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赋能:培养自学自育的汇学人——记徐汇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教学月展示活动2024年11月8日,我校举行了“AI赋能:培养自学自育的汇学人”为主题的教学月展示活动。本次教学月通过数字化转型的优质课及学生学习活动,展示教研组聚焦自主学习的主题教研活动、新苗和见习教师的AI赋能自学自育的教学展示、全体学生参与的各类竞赛活动,围绕数字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实现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我校各教研组、各备课组围绕“AI赋能培养自育自学的汇学者”这一主题,公开展示了19场主题教研活动,完成24节新苗奖教学课、21节示范课展示,同时开展了三十余场学科竞赛,相关报道更是在汇学公众号上陆续展播,实现了教学成果的辐射、引领。近几年,为落实“双减”、推进“双新”,我校一直致力于信息化赋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并且以市级双新项目立项为契机,进一步对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评一体化开展深入研究。项目团队在曾校长和吉校长带领下,就自适应平台建设、点阵笔实时测评数据、《考点专训》资源,等方面开展了丰富的实践研究,初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贯通。今年10月22日我校完成了市级中期汇报,在总结前期成果的同时,重新规划、梳理了下阶段研究、实践的具体路径。本次教学月正是在此背景下,以培养自学自育的汇学人为主题。利用多种智能媒介,开展数字化转型优质课及学生学习活动,聚焦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生本学堂模式,以此聚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高中数学组的李竞尧老师展示了高中数学课堂在汇学信息化赋能教学的大背景下如何积极寻求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转变。展示了高中数学课堂中师生利用点阵笔、一教一学pad硬件及5GMR课件、geogebra等软件探索高中数学中的复杂知识,激发自主学习。利用信息化技术让数学浪漫起来,让学生爱上数学。初中化学组的张斌老师展示了多堂精彩的数字化转型课堂,通过豆包智能体实现经典的化学实验、处理复杂的编程语言完成数据检测,采用“项目化研究”实现跨学科教学,在师生、生生对话的基础上加入人机对话,注入更多的数字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美术教研组的刘思佳老师展示了MR技术在建筑课程中的应用,带领老师们身临其境地进入MR空间游览建筑3D模型,感受学生在美术课堂中认识建筑、优化空间设计的学习过程,体会MR技术赋能艺术课堂教学,能辅助学生完成自主探究。体育教研组的唐灵芬老师展示了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学练赛评”各个环节中发挥的作用。体育教学中基于校本自适应平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结合运动手环和arrange us、CSM 3D等小程序,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体育教学模式,致力于为学生打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智慧体育课堂,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及体育品德的核心素养。我校一直致力于信息化赋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并且以市级双新项目立项为契机,进一步对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评一体化开展深入研究。我校即将迎来信息化应用标杆校、双新项目校的阶段评审,希望以此契机,能够进一步探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生本学堂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撰稿:刘颖 王敏摄影:陆舟斌发布:许贞责编:龚亮监制:曾宪一
-
AI赋能 英坛新智——教学月“新苗奖”教学展示系列(五)本次教学月初中英语组有五位青年教师参加赛课。她们通过AI技术赋能英语课堂,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有力助推了知识点落实,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曾思雯老师执教了Dealing with negative feelings一课,学生们在阅读和讨论中,学会了提取关键信息并合理推测;学生利用AI模拟心理咨询师,体验了咨询过程,更直观地理解了情绪调节。这堂课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技能,同时增强了他们的心理韧性,为面对生活挑战做好了准备。李诗寅老师执教了Viewing and listening: Job duties一课,着眼于现实生活情景,培养学生识别话题、情境和说话人身份,获取关键词的能力。本节课通过设计课堂任务单、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以及点阵笔信息技术的使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搭建平等的师生、生生的交流平台,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效参与到了课堂学习之中。王新瑜老师执教的Numbers: Everyone’s language一课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课上借助点阵笔技术精准定位学习疑点,为教师提供指导抓手。读后环节讨论人工智能在学习中的作用,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兴趣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并使用多媒体技术可视化学习成果,提升学生参与感。涂盛梦老师执教的Job Qualifications通过一段有关厨师工作的采访,让学生了解如何恰当地询问任职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借助AI技术,创设了课本中采访对象Mr. Ma的智能体,学生可以与AI智能体进行对话,直接和课本中的人物进行交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意,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汤佳老师执教Reading: More practice: The funny side of the police work。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教师设计了课堂任务单,并结合点阵笔信息技术,以及丰富的多媒体素材促进学生的小组讨论和交流。教师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帮助他们在语言学习上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初中英语教研组将继续探索和实践信息技术赋能在英语课堂中的有效运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撰稿:初中英语教研组摄像:初中英语教研组发布:许贞责编:卜时波监制:曾宪一
-
数字化赋能劳动课堂评价实践研讨——记劳动组公开教研活动2024年10月28日下午徐汇中学劳动教研组在蒲汇塘路西校区开展数字化赋能劳动课堂评价实践研讨活动。首先,教研组长林芳老师分享了数字化对劳动学科教学的多方面影响。数字化教学带来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得教师能够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如智能白板、点阵笔、5GMR技术来丰富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学互动性;数字化学习平台提供了丰富多样、易于获取的资源,使学生打破学习时间和空间,按照个人基础、需求和兴趣等因素开展个性化学习。数字化教学通过数据分析和学习管理系统,更准确地获取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表现与学习成果等信息,从现象分析内在原因,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了教学评价方式。林老师例举通过学校自适应平台开展的“中药香囊”“夏季凉食制作”等劳动项目的学习课程,展示了平台上教学资源的应用情况;通过分析学生学习频率、学习时长、劳动成果、劳动感悟等方面的数据及资料,从劳动习惯、态度、能力和品质等方面表现进行判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劳动四维素养的提高。朱传芬老师谈到了数字化为劳动课堂带来的积极影响: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结果精准化。例举拍摄劳动视频赋予课堂评价:过程记录完整性;多维度评价依据;家长参与评价;劳动成果可视化等。结合校内3D特色课程实例,通过建模软件和打印模型使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构都能有效呈现和及时指导改进。龚韶华老师给大家展示了《迷宫的设计与制作》劳动项目中如何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展教学,如学生使用豆包软件自主查询迷宫的历史与文化、类型、设计原理等内容,展开讨论引入这堂课。林老师建议使用点阵笔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利用自适应平台展示交流课前资料收集与处理情况等建议;朱老师提出评价的可行性,趣味性等细则,在三位老师的热烈讨论中,一堂数字化赋能劳动的课堂打磨的趣味横生。老师们共同回顾了通过基于网络开展的初二学业水平测试,及寒暑假家庭劳动项目的网络学习反馈,讨论了评价手段的多样性和真实性。大家表示将会更多的探索AI技术在劳动课程学习中的应用,借助网络学习平台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教学在劳动课程中的应用。撰稿:朱传芬 林芳摄影:林芳 朱传芬发布:许贞责编:龚亮监制:曾宪一
-
勤练常赛 新苗汇能——教学月“新苗奖”教学展示系列(四)本次教学月体育组有八位青年教师参加赛课。他们注重夯实技能,培养学生体能。同时,他们自身的教学能力也在赛课中得以精进。高谦老师为初二学生传授了篮球突破技术中的持球交叉步突破。本堂课教学设计上把持球交叉步突破技术分解,难度递进的进行练习,让学生更能把动作做正确,流畅,在课堂中融入体能部分,在学练当中发展速度,耐力和爆发力等体能。高谦:持球交叉步突破董晋老师为初二学生传授了足球技能。本堂课中,他让学生初步掌握脚内外侧运球衔接的动作方法,通过脚背外侧运球练习和综合素质练习,发展学生上下肢力量与腿部肌群的爆发力,提高速度和协调等身体素质,使学生在足球学练中学会科学锻炼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技能。董晋:足球脚背外侧运球张娅琦老师给初二女生上了体操垫上运动肩肘倒立。通过一般热身、专项热身联系课堂内容,拆解肩肘倒立动作层层递进讲解示范,通过分组练习、纠错指导、展示与评价,让学生掌握动作技术,注重保护与帮助。张娅琦:体操垫上运动肩肘倒立盛襄广老师上了足球脚内侧传球,本节课针对初二男生班设计。亮点在于教学环节完整,从准备到基本再到结束部分循序渐进,注重动作要领讲解与练习,通过多种练习方式和比赛提高学生能力,同时培养体育品德,练习密度较高。盛襄广:足球的脚内侧踢球方程程老师的给初三学生上了体能训练课。课堂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得当。亮点:采用分组练习,学生根据自身强弱项进行练习,部分练习中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方程程:最佳体能训练计划凌凯迪老师的课是针对初二学生的排球正面双手垫球。课堂在拉伸部分导入了专项脚步练习,进而采用递进式教学法,将难度由易到难,移动垫球设计了圆形循环式练习,提高了运动量。全课采用了双人合作形式练习方法,使学生充分在练习中达成了教学目标。凌凯迪:排球垫球郝洋老师上课主题为乒乓球推挡球,本节课重点是解决学生推挡球引拍与挥拍击球技术动作。本次课上课内容循序渐进,有练有赛,总体上呈总分总的组织形式,内容重点突出,学生投入度高。郝洋:乒乓球推挡球刘建超老师给初一学生上了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学生在已掌握基础姿势与腿部用力的背景下,向身体核心部位及上肢发力进行承接;本节课的重点是双脚用力蹬地时“展髋”、“挺胸”、“顶肩”,并启发学生对出手角度、速度的思考和实践。刘建超: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我校体育组一贯注重培养有灵气的青年教师。通过“新苗奖”赛课,体育组青年教师遵照“教会、勤练、常赛”课标要求;虚心请教,认真备课;一同在研修中提升,实践中磨砺,在比赛中成长。撰稿:体育教研组摄像:体育教研组发布:许贞责编:卜时波监制:曾宪一
-
追寻物理之美:高一学生再现物理学史上的十大最美实验2024年10月30日,在我校高一年级中,一场别开生面的物理之美竞赛圆满落幕。竞赛的内容是让学生参照2002年美国杂志上评选出的物理学史上的十大最美物理实验,通过组队或个人形式,深入研究和展示这些实验的魅力。本次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竞赛以视频演讲的形式进行,具体流程如下:前期准备:参赛者(以小组为单位)需从“十大最美物理实验”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作为演讲主题,深入研究其实验原理、历史背景、实验过程及其影响等。十大实验包括双缝电子干涉实验、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密立根油滴实验、牛顿的棱镜分解太阳光实验、托马斯·杨的光的干涉实验、卡文迪什扭秤实验、埃拉托色尼测量地球圆周长、伽利略的斜面运动实验、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和傅科的钟摆实验。视频制作:参赛者需制作一段3分钟的演讲视频,视频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实验介绍、个人理解、实验的意义及对现代科技的影响等。视频应体现参赛者对实验的独特见解和创意表达。自九月份启动以来,竞赛吸引了全年级近两百名同学的积极参与。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心仪的实验进行深入研究。他们查阅大量资料,了解实验的历史背景、实验过程及原理,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实验验证。在视频演讲环节,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不仅详细阐述了实验过程,还深入剖析了实验原理,让观众对物理学史上的这些经典实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在讲述中突出了这些实验被评选为十大最美实验的独特之处,分享了他们对实验美的理解和感悟。本次活动共选出特等奖6人,一等奖30人,二等奖59人,三等奖50人(出镜者为各小组代表),由高一备课组长郑学艳老师为同学们颁奖。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学习到了更多的物理知识,更是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每一位参赛者都在本次竞赛中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创意,通过视频演讲的形式,将物理学的美妙与魅力传递给了更多的人。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我校校园文化生活,还激发了同学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再现物理学史上的经典实验,同学们感受到了物理学的魅力和科学精神,也更加坚定了他们追求科学真理的决心。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校将继续秉承“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理念,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学科竞赛活动,为同学们提供更多展示自我、提升能力的平台。撰稿:郑学艳 王渝杰摄影:郑学艳发布:许贞责编:龚亮监制:曾宪一
-
AI赋能 新苗汇智——教学月“新苗奖”教学展示系列(三)为了进一步推进“双新”落地,本次教学月以“培养自学自育的汇学人”为主题,聚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苗”们基于学校自适应平台,合理利用智能终端,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展示了青年教师们变“课堂”为“学堂”的教学风采。高中数学谢姗姗老师以 “一张纸对折不能超7次” 的传说巧妙引入,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上学生通过折纸实践结合,结合观看科普视频,成功打破传言,随后自然引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在图像及性质探索环节,谢老师充分利用点阵笔技术及 Geogebra 软件,引导学生作图、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得出指数函数的性质。谢老师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关注学生品德的培养,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信息化手段变抽象的知识为直观,使得本节课充满了创新与活力。高中英语戴语秋老师上了主题为The Influencers的英语阅读课, 分析讨论stealth marketing这一概念的定义、运作原理、和不同人对其的态度。本节课鼓励学生使用点阵笔得以实时、清晰地展示学生的课堂习作,并且初次尝试PAD中的AI Assistant 豆包功能辅助学生进行概念定义、语言润色、例子拓展,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学会批判性地分析隐形营销策略。通过这节课,学生们不仅学习了stealth marketing的概念和应用,还体验了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工具辅助英语学习的过程。我校“新苗奖”系列教学展示,既促进了青年教师们的专业化发展,又为所有教师提供了“同侪共济、互研促学”的机会。教学月“新苗奖”教学展示仍在继续,愿青年教师在实现AI 赋能自学自育的“学堂”路上一马当先、奋蹄前行。撰稿:谢姗姗、戴语秋摄像:教研组提供发布:许贞责编:卜时波监制:曾宪一
-
AI赋能教学转型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月“数字化转型优质课”展示系列(二)为了进一步落实“双减”、推进“双新”,本次教学月以“培养自学自育的汇学人”为主题,聚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开展了“数字化转型优质课”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基于自适应学习平台以及智能终端的自学自育,探索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下,更丰富的课堂体验内容和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高中数学组李竞尧老师带来《实验探究函数y=Acos(ωx+φ) 》一课,他利用物理课上的弹簧振子入手,借助手机中的信息技术软件记录弹簧振子的运动过程,在图像的形成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基础性与工具性。之后李老师借助物理实验的“猜想-观测-论证-结论”四个过程让学生经历不一样的数学实验。而在观测的过程中也创新性的运用geogebra软件看见参数对余弦型函数的影响与利用几何画板听见参数对余弦型函数的影响,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与艺术性。当奏响函数的音乐的时候,学生发现数学不再是冰冷的形式化公式,而是浪漫的思维体现。高中英语组于筱睿老师呈现的《高三写作专题复习》一课,是单元“聚焦文本内容”版块的第一课时,针对学生写作中常见的“文本内容空洞模糊、缺乏说服力”的问题,聚焦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充实语篇内容。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范例分析和集体讨论,提炼常见的细节类型。通过小组合作写作,尝试以细节描写充实内容。通过与同伴交换习作、相互评价,运用细节描写充实先前的写作文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在本节课中,学生在参与自我评价或同伴间交流互评的活动中,发现、分析、修正有关写作内容空洞的问题,进而在写作实践中掌握通过细节充实文本内容的技巧。高中物理组姚智伟老师《电路拓展实验》一课的设计来源于教材拓展视野,指针式多用表的原理与使用步骤。多用表的核心是灵敏电流计,可以通过并联分流来扩大电流量程,页可以通过串联分压来扩大加载电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电表改装的原理和方法有了较好的理解。同时,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表改装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现场展示电表改装效果,利用投屏软件、在线模拟网页和教师电脑本地软件三个方案展示学生成果。高中生物组高倩老师呈现的《遗传变异的应用:生物育种》一课,从科学育种的角度,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的原理进一步推广应用,同时进行染色体变异的新授课,最终带领学生深入学习可遗传变异的应用。课堂上利用5G+MR眼镜设备走进“MR西瓜农场”,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式学习,攻克了“无籽西瓜培育”的重难点;采用了“智慧笔”依次采集学生4种不同育种方式的模型建立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建模思想和科学思维;整节课从日常水果谈到农业“芯片”,立意高远,教师引导流畅,技术运用娴熟,活动内容很充实,学生回答有深度,体现了数字化赋能的高效课堂。高中历史组周珂老师执教的《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从春秋战国的纷争讲到秦的统一,再到统一后的制度建设和巩固措施,教学内容逻辑清晰,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历史脉络。同时,周珂老师通过对不同类型史料的解读,以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逐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而帮助学生习得符合逻辑地解释历史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也利用点阵笔来丰富教学形式,实时、动态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此次“数字化转型优质课”课堂教学展示,旨在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互动式教学平台等,提升教学效果。借助数字化工具和资源,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满足不同需求,提升学习动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开启充满活力的数字化学习之旅。撰稿:朱元苑、各教研组摄影:各教研组发布:许贞责编:龚亮监制:曾宪一
-
信息赋能化学教学 跨学科研讨启新程 ——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讨10月24日下午,我校高中化学教研组在重德楼210会议室举办了一场以“信息技术赋能的高中化学跨学科教学实践”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探索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促进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升教学质量。活动由教研组长钱张敏老师主持,全体高中化学教师参加。活动伊始,余益成老师围绕高中化学《原子结构》这一主题进行了说课展示。余老师以日本核污水排海事件中的放射性元素氚进行了引入,借助AI豆包技术和5G-MR眼镜展示了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从道尔顿的原子论到现代原子结构模型,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以及构成原子的微粒(质子、中子、电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引导学生理解了核素、元素、同位素等概念及其从属关系。说课结束后,聂济敏老师和陈亮老师对余老师的展示课进行了点评。他们肯定了余老师在说课中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将抽象复杂的原子结构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如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设置更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及在教学设计中更加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接着,余老师分享了自己在运用AI豆包、MR眼镜及自适应平台等技术赋能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她提到,这些信息技术手段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原子结构的教学中,MR眼镜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微观世界,亲身体验了原子结构的奥秘。余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在使用这些技术时遇到的挑战及解决策略,为其他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随后,顾春兰老师进行了备课组跨学科教学的实践分享。她以化学与物理、生物、数学等学科的融合为例,详细阐述了化学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她提到,通过跨学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化学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造力。同时,她也分享了自己在备课过程中如何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化学教学的经验和做法。最后,陈蔚菁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小结,她总结了本次活动的亮点和收获,并强调了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变化。她鼓励教师们继续探索和实践信息技术赋能的化学教学,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此次教研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通过此次研讨,教师们不仅加深了对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认识,还拓宽了跨学科教学的思路。与会教师们均感到受益匪浅,表示将继续探索和实践信息技术赋能的化学教学,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撰稿:余益成摄像:李万荣发布:许贞责编:陈蔚菁监制:曾宪一
-
提升技能 苦练基本功——徐汇中学体育组开展教研活动为进一步深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10月14日,一场沉浸式的体育教研活动在南校体育馆热烈开展。体育教研组成员参与此次教研活动并进行体育技能展示,同时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所有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考相关技能测试项目的训练新理念、新方法,为提升徐汇中学体育教育质量贡献力量。技能展示环节,教师胡陆顺带领全体人员对少年连环拳进行研习。在此过程中,教师们互相探讨动作细节,积极交流教与学的独特心得。胡老师强调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教学,并经常性开展组间竟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和掌握少年连环拳。教师凌凯迪为大家分享关于篮球项目技能的学习方法并率先示范标准动作。他展示了如何快速运球突破和高效完成上篮,通过观看动作展示,教师们能够更快速、精准地领悟相关动作技巧,提高动作熟练度与规范性。教师张娅琦为大家展示体操垫上技巧,一整套动作行云流水,细节把控到位,教师们在学习的同时也针对如何在课堂中进行有效保护与帮助展开讨论。交流研讨环节,现场气氛热烈,教师们纷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就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案。针对如何提高青年体育教师业务素质、如何处理教学活动中的热点问题等教师们各抒己见,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全体体育教师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学习和进步,为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健康体魄做出更大的贡献。”教研组组长夏喆倩表示。此次体育教研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更促进了体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相信在全体体育教师共同努力下,青年教师定能茁壮成长,我校体育教育事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撰稿:郝洋摄像:刘怀成发布:许贞责编:夏喆倩监制:曾宪一
-
AI赋能 新苗汇智——教学月“新苗奖”教学展示系列(二)为了进一步推进“双新”落地,本次教学月以“培养自学自育的汇学人”为主题,聚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苗”们基于学校自适应平台,合理利用智能终端,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展示了青年教师们变“课堂”为“学堂”的教学风采。初中物理张梦亚老师在《声音的特征——音调》这节课中设计了自制乐器并演奏的项目化学习任务。在活动中,学生遇到了自制乐器音调调不准的困难。如何解决这一困难,成为了学生探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内在任务驱动力。在课堂上张老师通过丰富的学生演示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了层次不同的探究实验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音调与振动快慢和频率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课堂上还应用了数字化工具点阵笔和人工智能AI软件——豆包,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也为学生们展示了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初中化学江轶航老师的《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这堂课,以二氧化碳传感器为例介绍新的传感器如何进行转变以及使用。这堂课,教师充分利用好AI人工智能进行辅助,解决学生程序编写能力差的问题,成功完成程序编译工作。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跨学科知识融汇能力、运用能力,在小组合作和交流过程中,不断提升学习的质效。我校“新苗奖”系列教学展示,既促进了青年教师们的专业化发展,又为所有教师提供了“同侪共济、互研促学”的机会。教学月“新苗奖”教学展示仍在继续,愿青年教师在实现AI 赋能自学自育的“学堂”路上一马当先、奋蹄前行。撰稿:张梦亚、江轶航摄像:教研组提供发布:许贞责编:卜时波监制:曾宪一
-
“智慧思政 数字课堂”——信息技术赋能下的道德与法治课课例研讨徐汇中学初中政治组主题教研活动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育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为了进一步提升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我校初中政治教研组于2024年10月24日在尚学楼110教室开展了以“信息技术赋能思政课堂”为主题的课例研讨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知性体验。在此次活动中,组内的老师们分享了近期开设的利用信息技术赋能的交流展示课。正在积极准备2024年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基本功大赛评比的徐丁老师特地录制了视频,分享她的参赛感悟。作为青年教师她谈到,在教学中使用点阵笔使得信息收集更为便捷,及时生成反馈更为直接,更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王儒俊老师执教的《合理使用网络》一课中将点阵笔与课堂巧妙融合,通过点阵笔的应用教师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打造数字化智慧课堂,在思辨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并指导实际生活。吴晶波老师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一课的实践探索为例,交流了在运用汇学智慧学习平台帮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结构上的有益尝试。在随后的研讨中,老师们深入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教研组长吴艳萍老师结合学校工作安排指出:本组要继续用好汇学学习平台,不断丰富充实教学资源,做好资源的及时上传与更新工作。用汇学学习平台为教学延展助力。同时,老师们一致认为,信息技术应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替代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以提高教学效果。最后,教研组对接下来的工作进行了布置,用学科活动丰富学生知性体验,并鼓励老师们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通过这次研讨活动,组内老师对信息技术在思政课堂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表示将继续深入学习探索数字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以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和信息技术赋能下的灵动课堂,有效地推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撰稿:吴晶波摄像:王聪发布:许贞责编:龚亮监制:曾宪一
-
AI赋能 新苗汇智——教学月“新苗奖”教学展示系列(一)为了进一步推进“双新”落地,本次教学月以“培养自学自育的汇学人”为主题,聚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苗”们基于学校自适应平台,合理利用智能终端,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展示了青年教师们变“课堂”为“学堂”的教学风采。10月伊始,道法教研组的徐丁老师在《做有梦想的少年》这一课中以袁隆平的追梦人生为案例,引导青少年认识到为什么应该做有梦想的少年,以及应该如何做有梦想的少年。徐老师采取案例式教学方法,并在本堂课中使用点阵笔等信息技术化手段,用技术赋能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徐老师在课上引导青少年将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相联系。引导大家认识到个人梦与国家梦是同频共振的。高中英语组的杨娜娜老师《U2 places:video》一课为英语视听课,主题为“Nanning: a city in Southern China”,从引导学生作为导游介绍城市这一情境切入,先通过视频观看和分享活动帮助学生捕捉视频细节,再组织学生进行笔记整理和归纳,最后安排小组合作。学生借助AI智能体课堂助手撰写讲稿,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南宁,最后邀请其他学生对小组汇报进行评价。本节课利用AI智能体赋能英语视听课,实现了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有效交流。我校“新苗奖”系列教学展示,既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又为所有教师提供了“同侪共济、互研促学”的机会。教学月“新苗奖”教学展示仍在继续,愿青年教师在实现AI 赋能自学自育的“学堂”路上一马当先、奋蹄前行。撰稿:徐丁、杨娜娜摄像:教研组提供发布:许贞责编:卜时波监制:曾宪一
-
智慧课堂跨学科 信息技术融创新——记初中物理主题教研活动本学期,徐汇中学初中物理组将“跨学科项目化任务设计和AI赋能课堂教学”作为教科研的主要工作方向,设计并开展了系列教研。2024年10月17日在尚学楼306教室,教研组长黄健老师以“跨学科活动和AI技术实施的课例交流”为主题,带领大家进行了该系列研究的第二次公开教研活动。全组老师通过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参与了唐心懿老师和张梦亚老师的公开课试讲和磨课,两位老师参考吸取了大家的建议,对原来的设计进行了改进。她们分别介绍了改进后的课堂活动流程,重点展示了各自对“跨学科项目化活动”如何与新授课教学“丝滑”融合的思考和设计,还重点介绍了AI技术、点阵笔、以及创新物理测试小程序等数字技术的课堂应用。唐心懿老师设计的跨学科项目化活动是“隔音房”的制作,与“噪声的危害及控制”的新课内容相融合。在课堂上让学生上台介绍成品,分享他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此外,学生还需对彼此的作品进行评价,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唐老师还运用了AI技术和点阵笔,将高科技工具与物理课堂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互动性强、富有创意的学习环境。张梦亚老师设计的跨学科项目化活动是“制作简易乐器并演奏”,针对自制乐器音调不准的问题,她设计了丰富的视频和有层次的探究实验,研究调音过程中改变声源结构对声源振动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并建立较为抽象的“频率”概念,归纳得出调节音准的理论知识。张老师同样运用了AI软件“豆包”来帮助学生查询便于获得的测试音准小程序,并结合点阵笔技术,将现代科技融入传统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和高效。最后,大家移步到初二教室,张老师给全组老师演示了如何在学校平台上传点阵笔应用资料,生成可打印,可分区使用的学案,大家切实学习到了新技术,更有利于今后数字技术赋能课堂的普及。撰稿:黄健 杨康摄影:王渝杰发布:许贞责编:龚亮监制:曾宪一
-
“双新”推进——《以学习为中心的数学实验课探究》为推进“双新”背景下的实践,数学实验渗透课堂,新形势下的实验不仅需要传统数学物理知识,更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渗透到教育领域中,徐汇中学高中数学课堂也与时俱进,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不断尝试。2024年10月17日上午,徐汇中学高中数学组以“以学习为中心的数学实验课探究”为主题开展公开教研,来自北京市的参观代表团和专家教师共50余人参加了本次教研。本次活动分为教学展示和专家点评两个环节进行。李竞尧老师带来《实验探究函数y=Acos(ωx+φ) 》一课,他利用物理课上的弹簧振子入手,借助手机中的信息技术软件记录弹簧振子的运动过程,在图像的形成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基础性与工具性。之后李老师借助物理实验的“猜想-观测-论证-结论”四个过程让学生经历不一样的数学实验。而在观测的过程中也创新性的运用geogebra软件看见参数对余弦型函数的影响与利用几何画板听见参数对余弦型函数的影响,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与艺术性。当奏响函数的音乐的时候,学生发现数学不再是冰冷的形式化公式,而是浪漫的思维体现。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上海市特级正高级教师,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主持人,黄浦区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亚东老师,张老师著有《数学实验探究案例点睛》专著,对数学实验探究课堂教学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是这一领域的专家。张亚东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对李竞尧老师的课给予高度肯定和表扬,首先《实验探究函数y=Acos(ωx+φ) 》是一节全新的课完全没有先例可循,处理上尤为棘手比较难以把握,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了丰富的实验方法,娴熟的信息化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他还特别表扬了本节课听到函数的表达,这种创新的探究设计和情景化的导入非常新颖令人难忘。针对传统教学的三大缺失:独立思想之缺失,问题意识的缺失,体验过程之缺失,张老师指出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特色和优点。通常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计算机提供的技术支持下做数学的试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或者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 实验过程中依靠实验工具,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创设一种“问题——实验——交流——猜想——验证”的新课堂教学模式,任何新的结论或成果都力争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生的口中说出来,让学生从中获得数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情感体验,产生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从而达到理解数学、解释数学或建构数学的学习目的。本次活动由教研组长刘燃主持,徐汇中学党委书记吴洁,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龚亮全程参与。活动结束后,北京代表团的老师还特地向师生们了解我校学生上课使用的平板以及点阵笔同步投屏的技术支持,了解到我校青年数学教师负责多门工程拓展课程,具有跨学科实验的技术基础,而且切切实实贯彻将工程培育思想渗透到数学课堂的理念,相关实验以及信息化手段也是得心应手,纷纷表示本次教研大开眼界获益匪浅。高中数学课堂的创新需要不断改进,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究,从而达到育人的效果。撰稿:刘燃摄像:谢姗姗发布:许贞责编:龚亮监制:曾宪一
-
核心素养立意下的原创命题和自适应题库建设——记生物教研组主题研修活动我校生物教研组于10月17日开展关于“核心素养立意下的原创命题和自适应题库建设”为主题的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由生物教研组长高倩老师主持,特邀“长三角”名师交流团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朱琳瑜老师与会,全体生物教师参加。原创命题交流分享首先,生物组王珏老师发表了在高中双新背景下的原创命题交流。原创命题案例为转基因三文鱼,围绕着生物技术安全与伦理的内容,讨论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所引发的社会关注,培养学生获取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分析讨论的能力。接着,生物组王佳玮老师分享了关于初中跨学科案例分析的原创命题《鳄雀鳝》。命题取材源自于生活,从新闻报道引入,通过相关图文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基于课标,题型设置有梯度,观点与解释的思考维度相统一,真正体现出生物和地理学科的融合运用。最后高倩老师小结了原创命题的基本思路,从科学文献选取、改变、题目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养立意,归纳了命题的常用方法。点阵笔铺码作业场景指导点阵笔公司技术支持尹明凤为老师们做了详细的点阵笔铺码作业场景指导。从作业设置到阅卷、数据统计等的操作方法,让老师们对于点阵笔的使用和推广有了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名师团老师交流学习“长三角”名师交流团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朱琳瑜老师,在听取我校老师交流分享和点阵笔使用学习后,针对所在学校的教学和作业情况做了交流汇报,让不同地区的老师们开展思维碰撞,互相取长补短,大家获益匪浅。撰稿:王佳玮摄影:高倩发布:许贞责编:龚亮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