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9日,在我校重德楼210开展了初中语文教研组原创命题系列活动——古诗文原创命题交流。参与原创命题的青年教师与初三备课组老师们共同探讨了中考古诗文命题趋势,就选文类型、比较阅读的重难点等方面进行研讨。
本次古诗文原创命题活动聚焦绘景寄情类文本,根据部编版教材中的重点篇目设题,设计一份原创命题。选择课内和课外文本进行比较阅读,课内文本包含了《醉翁亭记》《小石潭记》《桃花源记》《记承天寺夜游》《三峡》《答谢中书书》等文;课外文段则多从《史记》《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战国策》等各种史书,以及《世说新语》《古文观止》等文集中选取。组内教师经过思考和设计,提交了各具特色的选文片段及命题框架,对课内外文本进行了初步比较,找出文本比较点。初中语文教研组长胥文斐老师将各位教师的命题方案加以整合,各位教师借助整理稿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在此基础上提交了原创命题。评委初审后遴选出其中优秀命题六篇,六位青年教师根据具体明确的修改意见再次对命题内容进行整理。此后,教研组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在腾讯会议上进行网络研讨。正高级特级特级教师曾宪一校长对六位教师完善后的原创命题加以点评,并且依据当下中学生学情,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给六位教师提供了更加切实可行的修改建议。在曾校长的精心指导下,参与教师对于命题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知,在积极的讨论与修改之后,最终将原创命题作品推荐给《中学生阅读》杂志。
在此次原创命题交流活动中,参与命题的教师回顾了从选文到完题的过程,也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和反思。
宋董荣老师的体会是:命题能力对于一名教师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而对于教师命题能力最直接的提升,我想正是在于一次次的命题与磨题之中。教研组内开展的命题系列教研活动,相较日常自行命题,于我而言最大的收获在于,有讨论,有指导。我在一次次与各位老师的讨论磨题中,开阔了思路,规范了格式,熟悉了考点,关注了细节。在专家(曾校长)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了不足与遗漏,获得了进步与成长!
龚柳老师的感受是:十分有幸参与此次古诗文的命题工作。借此契机,先研究并细化了教学指南上的要求,再浏览近五年的相关模拟试题,也翻阅并精读了部分古文。逐一对应,发现了之前忽略的教学重点,也涌出了不少教学灵感,同时也惊喜地发现,通过此次命题,无论是对于我们古诗文的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思路,抑或教学细节都更加明确和清晰,此次命题让人受益匪浅。
吴雯娴老师的收获是:在这次针对诗词鉴赏与文言文联动这一中考新趋势的命题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命题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成长过程。从无到有之中,命题密切关注考察目标的设定,用材料创设情境,明确问题的指向,注意答案的设计。如设计的图表题中,题目之间组织可更加连贯、有层次,题目的设计要避免重复,图表设计要简洁明了。选择题题干与选项之间联系要更紧密,用于诊断的题目难度设置不要过大,题目设计要触发学生。在达到学科基本要求之外,努力修改让命题由有到精,能激发学生兴趣,题目的内容应是学生感兴趣并乐于探究的;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知。这次命题促进了自我教学研究的推进,提升教学实效。
叶茜雯老师的反思:以往的命题活动,我们总习惯“拿来主义”,但这次需要更多的自主思考。我选取的两篇文章《醉翁亭记》和《庐山草堂记》,主要是基于如今的文言试题中除了要考查常用的文言字词、句子的翻译等,也还涉及到把握情感意境这种常用考题。文言诗文的情感意境,是作者通过对寄托情感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等的描写,体现出来的情感基调。情感意境的把握可以通过找景(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绘景(描绘文言诗文中展现出来的画面、情景)、品景(说说画面让自己有何感受)来品味。此次命题活动促我思考,使我受益匪浅。
原创命题是检验一线教师能力的一项重要环节,本次原创命题教研活动既开拓了青年教师们有关比较阅读命题的新思路,同时与《中学生阅读》杂志的合作也是初中语文教研组青年教师一次珍贵的展示平台。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初中语文组教师们也将在实际教学中多多积累素材,提炼经验,聚焦中考命题趋势,努力提升自己的命题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教研水平。
撰稿:储珊 谢若冰
摄影:宋董荣 胥文斐
发布:许贞
责编:陶琦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