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初、高中的“双新”推进,“复杂情境中的问题解决”成为了学业质量评价的重要抓手。为促进教师试题情境设计及原创命题能力,地理教研组开展了主题为“双新背景下地理情境命题的设计”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地理教研组长曹骏骅老师主持,地理组成员全体参与研讨。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由曹骏骅老师为组员解读初、高中地理新课标中关于学业质量评价的相关内容。曹老师提到:在学业水平考试和高校招生考试中应理解和把握学科核心素养,构建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科学测评框架。教师在命题时重点关注复杂情境中的问题解决,在试题情境设计时应注意:拓宽素材来源渠道,而不只局限于学科渠道;材料加工注重“鲜活”,淡化“专业”痕迹;学术性情境,注意表达的通俗性,使之像生活化情境转化;要在分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表现的基础上创设情境,注意给予必要、充足信息。同时,曹老师也分别列举了两道初、高中地理的好题情境,梳理了情境设计的关注点:削支强干,精简情境材料;图文并茂,彰显学科特质;真实复杂,渗透素养培育。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由组内教师交流分享原创命题的设计思路。朱颖妍老师设计的题目情境从宁夏大米切入,用图表材料介绍了宁夏的自然环境特征。试题要求学生分析宁夏种植水稻的区位优势条件,罗列宁夏水稻种植中运用的措施原因,利用所学内容为提升当地粮食产量提供建议,试题紧扣情境,形成一条完整的情境线,考察学生对地域分异规律、农业区位、生态问题及粮食安全的掌握情况。
汪萌老师设计试题围绕“驼峰上的世界”情境,试题通过“沙漠之舟”骆驼的图文材料,世界主要沙漠的分布图单峰骆驼和双峰骆驼的景观图片,注重考察学生区分地理景观的差异,气候类型的判读,分析骆驼对于周边环境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来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
朱婉莹老师设计的题目以橡胶树的引种作为情境进行命题,命题十分关注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比较善于分析“某地地理环境适合生物生长的原因”,而在分析“某地不利于生物生长”时容易脱离情境,不能正确结合相关地理原理进行结论阐释。
袁茹玥老师以“摩洛哥的产业发展”为情境主线,串联了水循环、农业区位因素、环境污染、可持续性等多个知识点。以摩洛哥区域为情境载体,能体现当地较复杂的自然环,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试题题型多样,包含画图题、选择题和简答题等,能够增强对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考察。
刘明奇老师设计的命题 “企鹅生存指南——不止南”,是一道适合初三跨学科案例分析考试的题目。试题材料触发认知冲突,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纬度位置分布规律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图例的习惯引导学生推测企鹅为何没有两极分布,引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顾锦华老师设计试题情境是“南方小土豆勇闯哈尔滨”,情境切合社会热点。题目主要考查了主要的铁路运输线路、主要的中国地形区、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哈尔滨的自然人文地理条件和种植水稻的农业条件,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对地理试题命制的实践探索,可以帮助组内教师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审视试题,反思教学过程,改进教学行为,有利于教师进一步研究课程与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撰稿:刘明奇
摄影:袁茹玥、顾锦华
发布:许贞
责编:龚亮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