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学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汇学新闻
AI赋能语文教与学——初中语文见习、新进教师课堂展示研讨
发布时间:2025-04-17 15:28:31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35

2025年4月10日下午,徐汇中学全体初中语文教师在西校区录播室围绕“AI赋能的教与学”这一主题,进行了见习、新进成熟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及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旨在依托本学期学校信息赋能的教学月,以课堂教学为平台,推进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各年级语文教师在观摩与评课中交流经验,共同探讨AI技术与语文教学的优化路径。

微信图片_20250418152655.jpg 

七年级见习教师欧阳雨菲首先执教了《二十年后》一课。她通过分析三次“光”的作用,引导学生梳理情节,理解主题。教学中,通过对“火光”细节的品读让学生自主发现反常之处,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伏笔。再采用分角色朗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学生理解灯光对真相的揭示作用。第三处回忆之光,则让学生各抒己见,对人物选择进行分析。欧阳老师利用 AI 版本和原版的结尾对比,在学生评析中体会人性之复杂。

微信图片_20250418152713.jpg 

微信图片_20250418152716.jpg 

六年级新进成熟安琪老师执教了《那个星期天》一课。课堂上安老师重在通过人物的语言及环境描写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心情变化。她在启发学生回顾自己在日常写作当中使用过的技巧之后,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表达情感所借助的写作方法,并带领学生在品析语言,体会人物心情。安老师还利用AI智能体,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平板进行自主查阅和展示,理解人物情感表达的不同方法。

微信图片_20250418152718.jpg 

微信图片_20250418152720.jpg 

微信图片_20250418152723.jpg 

老师们在观课之后也以备课组为单位围绕“AI技术如何优化语文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思辨”进行讨论交流及评课。六年级备课组认为《那个星期天》一课目标设置展现出“以读促写”的教学智慧,也提出可以利用AI将人物心理语言与写作融合起来,以便更好辅助学生情感表达与写作训练。《二十年后》一课三种“光”贯穿始终,并用AI赋能展现对人性复杂的思考。七年级备课组谢老师点评《二十年后》一课时指出,该课抓住“光”的作用展开分析,并在最后关于人性复杂性的讨论中融入了AI批判性思维,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体现了技术赋能下的思辨教学。《那个星期天》围绕教学目标可进行写作实践的指导,指导片段迁移写作。九年级备课组宋老师则提出,《二十年后》一课中对AI的运用需更具指导性,建议进一步探索如何让AI技术更自然地融入教学环节,以提升课堂互动与学习效率。《那个星期天》的目标设置可以更具体,在教学上巧用AI检索,更好为课堂赋能。

微信图片_20250418152726.jpg 

最后教师发展中心卜时波主任对两节课进行了总结点评,她指出两节课能将AI技术融入语文课堂中,是一种挑战和新尝试。两节课能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品析,且能在教学环节中不断引导学生思辨,展现出了老师“以智启智”的教学智慧。同时,卜主任也期望老师们能依据这两节课思考现代化人工智能如何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鼓励大家勇于探索创新,将传统课堂转化为动态生成的智慧学堂。

微信图片_20250418152728.jpg 

本次语文教研活动既是见习、新进教师的课堂风采的展示,也是初中语文教研组在AI赋能语文教与学方面的一次探索,彰显出新生代教师的教育创新力与专业成长力。

撰稿:杨斯涵

摄影:邱静桐

发布:许贞 

责编:陶琦 丁艳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