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8日,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办,上海教育出版社、徐汇区教育学院、上海市徐汇中学承办的“高中英语新教材一月一研”活动在勤体馆举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英语学科教研员汤青老师主持活动,全市各区的高中英语教研员、市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市攻关基地及各校英语教师等参加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主题为“数字化时代的人才培养”,通过主旨演讲和教研案例展示,呈现了高中英语学科专家和一线教师对于新教材在数字化时代教授方法的创新探索。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梅德明教授作了题为《数字化时代的人才培养》的主旨报告,通过“百年变局”、“政策解读”、“课标要求”、“核心问题”、“教育实践”、“报告结语”等6个板块详细介绍了教师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充满创新和变革的时代大潮时应当如何积极应对。梅教授的报告以信息素养对当今教育和教师的重要性为切入点,提出现代教育要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转型。通过数字化时代的“教与学”,最终打造出数字化时代的“课堂与世界”。
我校高中英语教研组吕娜老师的发言主题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英语学习活动设计”。围绕单元主题“My space”,吕老师首先详细地分析了单元教学内容和学情,并基于此设计了一系列借助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课前利用“晓黑板”发布学习材料,如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和微信公众号,指导学生预学,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课堂中利用视频图片等可视化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文中较为陌生的词汇;课中活动的重点在于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概括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座历史建筑。吕娜老师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信息化手段在新的语境中应用课堂教学内容介绍位于徐汇校园里的历史古建筑崇思楼。学生的作品展示得到了专家和教师的一致肯定。
来自金山中学的潘健美老师、上海中学的李雅静老师和松江二中的何俊威老师也分别以自己真实的教学案例为载体,展示了他们在数字化时代,对于新教材教学方法的探索实践。
梅德明教授高度赞扬了四位老师在针对新教材的数字化教学实践探索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出色成果。梅教授还指出,我们可以通过VR、AR、MR等技术,解决学科逻辑、学习逻辑和生活逻辑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还应当积极进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英语智慧课堂构建的研究,探索多种可能性。
市教研员汤青老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新教材的使用是顺应历史发展和时代变革潮流的必然之举,上海各区在数字化教学改革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数字科技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她勉励各位教师在数字化时代,充分利用科技的便利、但要避免对它的过度依赖,从而在数字化时代培育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撰稿:于筱睿
摄影:陆舟斌
发布:许贞
责编:龚亮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