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徐汇中学第四届科技之星评选方案一、指导思想:为全面推进徐汇中学建设科创特色的研究型学校的发展目标,五育并举,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精神,表彰在科技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同时为徐汇区“光启区长奖”的评选奠定基础,特开展上海市徐汇中学第四届科技之星评选活动。二、评选对象:徐汇中学全体学生三、评选条件:在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参加市级或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例如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上海市百万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等),荣获一等奖的学生个人或团队。获奖时间以证书为准。四、评奖时间:11月份完成评奖,12月份颁奖。 五、评选方法:学生个人/团队须填写科技之星申请表,11月21日前提交到邮箱:xhzx_xhedu@163.com,经专家审核,评选出科技之星名单,在汇学公众号上进行公示。科技之星须提交获奖证书扫描件电子稿,并参与学校科技节交流展示活动。六、奖励办法:1、由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负责完成制作获奖证书、奖杯、展板等,并举行颁奖仪式。2、获奖学生材料编入“汇学年鉴”,并在“汇学”公众平台进行宣传学习。上海市徐汇中学2021.11
-
徐汇中学第4届科技教育创新大会暨第33届科技节开幕——科学家进校园科普讲座活动2021年10月8日中午,由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办,徐汇中学和上海市业余科技学院承办的科学家进校园科普讲座活动在崇思楼小礼堂举行,本次活动也拉开了我校第4届科技教育创新大会暨徐汇中学第33届科技节的序幕。出席活动的专家和领导有同济大学航空与力学学院教授沈海军,上海市业余科技学院(上海科学会堂服务中心)副院长李丽,区县工作部主任尹丽丽,徐汇中学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主任,正高级、特级教师史莉莉。科技总指导苏裕老师主持了活动。全体高一年级学生聆听了一场由同济大学的沈海军教授带来的讲座——“解密神秘的黑匣子”。沈海军教授由2014年的马航MH370失联事件引入,使同学们对黑匣子与航空工作之间的联系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随后,沈教授介绍了黑匣子的外形和构造,原来黑匣子不是黑色的,而是明亮的橘红色,上面有反光胶带,便于人们辨别。同时黑匣子内部包含了飞行数据记录仪(FDR)与录音记录(CVR)两部分,解答了大部分学生们对于“空难后数据从何而来”这一问题的疑惑,并令大家更进一步地认识了黑匣子。而对于黑匣子记录数据分析这一较为抽象的操作,沈教授为大家播放了一段关于2015年台湾复兴航空事故的视频,并在视频过后结合黑匣子的安装位置对此操作进行了解释说明。“为什么黑匣子能在空难发生之后仍旧得以保存呢?”沈教授分别从温度、重力撞击以及水压三个方面介绍了黑匣子“金刚不坏”的原因,接着由浅入深,为大家呈现了黑匣子的结构与原理,同时,与讲座之初所提到的的马航MH370事件相联系,沈教授告诉大家由于海洋中自带的噪音以及水深的影响,黑匣子非常难寻找,并再一次通过视频,使同学们更能切身体会搜寻黑匣子的不易与艰辛。讲座的最后13分钟,沈教授为大家播放了有关1997年南航空难的视频,其中机组人员的原声令会场上的气氛一下子凝重了起来,坐在小礼堂的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不禁为机上的人员捏了一把汗,同时也意识到了黑匣子对于还原事故现场的重要性。本次讲座,沈教授通过一些珍贵的视频资料,使本抽象难懂的概念与原理具体化,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同学们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对黑匣子的结构和功能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也意识到了当今的科技并不完美,依然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与突破,实现“不可能”。将来是否有更好的工具或者方法来取代黑匣子,更加实时精准地传输记录数据,还原事故现场,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而如今的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努力向自己的目标与理想靠拢,使未来掌握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撰稿:高一4班 张家瑜摄影:丁磊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上海市徐汇中学第4届科技教育创新大会 暨徐汇中学第33届科技节活动方案 指导思想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研究实践能力,营造师生共同开发项目,参与课题研究的氛围,展示学生在校本特色课程学习和科技实践活动中的优秀成果,辐射我校作为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的引领作用,凸显我校科技特色高中的办学特色,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学习,互动交流,收获成长!活动主题:科技开创未来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2月活动对象:全校师生活动内容(一)承办杯赛1. 徐汇区第25届“汇学杯”未来工程师大赛2. 第18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3. 首届“汇学杯”上海高中生未来工程师大赛4. 首届“汇学杯”上海高中生科创论坛(二)科技论坛1. 专家讲座:科学家进校园活动专家讲座2. 培训讲座:微视频制作指导3. 成果展示:中学生优秀微视频、创意设计及优秀课题展示、中学生创业项目发布会(三)组织参与市、区级科技比赛1. 徐汇区第25届“汇学杯”未来工程师大赛2. 2021上海创客嘉年华首届建造节暨第四届青少年创意木工大赛3. 第三届国际青少年人工智能交流展示会4. 第十二届“赛复创智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意设计评选活动5. 第18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6. 第七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活动7. 徐汇区第13届头脑奥林匹克亲子擂台赛活动8. 2021年徐汇区青少年电子设计制作活动9. 徐汇区青少年计算机应用操作竞赛10. 徐汇区青少年科技论坛(四)颁奖活动(暨科技节闭幕式)上海市徐汇中学2021年10月9日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让中学生成为发明创造者——第三届教育创新大会暨第32届科技节之学生科技创新论坛 (高中专场)2020年10月27日,我校高一年级全体同学参加了在崇思楼小礼堂举办的学生科技创新论坛(高中专场)活动,这也是第三届科技教育创新大会暨第32届科技节的活动之一。学校科技总指导苏裕老师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意义。希望高中生能够结合所选修的校本课程开展课题研究,在创新实践中体验做学问做研究的快乐!双新课程《Arduino程序控制》的指导教师王肖莲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研究成果展示。他们以“疫情下的校园非接触控防疫”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高二年级的学生以两两合作的方式组成团队进行研究。王肖莲老师简要介绍了该项目的研究流程与研究目的,随后由学长们逐一分享他们的研发产品,如光敏电梯按钮、作业本消毒机、非触控饮水机等(见下表),每项发明创造都令台下观众赞叹不已。在活动期间,同学们积极举手提问,与学长们进行互动交流,现场生成很多奇思妙想,为产品的改进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建议。高二年级学长们在本次论坛活动做出了表率,他们展现出了汇学学子会研究、善思考、肯吃苦的优良品质。从他们的研究经历中,体会到做研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与导师多沟通,与同伴多交流,需要查阅大量文献,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经验。秉着一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与乐观面对所有挫折。我校目前在高中年级7门双新课程中实施以大带小的教学模式,许多高一年级的学生在观摩学习高二年级学生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也逐步掌握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开始选题研究。通过本次论坛活动,大家都觉得课题研究的选题也要与时俱进,结合身边社会热点问题,从日常生活出发,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每个高中生都要积极参与科创活动,在自主研究中创新,成为发明创造者。撰稿:高一(5)班 季佳怡摄影:陆舟斌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上海市徐汇中学第3届科技教育创新大会 暨徐汇中学第32届科技节开幕上海市徐汇中学第3届科技教育创新大会暨徐汇中学第32届科技节开幕一、指导思想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研究实践能力,营造师生共同开发项目,参与课题研究的氛围,展示学生在校本特色课程学习和科技实践活动中的优秀成果,辐射我校作为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的引领作用,凸显我校科技特色高中的办学特色,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学习,互动交流,收获成长!二、活动主题:中学生创业进行时三、活动时间:2020年10月-11月四、活动对象:全校师生五、活动内容(一)徐汇区第24届“汇学杯”未来工程师大赛(暨开幕式) (二)科技论坛1.专家讲座:创业成功人士专题报告2.学生论坛:首届汇学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双新平台推优代表展示科创成果3.教师论坛:拓展型课程教学评比(三)组织参与市、区级科技比赛1.徐汇区第十八届防震减灾科技活动2.徐汇区第24届“汇学杯”未来工程师大赛3.徐汇区线上建模竞赛4.第三届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大赛5.2020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季比赛6.徐汇区2020科学幻想画竞赛7.第十届“赛复创智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意设计评选活动8.第17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四)颁奖活动(暨科技节闭幕式)汇学优秀课题、部分科学院、工程院院士颁奖、颁发双新平台以大带小证书上海市徐汇中学撰稿:苏裕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汇学颁奖典礼隆重举行2020年6月19日,汇学颁奖典礼在勤体馆礼堂隆重举行,出席活动的校领导有正高级特级教师曾宪一校长、吉姿副校长、门唯一副校长;各部门主任有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主任、正高级特级教师史莉莉,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龚亮,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曹令先、副主任顾卫君,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郑斌等。部分班级400多名学子现场观摩。 首先颁发的是2019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社会化评价优秀课题奖。我校作为上海中小学新科学新技术创新课程平台牵头学校,开设了7门双新课程,开课数量全市第一。2017至2019年选课学生在市教研室社会化评价中获得优秀课题认证人数从18到40到81,每年翻一番,连续3年保持全市第一。2019年课题市认证优秀率100%。正高级、特级教师曾宪一校长为获奖代表颁奖。双新奖 高三(1)班 龚子安作为获奖代表介绍了他研究的课题。 高二年级的24名同学参加了第十一期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习班,通过理论学习、读书分享、实践考察等环节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志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今年我校还斩获了诸多市区优秀个人和优秀集体荣誉。学生发展中心曹令先主任为上海市先进班集体、徐汇区优秀学生和徐汇区优秀志愿者代表颁奖。 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自2013年开始共同组织实施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简称“英才计划”)。“英才计划”旨在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著名科学家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我校推荐高一学生参加英才计划的评选,2018年有3名学生入选,2019年有4名学生入选,2020年有19名同学参加英才计划综合考核。近日,我校2019年英才计划学员金寒嫣和周宇辰同学分别参加了全国中学生计算机和化学学科论坛。 由初一(3)班徐梓源、初一(5)班范天逸、唐梓源同学组成的徐汇中学代表队参加了全国青少年航空·无人机科普大赛TELLO无人机专项赛事。在张军老师的指导下,3人荣获了无人机专项奖,同时荣获无人机编程编队飞行专项赛团体奖。在第十届“赛复创智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意设计评选活动中,上海各区及长三角地区近2000多个青少年提交了创意作品,通过初赛、复赛选拔,最终有98个创意项目入围终评,我校有7位同学获奖。教师发展中心龚亮主任为获奖代表颁奖。英才计划 金寒嫣作为获奖代表发表了感言。 2019年10月26日,上海市徐汇中学承办了第十六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本次大赛由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共同主办、徐汇区教育局承办。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市16个区县近2000名师生齐聚汇学校园角逐未来工程师称号。汇学学子再创佳绩,共有18人获奖,其中一等奖5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8人,由高二(1)班周宇辰、曾子敬、潘亦琛同学组成的云霄飞车团队荣获该项目一等奖第一名,被授予“未来工程师”称号,成为全市仅有的八大未来工程师称号之一。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上海市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科技赛事。2020年4月12日,以“创新•体验•成长”为主题的第35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在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网上公示。我校入围终评的作品中,有7个项目荣获一等奖,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板块一等奖4项,“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画”板块一等奖3项。本届大赛,我校共有21个项目获奖。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主任、正高级、特级教师史莉莉为获奖代表颁奖。科技颁奖 高二(1)班周宇辰作为获奖代表发表感言。 近一年来,徐汇中学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取得了丰硕成果。据统计共有371项科技类获奖。其中包括学生科技获奖340项,国际一等奖3项,市级奖167项,区级奖170项;学校在科技方面获集体奖共16项,市级4项,区级12项。教师获奖15项,国家级2项,市级1项,区级12项。为表彰在科技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经过学校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组织评审,14名学生荣获第三届科技之星,2个团队荣获科技之星团队奖。吉姿副校长为全体科技之星颁奖。科技之星 初二(3)班祁铭瑞作为获奖代表发表感言。 科技引领生活,艺术温暖生命。2019学年我校艺术方面也斩获了诸多大奖。比如“向着梦想出发”全国校园春节大联欢金奖、“美丽中国·绿韵炫动”创意秀金奖、上海市中小学生江南丝竹邀请赛最佳传承奖等。门唯一副校长为获奖代表颁奖。艺术获奖 2019学年我校学生共有456人次在各级艺术比赛中奖项,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主任、正高级、特级教师史莉莉为市、区单项比赛获一等奖和金奖的代表颁发了奖状。市区艺术单项奖 南校初一(4)班冯怡乐作为获奖代表发表感言。 曾宪一校长经常说,艺术教育是最高等级的教育。我校十分重视学生艺术素养发展,学生也在艺术领域取得了许多傲人成绩。今年我校22名学生荣获“汇学艺术之星”称号。门唯一副校长为他们颁发了奖状和奖牌。艺术之星 在艺术和科技实践创新活动中,百花齐放、硕果累累,为表彰在艺术实践与科艺创新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鼓励学生多才多艺全面发展,为科技、艺术插上想象创新的翅膀,2020年5-6月学校组织开展了首届“汇学科艺双星”评审活动,通过学生自荐和教师推荐,经学校组织评审。吉姿副校长为“汇学科艺双星”称号优秀代表颁奖。科艺双星奖 初二(2)班 袁好作为获奖代表发表感言。 为了与“光启区长奖”对接,实现“崇尚科学,多彩发展”的办学目标,鼓励在各个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的汇学学子,我校进行了第五届汇学校长奖评选。有12人获得“汇学校长奖提名奖”,10人获得“汇学校长奖”。正高级、特级教师曾宪一校长为他们颁发了奖状和奖杯。汇学校长奖提名奖汇学校长奖 好学生离不开好老师,好老师离不开好校长。我校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学校的决策。曾宪一校长随后发表了讲话:“首先我代表全校3000多名师生向今天获奖的同学表示热烈地祝贺!今天获奖的同学都是我们学校素质教育的领头羊,创新教育的排头兵,你们真牛!在校长的眼里,只是成绩好不是真的好,你有发明专利,你有艺术绝活,比成绩好更好!科学教人求真,人文教人求善,艺术教人求美,我们在座的同学都是真善美达人!我希望获奖的同学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其他同学以他们为榜样,争创科学、艺术高峰,实现科学与艺术美美与共,我希望汇学人都身体棒棒的、创新多多的、活得美美的!” 艺术为科技插上翅膀,科技助艺术绽放光芒。科学与艺术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有效方式,它们各具特点、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和基石。科学和艺术结下的果实将会非常丰硕,并给我们带来更多思考与启迪。科技时代的艺术教育将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提到了更为重要的层面,需要我们更加关注。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已经在我校创新课程中实践,同学们获得的丰硕佳绩证明了这条道路是未来人才发展的必经之路。学校也将努力打造更多跨学科、跨领域的精品校本课程,为同学们创造更多科技与艺术的发展平台。汇学颁奖典礼在一片收获的喜悦中落下帷幕。(撰稿:张德贵 摄影:陆舟斌、丁磊 责编:史莉莉 监制:曾宪一)
-
首届“汇学科艺双星”、“汇学艺术之星” 评选结果公示在艺术科技实践创新活动中,我校特色建设各团体百花齐放、众学子硕果累累,为表彰在艺术实践与科艺创新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鼓励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建构科学合理的成长阶梯,为科技艺术双双插上想象创新的翅膀,2020年5-6月学校组织开展了首届“汇学科艺双星”、“汇学艺术之星”评审活动,通过学生自荐和教师推荐,经学校组织评审,以下15名学生荣获“汇学科艺双星”称号,22名学生荣获“汇学艺术之星”称号。特此公示!具体名单如下:首届“汇学科艺双星”首届“汇学艺术之星”上海市徐汇中学2020年6月12日(撰稿:王喆、陈春燕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2019学年学生科技获奖2019年9月环球自然日2019全球总决赛(上海)国际级一等奖初二(2)班:叶议文三等奖预初(13)班:薛佳玥2019年8月环球自然日2019冠军挑战赛(西班牙)国际级金奖初二(8)班:朱铭浩2019年6月第九届上海市青少年摄影创作实践活动市级高中组一等奖高二(5)班:刘承渔初中组一等奖初一(7)班:唐婉茹初中组二等奖初一(6)班:陈何希诺初三(3)班:丁歆悦2019年6月第九届上海市青少年校园影视创作实践活动暨“科技创新(科学发现)微视频创作”活动市级高中组二等奖高二(3)班:张诺宇高二(5)班:刘承渔高二(6)班:孙晟凯初中组二等奖初三(3)班:丁歆悦初一(7)班:唐婉茹、张彦东2019年6月上海市家庭机器人挑战赛市级二等奖初二(3)班:祁铭瑞2019年7月智慧城市魅力上海——2019年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夏令营市级优秀营员初一(3)班:洪云翰2019年7月上海市青少年高校夏令营夏季体验营单片机应用活动市级最佳表现奖高三(4)班:靳展优胜奖高二(6)班:孙晟凯高三(4)班:王嘉元2019年7月上海市青少年“白猫杯”生活中的化学实践活动(低年级组:7-8年级)市级一等奖初三(6)班:姚宇轩二等奖初三(2)班:江玉坤初三(3)班:杨凌羽三等奖初三(3)班:高凌炜2019年8月“美丽城市”科普行动环保创意作品征集评选市级特等奖初二(3)班:祁铭瑞2019年9月科普在社区科普进家庭活动市级二等奖初一(3)班:任晓瑜三等奖初一(13)班:杜熙文2019年10月上海市第二十七届高中学生科普英语竞赛市级二等奖高二(1)班:薛阳2019年10月第四届上海市学生创客马拉松活动市级最佳团队奖初一(3)班:颜奕凯初一(5)班:张启恩初一(13)班:徐星泽、刘扬最佳设计奖初一(5)班:张启恩初一(13)班:刘扬2019年10月上海市青少年机器人知识与实践比赛市级三等奖初一(4)班:沈恩昱2019年11月“雏鹰杯”上海市少先队课外活动大赛“红领巾科创达人”挑战赛市级一等奖初二(3)班:祁铭瑞三等奖初一(1)班:陈礼扬初一(3)班:汪铭婕初二(5)班:周悦盈初二(8)班:朱铭浩初三(3)班:王一宁2019年11月第十七届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市级小院士初二(3)班:祁铭瑞2019年11月上海市第十一届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学习活动亲子擂台赛市级金擂奖初一(3)班:蔡嘉谦银擂奖预初(1)班:李嘉
-
MR课件研发从头越2020年1月10日,上海市徐汇中学5G+MR项目3D全息教学课件制作启动会在重德楼610举行,徐汇中学校长正高级、特级教师曾宪一、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主任、正高级、特级教师史莉莉,科技创新备课组长张德贵、科技创新备课组全体教师和徐汇中学全体教研组长和影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参加了本次活动。去年6月,全国首个5G+MR全息教室在上海徐汇中学落成,通过5G+MR多终端远程全息互动平台,徐汇中学顺利地与远在云南的红河州云阳中学实现异地双向同步教学。“5G+MR”科创教育实验室揭牌仪式暨徐汇中学——元阳中学远程教学启动仪式被新华社、学习强国、人民网上海频道、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经信委上海徐汇、徐汇教育等多家媒体报道。本次项目启动会的目的是保障“5G+MR”科创教育实验室后续可持续的发展和应用。丁磊老师结合“徐汇中学3D全息教学课件制作”区级申报项目向全体与会教师介绍了5G+MR技术开发的前景。学校目前已开设了地理《认识八大行星》和生物《走进人体骨骼》两门利用5G+MR技术的课程。为完善后续教学课程的内容并将5G+MR的应用结合到日常授课过程中,特此需要根据徐汇中学目前的授课模式、教学场景进行定制化全息3D教学软件开发及学习素材课件制作。在政策和市场利好影响下,徐汇中学借混合现实(MR)超强的表现力,为教育行业打造了超越现实的全息教学体验,全面提升学校教学和科创能力,开创智慧校园的新方向。曾宪一校长首先肯定了学校目前已经“5G+MR”科创教育实验室的实践情况,并表示学校相当重视科技创新教育,重视特色教师培养。目前学校已经建成的高铁、787飞机、卫星发射、火星车等特色课程已经处于全国先进水平,接下来希望充分借助“5G+MR”科创教育实验室优势,将“5G+MR”与特色课程、基础课程结合,让5G新速度助推徐汇中学课程发展进入崭新阶段。接下来将由徐汇中学一线教师为主导,结合徐汇中学丰富的的课程设计能力和教学经验与影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强大的技术能力。通过3DMax、Unity3D等软件开发出适合5G+MR环境使用的课件,能将纷繁复杂且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和难点转化为全息3D的形态,通过3D全息的教学内容,解决学生难理解、想象力不足、抽象的内容无法体会理解等教学问题。借助混合现实全息技术,对素质教育进行全新呈现与诠释。(撰稿:张德贵摄影:张德贵责编:史莉莉)
-
无人机编程·编出科技未来——记全国青少年航空·无人机科普大赛2019年12月14日,全国青少年航空·无人机科普大赛TELLO无人机专项赛事(上海站)在上海民航龙华机场航汇大厦隆重举行。由初一3班徐梓源、初一5班范天逸、唐梓源同学组成的徐汇中学代表队在张军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本届比赛由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交通大学共同举办,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普及和推广航空无人机科普知识,提高面向新时代的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技素养和创新创造能力。参赛选手来自全市几十所学校在2019年校园赛中选拔出来的优胜队伍,包括上海市徐汇中学、上海市徐汇区向阳育才小学、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中学、上海市育才中学和上海市幸城学校、上海商业会计学校、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等7支代表队。上午率先进行的项目是无人机技能操控专项个人赛,开赛前,我校三位同学在张军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TELLO编程无人机的飞行调试,确保无人机的飞行无故障。在随后的正式比赛中,参赛选手们沉着应对现场各种突发问题,我校三位参赛选手在遭遇飞行信号差的情况下,及时进行调整,其中初一5班唐梓源同学稳扎稳打,经历考验,在第二次飞行中顺利穿越所有障碍,完成比赛,荣获了无人机技能专项赛个人二等奖。初一5班范天逸、初一3班徐梓源同学均荣获个人三等奖。经过中午短暂的休息,同学们调试程序后进入了紧张激烈同时观赏性极强的编队编程飞行专项团体赛。在众多经验丰富的参赛队伍中,我校三位参赛同学作为新手充分发挥了集体作战水平,最终荣获无人机编程编队飞行专项赛事团体二等奖!2020年1月11日周六下午,在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1号楼3楼报告厅隆重举行了2019全国青少年航空·无人机科普大赛颁奖典礼。我校初一5班唐梓源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颁奖典礼。本届全国青少年航空·无人机科普大赛(上海站)的圆满举行为验收我校学生在编程无人机拓展课的学习成果搭建了平台,通过比赛,学生们积累了参赛经验,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指导教师也明确了今后的教学方向。师生们将满怀希望地迎接下届挑战!(撰稿、摄影:张军责任编辑:史莉莉)
-
“做学术型明师”——2019学年第一学期科研工作总结会议2020年1月13日下午,徐汇中学2019学年第一学期科研工作总结会议在重德楼210会议室召开,会议由科技创新备课组长张德贵主持,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正高级、特级教师史莉莉和全体科研员出席。地理组科研员朱颖妍老师首先介绍了本学期科研工作,在不断的推动及引导科学创新的背景下,我组教师联合学校“种子课程”的平台,创设了《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运用》和《天文地理》两门拓展课,教师们都不断的挖掘课程资源,设计了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教学内容,并且以此参加全国名师孵化大赛,并荣获了一等奖。信息组李俊老师随后进行介绍,通过学习、培训、研究、交流等多种途径,努力建立一支师德高、善创新的教科研教师队伍。本学年,有两位老师分别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分别是王肖莲老师的《基于ARDUINO程序控制课程的高中生工程素养培育初探》发表在《现代教学》,胡闵爱老师的《探索课题研究指导之道,寻求提升研究学力之途--以“大数据的奥秘”课程为例》发表在《双新平台高中项目成果集》。另外胡闵爱老师的的论文获得了第三届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征文一等奖。本学期,我们组两位老师分别申请了市区级课题,分别是胡闵爱老师协助申报的《基于课程标准的信息化测评系统建设和实践研究》和王肖莲老师的《PBL视野下初中信息科技计算思维的培育研究》。体育组唐灵芬老师随后进行介绍,在这一学年的科研工作中,体育组对市级课题《徐汇区中学生课外健身环境研究》、《学校因素与初中生身体活动的相关研究》展开深入研究,最终顺利结题,区级课题《基于新课标的徐汇中学室内体育课方案探究》正处于结题准备中,校级课题《“翻转课堂”对高中女生体育核心素养影响的实践和研究——以高中体育啦啦操教学为例》顺利开题。在学校领导以及区科研专家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体育组较为顺利地完成了各项体育科研工作。本课题组这学期的常规工作总结为以下四点:1、每月开一次课题组例会;2、每月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并讨论;3、课题研究讨论会;4、收集资料,整理汇总相关资料。体育组在继续申报市区级课题的同时,积极参与征文等竞赛活动。2019年度共有4篇文章公开发表,上个月,在关于开展“生态课堂”案例征集评比中体育组共有2篇文章进行参选。本学期体育组共计开设校本课程10门。在总校开展足球、篮球、羽毛球、体育游戏、飞镖、啦啦操等拓展课程,其中,水下机器人、无人机、棒球项目在南校顺利开展。史莉莉老师随后进行点评,
-
亲子打擂 创意比拼——记上海市第十一届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学习活动亲子擂台赛决赛2019年11月10日,上海市第十一届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学习活动亲子擂台赛决赛在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举行。当天,全市共有3426个家庭(次)参加了决赛。我校初一3班蔡嘉谦和预初1班李嘉妮两个家庭从徐汇区赛中脱颖而出参加市赛,分别荣获金擂奖和银擂奖。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会同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协会、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教育报刊总社、闵行区教育局、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共同主办。该活动包括可移动的正方体、低空飞行、纸绳拖重、环保服装秀、创意装置打靶、爱心小发明、纸车跑圈8个项目的比赛,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动手和动脑同发展的创新活动推广到学生家庭,引导家庭成员主动创新,我校初一3班蔡嘉谦同学参加了“爱心小发明”项目的比拼。这项发明的灵感来自一场家庭聚会,当时他在给客人倒水的时候发现大家的诉求各不相同,于是,蔡嘉谦同学想发明一台智能语音控制的饮水机,供行动不便的人群使用。从设想到实施,整个过程都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包括查阅资料、程序设计、材料采购、工具使用、样机组装、说明书编写等。在此过程中体验到亲子合作学习,大胆创新的乐趣。最终荣获该项比赛的市级金擂奖。预初1班李嘉妮同学家庭参加了“低空飞行”项目的比赛。该项目要求用一张A4纸制成低空飞行器,从桌子下方飞过后计算飞行距离。李嘉妮在赛前跟父母一起首先设计了飞行器的雏形,然后一次次的尝试、再进行讨论及修改,以便飞得更稳更远。经过多次练习,初步掌握了制作和飞行的要领,在市赛当天及时调整飞机外形和手腕力量,最后以5.5米的成绩荣获银擂奖。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学习活动亲子擂台赛是是创客家庭充满智慧的创意比拼,在此过程中,既增加了亲子互动,共同学习的机会,又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撰稿、摄影:初一3班蔡嘉谦预初1班李嘉妮责任编辑:史莉莉)
-
我校学生在第16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中获奖
-
汇学出英才 英才在成长——我校2019届英才计划学员参加全国中学生计算机和化学学科论坛中学生“英才计划”是上海市科协根据《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2013)23号》要求,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为试点单位,于2013年4月正式启动的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该项目开展六年以来,两所高校共推荐了百余名知名科学家担任导师、执行导师,每年指导70余名优秀中学生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课题研究与实践,目前累计培养人数达408人。在为期一年的培育中,英才学员在近几年的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ISEF、INEPO、ISWEEEP等国际国内青少年科技类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近年来,我校推荐高中生参加英才计划的评选工作,2018年有3名学生入选,2019年有4名学生入选,2020年有19名同学参与英才计划的综合考核。近日,我校2019年英才计划学员金寒嫣和周宇辰同学分别参加了全国中学生计算机和化学学科论坛。上海市徐汇中学入选英才计划的学生名单年份姓名培养高校相关学科课题名称2018年茅均安上海交通大学物理探究宇宙线对降雨量的影响周亦奇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音乐音轨分离李博言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自平衡控制的电力线巡线机器人设计2019年金寒嫣复旦大学计算机区块尺寸动态可变的新型共识机制研究王静莹复旦大学生物不同材质的古籍纸张表面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周宇辰复旦大学化学铜锌钙金属离子对于真丝绸泛黄老化现象的影响初探黄思源上海交通大学物理探究不溶性气体对沸腾液体旗袍生成的影响11月30日-12月3日,2019年英才计划计算机学科论坛在深圳市鹏城实验室成功举办。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刘会强,英才计划计算机学科工作委员、英才计划全国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以及来自11个省市的32名中学生参加论坛。经上海管理办审核、导师推荐、学科委员审核等层层选拔,我校高二1班金寒嫣同学荣幸入选上海市英才计划计算机学科论坛。经过学科基础知识测试、封闭问辩、展示交流,来自全国各地的英才计划计算机学员带着自己的研究课题,一起交流分享,收获颇丰。论坛期间,学生们聆听了两场专家报告,分别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主讲的《网络空间中的安全现象》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院长王轩主讲的《人工智能历史、发展与现状》,了解了电子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此外,学科工作委员会还组织学生们参观了鹏城实验室、云天励飞技
-
科技创意点亮生活——我校学生参加第十届“赛复创智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意设计评选活动2019年12月7日,第十届“赛复创智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意设计评选活动终评与颁奖大会在上海创智天地园区举行。徐汇中学共申报了30个项目,其中高一(1)班汪琳琳、刘玟希同学入围终评并荣获二等奖。此外还有5个项目荣获三等奖,具体名单如下:第十届“赛复创智杯”徐汇中学获奖名单本届“赛复创智杯”是由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局共同主办,今年是以“我创意、我快乐”为主题的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意设计评选活动十周年。十年来,活动以多样的形式,让广大青少年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自己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途径进行创意设计。这项具有特色理念和形式的活动已成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盛事。自今年六月上旬启动以来,上海各区及长三角地区近2000多个青少年提交了创意作品,通过初赛、复赛重重选拔,最终有98个创意项目入围终评。高一(1)班汪琳琳、刘玟希在徐汇中学工程素养培育氛围的感染下,平时就对科技有浓厚兴趣。本次参赛的课题项目是“公交车可调节扶手”,该项创意来自日常生活。项目研究分为手动、自动两部分,理论原理和实践涉及自锁型气弹簧、编程、红外线测距三方面。从最初的设想到后来的成果,期间得到了学校老师的悉心指导,最终荣获二等奖。“徐汇出人才,成才在徐汇”。学校为汇学学子提供了展示科学素养的机会。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见识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开拓了眼界,体会到了创意所给予的无限快乐,领悟了科学的真谛!(撰稿、摄影:高一1班汪琳琳刘玟希责编:史莉莉)
-
培育工程素养 成就工程师梦想——我校承办徐汇区第23届“汇学杯”未来工程师大赛10月13日下午,由徐汇区教育局、徐汇区环保局主办,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市徐汇中学承办的徐汇区第23届“汇学杯”未来工程师大赛在我校举行。本次杯赛以“未来工程师摇篮”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区45所中小学300多位师生共同参与。徐汇中学副校长吉姿、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陶俊、徐汇区环保局路玲老师等出席了杯赛开幕式。徐汇中学吉姿副校长在开幕式上致辞。吉副校长首先对出席本次开幕式的领导、来宾以及区域内中小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欢迎,接下来简要介绍了学校科技方面的发展现状,指出在我校特色高中复评冲刺阶段,学校会把工程素养培育的办学理念向全区中小学校辐射,欢迎更多有未来工程师梦想的学生加入徐汇中学,在学校优质特色课程的滋养下将会迅速成长。吉副校长还提到本届“汇学杯”拉开了我校第2届科技教育创新大会暨徐汇中学第31届科技节的序幕,也是我校第2次承办未来工程师大赛区赛,并且接下来还要承办未来工程师大赛的市赛,预祝本次“汇学杯”圆满成功!接下来,学校科技总指导苏裕老师简要介绍了本届杯赛的项目内容。在保留“汇学杯”环保特色项目的同时,结合我校创办工程素养培育特色高中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理念,参照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和明日科技之星素质测评的要求,本届杯赛创设了六项工程类比赛内容,涉及到环境工程、结构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航天工程和工业设计不同领域,并以工程师的职业命名,让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体验工程师解决问题的真实情境,为未来职业生涯选择起到引导作用!开幕式结束后,同学们跟随老师指引前往分会场比赛。青中心陶副主任在吉副校长的陪同下前往各赛场观摩赛况。环境工程师赛场上,各校三个学生组成的团队在1小时内利用现场提供的电脑和器材进行编程及硬件拼搭,完成一件实物作品用于解决某项环境工程问题,充分展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设计思路和现场应变能力。环境工程赛场精彩瞬间结构工程师云霄飞车的赛场上,队员们搭建的轨道各有特色,大家在不断调试,让钢珠从高处释放,完成规定动作的时间与预期十分接近。结构工程师赛场精彩瞬间机器人竞技场上,小学组的扫雷机器人和中学组的爬电缆机器人都各显神通。扫雷机器人赛场精彩瞬间其中,徐汇中学预初1班刘轩成同学仅用2秒92就爬完了长达两米的电缆,打破了去年汇学杯的记录,赢得了评委和在场观摩选手的赞叹!赛场上老师们还对他进行了现场采访。破纪录的瞬间:https://v.qq.c
-
第三届徐汇中学科技之星评选结果公示第三届徐汇中学科技之星评选结果公示一年来,徐汇中学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取得了丰硕成果。据统计共有371项科技类获奖。其中包括学生科技获奖340项,国际一等奖3项,市级获奖167项,区级获奖170项;学校在科技方面获奖集体奖共16项,市级4项,区级12项。教师获奖15项,国家级2项,市级1项,区级12项。为表彰在科技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经过学校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组织评审,14名学生荣获第三届科技之星,2个团队荣获科技之星团体奖,6名学生荣获科技之星提名奖。特此公示!具体名单如下:第三届年度徐汇中学科技之星第三届徐汇中学科技之星(团体奖)第三届徐汇中学科技之星提名奖上海市徐汇中学2019年10月14日
-
研究之行 始于选题——记我校首届科技教育创新大会暨第30届科技节科创项目选题指导活动在我校首届科技教育创新大会暨第30届科技节之际,我校邀请上海光机所的向世清教授对学生进行科创项目选题指导。11月2日下午,高一全年级和初中科技班学生齐聚勤体馆礼堂,聆听向教授深入浅出地解读科创意义与选题方法。向老师首先以电话的变迁为例展现科技创新的魅力和成果,生动形象地呈现三类创新创意活动,即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奥秘,通过创新发明变无为有,通过技术革新改善更新。鼓励大家以乔布斯为榜样,为自己未来人生练就科创本领。向老师以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例介绍了科创的意义,在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中科学素养和创新素养是最重要的核心素养,不会创新则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开展研究性学习最能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号召同学们投身课题研究。向老师以源自生活的经典案例入手,强调选题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并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13个学科项目分为两大类,包括科学论文类和工程项目类,以真实课题案例明证好课题往往源于生活,比如有的学生通过探究蚂蚁窝的奥秘,为交通路线设计带来灵感,获全国创新大赛一等奖;有的学生看见家中外婆无法从马桶上站起来之后,发明了可升降的马桶盖;还有个初中小朋友为减轻爸爸起早贪黑干活儿的负担,发明了黄瓜条快速切割器等。同学们听得十分投入,尤其是听到和自己同龄的孩子能够做出这么出色的创意发明后都发出惊叹。向老师鼓励同学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积累知识,亲近自然,体验生活,找到值得研究的问题,并在课题研究中坚韧不拔,勇于实践即使失败了也是宝贵财富!科技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创新是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希望徐汇学子能在专家的指引下投身科创,选好课题,掌握研究方法,体验研究过程,成为研究型学生!(撰稿:高一5班彭卿云摄影:陆舟斌责任编辑:史莉莉)
-
崇尚科学 筑梦未来——记我校首届科技教育创新大会暨第30届科技节学生科技创新论坛(高中专场)2018年10月30日下午,全体高一高二学生在小礼堂参加了我校首届科技教育创新大会暨第30届科技节学生科技创新论坛(高中专场)活动。我校科技创新备课组组长张德贵老师先对活动进行了简要介绍,随后11位在上海市双新平台课程答辩中获得优秀的同学分别进行了课题成果展示和经验分享。首先上场的是高三(1)班的程睿同学,他向同学们介绍了课题在开题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第二位上场的是学生会主席周安杰同学,他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双新平台课程答辩时间和流程,接着又谈到了自己在完成课题时的一些方法技巧。紧接着上台的是陈怡同学,她所研究的《植物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和美化》课题需要大量实验验证,她提醒同学们如果做此类课题,则必须亲自完成所有实验,否则很容易在答辩时被专家问倒。陈竟卓和诸海霞同学都选用了Arcgis技术对商业选址进行研究,他们所运用的思维方法和绘制出来的地图都令人钦佩。詹雨涵同学利用计算机编程制作的电动智能小车更是引起同学们连连称赞。严浩宇和徐凯迪则都是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生活用品。严浩宇的家具设计运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榫卯结构,而徐凯迪的挂壁式手机架上的螺丝钉也是通过3D打印制作的,并且他用flash动画进行了课题展示。李博言同学运用大数据的知识,历时2年分析研究了2个班级班群中高中生们的聊天情况,并得出相关结论。蔡理和刘婷婷同学利用太阳能电池板设计了光伏离网发电系统和校园太阳能光电系统。11位学长和学姐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在选题方向、研究方法、时间安排等方面的经验传授给学弟学妹们,并告诉在座的每位同学,专家历来对汇学学子们期望很高。“我们是顶着上一届留下的光环去答辩的,而你们将从我们这儿接过徐汇中学的旗帜去参加下一届答辩,也希望你们可以完完整整、漂漂亮亮地把这面旗帜传给后续的汇学学子11位同学交流结束后,张德贵老师进行了点评和小结。他希望这11位同学的经验分享能给大家参考和借鉴,也能从他们的课题中汲取经验,从而使自己的课题做得更好,更完善,有新高度。学校开设的双新平台课程帮助同学们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树立了创新意识,体验了创新过程,发展了创新能力。课程学习由同学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科目入手,全程由学生自主完成一个自己的课题,既开启了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性学习之路,也为未来进入大学之后的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感谢学校为同学们提供的创新平台,汇学学子们将继
-
科创之路 邀你同行——记我校首届科技教育创新大会暨第30届科技节学生科技创新论坛(初中专场)百年徐汇与时俱进,莘莘学子开拓创新。近日,我校迎来了首届科技教育创新大会暨徐汇中学第30届科技节,评选出2017年度科技之星。10月30日下午,预初、初一科技班学生齐聚小礼堂,参加学生科技创新论坛(初中专场)活动。论坛上,学校邀请了5位“科技之星”代表进行课题展示和经验分享。初一8班的朱铭浩同学介绍了源于生活的优秀科技发明“豆丁拍打器”,他对科技的热爱和坚持使他在2017年度获得了许多奖项,他还是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少年论坛的发言代表,他是全校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学习的楷模。初一2班的叶议文同学分享了参加“环球自然日”比赛,和搭档一起在确定课题、查找资料、制作展板,现场答辩等环节中分工合作、不懈努力,最终荣获全球总决赛一等奖的历程。初二5班的王梓豪同学全面讲解了自己的创意发明“基于语音识别的智能分类垃圾桶”,吸引了很多同学,纷纷提出问题进行现场交流,气氛十分热烈。初二3班的殷紫珵同学汇报了她参加明日科技之星国际邀请赛、环球自然日、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电子制作等多项科技比赛的经验和感悟,台下的同学不但仔细聆听,还认真做好记录。初一3班“荧惑行者队“的同学们生动活泼地讲述了他们参加第四届全国青少年创客大赛并荣获决赛一等奖和十佳海报奖的故事,从赛前准备、赛中发挥和赛后感想等方面分享了他们的成长历程。最后,科技总指导苏裕老师回顾了学校2017年度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鼓励同学们向科技之星学习,积极参与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科技点亮生活,创新成就未来!学校在培育工程素养,培养科学精神方面为徐汇学子搭建了多个平台,希望将来有更多的科技之星涌现在汇学校园,在科创之路上体验、收获、成长!(撰稿:初二3班殷紫珵摄影:陆舟斌责任编辑:史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