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发展 >>家庭教育
汇学养育智慧(八)|陪伴孩子踢球中获得的“育儿经”
发布时间:2024-05-29 18:36:44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71

初二(11)班 张邗铭家庭

微信图片_20240530153428.jpg 

作者:张邗铭父亲

我的孩子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以踢球为兴趣爱好,这个夏天升入初二的他,已经是徐汇中学足球校队的一员,在刚刚进行的徐汇区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校园足球满天星“南洋杯”中学生足球比赛中,他和队友们首次组队参加区级赛事,就在场上踢出了有团队意识的足球,赢球一起狂,输球一起扛,并最终获得了初中乙组第六名的成绩!

说起来,他已经坚持踢球8年,我也陪伴他踢球8年,不仅作为他的第一个球迷,更是在陪伴踢球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育儿经”。

一、无尊重,不足球

在陪伴孩子踢球的日子里,我经常看到一些家长这样的行为:

有些家长带孩子们来踢球,总喜欢在训练期间对孩子管东管西;有些家长时不时高声叫喊指挥孩子该怎么踢球;有些家长在训练结束后对着孩子一顿责骂,质问孩子今天为什么踢的差;还有个别家长甚至会质疑场上的教练或者裁判,“这个犯规你怎么不吹?”“那个明显撞人了,你眼瞎啊!”……如果笔者以劝阻吸烟的态度去质疑他们,这些家长大可以说“我教训自己儿子,要你多管闲事。”或者“这个裁判瞎吹,这个教练瞎教,我站在看比赛骂几句怎么了?”

当然,首先笔者想说明一件事,孩子在场上踢球,家长在场边大吼大叫的情况,并不是在中国才有的特色,国外也很常见。

球星梅西和苏亚雷斯两人的儿子在低级别年龄段训练踢球,也许是因为场边其他孩子家长抱怨太多,训练营教练就拿出梅西和苏亚雷斯在场边观看孩子训练的照片怼了他们。告诫这些家长:尊敬的家长们,梅西和苏亚雷斯都不会插手指导他们的孩子踢球,何况你们,别在场边指挥孩子踢球了。

那么,再来看看为什么周围的中国家长经常因为什么事情大声指挥甚至指责自己正在踢球的孩子,还把成人球场里的一些不良习惯带到了孩子的球场,经常怼裁判、怼青训教练呢?

一位青训教练分享了他遇到的一件事情:有一个孩子的父亲,看着一起踢球的其他孩子的水平越來越高,开始感到着急而焦虑,于是,每次训练总是在场外指挥自家孩子该怎么踢球,终于,在一次比赛中,这位家长因为强烈不满而爆发了。

事情大致是这样的,在一场训练赛打平后,教练安排了罚点球决胜,并让孩子们自行安排罚球顺序,本来,这个时候往往可以考验孩子们的自信心,那些自信的孩子一定会抢在最前面罚球,不够自信的往往是躲在最后,这时场边出现了不和谐的一幕,那个不自信孩子的爸爸大声吼叫着推自己孩子上前去罚球,而此时,已经有另外一个孩子准备罚球,无形中,他不仅给了自己孩子压力,也让别人的孩子处于压力之中。

这位家长觉得教练控场有问题,没有去管孩子抢着罚球的问题,以至于自家孩子没轮到罚球,处理问题不公平。而教练认为最后的点球决胜是孩子们拼尽全力扳平比分得来的机会,也应该让他们自己决定罚点球的顺序。

训练结束后,这名家长不依不饶找到教练质问,认为:“孩子遇到了不公平待遇,被其他孩子抢了罚球机会,教练你怎么不管?我家孩子不懂的争取,我要帮他争取。”教练回应,那岂不是以后孩子您必须上学24小时陪伴保护他,别被其他孩子欺负了;学校安排作业多了,您也要出头帮孩子也争取作业少一点......最终,这位父亲拽着孩子离开了球场。

事实上,这位质疑教练不干涉、不公平的家长,他从来没有意识到,教练一直在训练中鼓励像他孩子那样,踢球不自信的孩子,而他自己却在场外,用大吼大叫散播着无形的压力,他自己应该感受不到,他那些强势的口令,和骂孩子没有什么区别。

也许有人会说,家长就是在场边大声指挥孩子怎么合理踢球,也是为孩子着想,问题有你这么严重么?那么,笔者再来告诉你,一直在自主自信状态下踢球的孩子,会有怎样的蜕变!

我孩子8岁时参加的兴趣班球队来了一位教练,这位教练在训练中依然花大量时间和孩子们做游戏,很少开展技术练习,一些家长甚至质疑是不是“捣糨糊”,这样的队伍能在比赛上摆脱垫底的命运么?

一年后在这位教练的带领下,这批孩子们在球场上球场外的变化,给了家长们很大的惊喜,也给此前干着急的家长上了一课——教练那套看似以游戏为主,和孩子们玩成一片的足球教学,其实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言很有针对性,把枯燥的技术训练融入到游戏中,培养了孩子们对足球的兴趣之余,在比赛中也显示出了一定的实用性。例如训练中玩“抓尾巴”的游戏,教练要求孩子们尽量横向移动步伐,不要背对追捕者盲目逃跑躲避,还鼓励孩子们在游戏中变向摆脱,其实这些都在足球赛场上可以实际应用。有趣的是,训练中教练还经常言语“干扰”孩子们:“抬头看,天上有飞机。”“嘿,回头看,你妈妈在旁边叫你。”然后,趁着孩子们分神的时候出击……训练下来,孩子们不仅步伐灵活了,专注度也提高了不少,他们现在经常互相提醒:“小心,不要上了教练的当!”

足球是一项团体运动,团队协作意识也相当重要。平时训练分队对抗时,教练会让孩子们自己商量战术和踢的位置,也会要求孩子们轮流做守门员。即使因为位置轮换导致球队有失球,埋怨队友的行为是绝对禁止的,所以,球场上只有孩子们互相鼓励的加油声,只有进球后与队友、教练一一击掌庆祝的热血场景,从这些孩子的眼神里,你渐渐可以看到一股坚韧、不服输、团结一心的光在燃烧。

当孩子们偶尔在球场上发生冲突时,这位教练不会为了节省时间去“强行干涉”或“主持公道”,而是留出时间让起冲突的孩子自己思考行为,自己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而他坚持和其他孩子一起等待,等待孩子自行解决问题后的归队。久而久之,孩子们其实潜移默化都明白了,不能因为个人的冲突问题影响了团队,足球是用脚来掌控全场的,而不是靠斗嘴或动手,所以到了比赛场上,孩子们虽然逼抢凶狠,但一旦听到哨声绝不会对裁判的判罚喋喋不休,他们的心思和劲道只用在踢足球本身。

就是因为信任教练的专业,家长平时也不在场边胡乱指挥孩子,避免了孩子分心或者过于依赖指令,渐渐的,我们在这群孩子眼睛里,发现了那种自信的光芒,看他们踢球有拼劲也有自己的主见,无论球队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会自己去应对,而你去观察那些一直在训斥喝骂环境中踢球孩子,脸上基本上都没有什么笑容,眼神闪闪烁烁,踢起球来往往呆板而缺乏自信。

或许,在球场上裁判的判罚不是每次都正确,或许教练的有些做法或训练模式让大家看不懂,家长们需要斤斤计较么?

有些老爸总想在孩子身上实现他们未实现的足球梦,但是试想一下,你连在足球场上,都不让孩子自己去经历一些可能出现的不公平、不讲理的事情,他们将来怎么去面对更为复杂的人生呢?你如果不允许孩子在踢球过程中出现犯错或失误,他们又如何去学习和进步呢?

我们很多家长,是该好好彻底反思一下自己在球场边的行为了,因为你的行为不但影响着自己孩子,也影响着其他来踢球的孩子,甚至影响着那些还在犹豫不定是否支持孩子来踢球的家长,更因为一条底线——无尊重,不足球!

在我看来,当家长在球场边大声指挥孩子甚至斥责孩子踢球的时候,其实,你们正在亲手抹去孩子眼睛里的光!这不仅存在于家长陪伴孩子踢球的态度中,其实也存在于很多家长陪伴孩子学习的场景里!希望在球场边的家长们,一起成为BEST SUPPORT,请试着为在场上拼搏的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1.孩子们是NO.1

2.赢得比赛虽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可以享受比赛

3.球迷(家长)需要加油!教练负责指示

4.不要把愤怒喊进球场

5.给孩子们做好模范

6.不要忘记微笑

7.支持孩子们的成长

二、早放手、更自信

在陪伴孩子去踢球的日子里,我发现,一群差不多同龄来参加足球训练的孩子,有些是由父母接送,有些孩子则是独自前来,那些独自前来训练的孩子到了球场上,表现往往更动脑子更有决策力,你信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扯远一点。

前年开学前暑假的最后2个星期,给刚升上初中的孩子报名,参加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志愿者活动。每天中午,孩子一个人从家里出发,公交换乘地铁前往纪念馆,在馆内做一个下午的志愿者工作,然后自己下班回家。据孩子说,其他一同做志愿者的基本上都是高中生甚至大学生了,虽然他现在的任务是守护镇馆之宝——《共产党宣言》,但他的目标是几年后可以有机会成为义务讲解员,把中共一大纪念馆展出文物背后的故事介绍给更多参观者听。

为什么放心让他独自一人前往中共一大会址做志愿者?

最简单的初心,就是不希望他在家与手机游戏为伴,可以自己出去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与事情。

或许有人会说,现在的交通环境、社会环境对孩子独立面对并不友好,如果孩子在路上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状况,会不会不知所措呢?

对于他,我还真没有这份担心,毕竟,从小学四年级起孩子放学后就已经独立坐公交车回家,虽然一开始,他也发生过在车上睡着坐过站、把帽子、公交卡弄丢了各种各样的窘境,但这些状况之外也让他学会了冷静应对。还有一点,他是一个遵守规则且惜命的孩子,这就保证了他不会为了少走几步而冒险乱穿马路,懂得远离危险。

记得有一次独自回家的他,遇到狂风暴雨的天气,手里的漫威雨伞直接被吹到了马路中央,他思考了一下,就原地打消了追回雨伞的念头,还给妈妈打了个电话:“雨伞被吹走了,风雨太大,我不打算去马路中间捡了,我先回家了哦。”对于孩子这样的决策,你还能说什么做什么?当然是再买一把漫威雨伞给他喽。

其实,教我家孩子踢球的青训教练,也十分推崇孩子们自己上学放学,或者自己整理装备来参加训练。在他看来,孩子们自己前来训练,可能一开始会遇到一些小麻烦和突发状况,但学会自己面对将是一种成长,而且教练经过长期观察发现,一般那些能自己独立前往球场训练的孩子,他们在球场上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往往更强一些,遇到对手逼抢不会心慌意乱;与此同时,自己独立前往球场训练的孩子,没有父母帮着整理装备、准备水,训练结束后也没有父母帮着擦汗、帮着捡球,长期以往,不仅训练前后会在场下把装备整理得井井有条,不会丢三落四,在球场上也会展现更有大局观以及团队意识的一面,愿意为团队付出更多!

事实上,支持孩子上运动兴趣课,最初是抱着强身健体,让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一下的目的,科学调查显示,孩子在一场足球比赛中所需要的思考决策、执行力,用脑的消耗远远超过了一次考试。更不用说,踢球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自己发现问题,思考,行动,和周围的人合作,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踢球,不仅可以提高技术,还能让孩子们勇于挑战,磨练意志,无惧失败,获得心灵成长的力量!

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不仅在这里提高了球技,还学会了很多足球以外的东西,

沟通交流的能力。在踢球中,孩子学会了与人相处,与人沟通的能力。有时孩子们之间吵架了,教练不会做和事佬,或者做法官硬性要求哪一方认错,而是让孩子之间去解决了,这样等到他们长大了,也会知道怎样自主地去解决问题;

团队合作的意识。足球不是一个人的运动,教练会时刻激励孩子和场上的伙伴齐心协力达成目标,而不是质疑或埋怨队友,这样他们长大以后,工作中生活中不管遇到喜欢的人或者不喜欢的人,都会掌握相处的方式;

自信担当的态度。在教练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会把足球和水壶放得整整齐齐,也会帮教练回收训练器材,整理训练背心,而非随手一扔,这些都会潜移默化的成为孩子长大后的好习惯,成为做事有条理,内心强大而又心细如丝的人。

内心感恩的养成。每次训练结束,孩子们都会整齐地排成一排,在队长的带领下,分别向教练和家长鞠躬感谢,感谢教练的指导,感谢家长的陪伴付出,并一一握手,更难能可贵的是,当然是在欢乐与笑声的足球训练背后,孩子们学会更加努力、坚强、自信地面对未来的人生!

三、不放水,待超越

如果某天和自己儿子同场踢球,你会“放水”让着自己的孩子么?

我会全力以赴认真踢!这也是我在陪伴孩子踢球中学到的育儿经之一。

或许有人会说,跟孩子踢球还那么较真干吗?假装自己脚下拌蒜被孩子断球,让孩子进老爸几个球开心一下,这不香么?

不香!

父子竞技,爸爸踢球不要去故意让着儿子,那是因为我坚信,终有一天,他可以终究可以凭实力超越我,抢断我的脚下球,过我,射门一气呵成!我没必要自作聪明提早“放水”,导致未来某一刻,他真的凭自身实力可以做到时,却已经失去了第一次超越父亲的那种喜悦,当初的“放水”是不是“草率了”?

事实上,我一开始也没明白父子一起踢球不要故意让孩子的道理,那还是早年陪孩子踢球时,遇到一个踢球孩子的父亲,虽然他自己是个偏传统的青训教练,但在球场上从来不让着当时7岁的自家孩子。在一次教练组织的亲子对抗中,他突破自己儿子毫不脚下留情,他希望用认真态度和以身作则,逼出一个敢于迎难而上的孩子。

不过,这位父亲似乎对孩子有些严厉,作为旁观者我发现,每次比赛这位父亲不能来看球时,孩子的表现更积极更自信。后来这位父亲可能也意识到这点,好几次我看他已经来到了球场,却站得远远地看儿子踢球,或许就是不想给孩子更多压力吧。

此刻,话题从父子同场踢球要不要“放水”,转向父亲要不要赞美表扬孩子?我观察到,孩子所在俱乐部的教练在训练中,会用抑扬顿挫的声调,会用近乎夸张的语气,表达“惊讶、厉害、不敢相信你做到了!”即时鼓励孩子们踢出的一个好球,甚至一个动作,教练们都毫不吝啬给出赞美,让孩子们的内心很燃!

但是,中国爸爸看儿子踢球多数要求甚高,他们很少直接脱口而出表扬鼓励孩子,在场边指手画脚表示不满的却很常见。

有些父亲很内敛,仅仅用鼓掌来表达对孩子踢出好球的情绪;有些张扬的父亲,有把成人足球的陋习和胜负情绪带给孩子。

我始终认为,场边的父亲,不应该比孩子更想赢比赛,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和上帝视角,去指挥场上的孩子怎么踢球。所以,作为父亲我选择专注而安静的看球,我也鼓励赞美我的孩子,有时候在朋友圈发他踢球的视频,并稍作点评,其实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给我的孩子刷微信朋友圈看的,这是表达我对他赞美与肯定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父子之间的一种沟通方式!

作为陪伴他成长的一个父亲,我和孩子在日常竞技中,无论是踢球,还是打乒乓,甚至是拳击较量,我都采取“不放水”的态度,因为我希望用自己的全力以赴的态度,教会他做事的专注,更因为我在等待他一样样超越我,真真切切感受第一次超越的欣喜!

对于孩子的培养来说,有很多成功的体验,失败的体验都很重要。

孩子有没有经历这种经验的积累,他们做人的厚度与阅历是不同的。

就好像踢球,看眼前的结果,没人认为输是好的。但是,到底是为了什么让孩子们进行比赛?是为了让孩子尝试在比赛中打出训练的内容;知道自身的问题和成长点;获得很多成功的体验,失败体验;感受胜利时的喜悦,失败时的不甘心;以大分差取胜的比赛,以大分差失败的比赛,可以让孩子更了解自己,更了解知道强手的速度和水平……

然后,总结回顾比赛,发现问题,再通过训练来强化自身。通过一次次的重复,让孩子们一点一点地成长起来。

当然这种成长是每天积累的结果。作为家长不要过于执着于眼前的结果,从而做一些使孩子们的成长减速的行动!

撰稿:谢士红

供图:张邗铭家庭

发布:许贞 

责编:马云豪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