一个成员都激动不已,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们努力的认可,更见证了我们队员对模拟飞行的热爱,体验到了团队共同奋战的深厚情谊!回想起备赛和练习的日子,我们沉浸在模拟飞行的世界中,每一次飞行都是一次对自我的突破。从基础的飞行技巧到复杂的策略规划,从团队协作的磨合到心理素质的锤炼,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充满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更加紧密,更加坚定。比赛当天,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手,我们没有丝毫退缩。在赛场上,我们展现出了最佳的状态,每一次精准的操控,每一步策略的执行,都彰显了我们的专业素养与热情。在赛场上我们也插空练习,来来往往的领队老师们看到我们的认真,不禁感叹我们的热情,竖起了一个个大拇指。其实面对比赛,我们心里更多的是坦然,因为热爱飞行,来到赛场,看到的是一批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有莫名的亲切和熟悉感。我们也相互交流飞行经验和感受,一起练习飞行,切磋、探讨,非常开心。我们想对所有支持我们的人说一声感谢!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的科创平台,感谢校领导和老师的指导和鼓励,感谢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感谢队友的相互鼓励!这份荣誉,属于大家,它见证了一路走来所有的陪伴!我想,未来,我们将继续怀揣对飞行的热爱,不断探索,不断突破。我们将把这份激情传递给更多的同学,让更多人加入到模拟飞行的行列中来,共同为实现航空梦想而努力。获奖感言作为徐汇中学的一名学生,能够站在模拟飞行全国总决赛的舞台上,我内心充满了无比的激动与感激。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认可,更是对我们学校航空科技教育成果的肯定。在备赛的日子里,每一次模拟飞行,每一轮技术挑战,都让我深刻体会到坚持与热爱的力量。感谢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同学们的鼓励支持,以及家人无条件的信任与陪伴。这份荣誉将激励我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继续探索未知,勇于挑战自我,为实现航空梦想不懈奋斗!——高一(1)班徐睿阳荣获第15届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锦标赛全国第11名,我深感荣幸与激动。这份成就,是老师们的悉心栽培、教练们的专业指导以及家长们的坚定支持共同铸就的。在此,我衷心感谢每一位在我成长道路上给予帮助与鼓励的人。未来,我将以此为动力,继续砥砺前行,不负众望,再创辉煌!——高一(2)班陆鑫忆在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锦标赛上荣获三等奖,心中满是激动与感慨。这一路走来,老师的耐心、教练的严谨、家长的温暖,如同春风化雨,滋养着我这颗热爱飞行的心。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这份感激,深深烙印在心底,无需多言,却无比真挚。我会用行动证明,他们的付出没有白费,我会继续前行,在蓝天上书写更多属于自己的传奇。——高一(2)班张中行从校园联赛,到上海市选拔赛,国赛,经历了一次次的比赛,磨练了自己,更激发了我对模拟飞行的热爱。此次在全国性的比赛获奖,我的心情远比前两次更激动、自豪!获得这个奖项,对我来说是一份极大的鼓励与鞭策。我深知,这份荣誉的背后,是不懈的努力和学校、团队对我的支持与合作和给予我的契机。对此,我再次感谢学校给我的资源与契机,也没有辜负我自己的努力。——高一(3)班曹家成在烈日炎炎的七月,我飞往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参加这必须完美完成的国赛。赛前,我应是做了赛前做的最正确之举,在比赛开始前不久的小睡了,不仅让我恢复精力,带着充足的手感进了会场比赛中,我全神贯注,不出现丝毫错误。最终竟飞出了最好成绩。一时间,满意之情占据内心。我取得了全国二等奖。那一刻,我特别兴奋!这无疑是对我高一两学期努力的最好嘉奖。最后,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有机会获得这宝贵的奖项。——高一(4)班王天禹第一次代表徐汇中学来到海南博鳌参加模拟飞行比赛,我心中满是期待和紧张。作为一名热爱航空的中学生,能有这样的机会走出校园,向全国的小伙伴们展示自己的飞行技术,感到无比自豪。而最终成绩没有达到心中所想,本可以表现的更好。尽管如此,这次的参赛活动中,我依然收获了结果,体验了过程,感受到了可以为心中热爱的飞行去努力拼搏的快乐与兴奋那份情绪。特别有意义的一次成长经历!——高一(4)班田承佑撰稿:初二(6)班 王理成圣指导教师:徐岩峰发布:许贞 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我校高中生参加著名高校科学营活动2024年7月20日-26日,我校十名高一年级学生分别参加了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承办的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其中,高一(3)班周支康同学和高一(5)班张程硕同学在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营活动中表现优异,荣获优秀营员称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营活动概况7月20日,我校五名汇学学子前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科学营活动。科学营的日程安排紧凑而充实,志愿者带领我们参观了校史馆,⽕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信息科学实验中⼼等中科大校园里的博物馆和实验室,同学们都被高精尖的实验设备所震撼。除了校园里的场所外,学校还组织我们前往校外参观,比如安徽创新馆,合肥科技岛,安徽省美术馆,去体验合肥文化与魅力。相信汇学学子在充分参与和体验这为期一周的科学营生活中,都深深地被中科大这所顶尖学府的文化底蕴和科技创新所吸引。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带着这次活动的收获,用努力与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科学篇章!北京理工大学科学营活动概况7月20日,我校5位高中生前往北京理工大学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科学营活动,在此期间,同学们参与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包括由多位院士和资深教师开展的学术讲座、参观高科技企业和科研展览馆以及进行各种素质拓展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涵盖了病理学、纳米折纸技术、生物工程、量子力学、化学检测及机械组装等多个专业领域,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对于国家前沿科学技术的认知,也激发了同学们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憧憬,并且培养了同学们的科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除此之外,科学营还安排了有趣的文娱活动,汇学学子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共同呈现了精彩的演出,实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留下了难忘的回忆。这次科学营之旅不仅是一次知识和技术的探索,更是一次心灵的成长之旅,给每一位参与者的人生旅程插上了梦想的翅膀。活动体会高一(3)班 陶闻韬7月20-26日,我参加了北京理工大学的高校科学营。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参观了大学的实验室,包括参观了电镜室、原子力显微镜室、二次离子质谱室、能谱室及X射线衍射室,在惊叹于设备昂贵的同时,初步认识了各种“高精尖”实验仪器的先进功能和前沿应用。我们亲自试用了其中的一些仪器,观测到了不一样的微观世界,激发了我对科学的热情,那是对新知识的向往和对未知的好奇。高一(5)班 刘星宇本次北京理工大学科学营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让我结识了几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我们一见如故,决定在结营晚会上共同表演舞蹈。自此,在每天紧张的学习之余,我们都利用课余时间一起排练晚会节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相互学习,帮助彼此克服困难,确保每一个舞步都准确无误。最终,我们在晚会上的演出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这也成为了我此次科学营经历中最难忘的部分之一。这段经历教会了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坚持不懈的力量。我相信,无论未来道路如何变迁,这段美好的回忆和深厚的友情都将伴随我们前行。我期待着有一天我们能够再次相聚,重温那份舞台上的激情与梦想。高一(6)班 丁润颐当行走在首钢山的历史长廊中,浏览着这百年历史,为首钢山炼铁技术的发展而鼓掌,也为工程师们的家国情怀和迎难而上的精神所振奋。同时,我们也学习了炼铁工业的整个流程,每一步的原理,每一个装置的用途及其背后设计的原理,感受着设计师们的智慧结晶。在首钢山的发展历程中,每一个阶段的成就都凝聚着中国智慧,中国工人们完成了众多外国人断言不可实现的目标。我深深地感受了首钢山的人物匠心,为首钢精神喝彩,被首钢精神震撼。高一(7)班 殷睿岩7月24日,我们前往北京冬奥会场馆首钢园进行参观。首钢园是一个集文化、体育、旅游、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场馆区,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场馆之一。在参观期间,我们了解到了冬奥会的历史和筹备情况,以及场馆的设计和建造过程。此外,我们通过讲解,感受到了冬奥会的氛围和文化。这次参观活动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冬奥会和冬季运动项目,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在国际体育赛事中的实力和影响力。体育强国,实力强国,我的心里默默地反复吟诵这两句话,充满了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高一(8)班 车子慕本次的科学营活动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专家讲座和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的参观。北理工邀请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我们带来讲座。讲座涉及量子物理,化学,材料等多学科知识。量子物理的讲座中,仿佛触探到了大脑的深处,让我感受到了物理学的奇妙与伟大;李家方院士对纳米剪纸的研究,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为中国科学界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在博物馆中,陈列着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作为共和国的脊梁,他们身上有着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他们为国家效力,以科技报效祖国。不论是在讲座还是参观的过程中,教授或讲解员都对我们说了一句话:“青年是未来的曙光,是国家的希望。”青年强则国强,这次的活动令我更加坚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愿未来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国家做出贡献。高一(1)班 叶晟清记忆最深的是激光内雕,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圆满地完成了理想的模型。中科大学长对我帮助颇多,即使对方是研究生,交流时也没有距离,他们会耐心地把操作要点一条一条不厌其烦地告诉我。参观实验室时。中科大教授会详细地将高深的专业知识浅显易懂地说我们听,不用担心听不懂。总之,真心感谢学校和中科大能给我这样一次近距离体验顶尖学府大学生活的机会,感受学长们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聆听教授的讲解,激发了我对科学的兴趣。高一(1)班 刘政轩这次科学营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洗礼,更是一场心灵的触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科学的魅力与科研的艰辛,也印证了其校训“红专并进,理实交融”。夏令营安排了丰富的课外活动。我们参观了中科大的各个实验室,近距离感受了科研工作的魅力,本人也喜提了一套制作简易望远镜的零件。在户外拓展活动中,我们参观过科技馆、美术展、渡江战役纪念馆等等,感受着前沿科技的力量与当地的地域文明。回顾这次中科大夏令营的经历,我深感收获满满。让我对科学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浓厚的兴趣。展望未来,我将以这次夏令营为新的起点,更加努力!高一(3)班 王庭奕中科大科学营,是一场科学与梦想的盛宴。在这里,每一堂课、每一次实验,都如同一束光,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的渴望。老师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执着,同学们的智慧与热情,让我深刻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中科大科学营不仅让我收获了知识,更让我理解了科学的真谛,那就是追求真理、探索未知。这次经历,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中的无限可能,让我明白,科学就是我们追求梦想的旅程,我愿意在这条路上,勇敢地走下去。高一(3)班 周支康红专并进,理实交融,很荣幸能在今年暑假参与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学营。在此次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所顶尖学府的底蕴和文化,科学与创新。当我身处于高校的生物实验室中,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时候,显微镜下色彩斑斓的荧光深深烙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过程中即使会遇到困难,但在教授和同学的帮助下也迎刃而解。显微镜下的点点荧光就好比璀璨的科学之光照耀在中科大的上空,同样也照耀着我的心。走进中科大,走近科学与创新,这次科学营也激励着我勇往直前,努力学习,大胆创新。高一(5)班 张程硕这次科学营活动,让我对中科大有了更深的敬意与向往。走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仿佛踏入了一片知识的海洋。校园内绿树成荫,科研氛围浓厚。参观中,我被那些前沿的科研项目深深吸引,每一项成果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特别是参观校史馆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与执着追求。漫步于中国科技大学校史馆,历史的长卷在眼前缓缓展开。每一幅图片、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学校的辉煌与荣耀。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前辈们并肩同行,感受他们砥砺前行的精神。这次活动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激发了我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未来,我希望能有更多机会探索科学的奥秘,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期一周的科学营之旅不仅让汇学学子体验到高校浓厚的科研氛围,更加坚定了他们学以致用、科技强国的责任和使命!撰稿、图片:高一年级科学营营员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