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干巷学校:校园文化激发的贯通活力转载自:《上海教育》杂志电子刊 发布:许贞监制:曾宪一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招办主任再来我校招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是一所QS世界排名前三十的科研密集型大学,简称NTU,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高分子材料等许多领域的研究负有盛名。自2012年以来,徐汇中学有22人录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全额享受“任魏维拉夫人奖学金”。这份奖学金是由我校校友任九皋先生和方任莉莎女士为庆贺母亲任魏维拉夫人百岁寿辰,特意在母校上海市徐汇中学设立,奖学金总额人民币壹佰万元,专为奖励每年高考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每年资助3名考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的学生每人每年1.5万新加坡元。作为亚洲顶尖、世界一流的科研密集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与我校一直保持着友好密切的校际关系,创新发展的教育理念与多元发展的学术风范成为连接两所学校的重要纽带。为了让我校高中年级的学生进一步了解南洋理工大学办学理念、专业发展优势、人才培养特色,准确把握招生政策,2024年9月11日,学校特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招生处潘宝科主任再一次来到我校,在崇思楼小礼堂举办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招生宣讲会,引导同学们规划学涯,激发青春奋斗精神。此次宣讲活动由南洋理工大学招生处潘宝科主任主讲,两百多名高中学生参加活动。潘主任全程用英文介绍,从办学理念到学术创新,从校园环境到课程设置,一所底蕴深厚、生机勃勃的大学在同学们眼前描绘。对于在座的各位学生而言,南洋理工大学的授课方式与之前所认识的、所体验的方式有所不同,南洋理工大学支持主修、双修、三修、辅修多种学科选择方式,不局限于培养学生单一学科领域的知识与能力,更着眼于跨学科的思维与探索挖掘的视角,这与我校办学传统“崇尚科学,文理兼通,中西贯通,多彩发展”十分契合。此外,南洋理工大学的课堂更不是采用传统的分班制度,把学科相性吻合的学生安排在同一课堂,而是以6人一组,文理兼备的分组式学习开展大学课堂学习。放在校园内的公共媒体设备和信息网络工具更可以帮助学生们实现更多维的交流,更多元的思考,更多彩的实践。这样的授课方式对于汇学学子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演讲后的互动环节中,许多学生都踊跃地向潘主任提问了有关南洋理工大学生活、课程与文化相关的问题。潘主任盛赞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表达了高度肯定。我校多年间致力于开设各类科创拓展课程,把 “荟学、会学、慧学、汇学”的观念牢牢地播种在了每一位汇学学子心里,相信在“中西贯通,古今传承”理念的引领下,两校愈发紧密地合作一定能培养出有时代视野、全球视野的“汇学”型人才,共筑美好的明天。撰稿:高二(1)班 张珍惜摄影:陆舟斌发布:许贞责编:龚亮监制:曾宪一
-
徐汇中学引领科创教育新篇章——记张堰中学学生汇学研学活动2024年8月31日,上海市金山区张堰中学师生一行48人来我校进行有关科创课程的体验交流活动。上午时分,徐汇中学以其深厚的教育底蕴和创新精神,精心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创盛宴,为张堰中学的师生们搭建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技的平台。科创教育是未来人才培养的核心。徐汇中学作为教育创新典范,举办此次活动,传承百年人文精神,促进校际交流。科创实验室内,卫星制作与应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飞机制作与驾驶、高铁模拟驾驶与调度等课程精彩纷呈。学生们亲手操作,感受科技魅力,激发对宇宙、智能交通的好奇与向往。卫星制作激发科学兴趣,无人驾驶接触前沿技术,飞机制作则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高铁模拟课程锻炼应变与团队协作能力。活动不仅拓宽学生视野,更为未来科技创新播下希望的种子。早先踏入校园,学生们的目光就被一座古朴而庄严的百年建筑——崇思楼所捕获。这座屹立于汇学校园之中的老楼,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每位学子的目光。这份跨越世纪的壮丽景致,将永恒定格于同学们的记忆之中。继续深入探索,一行人来到了汇学博物馆,这里仿佛是时间的隧道,引领着大家穿越回徐汇中学作为“西学东渐”先锋的173年辉煌历程。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每一件展品、每一段历史都显得生动而深刻,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细细品味那份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与传承。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科创教育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传承和弘扬徐汇中学的人文精神,促进两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科创教育的繁荣发展。徐汇中学,这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名校,以其深厚文化底蕴与卓越办学传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子走进徐汇。徐汇中学将继续践行科创教育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科创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同时,徐汇中学也期待与更多学校开展类似的交流与合作活动,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摄影:科创课程教师、高一3班林牧辰、高一4班龚雨欣撰稿:高一3班林牧辰、高一4班龚雨欣发布:许贞监制:曾宪一
-
陕西省市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长研修班学员来校交流学习报道4月26日上海交大举办2024年陕西省市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长研修班学员在姜琳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我校参观学习。正高级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曾宪一专程接待并在小礼堂作了“科创教育:师生一起做研究”的专题报告。曾校长就“科创教育本真:师生在研究中一起成长;探寻精神本源:“会研究”思想的形成;建设研究共同体:徐汇中学的实践探索;面向未来: 把研究进行到底”四个方面向来访的基教科长们作了介绍。曾校长阐述了学校办学目标,就是要把学校办成科创特色的研究型学校,力争“走出应试教育的老路,走进素质教育的新路,走好科创教育的捷路,为学生未来做科学研究和探索基础教育如何为解决“钱学森之问”奠定一点学识学力基础。曾校长在报告中说:好的校长善于整合校园资源整合家长资源整合政府资源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徐汇中学在曾宪一校长的引领下,建设了“研究场”提供实验室等研究平台,鼓励师生做课题、成立学生创业项目团队,掌握基本流程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实践能力、跨学科综合创新思维能力。研究在汇学校园文化中蔚然成风。师生在研究中一起成长。曾校长向来访的同仁们介绍了学校“数字化赋能科创” 的举措:1、自适应精准学习平台;2、MR课件制作和游戏化学习;3、两个类型三个层次微视频;4、使用“点阵笔”:留下大数据和错题集;5、异地同频、物联网:网络教室、网络高端实验室、网络校史博物馆、网络图书馆等。徐汇中学正通过数字化赋能和科创教育践行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陕西省市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长们在文化发展中心郑斌老师的陪同下参观了院士广场、汇学广场、马相伯广场、汇学博物馆、汇学文化长廊及“2+X”科创课程群实验室群。延安市宜川县教育局基教科科长王鸿涛感言:上海市徐汇中学的“科创教育”,鼓励学生追求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注重实际应用,并勇于创新。曾宪一校长的报告,语言犀利、见解独到,让我们深深体会了上海教育开放、创新的独特魅力,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撰稿:郑斌摄影:陆舟斌 郑斌 陈波发布:许贞责编:郑斌监制:曾宪一
-
教育部中学校长第17期优研班学员、张堰中学、青浦实验中学管理团队来校交流学习报道4月18日,教育部第17期优研班学员来校学习及张堰中学校长及其管理团队和青浦实验中学校长及其管理团队来校交流。正高级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曾宪一专程接待并在小礼堂作了“科创教育—师生一起做研究”的专题报告。曾校长就“科创教育本真:师生在研究中一起成长;探寻精神本源:“会研究”思想的形成;建设研究共同体:徐汇中学的实践探索;面向未来: 把研究进行到底”四个方面作了介绍,曾校长阐述了学校办学目标,就是要把学校办成科创特色的研究型学校,力争“走出应试教育的老路,走进素质教育的新路,走好科创教育的捷路(更因为,科创能提升师生深度学习能力,发展高阶思维,反过来有助于提升学业成绩)”,为学生未来做科学研究和探索基础教育如何为解决“钱学森之问”奠定一点学识学力基础。我校是上海市具有社会显示度、方向标特质的中学。高中虽然在徐汇区第8个招生,但学业成绩做到了“低进高出”。研究在汇学校园文化中蔚然成风。教育部第17期优研班、张堰中学、 青浦实验中学的来宾们在文化发展中心郑斌老师及学生发展中心徐丁老师的陪同下参观了汇学博物馆、汇学校园及“2+X”科创课程群实验室群。撰稿:郑斌摄影:陆舟斌 徐丁发布:许贞责编:郑斌监制:曾宪一
-
“艺”起向未来 新课标视域下徐汇中学美术教育的继承与发展——记与成都市中小学美术教学骨干的交流与展示2024年3月27日上午9点,成都市中小学美术教学骨干团来我校跟岗培训、研习活动。我校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郑斌、美术教研组组长陈春燕参与接待,并安排校史博物馆、美术画廊画室、美术教学特色研究等方面的观摩、讲座和研讨;我校美术教研组、徐枫学区等美术教师也参与了本次研讨活动。此次跟岗研习团由成都市金牛区美术教学研究员周萍和美术骨干教师组成,旨在深入学习上海市徐汇中学这所百年老校的优秀文化历史与美术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同时,也希望通过跟岗学习了解和借鉴我校在美术教育科研、团队管理和课程创新方面的经验,在教学能力上有一个显著的提升。首先,骨干团的老师们在学校文化发展中心主任郑斌的带领下参观了位于百年老楼崇思楼一楼的校史馆。从1850年建校初始到1993年创办艺术特色校,再到现今的科创特色高中,各种承载厚重历史印记的校史文物、图片、奖状和文字资料都在向来访老师们述说着174年的传奇与变革。在场的老师们无不震撼远超预期的丰厚的“汇学”历史,啧啧赞叹。随后,老师们继续参观了汇学图书馆、“徐汇画苑”、学生画廊、油画教室、版画教室和定格动画教室等各种美术专用教室。最后,考察团的老师们来到崇思楼会议室开始了正式的交流研讨活动。在观看了徐汇中学建校170周年宣传片《汇聚未来》之后,老师们聆听我校美术教研组长陈春燕老师以《新课标视域下百年老校美术教育的继承与发展》为题的主题报告。报告以“汇学”历史发展时间为线索,从“徐汇公学”时期到现如今科、艺、文化并存的教育特色来一一介绍。徐汇公学时期就提出“中西并茂,文章科学俱全”的办学传统,并最早开设了西洋绘画教学和采用自编美术专业教材。到私立徐汇中学时期,学校通过开展多样的文艺社团活动、完善先进的艺术教学设备、举办各色艺术讲座、以及文理体艺齐备的课程教学四个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铸就健全品格。再到公立徐汇中学时期,最早开设初中美术素质教育“特色班”,评为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校,并在曾宪一校长的“荟学-会学-慧学-汇学”新时代办学理念引导下发展了新的美术教育教学特色,创设了场馆美术教育、零基础油画课程、美术与科技融合的跨学科课程和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在落实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以艺术核心素养的培育为主导,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未来徐汇中学还会继续秉承学校百年美术教育精神,坚持五育融合发展,以“创新”为主导,培养新时代的汇学人。听完陈老师的报告后,成都美术老师们纷纷赞叹徐汇中学美术教育的深厚底蕴,深感沉淀与积累的重要,并激发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很多想法,他们表示意境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这次的学习经验带回去开始新的实践。成都市金牛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周萍老师首先说到:徐汇中学丰厚的艺术成果超过我们的预想,开始以为一个比较有历史的学校,没想到在艺术方面做的很扎实,美术老师在教学上都很有想法。在陈老师的整体介绍里面,我就抓到一个点,就是他们的艺术特色教学不是为了高考或者应对考试,是为学生的教育育人,是那种对全体学生开放的。因此每一个孩子在进行某一项课程的时候,我发现他们从作品创作里边流露出来的那种松弛的状态和整体美术审美认知,学生作品的选材、构图、配色,无不透露他对艺术人文的理解和情趣。我们今天在油画室看到的几幅画,都是很本真,就表现了学生个性的语言。曽宪一校长的四个“hui学”就是创设学生为主的课堂,老师在过程当中给学生更多的表现平台和空间。树德实验中学沙河校区老师: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上海地区和我们成都地区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理念各具特色。成都可能更多的是在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做出一些努力,然后地域的文化特色是非常突出的,而你们这边是在西学东渐的基础上,将传统和发展结合起来,将教学研究面向国际、走向未来,感觉立意很高,且学校的校园文化和内涵非常的丰厚,教师们极好地运用了这些珍贵资源,创设了多元的美育课程,而且做得很好,让我非常感动。成都市全新小学老师:今天来徐汇中学学习、听陈老师的讲座,我对三件事情是印象比较深刻,第一就是宣传片里面曾校长讲“教育教学就是把孩子的兴趣转化为情趣,最后再到志趣”,这段话触动了我的心灵;第二就是陈老师场馆教育研究中的“梅瓶的故事”,就是这件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是由香港张永珍女士在海外拍卖会上购得后捐赠给了上博,孩子们在对展品进行深入了解后知道了这个故事非常感动,受到了启发,然后以此为原型在材料上进行拓展,结合海派文化“绒绣工艺”进行了再次创作,以表达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还有一个是教师们带着孩子们进行校园改造,设计改造方案,美化校园、井盖,做雕塑、3D模型效果图,设计与制作文创产品等。从这三件事情就能感受到徐汇中学是把美术教育的核心素养里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等教育教学思想,以及学生的各项能力放在校园学习和生活的一些平常事里,构建一个综合发展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体系,这些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成都市金枫路小学老师:我觉得刚刚陈老师说的三个字,我觉得我非常有感触——“做起来”,在“做中学”。徐汇中学的场馆美术教育是“多次观摩”,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一般我们都是让孩子们去看一下就好了,而徐汇中学的老师们引导学生多次观看,去了解自己的喜好,去了解艺术品的信息和文化内涵,在观摩中沉淀。这种自主探究和老师直接告诉你是不一样的,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二次创作的渴望,最后才是由教师回课堂补充。我觉得老师做到了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内化的过程,这个比结果更重要。我回去也要赶快“做起来”。最后,成都跟岗带队周老师就我校对本次跟岗培训学习的高度重视和精心安排表示了感谢,同时,对徐汇中学的美术教育表示了高度赞赏和评价。与会老师们都认为,此次交流研讨活动不仅为两地美术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加深了双方之间的友谊与合作。通过本次与成都市美术教学骨干的交流和互动,老师们一致认为美术教育教学需要老师们的不断思考、改进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信在新课标视域下,在双方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美术教育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撰稿:刘思佳摄影:陆舟斌、方佳玲发布:许贞责编:龚亮监制:曾宪一
-
上海民建对口帮扶地区教师培训班成员来我校参观学习4月11日由民建上海市委举办2023年上海民建对口帮扶地区教师培训班成员在姜琳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我校参观学习。老师们参观了汇学广场、院士广场、汇学四重门、汇学博物馆、汇学长廊、科创实验室、马相伯广场。老师们惊讶于学校的科创实验室的高端设施及超前的理念。文化发展中心郑斌老师向老师们介绍了学校文化发展工作的举措、实效。并向老师介绍了有关学校管理、教学、德育等方面的工作。学员们对我校浓厚的文化底蕴及创新发展的科创教育工作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有学员表示要把在徐汇中学所了解到的带回去,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让孩子们了解现代的中学教学、尤其是科创教育的发展前沿;拓展孩子们的眼界、提升孩子们的学习理念。撰稿:郑斌摄影:郑斌发布:许贞责编:郑斌监制:曾宪一
-
“践行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大先生”——京沪辽豫名校长论坛在福建泉州举行转载自: 河南省教育厅 豫教要闻 “践行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大先生”——京沪辽豫名校长论坛在福建泉州举行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传广出席会议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莉莉作报告教育部全国优秀校长、上海市徐汇中学曾宪一校长作主题发言教育部全国优秀校长、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教育集团刘晓昶校长作主题发言教育部全国优秀校长、辽宁省实验学校党委书记张丽文作主题发言教育部全国优秀校长、中原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郑州中学党委书记高正起作主题发言3月29日,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的“践行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大先生”——京沪辽豫名校长论坛在福建泉州举行。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传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莉莉,新时代首期中原名校长培养工程培育对象,来自京沪辽豫等地的全国优秀校长和省教育厅相关处室、省校园长培训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同志等参加了本次论坛。张传广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基础教育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万名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和搭建校长攀升体系等措施,校长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张传广强调,校长们要静心学习、持续思考和勇于实践,以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希望通过论坛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校长们的智慧碰撞和经验分享,共同推动河南教育现代化和优质均衡发展。在专家报告阶段,刘莉莉以《学校高质量发展与校长改革创新》为主题,强调了学校发展应走出误区,满足多元化教育需求,应对数字化转型挑战,并致力于成就教育强国。报告指出,高质量教育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差异,关注细节,并形成特色。学校发展应向着特色化、基础性强、关联性强的方向,并构建系统化的办学思想。通过创新发展,实现从自觉到创新精神的转型,提升学生和教师素养,促进教育的内涵发展。最后倡导校长们以创新思维和实践,引领学校走向高品质教育,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素质的学生。在主题论坛环节,来自京沪辽豫的四位教育部全国优秀校长分别做了主题发言。论坛的成功举办,搭建了高水平、高质量对话平台,实现了汇聚专家智慧,分享成功经验,感悟管理真谛,探索教育方法的目的,达到了合作共赢的预期目标。(人事处/供稿 编辑/张璟 初审/杨晓谜 终审/朱荣玉)发布:许贞监制:曾宪一
-
品一个讲座,听一节课,观一所百年名校——奉贤、徐汇教研联动4月2日下午,我校接待了来自奉贤区庄骏·沈琳莹名师工作室和陶晓丹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开展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奉贤·徐汇跨区教研联动。本次活动分成三个环节:品一个讲座,听一节课,观一所历史名校。品一个讲座,领略真知灼见工作室一行受到上海市特级校长、语文特级、正高级教师曾宪一校长的热情接待。曾宪一校长以《构建以学为本的认知启动式语文学堂》为题,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精简而又深刻的报告。曾校长主张,语文课堂应由“以教为主”的讲堂向“以学为本”的学堂转型。他指出,“以学为本”的认知启动式学堂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基于主体、立足主体、依靠主体、为了主体;还要基于实践——充分实践、主动实践、有效实践、长期实践。他强调,“习惯出能力”让学生做主动有为的人,“学法出成绩”让学生做学会学习的人,“提问出思路”让学生成为学会做学问的人。曾校长还倡导“五主”,即“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轴、体验为主线、思维为主攻、教师为主导”,提倡把知识问题化,把问题层次化,把层次递进化。曾校长的真知灼见,让工作室学员们心灵为之触动,思想受到启发。他们表示,曾校长将“课堂”改为“学堂”,植入了这样一个理念,即课堂是“以学习为中心的学堂”。在这样的学堂中,以问题来推动,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来演绎,诠释了对于教与学关系的认识,值得每一位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听一节课,观摩学堂风采徐汇中学沈龚妍老师的考点专训课《史传文学考点探究——以选必中〈苏武传〉为例》,积极践行了曾宪一校长的理念,为工作室学员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文言文考点专训课。沈老师基于学情进行活动设计,基于“分析作品形象”这一考点让学生在自命题中初探史传文学的学习路径,在自拟答案中探究史传文学的人物形象塑造。学生在自命题中归纳了命题题干表述的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在此基础上,对照语文高考真题和参考答案,学生归纳了“分析作品形象”题型的答题有效步骤。其中,“点阵笔”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学员们大开眼界。这一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了课堂学生思维的可视化,让老师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强化了“生本课堂”的理念实施。在评课环节,两个工作室的学员与沈老师展开了积极互动。他们认为沈老师的课堂改变了常规的做题讲评模式,促进了学生学习角度的转换,去体会命题人的出题意图。这样的模式促使学生重新梳理知识,辨析考题方向,规范答案要点,提高学生答题质量。高二语文备课组长王敏老师也对本节考点专训课的理念进一步补充。她指出,沈老师所执教的是极具“汇学”学堂特色的一节课。考点专训课是曾校长致力推广的一种课型,目前老师们已将考点专训的理念渗透到了每一个学段,每一个任务群,每一个单元教学。观一所百年名校名师工作室一行参观了汇学博物馆、汇学长廊、汇学图书馆、美术教室、特色教室等。撰稿:沈龚妍摄影:郑斌发布:许贞责编:龚亮监制:曾宪一
-
增进交流沟通 提升文化辐射———文化发展中心3月份参观接待一览3月1日徐汇区新任副校长培训班学员来校参观学习。曾宪一校长在培训班做主旨讲话并陪同参观交流。中国中学郑敏芳校长等领导来我校参观交流。3月1日山西兰蕙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管理团队来校参观学习,曾宪一校长专程向来宾介绍汇学文化理念、科创特色、学校管理等工作并陪同参观。3月5日上海市科创教育研究院院长、上海大学党委常委王从春副校长、上海大学基础教育处副处长肖青峰、上海市科创教育研究院院长助理关韶峰、“高校引领大中小学科创教育一体化研究”课题负责人吕明霞一行来校与曾宪一校长交流科创教育特色办学及高校与中学一体化设想。3月6日甘泉外国语中学杨云校长及管理层来校参观并与曾宪一校长交流特色高中办学理念。3月12日下午黄浦区党工委举办的课程领导力培训班(分管教学的校级、中层干部)学员来校参观学习,正高级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曾宪一作了“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实施”专题报告,来宾还参观了汇学博物馆、科创实验室等。撰稿:郑斌发布:许贞责编:郑斌监制:曾宪一
-
以课程开发引领学校发展——黄浦区“课程领导力专题研修班”学员走访徐汇中学转载自:干部培训以课程开发引领学校发展——黄浦区“课程领导力专题研修班”学员走访徐汇中学3月12日下午,黄浦区“课程领导力专题研修班”全体学员走进徐汇中学,观摩学习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优秀实践经验,共研课程领导力提升路径。徐汇中学曾宪一校长以《科创素养培育的“2+X”课程群建设及深度实施》为题向学员们介绍了汇学以学生科创素养为主线,以特色优质课程群建设为内容,以深耕跨学科创新教育与课程深化实施为重点的系统化、结构化的科创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科创育才,文化立校,汇学以生物工程和交通工程为核心,结合其他工程和双新种子课程共同搭建了“2+X”科创课程群,并以其为抓手进行科艺体卫人文的“融合”教育,研与学相互促进,学生和老师共同成长,凸显了徐汇中学校训中的“荟学、会学、慧学和汇学”。徐汇中学文化发展中心郑斌主任带领学员们参观了汇学校园建筑和文化景观,了解了百年传承与发展的汇学文化,感受到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蓬勃的创新精神相交融的校园氛围。学员们还参观了生命科学创新实验中心和工程科学创新实验中心大楼,参观生物信息、微生物、基因工程实验室;智能自动驾驶、大飞机模拟飞行、高铁列车模拟驾驶、轨道交通实验室等,丰富多彩的科创课程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在学生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徐汇中学的校本科创课程群拓展了学员们的视野,也启发大家深入思考如何以课程的方式改变学生、改变教师、改变学校,从而真正促进教育的变革。撰稿、摄影:五爱高中 吴萍发布:许贞责编:郑斌监制:曾宪一
-
丝竹声声悠扬 姊妹校共奏华章11月21日,上海市徐汇中学国乐团与马来西亚槟州北海锺灵中学华乐团的孩子们相聚上海市徐汇中学勤体馆,伴着上海市徐汇中学曾宪一校长慷慨激昂的致辞,两校的交流演出拉开了帷幕。马来西亚槟州北海锺灵中学尤雪雁校长发表了讲话。随后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王永德教授,原上海艺术教育委员会杨寿康秘书长纷纷表达了对于本次两校结为姊妹学校的热烈祝福与美好展望。上海音乐家协会李晓主任为两校颁发友好学校证书。在观众们期待的掌声中,徐汇中学零起点打击乐团带来了热闹欢腾的《龙腾虎跃》。紧接着是北海锺灵中学华乐团酣畅淋漓的打击乐齐奏《沉魅》。慷慨激昂的二胡齐奏《奔驰在千里草原》与温婉动人的二胡独奏《洪湖人民的心愿》专注投入的演绎让观众大开眼界。随后孙樱露老师携手零起点阮乐团的学生共同演绎《打起手鼓唱赞歌》,欢快灵动的旋律赢得台下掌声阵阵。杨安然老师与零起点管乐团的《鱼水情》,让观众眼前一亮,各式各样的吹管乐器在孩子们的手中奏出动人的篇章。压轴节目是由上海市徐汇中学国乐团与马来西亚槟州北海锺灵中学华乐团共同演绎的《苏堤漫步》,孩子们虽来自不同国家,但音乐是无国界的,伴着悠扬美妙的声声丝竹,孩子们用手中的乐器抒发着自己的对于本次跨国交流活动的欣喜与激动之情。通过本次交流演出孩子们也收获颇丰,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感受吧:这次与马来西亚锺灵中学的学生进行的华乐交流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通过交流演出和聊天,我们得以互相了解、交流文化,并展示了华乐的美妙之处。这次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通过与马来西亚锺灵中学的学生进行交流,我不仅了解了他们的音乐文化,还发现了各自文化中的共同点和特色之处。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可以促进友谊和理解,拓宽我们的视野。锺灵中学的打击乐展示令人印象深刻,表演者们全情投入,肢体语言完美诠释,展现出鼓舞人心的魅力。活动的最后阶段,学生们更是积极地进行了合作演奏,共同探讨、学习和分享,彼此之间的友谊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两校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成为了文化传播的使者,也为中马两所学校友好关系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高二(6)班陈奕舟非常开心可以参加这次的国际交流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到了马来西亚同学们精彩的表演,欣赏了不同风格的民乐作品,还看到了不同国家对民乐作品不同的诠释和理解。演出结束,我们和马来西亚的同学们自由聊天,互换礼物。我们也将“在玩中学、学中玩”自适应学习方式介绍给了他们。因为兴趣和热爱,我们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异国好友。大家都发自内心的笑着,因为对与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而汇聚在一起,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民族音乐中的民族文化自信。 初二(7)班 孟晏好此次交流演出活动,使我感到非常荣幸。在表演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它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联系在一起。我们通过音乐传达了友谊与热情,也展现了中国中学生的风采。这次表演不仅是一次艺术的交流,更是一次文化的碰撞。我从马来西亚的同学们那里了解到了他们独特的音乐文化,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与活力。这种交流让我开阔了视野,也增进了我们之间的友谊。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坚定了对音乐的热爱。我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与不同国家的朋友们分享音乐的魅力,增进彼此的了解。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它能够跨越文化和地域的差异,让人们的心灵相通。我相信,通过音乐的交流,我们可以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 高一(8)班 赵方怡11月21日中午,作为校民乐团的成员之一,我有幸见证了上海市徐汇中学与马来西亚槟城锺灵中学在领导专家们的见证下交换证书,成为了姐妹学校。在聆听了领导们的致辞与美好祝愿后,伴随着热烈的掌声我们开始了乐团交流展示。激情澎湃的打击乐、清亮细腻的弦乐、悠扬空灵的吹管乐,大家带来了最出色的展示,我们都沉浸在这场音乐盛典中。演出的最后我也搬上古筝,和大家一起上台,带来了一曲抒情柔美的《苏堤漫步》,中阮、竹笛、二胡、古筝、扬琴、琵琶的此起彼伏把我们带到了西子湖畔,充满浓郁的江南水乡气息,更是把民族乐曲的氛围推向了高潮。演出过后我们和马来西亚的同学们也进行了热情的交流,将两校的感情紧密联系在一起。高二(3)班 郭佺益本次演出交流中,马来西亚槟州北海锺灵中学华乐团的二胡旋律优美,打击乐挥洒自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一提的是,我作为琵琶声部的同学,本学期进入徐汇中学后便申请加入了国乐团,每周二的拓展课能够和同学徜徉于音乐是我最快乐的时光之一,在得知能够在国际交流活动中演奏《苏堤漫步》时我充满了期待,大家互相鼓励,共同努力。在演出当天与马来西亚槟州北海锺灵中学华乐团共奏《苏堤漫步》,我们以乐会友,以乐共乐,用中华民族器乐诉说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优秀文化的魅力!高一(6)班金佳樱非常荣幸能参加本次演出,感谢学校能提供如此宝贵的机会,不出国门就能够与马来西亚的同学交流,既锻炼了自己又大开了眼界,说实话作为二胡零起点的学生,一开始是很忐忑的,幸而有史老师和王老师的鼓励,让我有了登台的信心,一曲江南丝竹《苏堤漫步》更是表达了我对马来西亚台同学的欢迎之情。初二(5)班 袁悦撰稿:王喆 参演学生摄影:丁磊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高端引领 务实研讨 (之二)——陕西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第二次访学交流报道2023年11月23日,陕西省教育厅组织的高中语文骨干教师浸润式培训项目学员再次来到我校参观访学,这次是继11月8日交流访学之后又一次深入交流活动。学员们首先聆听了我校正高级语文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曾宪一的 “启动认知 因材自学——基于语文统编教材的新教学范式研究”的主题报告。曾校长在报告中创造性定义了“语文”的概念和本质内涵:“语文”是具有语言语感语用文字文学文化的交际性属性的学科。诠释了“启动认知 因材自学”的内涵。语文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构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语文学堂,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知的起点,了解学生的困惑,鼓励学生预学提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困惑或问题进行教学研究。启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我要学”,以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思维历程、情感体验、表达能力以及意志调控能力。“以学为本”,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堂上要以学习为中心,教师不要越俎代庖。曾校长详细阐述了关于语文教学的“三种思想”、“五种课型”。提出了“语文教学新范式遵循的原则”即“预学再教”、“能学缓教”、“自学少教”、“观学思教”、“以学评教”。本着“以生为本”的育人目标,曾校长提倡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相信孩子能够自主学习。他认为一堂好课一定要有学法指导,学法是效率的守护神,高等级的自学要让孩子们会选题讲题命题,要发动学生选题讲题命题,要克服“告诉式”课堂学习。他说:思想在于交流,见解在于沟通,课堂范式应该是学堂上解决核心问题,质疑反思提出新问题。提出“学生为主角,教师为配角,训练为主线”,认为“教师教会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自己提出问题更可贵”……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精彩专业的报告让学员们叹为观止。下午,高中语文组张燕老师展示了一堂精彩的“命题型”语文课。她执教的是《我与地坛(节选)》,教学过程从践行“生本学堂”的教学理念到落实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从完成“考点专训”的教学任务到提高学生们的核心素养,从教师的专业素养到学生们的课堂表现都得到了陕西省语文同行们的高度认可。整堂课将自主权交给学生,以学生分享课前预习单中的自主命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们互评自主命题的过程中,通过展示上海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引导学生们在命题时首要关注考点,提高学生们“考点专训”的意识。同时,学生们参照高考题型,对自主命题进行修改。在此基础上,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聚焦自主命题,深入研读文本,在拟定和完善答案的过程中,理解文本中“人与景”的关系。整节课从学生预学中遇到的问题入手,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命题的形式深入研究文本,践行曾校长倡导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风貌。说课评课环节,来自陕西的骨干教师首先赞扬了教学过程“学生自主命题——评价自命题——修改自命题——完善命题答案——拓展阅读”的创新模式,接着以“汇学”校训的四重境界点评整堂课是用“荟学”教听课老师们“会学”,听课教师们也将带着这份“荟学”教学生们“会学”“慧学”与“汇学”。张燕老师融“汇学”校训及“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于“考点专训”的教学实践之中,用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勇敢的创新精神,赢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听课老师与张燕老师还进行了互动交流,从课前自命题预学单的设计、课前学生自主生成学习问题、用情感曲线将自命题与课堂内容结合、教学模式等方面,与张燕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交流。针对听课老师提出的有关平时命题教学的一些做法,高中语文教研组长温海光老师详细介绍了我校指导学生命题的研究历程。她说:在曾校长的引领下,近年来高中语文组一直致力于教师自命题的研究,从聘请专家指导命题开始,到开展命题竞赛、设计命题本、进行专题教研活动,编撰“考点专训”校本学材,老师们也从畏难到逐渐成长起来,每学期期中或期末,教研组都倡导备课组教师自主命题,教师的命题能力也从借鉴改编到自主原创,一步一步迈向新台阶,并尝试指导学生命题。指导学生命题,其实就是指导学生用新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从命题人的角度学习知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高一到高三,不同年级都进行自主命题研究。选题讲题命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引导学生研究考点,给学生以命题的方向;然后梳理近年来的上海高考题,强化考点意识,明确题干的表述形式;指导学生命题原则,表述是否科学规范,“授之以渔”。指导学生命题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建构学法,给学生以学习的支架,进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温海光老师毫无保留地介绍了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命题过程中的具体做法:让学生了解评分标准、赋分原则,甚至评价量表,命题的信度、效度等命题原则;命题的范围也从一个高频考点入手,从易错点入手命一道题目,逐渐过渡到命一套题目。从拍摄讲题微视频到开展命制小测试卷,从作业设计征集到开展自命题竞赛等形式,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命题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有成就感,让学生真正成为命题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温老师的介绍让听课老师们眼界大开,深受启发,徐汇中学语文教师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满腔热忱的大力支持,得到听课老师的高度赞誉。听课的骨干教师们多次用掌声表达对徐汇中学高中语文教师的赞叹与感激之情。本次公开教学活动,是11月8日陕西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第一次访学交流活动的续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陕西省教育厅组织了两批高中语文骨干教师来徐汇中学访学交流,他们的教研热情和好学精神让人钦佩。活动结束,听课的骨干教师们仍意犹未尽,利用添加微信等方式,与两位老师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崇高事业,两地教师的务实研讨,定将开创更高水平的语文教学新局面。撰稿:温海光 简林薇摄影:郑斌发布:许贞监制:曾宪一
-
高端引领 务实研讨——陕西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来校访学报道2023年11月8日,陕西省教育厅、陕西师范学院组织的高中语文骨干教师浸润式培训项目一行90多位教师到我校参观访学。我校正高级语文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曾宪一为高中语文教师作了“启动认知 因材自学—基于语文统编教材的新教学范式研究”的主题报告。曾校长在报告中提出:我校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学校有三大校园文化工程:校史书,文化墙、汇学博物馆。学校注重科教兴邦,重视科技艺术,重视外语,重视跨学科,编纂了符合学生学情的校本学材。学校致力于改变学习方式,倡导在实验中学、在图书馆中学、在职业体验场馆学、在研学活动学;办特色课程:学校上线了300多门特色课程供学生选课学习,让每位学生都有所的,以期实现创办科创特色的研究型学校的目标。本着“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育人目标,曾校长提倡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相信孩子能够自主学习。曾校长解读了认知启动式语文教学范式的理念;解读了元认知、元学习能力;提出了以学为本的元学习观,元学习是启动元认知了解并调控学习经验的过程。曾校长详细阐述了以学为本的五个原则:先学后教、为学而教、能学缓教、观学思教、以学定教。精彩专业的报告让来校访学的高中语文骨干教师们眼界大开,赞叹不已,陕西省的骨干教师们纷纷用手机拍摄,并用热烈的掌声向曾校长致敬。文化发展中心郑斌副主任向骨干教师们介绍了学校文化发展工作的举措、实效等,并带领老师们参观了汇学广场、院士广场、重德楼、汇学四重门、汇学博物馆、汇学长廊、科创实验室、马相伯广场……并进行了耐心细致的介绍讲解,汇学深厚的文化根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让来访的骨干教师们叹为观止,骨干教师们纷纷打卡留念。下午,高中语文组两位骨干教师展示了两节精彩的语文课:孙宇老师开设了《石钟山记》 ;温海光老师开设了《选必下诗歌单元梳理课》。两节语文课从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到“以生为本”的教学形式,从教师的专业素养到学生课堂表现到都得到了陕西省语文同行们的高度评价。孙宇老师执教的是《石钟山记》的第二课时,整节课从学生的质疑入手,进而引发思考:一篇论证并不充分的文章,为何能够成为千古名篇?整堂课基于学生的问题、聚焦学生在阅读中的障碍展开,有的放矢,课堂上关注学生习得的学法读法,结合相同问题的几篇文章,比同求异,逐渐构建起对这一类文本的阅读经验。课堂层次从质疑、到情趣、到理趣、到知人论世,层层深入,不断推进。教学过程能够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师生互动自然,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风貌。温海光老师立足于大单元视角,紧扣新课标中“以具体情境为载体”的目标要求,首先设置学习情境: 假如你是教材主编,需重新编排篇目,你将如何编排组合?依据是什么?请阐述理由。由于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兴味盎然 ,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单元篇目内容和艺术手法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微写作。新教材把写作训练融入到单元的学习任务中,微写作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温老师采取了系列写作的形式,一步步给学生搭建学习的支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在此过程中,教师亲自呈现“下水文”,设计“评价量表”,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创新,重实效,践行教学评一体化的新课标教学策略。两节课课型不同,风采各异,充分体现了徐汇中学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魅力。最可贵的是,两节课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主学习、同伴互动、合作探究的“生本学堂”的学习形式,落实能力培养目标,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评课环节,来自陕西的骨干教师特别提到这两节课最突出的特色就是两个味道:徐汇味、语文味。两节课都体现了徐汇的育人特色:“徐汇徐汇,慢慢都会”,注重学生实际,让每位学生都一步步成长;两节课“语文味”浓厚,教育与特色携手,诗意与气质同行。孙老师教材挖掘有深度,温老师妙语连珠,清词丽句信手拈来,两位老师都用自己丰厚的文学积淀和扎实的教学功底,赢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评课中骨干教师们多次用掌声表达赞叹之情。最后听课老师与两位上课教师进行了互动交流,从这节课的设计到整个新教材的处理,从单篇到大单元教学设计,包括平时集体备课的情况,整本书《乡土中国》课时安排,《红楼梦》如何导学等,与两位上课教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沟通交流……听课的骨干教师们特别好学,加微信,要课件,深入沟通……“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学无止境,务实研讨,两地教师的交流互鉴,必将在语文教学的沃土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撰稿:郑斌、温海光摄影:陆舟斌监制:曾宪一
-
贯通历史 提升素养——记青岛市高中历史骨干教师来校研修活动2023年11月10日上午,青岛市高中历史骨干教师一行20多人来我校进行研修活动,朱幸福老师展示了一堂精彩的历史课,区历史教研员宫毅老师也莅临学校进行指导。朱幸福老师执教的是高二等级班《中古时期的欧洲》一课,他立足中古时期欧洲特定时空条件的变化,以“谁的西欧?”“谁的王国?”“谁的城堡?”“谁的教会?”“谁的荣光?”“谁的文明?”串联课堂,运用丰富的文献、图片等史料,通过生动的故事、谚语等细节,帮助学生理解中古时期的多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贯通历史,将中古欧洲的发展置于当时世界历史演进的历程中,让学生感悟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与交锋是推动欧洲文明重构的主要因素。在课堂小结环节,朱老师联系导入新课内容,首尾呼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东、西欧洲完全泾渭分明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深入理解中古欧洲文明的一体两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教学语言生动有趣,给大家留下的深刻的印象。观课后,由区历史教研员宫毅老师主持,大家进行了交流研讨。朱幸福老师首先发言,他介绍了徐汇中学的学情,并且围绕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呈现等问题进行了说明。他强调这节课抓住了两个关键词:“贯通”和“素养”,“贯通”包括课的子目之间、课与单元之间、必修与选必教材之间一共三个层面的贯通,而“素养”指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落实史学核心素养。当然,对于教学中的一些困惑,如教学内容较多、教学节奏紧凑等问题,朱老师也希望能得到与会同仁专家的建议。随后,青岛的老师们纷纷发言,大家都认为朱老师这节课精准把握课标,史料选取精炼,课堂设计“一环扣一环”,有明线即六个“谁”,也有暗线即“变与不变”“同与不同”,引导学生思维生成。而且朱老师上课注重细节,充分运用典故、故事、谚语等,情感饱满,极富感染力,是一位有学问的历史老师。最后,区教研员宫毅老师作了总结发言,他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了点评。从目标和考试看,整堂课注重运用历史情境,体现了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从“贯通”与“素养”看,教学中用“前后左右”的方法去讲中古欧洲的多元特征,帮助学生构建考察历史问题的思维模型;从细节看,这节课以学生更能接受的方式,如讲故事、讲谚语等,来激发学习兴趣,感悟史学理念。此外,大家对于上海和青岛两地不同的教学特色也进行了交流。两地之间的这次研修活动,不仅拓宽了教学交流的平台,更有利于教学实效的提升。徐汇中学历史教研组将进一步进行合作交流,开展“双新”教学研究,探究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路径,促进徐汇中学历史组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撰稿:杨红宇摄影:杨红宇发布:许贞责编:杨红宇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