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贺颂
荟慧会汇,
名校徐汇,
百年学府盈声威。
扬名沪上涌才贵,
底蕴深厚青史辉。
基础教育,
创新作为,
特等大奖载誉归。
全球校友同心欢,
共祝母校再耀辉。
喜闻母校徐汇中学在办学创新路上再获巨大丰收——荣膺上海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笔者作为一名自母校高中毕业已整整六十年的老学子、老校友,不禁心花怒放,热血沸腾!特填词一首庆贺祝颂!
李庆鸿
语文老师给我植入的诗文基因
教师节到了,我脑海中不时浮现自己高中时代的几位可敬可爱的老师。
1959年我14岁,在上海徐汇中学读高中。刚从华东师大中文系毕业的汤于纯老师担任我们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年轻的汤老师身材姣小,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给我们讲的第一堂课就是毛主席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讲到动情处,汤老师热泪盈眶,全班鸦雀无声。她详细讲解了毛主席创作此词的时代背景、格律诗词的平仄声应用与韵律、格调等知识。坐在第一排的我,听得津津有味……她在我这个少年的心灵中,植入了首个热爱格律诗词的基因。
到了高三,更富教学经验的刘铁江老师担任我们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细致入微讲解了《说不怕鬼》这篇短文,巧妙地将全班同学的思路引导到准确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与结论上去,提高了大家的解读和逻辑思维能力。
1962年高中毕业填升学志愿时,我选择了同济大学路桥系铁道工程专业,但我对诗词文学类的书籍依然爱不释手。
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当时的大连铁路分局瓦房店工务段,业务能力得到提升,我全身心地投入工务技术业务工作。
1975年,我调入芜湖工务段线路室工作。段领导常要我为段里写公文,这又锤炼了我的文字能力。两年后,我上调到工务处线路科任技术员,去安华养路工区蹲点,从观察、测试铁路轨道状态变化规律入手,总结出《根据轨道变化规律探索状态维修途径》的成果。1984年,轨道“状态修”成为铁路工务修程修制改革的方向,在全路推广。
1993年,我调入路局领导班子,分管工、电、基建工作。59岁调任长三角城际铁路公司筹备组组长兼路局副局长,首项任务就是建设全路首批、长三角首条合肥至南京高速铁路。我组织技术力量与科研部门合作,攻克了路基膨胀土难关。
退休后,我出版了一本51万字的专业书《新建时速200公里铁路改良膨胀土路基施工技术》。紧接着,我又完成64.5万字的《线路养修工作探索与实践》一书。2010年,为迎接上海世博会,我出于语言是交流的桥梁之考虑,书写了本16万字的《上海话托福》。
出于对诗词艺术的喜好,我也先后完成并印刷了《晚秋丝语》《古稀絮语》两册诗词选,有作品近280首,皆是多年来从日常工作生活中撷取的题材。如今,我几乎每天填写诗词新作,充实了自己的老年文化生活。
恩师育才情感深,学子铭记培育恩。如今,我已是一位年近八十的老人,回忆往事,愈发感激当年“园丁”们的培育之恩,让我受益匪浅。万分感谢天下所有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撰稿:1962届 高三(2)班 校友 李庆鸿
发布:许贞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