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0日下午,徐汇中学历史教研组成员和徐汇区历史名师工作室、徐枫学区历史名师工作室、普陀区历史名师工作室的学员,以及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同学们齐聚南校区,共同参与由徐汇区历史名师工作室和徐枫学区历史名师工作室举办的教学研讨活动。
活动的第一部分是徐枫学区历史名师工作室的两位学员就《中国历史》(第一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进行了同课异构的教学展示。我校刁娅君老师在全面梳理教学内容、掌握单元整体结构的基础上,确定内容主旨,通过层层深入的设问,引导学生对王莽托古改制与西汉之初施政措施、王莽托古改制与刘秀柔道治国、东汉之兴与东汉之衰进行比较,进而体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来自市四中学的王小雅老师则另辟蹊径,从“民谣证史”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从民谣中提取历史信息,在理解东汉时期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分析民谣的史料价值和证史路径。
活动的下半场由徐枫学区工作室主持人、我校的朱幸福老师主持。上海师大和华东师大的同学们在评课环节都高度评价了两位老师对教材的解读和对史料的挖掘,同时在讨论法的应用和师生互动环节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南洋模范中学的张琳佳老师表示两节高水平的初中历史课也为她在高中学段的历史教学提供了启发和帮助,进一步明晰高中学生经过初中历史学习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华育中学吴芸老师从逻辑性、思辨性、迁移性等方面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为大家提供了评课的新思路。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刘琼敏副教授的微讲座从教学目标的可检测度、情境创设的适切度、问题设计的思维度、材料选择的丰富度、结构板书的严密度、作业设计的开放度等方面对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给一线教师的课堂实践提供深层次的启发。
在最后的总结环节,朱幸福老师从“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三个问题出发,指出刁娅君老师和王小雅老师都在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关注史学思想方法的落实,以及中学历史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
本次活动不仅有中学历史教师们的跨区互动,还有中学与大学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启迪了我们对于中学历史教学的深思。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要在思考中不断突破、创新、发展。
撰稿:周珂
摄影:周珂
发布:许贞
责编:陶琦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