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一批发明家诞生——我校学生26项作品获第十七届上海市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2022年第十七届上海市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选拔活动初评揭晓。我校有26个项目获奖,包括科幻画作品7项,人工智能(编程)作品5项,创意作品4项,发明作品10项。根据初评结果,我校获奖项目中有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8项,有6项作品被推荐参加全国赛,还有3项作品入围上海地区终评,具体获奖名单见下表。入围全国赛作品展示本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科幻画作品以“科技振兴美丽农村”为主题,我校有4辐作品荣获上海市一等奖,其中有3幅作品入围全国赛。初二(13)班乔怡宸同学从小就十分喜爱美术,积极参加科幻画比赛。疫情期间,她通过线上采访亲戚朋友,了解到国家新农村的变化,尤其是在电商平台的影响下带来的购物方式上的变革,于是她决定用画笔将农村直播购物的场景呈现出来,代表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画面背景选择了江南水乡,主色调选用带有紫调的中国蓝,体现科技感,清晨雾气濛濛的水乡也是蓝色,商务平台、物流,用了大家最熟悉的淘宝色。她想让观众一看到这种购物模式和色彩就能引起共鸣,回忆起购物的愉悦感。乔怡宸科幻画作品《水乡e时代》预初(3)班潘怡蕴同学把绘画作为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她认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创作畅想未来,描绘身边的美好事物!她的参赛作品是《“云上”乡村》,画面中心是乡村振兴路上利用互联网直播销售农产品的场景,背景上方穿插一些现代前沿科技,下方则是美丽朴实的乡村景色,整个画面体现了农业插上科技“翅膀”,直播带货“云端”赋能的理念!潘怡蕴科幻画作品《“云上”乡村》初一(10)班郑梓鋆的科幻画作品是《农村能源转换机》。她构思设计了一套神奇的农村资源综合利用系统。首先该系统轻巧便利,设置在牲畜日常活动的场所,可以将粪便收集起来,经过发酵、催化等加工处理变成清洁的沼气能源,还可以把残渣输送给花草树木做肥料。其次,它可以把农作物中无法降解的粗纤维,重新利用起来,制作成环保纤维。农村能源转换机,既减少了农村环境污染,又有效利用了各种资源,变废为宝,让农村成为绿色环保的家园。郑梓鋆科幻画作品《农村能源转换机》预初(2)班胡奕铭预初(2)班胡奕铭同学的参赛作品是《一款适老的智能健康检测保健U型枕》,该项发明的灵感源自新冠疫情,他先后设计和制作了三版可穿戴智能空气净化装置,曾在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进行云直播,并在央视网进行转播。这次参赛作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迭代开发,以一个小小的U型枕为载体,采用Arduino芯片、C语言编程,充分整合多种保健功能,包括健康监测,护颈加热、空气净化、语音控制等,同时还开发出手机健康监测APP,旨在解决老年人的三大问题:健康实时监测、空气污染及时防护、方便语音控制。该作品已经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的初步审查,极具实用意义和社会意义,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有更多老年人使用这款U型枕!初一(10)班 彭子涵初一(10)班 彭子涵同学平时就对家中的生活电器非常感兴趣,喜欢查阅相关书籍, 课余时间经常研究这些电器的工作原理,他发现家中的空气净化器、除湿器和净水器都是与水、空气有关的电器,而且工作原理有互通关联的地方,就一直琢磨着是否可以设计一套三合一的装置,仅一台家用电器就能实现三种功能,达到一机多用的效果,从而解决家庭中生活家电种类繁多、占地空间大,费用高等现状。于是他提出了《一种具有空气净化、除湿和净水功能的家用装置》的创意,荣获上海市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创意作品一等奖,并入围全国赛。他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学校“崇尚科学”的理念始终激励着他在科创之路上不断前行!初一(16)班 颜子钦初一(16)班颜子钦同学经常看到妈妈为爷爷进行拔罐治疗缓解腰肌劳损和颈椎病,但是真空拔罐器存在拔罐压力和控制时间难以调节,以及需要人工抽气等问题,因此,他开发了一款“懒人”智能真空拔罐装置,参加了第十七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评选,入围上海终评并推荐参加全国赛。该装置具有蓝牙和智能控制模块,用户通过手机APP连接拔罐装置,便可与之交互,完成真空拔罐器的压力控制、时间设定以及自动抽气/放气功能,实现拔罐自动化,操作简单,单人即可完成,便于居家日常的拔罐保健。颜子钦同学认为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预防、治疗、康复全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作用,希望可以有更多同学来关注中医、了解中医,并使用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来赋能中医,让中医焕发新的光彩,为健康中国助力。徐汇中学重视学生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基于学习和生活实际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初高中生人人做课题。后续学校还将在自适应平台上开通师生互动研讨功能,保障学生课题的顺利实施,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做真正的研究,在研究中体验成长快乐!撰稿、图片:苏裕、参赛学生发布:许贞责任编辑: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2021年汇学科技十大成果一我校参展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探究未来人工智能——我校参展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2021年7月7日,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迎来正式开幕前的定向邀约和媒体开放日。我校是上海市科创特色高中,建有“2+X”科创课程群32门,其中人工智能16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机器人火星车、火星救援、卫星制作与应用、高铁调度与驾驶,波音787飞行等,其中5G+MR是全球首个中学科创教育实验室。被评为科技部中小学人工智能项目实验校。我校受邀参加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并带来了无人驾驶智能小车、机器人火星车、5G+MR眼镜、FIND智能钢琴等人工智能前沿产品,展台位于长三角教育数字化转型展区。我校作为中学代表参展,以16门人工智能课程在中学的实践开发引领人工智能教育,在2021年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现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校在首届长三角青少年人工智能奥林匹克挑战赛中有18人获奖,其中一等奖1人,二等奖7人,三等奖10人。我校在2021年徐汇区人工智能竞赛五个项目中有24人获奖,其中一等奖3人,二等奖10人,三等奖11人。二我校5G+MR 案例被选用教育部《中小学智慧校园蓝皮书(2021-2022)》,获教育部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的第二届创新成果奖。三我校教师在全国创新型名师孵化大赛中蝉联一等奖2021年11月13日,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大会(EASDC)暨第八届创新型名师孵化大赛决赛(IFT)在线成功举行。全国近百位教师参加了本届比赛,经过初赛、复赛多轮评审选拔,我校高倩老师荣获一等奖,吕健老师荣获二等奖。四我校被评为“十四五”期间首批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五我校承办第18届上海市未来工程师大赛2021年11月13日上午,第十八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终评)在我校顺利举行。根据前期线上线下评审结果,由大赛组委会在全市范围内挑选出10%左右学生入围终评,在我校重徳楼1-3楼教室各个项目组的专家对入围终评学生进行线上评审。我校有40名同学获奖,其中一等奖5人,二等奖13人,三等奖22人,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六2020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发展中心年会暨徐汇中学科创特色展示在我校举行2021年1月19日,2020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发展中心年会暨徐汇中学科创特色展示在我校举行。大会由科创教育中心总协调曹根林主持,徐汇区教育局党工委书记姚黎红,中国教育学会科创中心主任张志敏,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参加本次大会并讲话。七我校又成为上海市中小学新科学新技术创新课程平台新课程开发试点牵头学校;我校102项、110项学生研究课题分获市教研室双新科创课程平台2020年度、2021年度优秀认证。八我校成为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实践站九我校有9名高一年级学生入选2022年上海市中学生“英才计划”。经过笔试考核、前置培养及高校面试等层层选拔,全市有147名学生入选“英才计划”。我校共有9名高一年级学生,分别被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录取为“英才计划”学员,录取学生数量在全市参与选拔的42所学校中名列第三。英才计划学员王梓豪同学参加了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十我校在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和创新大赛中再创佳绩我校在第19届上海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中荣获贡献奖,高二(1)班王梓豪同学荣获“明日科技之星”称号,初二(13)班陈方楷、王孜同学,初三(2)班孙昕黄同学以及初三(8)班郭东昊同学荣获“科技希望之星”称号,另外还有9位同学荣获创意奖。我校在第36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有17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举办第4届科技教育创新大会暨徐汇中学第33届科技节我校举办了三场中学生创业项目发布会,有157个创业项目提出申报。我校举办了首届创意设计大赛,收到238件作品,有124件作品获奖。我校评选出第四届徐汇中学科技之星,有23名学生荣获科技之星个人奖,2个团队荣获科技之星团队奖。撰稿:苏裕视频制作:丁磊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喜报!汇学学子在人工智能竞赛中斩获佳绩我校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创建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生态,特组织学生参与2021年徐汇区人工智能竞赛,本次参与的项目有:1、创意机械结构设计(个人赛)2、机器人竞速挑战赛(个人赛)3、RoboMaster青少年挑战赛云对抗(团队赛)4、无人机迷宫挑战赛(团队赛)5、视觉竞速挑战赛(团队赛)日前,人工智能竞赛已圆满结束。经自主报名、云对抗、线下评选等环节,已角逐出相应奖项。汇学学子在此次人工智能竞赛中,有3位同学获得一等奖,10位同学获得二等奖,11位同学获得三等奖。让我们恭喜以下获奖同学!以下是我校学生开展人工智能社团和参与人工智能竞赛的精彩照片:胡奕铭同学参加“视觉竞速挑战赛”获得一等奖:周子豪和汤子淳同学参加“无人机迷宫挑战赛”的精彩视频:我校是上海市科创特色高中,建有“2+X”科创课程,其中人工智能16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机器人火星车、火星救援、卫星制作与应用、高铁调度与驾驶,波音787飞行等,其中5G+MR是全球首个中学科创教育实验室。被评为科技部中小学人工智能项目实验校。2021年7月,我校受邀参展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展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推动社会加速进入智能时代,也深刻影响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我校非常重视在中学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帮助中学生奠基面向智能时代的核心素养。期待着老师和同学们在人工智能领域再创佳绩!撰稿:张梦亚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汇学涌现新一批“未来工程师”2021年11月13日上午,第十八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终评)在我校顺利举行。根据前期线上线下评审结果,由大赛组委会在全市范围内挑选出10%左右学生入围终评,在我校重徳楼1-3楼教室各个项目组的专家对入围终评学生进行线上评审。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领导和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领导出席了大赛,我校正高级、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曾宪一校长出席大赛。曾校长介绍了徐汇中学打造未来科学家工程师摇篮,建设科创特色研究型学校的具体做法,并陪同市区领导观摩比赛现场,参观了汇学校史馆及砺行楼创新实验室。各项目评审现场本届未来工程师大赛的主题是“以智慧和行动,创新每一天”,共设置了包括结构工程师、建筑工程师、机械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航天工程师、工业设计师在内的六大板块、八大竞赛项目。经过组委会评审,2021年11月27日在上海教育网上公示了获奖名单。汇学学子再创新高,共有40人获奖,其中一等奖5人,二等奖13人,三等奖22人,是全市获奖人数最多的学校,具体获奖名单如下:回顾整个赛事,我校从承办区赛到市赛,从组织线下现场竞技到线上专家评审,持续了近两个月,为未来工程师大赛的顺利开展提供平台。10月12日-19日,我校承办了徐汇区第25届“汇学杯”未来工程师大赛,来自全区40所中小学312名学生参与了比赛,我校共有148人申报区赛(“汇学杯”赛道+“园南杯”赛道),经过角逐,徐汇区评选出88个参赛队共152名学生入围市赛,其中我校晋级市赛的有43人,并且有114人在区赛中获奖。10月31日,我校承办了未来工程师大赛徐汇分赛区线下比赛,包括结构工程师-横梁承重、机械工程师-逢山开路之竞速和旱地冰壶机器人三个项目。作为全市18个分赛点之一,来自徐汇区未来工程师大赛入围该三个项目市赛的49位同学在我校重徳楼1楼和2楼进行了线下竞技。学生们通过现场制作、调试和比赛,既提高了动手实践和应变能力,也体现了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结构工程师-横梁承重项目机械工程师-逢山开路之竞速项目机械工程师-旱地冰壶机器人项目我校自2016年组织学生参与未来工程师大赛以来,不断增加参赛项目和参赛学生数量,自2018年承办区赛以来,连续四年被评为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已经承办了两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市赛,有4人荣获“未来工程师”称号,获奖人数累计96人,且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见下图),充分体现出学校重视科技创新教育和工程素养培育的成效。徐汇中学为培育未来科学家、工程师搭建平台,在全区乃至全市未来工程师大赛中起到辐射引领作用!撰稿:苏裕摄影:陆舟斌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第四届徐汇中学科技之星评选结果公示一年来,徐汇中学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取得了丰硕成果。据统计共有712项科技类获奖。其中包括学生科技获奖691项,市级及以上获奖333项,区级获奖358项;学校在科技方面荣获集体荣誉共11项,市级5项,区级6项。教师获奖10项,国家级1项,市级5项,区级4项。为表彰在科技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经过学校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组织评审,23名学生荣获第四届科技之星个人奖,2个团队荣获科技之星团队奖。特此公示!具体名单如下:上海市徐汇中学2021.11撰稿:苏裕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上海市徐汇中学第四届科技之星评选方案一、指导思想:为全面推进徐汇中学建设科创特色的研究型学校的发展目标,五育并举,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精神,表彰在科技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同时为徐汇区“光启区长奖”的评选奠定基础,特开展上海市徐汇中学第四届科技之星评选活动。二、评选对象:徐汇中学全体学生三、评选条件:在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参加市级或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例如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上海市百万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等),荣获一等奖的学生个人或团队。获奖时间以证书为准。四、评奖时间:11月份完成评奖,12月份颁奖。 五、评选方法:学生个人/团队须填写科技之星申请表,11月21日前提交到邮箱:xhzx_xhedu@163.com,经专家审核,评选出科技之星名单,在汇学公众号上进行公示。科技之星须提交获奖证书扫描件电子稿,并参与学校科技节交流展示活动。六、奖励办法:1、由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负责完成制作获奖证书、奖杯、展板等,并举行颁奖仪式。2、获奖学生材料编入“汇学年鉴”,并在“汇学”公众平台进行宣传学习。上海市徐汇中学2021.11
-
我校承办徐汇区第25届“汇学杯”未来工程师大赛2021年10月12日到19日,由上海市徐汇中学和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共同承办的徐汇区第25届“汇学杯”未来工程师大赛,首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根据第18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的要求,本届“汇学杯”共设置了四大类比赛项目,涉及到机械工程师、航天工程师、工业设计师、软件设计师领域。截止到10月12日,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区40所中小学,190件参赛作品,另外还有24个团队报名参加软件工程师项目。10月16日上午8:00,软件工程师项目在云端举行即时赛。组委会通过参赛团队预留的邮箱发布赛题,要求学生团队协作,根据前期对交通拥堵路口交通状况和红绿灯设定情况的调研,用人工智能的方法、特别是图像识别算法对路口各个方向的车流状况进行识别,根据这些数据建立更合理的红绿灯控制模型。在10个小时内提交一份软件设计文档,并拍摄视频展示汇报。经过专家评审,推荐10个团队38名学生(具体见名单)参加市赛。10月17日上午8:30,机械工程师项目线下比赛在徐汇中学重德楼举行。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陈弘副主任,管理办姚建兰老师、吴骁奕老师,徐汇中学正高级、特级教师,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主任史莉莉老师以及金山干巷的老师和同学们亲临现场观摩了比赛。其中,逢山开路之竞速项目在徐汇中学重德楼103举行,分为小学组和初中组两场竞技,全区共有94名中小学生参赛。该项目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单马达步行机器人,在30秒内撞倒场地上9个倒立的矿泉水瓶,用时越少越好。比赛现场,每位参赛者都带来了自制个性化机器人,利用不同的行走方式,模拟横扫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场上观摩的老师和同学们也在为选手们加油鼓劲。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由裁判评选出8位同学入围市赛(具体见名单)。旱地冰壶机器人项目在徐汇中学重德楼2楼举行,共有来自6所中学的19支参赛队伍进行现场比拼。该项目要求3人组成一个团队,每个团队设计并制作一个旱地冰壶球机器人,机器人上有一个启动开关,队员只能通过此开关来启动它,不能遥控或线控,机器人投掷冰壶的方式不限,使冰壶以平移运动滑行的方式到达得分区域获得分数。比赛中冰壶要一个接一个投掷,前一个冰壶完全停止,队员与裁判确认分数后,移走冰壶再打第二个,3分钟内取前三个有效成绩记分计时,分数相同的参赛队用时越少者胜。旱地冰壶是冬季奥运会项目冰壶的普及版,是一场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游戏。比赛现场,队员们都十分卖力,他们有的跪在地上接冰壶,有的趴在地上调试机器人,有的在调整参数和投掷位置,充分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经过裁判评审,最终推荐8支代表队入围市赛(具体见名单)。10月17-19日,汇学杯组委会在专家指导下对全区航天工程师和工业设计师项目提交的77项参赛作品进行了评审,并推荐36项优秀作品参加市赛(具体见名单)。航天工程师项目分为实物设计组和软件设计组,该项目要求学生着眼于现实科技结合创意设计一个有人和无人控制的月面可移动实验室,使之能在月球表面行进、勘探、通讯、试验等一体化操作,为人类在月球基地正常生活和开展各项科研活动提供保障。每个作品都独具匠心设计,展示了同学们探秘月球的奇思妙想。工业设计师项目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图形设计软件进行三维创意,设计并制作一款外观独特,且能够统计数量并显示的智能零钱盒。培养学生的财商,形成勤俭节约的意识。每件作品上面都有专属logo,同学们利用不同原理统计投币数量和币值,展现了学生的智慧和创意,是科技与艺术融合的体现。本届“汇学杯”首次尝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生提交的项目申报书,照片,视频等材料以及比赛现场的竞技,充分展现出未来工程师的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市赛入围名单撰稿:苏裕摄影:陆舟斌及学生参赛作品发布:许贞编辑: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徐汇中学第4届科技教育创新大会暨第33届科技节开幕——科学家进校园科普讲座活动2021年10月8日中午,由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办,徐汇中学和上海市业余科技学院承办的科学家进校园科普讲座活动在崇思楼小礼堂举行,本次活动也拉开了我校第4届科技教育创新大会暨徐汇中学第33届科技节的序幕。出席活动的专家和领导有同济大学航空与力学学院教授沈海军,上海市业余科技学院(上海科学会堂服务中心)副院长李丽,区县工作部主任尹丽丽,徐汇中学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主任,正高级、特级教师史莉莉。科技总指导苏裕老师主持了活动。全体高一年级学生聆听了一场由同济大学的沈海军教授带来的讲座——“解密神秘的黑匣子”。沈海军教授由2014年的马航MH370失联事件引入,使同学们对黑匣子与航空工作之间的联系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随后,沈教授介绍了黑匣子的外形和构造,原来黑匣子不是黑色的,而是明亮的橘红色,上面有反光胶带,便于人们辨别。同时黑匣子内部包含了飞行数据记录仪(FDR)与录音记录(CVR)两部分,解答了大部分学生们对于“空难后数据从何而来”这一问题的疑惑,并令大家更进一步地认识了黑匣子。而对于黑匣子记录数据分析这一较为抽象的操作,沈教授为大家播放了一段关于2015年台湾复兴航空事故的视频,并在视频过后结合黑匣子的安装位置对此操作进行了解释说明。“为什么黑匣子能在空难发生之后仍旧得以保存呢?”沈教授分别从温度、重力撞击以及水压三个方面介绍了黑匣子“金刚不坏”的原因,接着由浅入深,为大家呈现了黑匣子的结构与原理,同时,与讲座之初所提到的的马航MH370事件相联系,沈教授告诉大家由于海洋中自带的噪音以及水深的影响,黑匣子非常难寻找,并再一次通过视频,使同学们更能切身体会搜寻黑匣子的不易与艰辛。讲座的最后13分钟,沈教授为大家播放了有关1997年南航空难的视频,其中机组人员的原声令会场上的气氛一下子凝重了起来,坐在小礼堂的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不禁为机上的人员捏了一把汗,同时也意识到了黑匣子对于还原事故现场的重要性。本次讲座,沈教授通过一些珍贵的视频资料,使本抽象难懂的概念与原理具体化,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同学们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对黑匣子的结构和功能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也意识到了当今的科技并不完美,依然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与突破,实现“不可能”。将来是否有更好的工具或者方法来取代黑匣子,更加实时精准地传输记录数据,还原事故现场,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而如今的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努力向自己的目标与理想靠拢,使未来掌握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撰稿:高一4班 张家瑜摄影:丁磊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上海市徐汇中学第4届科技教育创新大会 暨徐汇中学第33届科技节活动方案 指导思想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研究实践能力,营造师生共同开发项目,参与课题研究的氛围,展示学生在校本特色课程学习和科技实践活动中的优秀成果,辐射我校作为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的引领作用,凸显我校科技特色高中的办学特色,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学习,互动交流,收获成长!活动主题:科技开创未来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2月活动对象:全校师生活动内容(一)承办杯赛1. 徐汇区第25届“汇学杯”未来工程师大赛2. 第18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3. 首届“汇学杯”上海高中生未来工程师大赛4. 首届“汇学杯”上海高中生科创论坛(二)科技论坛1. 专家讲座:科学家进校园活动专家讲座2. 培训讲座:微视频制作指导3. 成果展示:中学生优秀微视频、创意设计及优秀课题展示、中学生创业项目发布会(三)组织参与市、区级科技比赛1. 徐汇区第25届“汇学杯”未来工程师大赛2. 2021上海创客嘉年华首届建造节暨第四届青少年创意木工大赛3. 第三届国际青少年人工智能交流展示会4. 第十二届“赛复创智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意设计评选活动5. 第18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6. 第七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活动7. 徐汇区第13届头脑奥林匹克亲子擂台赛活动8. 2021年徐汇区青少年电子设计制作活动9. 徐汇区青少年计算机应用操作竞赛10. 徐汇区青少年科技论坛(四)颁奖活动(暨科技节闭幕式)上海市徐汇中学2021年10月9日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我校在第十一届“位育初·南模初”杯天文科普系列活动中荣获团体一等奖
-
我校荣获“红色筑梦”2020年上海市徐汇区红色建筑创意制作线上实践活动中学组团体二等奖
-
我校在徐汇区第24届“汇学杯”未来工程师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
-
我校荣获徐汇区第十七届“宛平杯”生命教育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
-
我校荣获2020年徐汇区田二杯《救救野鼠》野生动物保护活动优秀组织奖
-
我校荣获2020年徐汇区第十四届“斜土·日新杯”生态家园绿色活动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