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教学月,命题的旋律萦绕在徐汇校园,2023年4月26日,徐汇中学高中数学组于重德楼210室开展了以“拨动命题旋律,奏响数学音符”的主题教研活动。本次教研由教研组长刘燃老师主持,邀请到杨浦区教育学院正高级教授王国江教师在线指导,线上线下同步,全体高中数学组教师和高二部分学生代表共同参加。教研活动通过师生分享命题交流的形式展开,以期达到以研促教的目的。
本次主题教研邀请了高二年级的五位学生分享命题心得,他们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四届中法中学生数学交流活动中,参与角逐了六个模块的数学命题,并在三个组别类获得了青少年交流特使荣誉称号。学生们汇报了自己命题参加大赛的创作过程,感谢了指导教师刘燃和吕健老师的付出,并对学校提供了如此高规格的比赛机会表达了感谢。切磋琢磨,渐匀渐活,命题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增长学识,历练自我的机会,促使大家在互助中迅速,更得以站在出题者的立场上揣摩题目意图,悟出教师对于题目难点,易错点设置上的用心,更为深刻地理解考场上面临的各类题型,实为受益匪浅。
接下来是吕建老师分享命题指导的过程,吕老师首先从命题的原则入手,在命题时,要遵循科学性、明确性、全面性、整体性、合理性原则来保证命题的质量;同时在命题时要列出“双向细目表”,细目表要包含两个维度:一个是知识层次,一个是能力层次,合理的确定考查各知识点在能力层次上的具体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其次是命题的方法,吕老师给出几种常见的命题方法,如:条件变式,结论变式,条件与结论互变,条件和结论全变等,再结合实际给大家讲解。最后是通过编题教学,把“变”的思路、过程渗透到命题过程中,并让学生自己尝试命题和破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刘芳老师则以“探寻红色足迹”为例,阐述了在命题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新教材的实施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数学建模是传统教学中不曾触及的学科知识。如何命制适合的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建模?刘芳老师给出了她的几点体会:1.建模情境应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在学生理解情境的过程中设置障碍;2.对建模后学生可能使用的模型进行预判,减少出现复杂模型的可能性,使得模型求解尽量简单易算;3.解模后还需释模,数学建模的终极意义是“来源于生活,并能回归于生活”,所以学生需要对所得出的模型结果进行生活化解释,如果情境过于复杂,对于释模的过程也是不利的。在“探寻红色足迹”案例中,刘芳老师根据学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经历4次修改问题情境,不断减少干扰因素,集中核心要素,引导学生的思路往较为一致的大方向发展,最终得出可行的研究成果。接下来展示的的高一备课组的刘芳老师,刘老师以新课程与新教材作为切入点,在为全体教师点明主要的新旧变化后,提出了整体的命题策略。过去的“旧题”无论是难度还是考察方向,都无法契合当下的教学内容,因此自主命题的意义也日渐突出。刘老师认为一道真正有意义的题目可以为后续的学习与解题提供思考桥梁。同时刘老师认为题目不应该限制学生的思路,不应只有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应该在知识正确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解题中接触到并不是死板的模板,而是灵活的思路。
上海市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高中数学教研员王国江老师会上做了点评指导,他高度肯定了我校基于新课标、新教材、新评价的高中数学命题研究的主题研讨活动,对我校教师始终保持对教研活动的高度重视及参与热情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我校改进命题、增强教学创新意识这一理念。
同时,王老师阐明了新课标、新教材、新评价背景下数学命题的意义,指向数学核心发展目标,深化“打破传统试题的定势思维、从不同角度切入创新命题”思想。接着向大家介绍了命制数学试题过程中常见的九大失误,以解析几何“命题”题源探析为例,强调了命题应该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命题是对教材习题的再改编、再创造,要让教材习题走进考卷。
最后,王老师对以上三位学生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自主探究命题,并能在命题中考虑生活背景,说明该学生具有高综合素养”、“以魔方为切入点进行命题,其思考过程是一场又一场的头脑风暴,学生在命题过程中不断收获成长”是王老师对学生们的充分肯定。最后,王老师鼓励大家今后继续参加类似比赛,在命题中感悟学习,早日成为创新型人才。
教研组长刘燃老师主持了整个会议,她带领大家回顾了最近四个学年高中数学组命题教研的历程,从19学年初次在期中命题中体现原创命题开始,20学年以题库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倡原创命题,21学年在组内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命题竞赛将命题推向高潮,22学年指导学生参与中法命题大赛,硕果累累。并以命题活动中收到比较好的样本,解读了命题编题的几个切入点,提出简单题目经过知识融合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一道题目经过不同的叙述将会出现不同的考察角度。题库建设是常规工作,今后的命题工作要关注公平性,要让知识的掌握作为影响学生能否解题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出一定要保证命题编制改编的准确性,改编出适合本校学生的题目有时比创编出所谓的新题更有价值。同时强调在命题编制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分层教育,怎样通过题目因材施教,是在座每一位教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撰稿:刘燃
摄影:李竞尧
发布:许贞
责编:龚亮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