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校友之窗 >>校庆
难忘的外语组(徐汇中学170 华诞校友忆文展播33)
发布时间:2020-09-29 20:34:49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1,225

独在家中思绪飞,每逢佳节倍思亲。

1964年夏我被分配到徐汇中学外语组,在这个和谐、温馨的大家庭中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

当时学校规定:新教师必须有指导老师带教,我的指导老师是高松林。他英俊潇洒、严肃认真、不苟言笑。他是备课组长,把一台手摇唱机和一套与教材配套的唱片交给我。在备课时先听唱片,然后读给他听,从发音、语音、语调到教学法,面面俱到地指导我。一年的见习教学,让我获益匪浅,我忘不了他的谆谆教诲、殷殷期望。我感恩学校给了我这么一位引领我在讲台上驰聘的好老师!

现仍健在已92岁德高望重的张洪恩老师是我们的教研组长。他谦逊和蔼、善良厚道、工作踏实、教学严谨。他1951年进徐汇中学任教英语,从1953年到80年代一直任教研组长,他的任期是最长的。50年代中期要开设俄语,身为组长的张老师身先士卒刻苦自学;跟电台学;自费请老师教;上由苏联老师执教的俄语专科夜校······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实现了华丽的转身。1956年高中开设俄语,张老师率先担当,还有张启志、寇世瑾、陈清源、王宗山等老师开始了俄语教学。80年代俄语又被叫停,张老师就不遗余力地辅导我们英语,还不辞辛劳地为这里的小学老师辅导培训英语。他在徐汇中学从教40年,精通英俄两语,教研组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有声有色,他撑起了外语大组这风风雨雨的40年,他不愧为外语组的执牛耳者。

外语组还有四位难忘的女教师。一位是敦厚淳朴谦和、总带着微笑的爱国华侨老师张美英。文革中我们一度搭档负责一个班,我们总是形影不离地去家访、去与同学谈心······还有被学生誉为“外国花旦”的年轻貌美、文雅端庄的吴国瑜老师。她的发音准确又动听,工作认真负责、待人亲切友善,至今我还珍藏着一张在虎丘旅游时的合影。再有一位是忠厚老实、工作勤恳、待人诚恳的无锡人荣丽霞老师,我们曾在同一年级,她对学生和我们都关爱有加。后学校创办业余六中,她负责教务,琐碎的事都安排得妥妥帖帖。寇世瑾老师1956年就任教于徐汇中学,上高三俄语课,并担任班主任,刘仪、张为民等老师都是她的学生。她为人耿直热心,乐于助人,工作尽心尽力、仔细勤恳。80年代俄语叫停,她就到工会、后到招待所,兢兢业业一直到退休。

热心的俄文老师王关泉是我进校认识的第一人。他是我同学高中时的老师,同学陪我报到,王老师盛情地带我们参观校园,一下子就拉近了我和徐汇中学的距离,从此我的人生就与徐汇中学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外语组还有一位文艺天才严松桢老师。他既是上海工人业余艺术团,又是学生艺术团的成员。学生时代就酷爱民乐,可称是民乐中的全才,他的专长是柳琴,琴声悠扬美妙,动听迷人。校领导对他的排练和演出大力支持,每学期都为他安排替补队员,如王敏华老师代班主任,我代过俄文课。同学们对他崇拜万分,说他琴好、课好、人也好。

生气勃勃、笑口常开的曹洸老师,右手因病不能动弹,但他是一位生活的强者,以惊人的毅力用左手练得一手又快又漂亮的板书,发音中气十足,教学方法新颖别致,又层出不穷。79届同学在高考中俄语考出了优异的成绩都念念不忘曹老师的功劳。

为人随和、热情,工作任劳任怨的费正玠老师,他出口成章、落笔成文,是组里的笔杆子。有一次年级里统一上班会课,组长让他结合年级实际情况写一篇广播稿。由于时间紧,他先写了几张,后面的他以极快的速度一面写,我一面读,据说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稳重沉重、待人热忱真诚、风度儒雅的华侨老师钟导生,毕业于南京大学俄语系,俄语功底深厚,擅长翻译,但在分配时毅然决然地放弃翻译工作,来到了学校。工作尽心尽职,课上得非常出色,还在侨联兼任工作。师生们都无比崇敬这位爱国华侨老师。

如今已84岁的蔡维玉老师在徐汇中学从教34年,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学生。他带的65届初三⑧被评为校先进班,他也被评为区先进教师。后担任84届高三(3)班主任时,班级和班团支部双双被评为区先进,他功不可没。

郭椿荣老师也因教学需要,硬是自学,从英语转教俄语。教学认真负责,班主任工作全心全意,对学生的成长从德、智、体各方面关心帮助。他言传身教,深受学生的爱戴。

热心、坦诚、朴实的朱振涛老师言语不多,但上课时声音洪亮饱满、恨不能把满腹的英文全教给学生。学生怎能不欢迎这样的老师。

身材魁梧、气度不凡,一口酣畅流利的英语,活脱脱就象一位外籍教员的陆顺根老师,其实他是标标准准的中国人,他的名字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名。他体育也出类拔萃,游泳就象水中蛟龙,还担任过体育教研组长。

袁存庆才学过人、年轻有为,徐寅校长赏识、器重他。那时学校已对外开放,常有外宾光临。徐校长让他为外宾上公开课,他义不容辞、一丝不苟、废寝忘食地积极准备,为学校赢得美誉一片。可惜英才早逝,被文革吞噬了年轻的生命。

80年代因俄语停开、外语组又一次大变动。曹洸、费正玠老师调区业余工大,分别任教导和图书馆馆长;严松桢老师先调区业余工大任教务主任,后又调任区教育局副局长、纪委书记;张美英老师已光荣退休。钟导生老师任校图书馆馆长;蔡维玉老师到校办厂;寇世瑾老师去招待所;吴国瑜、郭椿荣老师改英文;荣丽霞老师改数学;我离开了亲爱的外语组,来到了又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历史组,开始了我新的教学生涯。

(写于2018.9.10教师节)

撰稿:退休教师  金闺清

发布:许贞 

责编:王燕虹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