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学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汇学新闻
三“不”口诀 为个人信息套上“防护甲” ——徐汇中学开展个人信息安全教育讲座
发布时间:2025-04-17 14:21:33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15

2025年4月11日,徐汇中学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开展了一次个人信息安全讲座,通过案例分析、互动问答等形式,重点讲解了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网络诈骗识别技巧及《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条款,有效提升了学生在数字化时代的自我保护能力。本次讲座特邀校法治副校长、徐家汇派出所梁警官担任主讲嘉宾。

微信图片_20250418142005.jpg 

讲座以四大核心主题为脉络逐层深入:

首先厘清信息安全的精准定义,继而剖析信息泄露的常见渠道,随后系统讲解个人隐私防护策略,最后结合真实案例解读信息泄露引发的法律后果。梁警官特别聚焦隐私权的法律内涵,通过对比《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及《民法典》中隐私权条款的演进脉络,揭示数字化时代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迫切性。

微信图片_20250418142024.jpg 

讲座以技术逻辑为轴线,将信息泄露途径归纳为系统漏洞利用、社交工程攻击、恶意程序植入三大技术类别,通过模拟黑客攻击的底层逻辑,拆解风险传导链条。在防护策略层面,提炼出“认证加密-权限管控-痕迹溯源”三位一体防护框架:强调采用动态口令替代静态密码、最小化APP权限授权、关键操作日志留痕等具体方法,形成可落地的安全闭环。

案例解析部分则侧重构建法律认知图谱,筛选具有警示意义的代表性案例——既有因疏忽操作导致隐私扩散的民事纠纷,亦包含非法贩卖数据获刑的刑事案例。通过比照《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关于知情同意、数据合规等条款的适用边界,结合《民法典》人格权编的救济路径,立体化呈现从风险预防到侵权追责的全周期法律架构。

最后,梁警官给出了个人信息防护的“三不要”口诀。

个人信息安全“三不要”

1、不要点击不明来源的链接或二维码

收到中奖通知、系统升级等消息时,通过官方渠道直接验证真伪;

关闭邮件/短信自动加载图片功能,避免被恶意追踪。

2、不要随意填写敏感个人信息

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仅在必要场景向可信机构提供;

社交平台晒照时关闭定位、禁用原图发送,防止被提取地理信息。

3、不要忽视基础防护措施

避免使用生日、连续数字等弱密码,定期更换并启用双重认证;

安装APP时拒绝非必要权限,定期清理闲置应用授权。

微信图片_20250418142026.jpg 

此次讲座通过技术攻防演示与法律条款串联,将抽象风险转化为可感知的日常场景,以案释法、拆解技术陷阱,不仅让师生们系统掌握“敏感信息分级”“权限最小化”等实操原则,更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真实判例分析,使法律条文与个体行为产生深度联结。

讲座既为校园信息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线,更在年轻一代心中播下了法治精神与数字公民责任感的种子,让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在数字安全领域生根发芽。

撰稿:高二(2)班 李京菁

供图:丁磊 李京菁

发布:许贞 

责编:马云豪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