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教师发展 >>教学动态
基于学情 凸显素养 有效命题——记历史教研组第二届青年教师原创命题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20-11-27 10:56:32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1,327

2020年11月26日下午,我校历史教研组在重德楼210会议室开展了第二届青年教师原创命题比赛研讨活动。本次命题比赛主要基于培养组内青年教师命题能力,着眼于原创试题设计。活动由教研组长杨红宇老师主持。

图片1.png 

在本次活动之前,历史教研组的五位青年教师已经按照组内命题比赛方案提交了自己命制的原创试题,因此活动的第一个流程就由参赛的青年教师们分享了自己的命题思路和体会。

周珂老师的命题内容侧重于隋唐时期,她自己绘制了唐朝历史发展示意图,考察学生对于重大历史事件、主要时代特征的把握。她设计的综合题则选取了往年高考题中的部分材料,以“选官与用人”为主题,考察学生对于不同历史时期选官制度变化的理解。

图片2.png 

李怡婷老师命制的客观题侧重考察学生朝代演变的时序观念和边疆治理的空间观念,综合题以“炀帝功过”为主题,学生通过从文献材料中提取关键词,分析、比较、归纳不同的史料信息,掌握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性格特点等多角度诠释、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图片3.png 

施如怡老师侧重于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的重点内容,命题方向围绕政权并立、民族交融、制度创设、隋唐文化四个方面,并融入了学科核心素养。选择题基本运用了教材上的地图、绘画和诗歌等素材,主要考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题则以“国际大都会”即唐都长安为主题,运用文献、地图、长安城平面图等不同类型的材料,设计的三个问题层次分明,尤其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考察。

图片4.png 

刁娅君老师从史学方法入手,选择题以“时空的线索”为主题,主要考察时空观念,认识三国鼎立时期政权的并立和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迭。综合题关注“历史的细节”,让学生分别从地图和文献中关注历史的细节,并且尝试让学生对史料的真实性做出判断和分析。

图片5.png 

郝好老师虽然近期请了病假,但是仍然按要求认真完成了试题的命制。她以学生比较熟悉的两位唐朝诗人李白和皮日休的诗歌为素材,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重要史事的识记、空间的辨识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正确解读;综合题三个问题的设计很有梯度,一是考察学生对开元盛世相关史实的掌握,接着让学生从“主观与客观”的不同视角,评价隋朝开凿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最后让学生认识文学作品-唐诗的证史价值。

本次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教研组就五位青年教师的命题展开研讨,并由朱幸福老师进行总结发言。朱老师首先对本次比赛命题的主题进行了说明,第一届命题比赛是由教研组统一提供命题素材,是“命题的命题”,而第二届命题比赛则是由老师们从三国到隋唐这部分教学内容中自选材料,进行“主题的命题”,对于教师命题能力的要求也不仅仅是用材料的能力,而是发展到还要具备选材料的能力。朱老师接着肯定了青年教师们在命题中表现出来的共同优点,一是紧扣主题;二是选材丰富,有史书记载、文学作品等文献材料,也有地图、绘画等图片材料;三是目标聚焦,命题都能考察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或方法;四是基于学情,初中郝好和刁娅君两位老师的命题契合中考要求,而施如怡等老师则从高中学业考要求出发命制试题;五是突出素养,命题中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均有体现,唯物史观在李怡婷等老师的命题中也有渗透。当然,青年教师们的命题仍有需要改进之处,如命题的指向性应更清晰、明确,问题的设计应更有层次,难度也应更加契合初高中不同学段的能力要求。

图片6.png 

在本次活动中,青年教师们展现了自己不俗的命题能力,也使教研组的其他老师深受启发,收获不少。在今后的教学中,历史教研组将进一步展开研讨,提高命题能力,加强题库建设,落实核心素养,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撰稿:杨红宇

摄影:朱幸福、陈亮

发布:许贞 

责编:龚亮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