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学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汇学新闻
AI 赋能 聚焦学习方式变革的主题教研(四)——初中物理教研组
发布时间:2025-04-17 15:22:42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44

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推进“双新”,本次教学月聚焦 “AI赋能下的学习方式变革” 主题,各学科举办系列教研活动。为构建“AI赋能的物理项目化活动设计策略”的教学范式,4月1日,我校初中物理教研组在重德楼210举行专题研讨活动。

微信图片_20250418152102.jpg 

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黄健老师主持,长宁区初中物理专家於丰老师应邀指导,教师代表展开实践分享与理论研讨,通过帆船设计、斜拉桥承重、载重小车等典型案例,展现AI在学科项目化活动中的多元赋能路径。

帆船项目:AI构建“原理-设计-验证”智能闭环

金煜依老师的“航海探索与船舶设计”项目,将AI深度嵌入课程核心环节,让原理具象化。学生向AI提问“如何让塑料瓶帆船承重更稳定”,AI生成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物理量可视化”思维。金老师的设计突破了“AI仅作为查询工具”的局限,让AI成为学生设计思维的“延伸工具”。也提出了将项目化活动与新教材的跨学科任务相结合的实践研究思路。

微信图片_20250418152116.jpg 

斜拉桥项目:AI构建“力学模型-工程优化”双轨支架

南模初级中学朱顺杰老师的“斜拉桥承重设计”项目,聚焦AI在跨学科实践中的工具价值。学生上传桥梁设计草图后,AI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自动提取参数,生成动态模型,AI自动推送江阴长江大桥、米洛高架桥等真实案例的结构图纸参数,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大跨度桥梁的拉索角度普遍在45°-60°之间”等规律,这些从工程实例中提炼的规律直接指导了学生模型的优化。

微信图片_20250418152119.jpg 

载重小车项目:AI培育“问题导向-证据推理”探究能力

杨康老师的“载重小车设计”项目,将AI定位为“科学思维训练工具”。AI将课程核心问题拆解为不同维度,分别生成引导性问题链。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逐步构建探究框架。AI对学生提交的设计方案自动生成“科学性评分”和“改进建议”。杨老师的实践凸显了AI在“思维脚手架搭建”中的独特价值,让学生在“AI引导-自主探究-反证修正”的过程中,真正掌握科学探究的本质方法。

微信图片_20250418152121.jpg 

教研交流与讨论:AI与物理学科的深度融合

物理教研组的老师们经过讨论交流,就AI赋能项目化活动的设计策略达成以下共识:开发贴合物理学科需求的AI工具集,让技术工具成为学生延伸物理思维的“体外器官”;将AI深度嵌入项目化学习全流程,努力让AI应用需始终服务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避免陷入“为技术而技术”的误区。

此次主题教研不仅呈现了AI在物理项目化学习中的应用,更构建了“工具赋能-流程重构-思维培育”的三层教学策略。随着AI技术的迭代发展,我校物理学科教研组将持续努力,让每一次项目化实践都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孵化场”,让AI赋能真正落地为可复制、可生长的教学新生态。

撰稿:张梦亚

摄影:张梦亚 黄健

发布:许贞 

责编:陶琦 丁艳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