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报:热烈祝贺我校周翌老师在第五届上海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斩获特等奖力争上游 未来可期 | 第五届上海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奖名单公示发布:许贞监制:曾宪一
-
喜报:我校荣获上海市“千校万班”足球总决赛一等奖2023年3月19日上午,我校高中足球队参加上海市“千校万班”三大球小达人技能竞赛足球总决赛。此次比赛共有来自全市的82所学校参加。我校高中足球队在U17组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第一名。据了解,此次比赛是上海市三大球小达人技能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广足球运动,提高学生的足球技能和竞技水平。我校高中足球队在比赛中克服了诸多困难,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发挥个人技能,最终获得了这一荣誉。参赛学生纷纷表示,参加此次比赛获益匪浅。来自高一2班傅艺暄同学谈到新学期重返校园,我们迎来了一次团体比赛,虽然备赛时间不长,但每一位参赛的选手都积极努力地练习,和来自其他学校的选手较量。最终我们获得了市级一等奖的好成绩。这次比赛让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更让我获得了莫大的收获,这是一段无价的经历,更是份终身难忘的礼物。此次比赛的获奖,不仅是我校高中足球队的荣誉,更是全校师生的骄傲。相信这一荣誉将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推动我校足球事业的发展。获奖队员名单:徐令闻(高一1班)计皓晨(高一1班)李长阳(高一5班)张宸嘉(高一8班)朱铭浩(高二1班)严子涵(高二2班)杨晋溢(高二6班)吕晓璐(高一7班)傅艺暄(高一2班)张姝曼(高二5班)撰稿、摄影:董晋发布:许贞责编:夏喆倩监制:曾宪一
-
喜报:我校艺术教研组获区“示范教研组”称号徐汇区中小学幼儿园第六届示范优秀教研组评选活动于2023年5月落幕,评选中,我校艺术组成功获得区“示范教研组”称号。5月5日,我校艺术教研组在重德楼101进行线上教研展示、汇报与专家答辩。本次教研活动由艺术总辅导员、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主任史莉莉老师主持,艺术组全体教师与艺术跨学科教师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艺术组融合音乐、美术、科技、体育舞蹈等多学科进行跨学科教研,围绕“核心素养导向下师生如何做研究”与“在研究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两个问题展开来热烈的研讨交流,分享了相关感悟和经验。研讨后,史莉莉老师进行了艺术组情况汇报并现场回答了专家提问,详细地介绍了学科教育就是要建设研究共同体:科研引领美育育美,学科融合多彩发展,面向全体普惠学生;核心素养导向下艺术组的研究现状与成果。通过本次教研,老师们相互借鉴交流,深化理解在艺术课程中做研究的方式与方法,更好地带领与助力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美育:让师生美美的!附:徐汇区中小学幼儿园第六届示范优秀教研组获奖公示名单此外,我校英语组、数学组也荣获区优秀教研组荣誉。撰稿:杨安然摄影:陆舟斌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我校“科创素养培育的2+X课程群建设及深度实施”获上海市特等奖,国家级二等奖转载自:第一教育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公示在各省(区、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认真遴选推荐的基础上,教育部组织了资格审查、专家网络评审和专家会议评审,共确定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共570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70项、二等奖498项,现予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5月15日至5月21日。公示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如对拟授奖教学成果有异议,应当以书面方式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及有效联系方式。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须在书面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提出异议的,须签署真实姓名。联系方式: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学与装备信息化处,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邮编:100086,邮箱:jzc@moe.edu.cn,电话(传真):010-66096503。中国教育学会学术事务部,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邮编:100191,电话:010-84022860。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23年5月15日国奖公示,上海花落谁家?文章来源|教育部官网发布:许贞监制:曾宪一
-
喜报:汇学五位学子在新民周刊首届青少年社论大赛中获奖2023年4月28日下午,新民周刊首届青少年社论大赛颁奖典礼在静安区上海报业集团举行,我校严子涵、黄一絮、刘忻玥、何心怡、董颖五位同学参加颁奖典礼。严子涵同学的社论《扎根青训才是中国足球的唯一出路》荣获新民周刊首届青少年社论大赛“妙笔奖”(入围30强),黄一絮、刘忻玥、何心怡、董颖荣获“百佳青少年评论员”称号。新民周刊于2022年11月启动首届青少年社论大赛,旨在鼓励年轻人关注时事热点,直抒胸臆,挥斥方遒。大赛特邀陈思和、金宇澄、王战、俞立中、张涛甫五位重量级学术专家组成评审团。我校5位同学从1035篇参赛文章、在来自上海市30多所学校的参赛同学中脱颖而出,成为百佳少年评论员中的一份子。我校也荣获“优秀组织奖”。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朱国顺曾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长江韬奋奖”,他也是上海新闻奖名专栏“新民一周”作者。朱国顺老师在颁奖仪式上说:“对于新时代的中学生来说,社论能帮助世界观的形成与表达。在这次社论大赛中,一大批富有思考、理论清晰、逻辑严密、文字生动的好作品奔涌而来,让我们无不感受到曙光初露的温热。社论代表着媒体的立场、观点、主张,代表着媒体的认知、价值观与方法论,是媒体付与社会的旗帜和灵魂。以社论的视界,在理想的高地上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这是青少年社论大赛的意义所在。”正如朱国顺老师所言,思想是引领前行的明灯,社会是展现才能的舞台。在青涩与微茫的朝霞中,我们要建立起正确的社会认知、成熟起先进的世界观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民周刊社长、主编刘琳老师在颁奖典礼上发言:“非常之世需要非常之见地。”我们中学生也要学会独立思考,把握真相,敢于、善于用文字,犀利表达想法立场,为弱者发声。年轻,不可轻。年轻的声音,应该被更多人听见。附:参加新民周刊首届青少年社论大赛颁奖典礼感想我很荣幸获得“百家青少年评论员”的称号,并参加了新民周刊主办的第一届上海中学生社论大赛颁奖典礼。在会上,十分有幸见到了几位大咖级别的人物,听到许多同龄人发表获奖感言,在佩服他们平时的阅读量、以及对于社会事件有犀利的观点、独到的认识的同时,更加认识到自己在阅读量上的不足,以及对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的肤浅,真是眼界大开,获益匪浅。通过教授们的分享与讲解,让我了解到语文学习的实质与目的,激励我将眼光放远,而不是仅仅纠结于一城一池之得失,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经常思考社会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像老师们祝愿的那样,做一个志在四方的新时代好青年。——高二1班黄一絮这次新民周刊主办的青少年社论大赛“年轻不可轻”使我收获良多。首先,在写作的过程中,我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国内外的最新消息,增长了自己的见识,关注到了现今热点的社会问题和群体,我很荣幸自己的文章能被专家评委选中,使我获得了参加颁奖典礼的门票。在此次颁奖典礼上,我见到了来着全市各个学校的同学和几位有着鼎鼎大名的专家评委,几位专家在颁奖典礼上的发言无一不提到当今时代青年的广博见识。的确,我也对于同龄人知识面之广感到意外,有人关心社会上高龄建筑工人的保障问题,有人写理智爱国和勿忘国耻不冲突,还有人注意到了失护人群。而这些是我不曾了解的社会现象。通过交流学习,我认识到自己的视野还应该更广阔。作为当代年轻人,我们理应关注社会现象,并为解决社会问题出自己的一份力。——高二2班严子涵我很荣幸在此次大赛中获得“百家青少年评论员”的称号并参加此次颁奖典礼。颁奖仪式上,评委代表俞立中、陈思和和张涛甫等教授表达了他们对参选作品的高度认可,特别对当代青少年所具有的宽阔视野和人文关怀表示赞赏。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陈思和教授勉励参赛同学说,把写社论的“习惯”坚持下去。“想要成为真正的知识分子,要成为国家的接班人,我们的心要放大,视野要放大,要关注看起来与自己无关的事。”非常之世需要非常之见地,作为年轻人,我们更应坚信“年轻不可轻”,关注时事热点,直抒胸臆,更靠近刘琳主编所说的“独立思考,把握真相,善用文字,犀利表达”。——高二4班刘忻玥4月28日,我有幸作为“百佳青少年评论员”参与新民周刊首届青少年社论大赛颁奖典礼,在现场聆听了几位同学、老师及专家的演讲后,我深切地感受到本次大赛的意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肩负起时代的责任,而承担责任的前提是具备广阔的视野和人文情怀——面对不同社会现象,我们需要看到洞察其本质;面对与自己无关的群体,应给予人文主义关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贡献自己的力量。——高二5班何心怡在参加了新民周刊主办的首届青少年社论大赛之后,我对社论和作为高中生的自己有了有了更多认识和反思。就像朱国顺老师说的那样,我们高中生宛如六七点钟的曙光,就像朝霞升起在地球与宇宙的交界线上,带着青涩、带着稚嫩、带着微茫,我们虽没有轰轰烈烈、如日中天的灿烂,但有喷薄而出的力量、日渐辉煌的未来。这是一个探究理想、追寻人生的时刻,每一个奋进的奔涌都有价值,每一次追寻的探索都不会被辜负。而正是奋进与探索的过程,会昭示出明天的希望。学习是为了使自己有文化懂谈吐有修养,使自己有能力开口,有能力替弱势群体开口。因而我们更需要在六七点钟的曙光中,塑造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勇于拿起笔关注社会时事,敢于表达态度表达立场,为弱者发声。——高二6班董颖撰稿:高二6班董颖摄影:陆尤梅王哲发布:许贞责编:龚亮监制:曾宪一
-
喜报2023年4月15日在第四届中法中学生数学交流活动中首创佳绩。中法中学生数学交流活动(Concours franco-chinois de mathématiques, Compter avec l'autre)是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框架内重要项目,在两国教育部指导下,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与法国驻华使馆组织实施。2022年5月启动第四届活动以来,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高二数学备课组老师的研讨下,徐汇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积极参与,以两国历史文化为背景,设计出体现数学思维价值、展现创新精神的题目,青少年在互问互答过程中收获数学知识,加深相互了解,有力推动中法基础教育领域数学学科交流。其中,吕健老师与刘燃老师在此次活动中对同学们进行了悉心指导,并且提供了大量帮助,使得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在高二数学备课组老师的指导下,活动共收到23组命题参赛,其中入围六组。有三组在此次活动中表现尤其突出,他们的命题不仅获得了专家们的肯定,而且顺利入选为中法数学命题大赛的试题,五位组员荣获“青少年交流特使”称号。撰稿:高二(2)班吴翊丞发布:许贞责编:龚亮监制:曾宪一
-
案例《徐汇中学:直面“前沿”培养学生从被动听讲到主动研究》发表于《上海教育》
-
曾宪一校长撰写的《关于构建未来学校之畅想》发表于《上海教育》
-
我校3名中学生入选“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2023年1月7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与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联合实施的“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经过前期申报,线上复评答辩后,最终遴选出100名”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学员名单,我校有3名中学生入选,具体见名单:“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主要由“科学素养提升营”、“云端学院”、“科学沙龙”、“青科团队创新实践活动”四个部分组成,为期一年时间,从思维深度、学术高度和涉猎广度等多个维度展开培养。世界顶尖科学家、青年科学家将会依据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展现的科研能力、科研热情和科研可塑性等方面进行评估,选拔出10名“未来科学家”,邀请科学家导师,一对一指导学生的科研项目,并在第二年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科学T大会”上登场亮相。我校三位入选学生都是2022年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小研究员,具备科创潜质,在“汇学”培养未来科学家、工程师的育人目标氛围下茁壮成长!入选感言初一(2)班胡奕铭非常荣幸能成为顶尖科学家后备力量的一员,当看到公示名单上自己的名字时,我感到无比地激动,就如同我六年级第一次在学校年鉴中看到自己“科技之星”的名字时一样!我十分感谢每一位为我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老师、家人和朋友,同时也对“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的各项活动充满期待,我会保持着科创所必要的:时时保持好奇心、处处观察生活;由问题引发思考,再由思考完善问题;遇到困难不气馁、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将每一份灵感转化成更丰硕的成果,尽情遨游在科学的海洋中!初二(12)班叶致诚得知入选“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百人名单,我感到既欣喜又激动。我要感谢徐汇中学,“汇学”环境拓展了我的思维,激发了我创新的能力;我要感谢父母和老师,给予我支持和指导,鼓励我持续探索。我期待通过未来一年的学习,能在科学前沿领域获得拓展,提升思维发散性、逻辑性和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脚踏实地,用科技点亮生活,用更好的成绩回报学校和师长。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投入科技创新,解锁科学力量。初二(12)班 顾笑冉在经历了选题开题、结题、答辩后,很激动也很荣幸能够入选“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首先,感谢我的辅导老师和给予我帮助的父母。在培养过程中,我希望能进一步修改并完善自己的课题,借助这个平台更多地了解科普知识,不断地突破自我。同时,我也会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学习严谨求真、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撰稿、照片:苏裕、入选学生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喜报!2022年徐汇区学生艺术单项比赛获奖名单揭晓!汇学学子荣获155项荣誉喜报伴着2023年的第一缕朝阳,汇学学子送来了佳绩连连的好消息!2022徐汇区学生艺术单项比赛获奖名单揭晓,其中汇学学子所获荣誉多达155项!其中一等奖34项、二等奖54项、三等奖67项。艺术为科技插上梦想的翅膀。感恩,善良,责任,大气的汇学学子们以荟萃精华、广学博识的荟学;参悟规律、善于学习的会学;智慧养成、学以致用的慧学;古今传承、中西汇通的汇学,用艺术筑梦起航,扬起自信的风帆,在辽阔的人生扬帆远洋。撰稿:王喆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喜报|徐汇出人才,成才在徐汇:西北工业大学向我校发来喜报发布:许贞监制:曾宪一
-
喜报:我校9名学生入选2023年上海市中学生“英才计划”学员2022年12月26日,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网公布了2023年上海市中学生“英才计划”学员名单。经过前置培养、笔试考核及高校面试等层层选拔,最终全市有192名学生入选“英才计划”。我校共有9名高一年级学生,分别被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录取为“英才计划”学员,录取学生数量在全市参与选拔的56所学校中名列前四。我校自2018年以来,累计共有28名同学入选“英才计划”,具体名单见表格。其中2018年有3名学生入选,2019年有4名学生入选,2020年有19名同学参加英才计划的综合考核,2021年有3名学生入选,2022年有9名学生入选,这次又有9名同学入选2023年英才计划,数量在全市领先,汇学英才辈出也充分反映了学校培养科创型、研究型人才的成效!入选感言高一(1)班 孙乐斐感谢徐汇中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老师给了我这次机会,在入选“英才计划”之后,我希望能够通过老师的指导,更好地完成我的课题研究,并通过“英才计划”进一步提升思维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我一定会抓住这次机会,展现更好的自己!高一(1)班 蔺怡如能够成功入选“英才计划”,我感到十分惊喜和荣幸。这得益于学校对“英才计划”的重视、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和家长的支持,我对此十分感激。我从初中时开始接触化学,并喜欢上了这门通过创新改变人们生活的学科。从2020年直到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一传染病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人们对口罩、药物及消毒剂等与医疗相关的用品需求大幅增加,而大部分消毒剂都具有腐蚀性或对人体有一定刺激性,因此我希望能够设计出一种简便易用、腐蚀性弱的环保消杀装置,并初步完成了设计稿。未来我将在“英才计划”导师的指导下继续对课题进行研究,不断改进、实验、创新,在完善课题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努力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高一(1)班 陈宇涵我一向对数学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我十分感谢和庆幸“英才计划”能给我这个提升自己学习能力的机会。在今后的英才学习生活中,我会着眼于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尝试着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它。努力积累知识技能,不断地提升自己,把握住这个机会!高一(3)班 刘俊成非常荣幸能入选2023年上海市中学生“英才计划”,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和挑战。相信自己能在接下来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获取新知、培养科研素养、锻炼规划和创新能力,在“学”与“做”中不断提升自我,为将来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一(4)班 刘家宏非常开心成为2023年上海市中学生“英才计划”的一员,这意味着我率先拿到了向心仪高校导师学习、探索前沿科学的门票,让我有机会通过这个平台向高端科研人才学习、感受科研氛围、拓宽知识面和眼界。同时又非常忐忑,课业繁重,这意味着我要和时间赛跑,为课题的顺利研究、结题提供保障。在这里要衷心感谢我的班主任顾老师,是她在学习上不断鼓励我,让我静下心和自己进行交流,最终决定参加这次选拔。高一(4)班 刘一诺很荣幸能入选“英才计划”,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激励,希望在“英才计划”导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探索,能够研发出可以辅助医生快速诊断新冠肺炎的计算机视觉算法,减少疾病的传播,帮助疫情尽快结束,举国清零,大家都能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高一(7)班 邱逸阳经历了选题开题、笔试、面试,能够最终成为“英才计划”的一员,我感到非常开心和自豪。我要感谢徐汇中学老师们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感谢“英才计划”这个项目,为我们这样一群高中生提供了科研启蒙的平台。在接下来的项目开展过程中,我将抓住机会多向高校导师请教。学习如何更高效精准的查阅文献,更规范的开展实验和撰写论文,同时更要学习严谨求真、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这次入选“英才计划”也是对自己的鞭策和激励,我会更加认真地学好各门学科知识,为祖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高一(7)班 史致远自申报英才计划以来,已经有近两个月的时间了,没想到于年底真的盼来了“英才计划”录取的喜讯。感谢复旦大学和汇学给我提供的平台,能让我踌躇满志地站在科学最前沿,面向未来。我一定会砥砺前行,不辜负师长给予的厚望,争取早日成长为真正的“英才”!高一(8)班 汪煜芸能够成为“英才计划”的一员让我感到非常的荣幸,非常的骄傲。相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与我的努力下,我一定能完成一个出色的课题。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我能学到更多知识,培养更好的科研素质,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撰稿、照片:苏裕、高一年级英才学员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我校7位学生荣获第二届长三角青少年人工智能奥林匹克挑战赛“嘉年华—AI大挑战”项目一等奖2022年11月2日-8日,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公示了第二届长三角青少年人工智能奥林匹克挑战赛“嘉年华—AI大挑战”项目获奖名单,我校共有7位同学获奖(见下表),其中初二(4)班黄依葶和预初(9)班黄梦洁同学荣获该项目市级一等奖。黄依葶和黄梦洁这两位同学是姐妹俩,她们的项目背景就来源于实际生活。在炎炎夏日里,空调成了家里每个成员的“救命稻草”,卧室、客厅、书房里的空调齐开,有空调的房间才是她们生活和学习的活动区域。相比之下,厨房就成了家里的“禁区”,爸爸曾在一次做饭中挥汗如雨,一顿晚饭做完爸爸像是洗了个澡,再也没有心情享受美食,只能匆匆去浴室洗澡,由于厨房没有空调,烹饪带来的高温气体让厨房做饭变成了蒸桑拿,为了防止油烟泄露到客厅和卧室里,厨房不得不大门紧闭。基于此,她们就想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来设计制作一个智能家居空调调控系统,解决这个问题。夏日厨房变“桑拿”她们参赛作品的设计思路是:首先通过Laser Maker进行房屋及空调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并对空调不同管道口的控制部分做单独的模型制作。通过安装语音识别模块,扬声器,舵机,ESP32主控器,OLED屏幕来实现空调的开启与关闭,并通过语音控制舵机转动实现不同房间管道的开启与关闭。最后运用APP INVENTOR及IOT物联网模块来设计一个可以远程信息交互的手机APP控制软件,通过MQTT协议对智能家居空调系统进行远程控制。房屋结构图及激光切割模型设计在项目实施中,姐妹俩运用Laser maker对模型制作中的房屋框架进行了设计,并运用激光切割机对椴木板进行了切割和拼接。随后设计制作了桌椅,电视机,洗手台等不同房间里的特定元素模型,最后对切割好的模型进行粘结,组装。并加装了ESP32主控器、LD3322语音模块、OLED显示屏、舵机、扬声器模块,并对各个模块进行了线路的连接和调试。房屋中不同房间及其元素模型制作智能空调多管道语音控制模型在智能家居空调调控系统中,她们首先通过设定好的唤醒词“小智小智”或“你好小智”将语音识别模块唤醒,然后通过不同的命令词“打开厨房空调”“打开卧室空调”“打开客厅空调”来发出指令,ESP32主控板在收到语音模块端口发出的电平变化信息后控制对应的舵机开启管道控制阀门,使得对应的房间里开始进行温度的调控。最后,她们通过APP Inventor制作一款能够实时显示空调信息的手机软件,并针对不同家庭成员(成年人、老人、小孩)设计制作不同的界面及功能区域。使得家庭中的各个成员都能享受到智能家居空调系统带来的便捷,并提供一种全新的家庭空调状态信息获取方式。软件界面设计手稿及APP界面设计在制作的过程中,她们还搜集修改了很多图片来丰富她们的界面内容,并对其大小、格式、像素占比进行了匹配调整,对多个界面及界面之间的通讯程序,按键功能做了程序的编写,上图是她们制作的智能家居空调系统软件的界面及其对应的控制程序。参赛体会:经过整个项目的设计制作,让我们对于科学创新有了全新的认识。科学创新不仅仅是发明一个新玩意儿那么简单,通过科学严谨的探究过程,检测实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不断优化调试才能真正实现有目的有意义的创新!感谢专家评委对我们作品和方案的肯定,我们会在未来继续强化学习,修改方案,完善作品中仍待提高的部分,也希望运用所知所学改善人们的生活,为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助力!撰稿、照片:黄依葶、黄梦洁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我校学生团队勇夺第二届长三角青少年人工智能奥林匹克挑战赛算法擂台项目一等奖2022年11月14日—20日,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公示了第二届长三角青少年人工智能奥林匹克挑战赛算法擂台项目的获奖名单,我校由6位同学组成的两支团队分获一等奖和三等奖。其中潘瑜锴、颜洪韬、刘俊涵的团队经历初赛、复赛以及最终的决赛答辩,勇夺此次长三角比赛初中组一等奖,具体获奖名单如下表:第二届长三角青少年人工智能奥林匹克挑战赛主赛道—AI算法擂台以“元宇宙中的我”为主题,比赛分为初赛、决赛和总决选三个阶段。其中初赛和决赛要求参赛团队利用深度学习平台和深度学习框架,使用Python语言编写代码,基于国产自研框架MindSpore和华为云AI平台,通过对数据、算力、算法的学习,在计算机上完成图像分类挑战任务,促进青少年对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理解和应用。决赛入围队伍将参加总决选,期间团队需要根据赛事主题进行应用场景的思考,通过算法设计提交相关成果,完成展示任务。此次比赛中潘瑜锴团队的具体分工如下:潘瑜锴主要负责改写代码;刘俊涵主要负责系统设置以及修改代码;颜洪韬则主要负责答辩ppt以及修改代码和系统设置。赛后得知自己团队荣获此次比赛的决赛一等奖,他们也谈及自身的赛后感悟。这次比赛AI算法擂台活动是以“元宇宙中的我”为主题,要求我们在国产自研的MindSpore“昇思”框架与国产算力平台——华为云ModelArts平台上完成分类挑战任务。比赛可主要划分为初赛、决赛与“终极展示”三部分。在初赛期间,组委会向我们开放了赛题、Baseline代码及赛题数据——对21个类别的土地遥感场景图像建立分类模型。按照组委会颁布的赛题,我们来到AI Gallery的“AI说”进行了解。在对官方赛题Baseline的文章深入研读后,了解到了如何创建OBS桶,进行ModelArts全局配置,下载并上传训练数据集,使用Notebook,创建推理应用,创建AI应用在线部署,提交打榜等等。然而,我们团队因为第一次参赛,对面前这个云算力平台与框架并不熟悉。于是,我们又返回到比赛官网,详细地对华为云ModelArts平台的UI界面、功能及使用进行了了解,也在听讲后对Baseline代码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此时,更大的一个任务,甚至可以说是挑战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要如何修改代码?如何将代码与MindSpore框架契合?如何发挥MindSpore框架的优势……我们在一些网络媒体上进行了查阅,伴随着指引,我们按照MindSpore框架官网的说明文档,开始逐步了解、发掘框架的使用与优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停地测试、调试代码,寻找下载优质的资源,例如专精于遥感土地图像分类的模型,补偿器与优化器。同时随之而来的收获就是分类的准确率也由一开始的50%逐步上升到79%。就当我们都以为准确率会在训练后呈正比例增长时,最近的一次AI应用训练结果却让我们措手不及——准确率又下降到了60%以下。我们又开始检查代码中的问题,在查阅后,我们找到了这个现象的根源:梯度消失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又在代码中增添了残差神经网络ResNest50与ResNest101;同时加入Adam优化器、数据操作和特征结合等等。最终,我们以83.4669的得分跻身于前50,顺利进入了决赛。接下来的决赛我们更是不敢松懈,马不停蹄地收集资料制作答辩PPT。我们这次则以自己使用的训练模型与优化措施两方面进行介绍。在面对评委的提问时,我们也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了一一对应回答。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懈的努力之下,我们团队在决赛中获得了67.5351的得分,并最终入围决赛一等奖。初二(4)班潘瑜锴获奖感言:首先,人工智能是当下以及未来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我们作为祖国的儿女,应当注重科技发展;其次,在比赛中我深刻领略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我们三个同学的细心配合下从初赛以42名的成绩杀进决赛,并在决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一定会成功。初二(8)班刘俊涵获奖感言:在这次比赛中,我深刻意识到了团队协助的重要性。在比赛期间,我与团队里的另外两名同学热烈的交流,并大胆提出我的意见,为我们的代码添砖加瓦,使我们的代码越来越完善。最终,在团队共同努力下,我们用良好的代码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今后的比赛中,我们会更加努力创造更好的成绩。初二(4)班颜洪韬获奖感言:这次比赛让我受益匪浅。在比赛中,我了解到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等更深层次的概念,例如对“过拟合”这个术语又有了新的认识。在编写代码的过程中,更是提升了自己的思维,取得了进步,同时还学会了MindSpore框架的使用;在制作答辩PPT与参与答辩的过程中我也懂了如何向评委讲述自己代码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技术。有了这些经验,希望今后我能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收获更高的认识。撰稿、照片:张军、潘瑜锴、刘俊涵、颜洪韬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喜报——我校陈正邦同学获上海市运动会击剑比赛双冠军喜报金秋时分迎来了四年一次的上海市第十七届运动会。体育健儿们摩拳擦掌,“‘沪’动青春,‘运’育未来”,在这市运会的舞台上尽情挥洒青春的汗水,迈出坚毅的步伐,为自己的目标而拼搏。我校陈正邦同学获本届市运会击剑比赛重剑个人和团体双冠军。在2022年上海市击剑锦标赛中获得第二名。市运会上比赛项目颇多,击剑是其中的一项。击剑是格斗中的芭蕾,分为重剑、花剑和佩剑。重剑运动员一手持细长的弹性钢剑,头带面罩,身穿洁白的防护服,在剑道上不停地弹跳着,亦步亦趋地挑引对手,找准合适的时机一剑刺向对手,指示灯亮起就得分了。陈正邦参加的是男子B组重剑个人和团体,分别比赛安排在11月26日和27日。个人赛中正邦打得很顺利,小组循环赛全赢,淘汰赛轻轻松松的就到了决赛。决赛一开始双方都很谨慎,不轻易出手,接着正邦慢慢占了上风。可是对手也不是好惹的,他们俩是各种赛事的老对手了,趁着正邦稍有松懈就将比分追上来了,比分到了12:10,这个比分对于正邦来说压力是很大的,对手只要再得3分就赢了。只见正邦缓缓地接近对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追两分,将比分扳平。因为连丢了两剑,对方紧张了,正邦趁着对手疏于防范,一剑完美的刺脚再得一分,也正是这一分锁定了胜局,最终正邦取得了市运会的第一块金牌。27日的团体赛的决赛也十分精彩,最后一局依然是和老对手交手,正邦面对着对手的顽强抵抗,使出了各种应对方法:弓步直刺、跟进、防守还击,不断变化着招数,对手被打得完全没有办法了,距离比赛时间结束只剩4秒时正邦一剑单灯完美的结束了比赛。教练员们十分激动,拼命地鼓掌,双手都是绯红绯红的。击剑运动不仅需要矫健的身手而且也要求在高强度运动下维持一定时间的耐力和持续力,正邦这一路走来,训练十分辛苦,不分周中和周末,更没有寒暑假,不是在训练就是在训练的路上。这种长期的坚持,强健了体魄,锻炼了反应速度,增强了心理承受能力。这次正邦在上海最高级别的竞技舞台-市运会上获得个人和团体两块沉甸甸的金牌,如此优秀的表现给以前的训练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同时这又是一个新征程的起点,放下所有过去的荣誉,从零开始重新投入到新的训练中,期待着在更高更远的运动舞台上展现出顽强的拼搏精神。撰稿:初三(7)班陈正邦发布:许贞责编:夏喆倩监制:曾宪一
-
第五届徐汇中学科技之星评选结果公示一年来,徐汇中学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取得了丰硕成果。据统计共有737项科技类获奖。其中包括学生科技获奖723项,市级及以上获奖362项,区级获奖361项;学校在科技方面荣获集体荣誉共9项,市级8项,区级1项。教师获奖5项。为表彰在科技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经过学校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评审,21名学生荣获第五届科技之星个人奖,3个团队荣获科技之星团队奖。特此公示!具体名单如下:第五届徐汇中学科技之星(个人奖)第五届徐汇中学科技之星(团队奖)上海市徐汇中学2022年11月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张卿同学参演“奋进新时代 一起向未来”第十届“舞苑杯”舞蹈技能邀请赛我校初三(1)班张卿同学的红色原创舞蹈作品《心中的花》作为上海市舞蹈联盟选送的唯一一个中学生独舞作品能在国际舞蹈中心的舞台上与舞蹈专业院校的金奖选手们一起同台展演。2022年11月15日11点,她准时赶到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在中心广场上拍了活动留念照片后马上进入后台开始了紧张的灯光、走台、排练等各项准备工作。当她站在国际舞蹈中心的舞台上,对于独舞的她感觉舞台巨大,走台时,记住巨大舞台上的站位和定点的灯光是现场她必须要努力记住的;休息时间,她在后台找角落不断练习舞蹈中的技巧,希望上台表演时发挥稳定;保持紧张状态;脑海里不断回忆舞台上的走位,希望能达到最好的舞台效果;想着老师指导的细节,不断回看老师给她拍的视频记录,查找做得还不够好的地方并及时想办法解决……直到上场之前,她都在紧张的做着准备,她努力将自己代入卖花姑娘的角色,练习与观众如何更好互动。正式演出,她一上场就立即进入状态,想象着舞台就是傍晚民国时期的弄堂,而她就是穿梭于人群之中的卖花姑娘,演绎着那个战争时期纯真可爱的用智慧和勇敢掩护情报与敌人抗争英勇无畏传递情报无惧牺牲的卖花姑娘……她沉浸在故事情节中,随着音乐和灯光在台上穿流舞动,把动作幅度做到最大,情感表达做到饱满,技巧动作时沉住气,屏住呼吸,稳住脚下后再继续,让自己的情感不松懈;表演过程中,她不去刻意想灯光和音乐,脑中摒除一切杂念,稳住心态,让自己沉浸在角色里……最终,技巧、节奏和走位都达到了自然流畅且感人的理想状态,舞台效果非常好,感动和感染了每一位观众,赢得了热烈的掌声。革命诗人白深富的《花》中有一段“我爱花,我爱倔强的战斗的花…… 在以太里,有无线电波交织的美丽的花…… 在一切的上面,有我们理想的崇高的花。我爱花,我愿为祖国,开一朵绚丽的血红的花。”这个红色舞蹈作品是古典舞蹈和红色故事的结合,通过音乐编辑、舞蹈结构和动作编排体现了革命时期的时代特点,融合了抗战精神、爱国精神、民族精神和奉献精神的文化内涵。前段主要表现卖花姑娘的纯真可爱,主要以流畅优美可爱的动作表现。中段为接到情报与敌人抗争传递情报英勇无畏至中枪的情节过程,音乐和动作节奏紧急加快,用了比较难的技巧动作来表达高度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和气氛,这里的走位、表演和音乐节奏要严丝合缝丝丝入扣。最后生长出心中的红花部分,是整个人物和精神的升华,音乐纯净美好,动作如沐阳光春风般尽情舒展,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演出获得圆满成功,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校和上海歌舞团的各级领导对演出表示了很高的认可并鼓励学生舞者们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多好作品,用高水平的舞蹈艺术作品向新时代奋进。这是一次难得的宝贵的学习机会,舞台上专业学生们的金奖作品表演精彩纷呈,展现了她们高水平的技能技巧和舞台表演,看着她们在台上轻舞飞扬,张卿同学禁不住不断赞叹和鼓掌,她表示要会向她们学习,在以后的舞蹈学习上,努力向专业水平靠拢。徐汇中学有着浓厚的艺术学习氛围,张卿同学特别感谢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很多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特别感谢老师们的培养和支持,她表示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成绩。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CjeW-kQCHnbTFpiKAs1B0g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我校学生在第二届长三角青少年人工智能奥林匹克挑战赛无人驾驶项目中荣获冠军及7个奖项2022年11月1日-7日,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公示了第二届长三角青少年人工智能奥林匹克挑战赛无人驾驶项目的获奖名单,我校有7位同学获奖(具体见表格),其中包括一等奖3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2人。随后,在11月12日举办的线下决赛中,我校初二(14)班金麟同学荣获该项目初中组冠军。本届大赛的主题为“无人驾驶——能源开发挑战”,需要选手在全虚拟的赛道平台中,设计出一条完整的路线,识别随机出现的超氧模块和能源模块,自动处理随机变化的红绿灯和道路障碍,种植超氧植物,开展太阳能基座维修等任务,每个任务都有相应的分值,有加分也有扣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得到分数最高的选手即为胜利者。这个比赛的难点是在虚拟车的行进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虚拟车到了路口卡住不能自己转向,在前进的过程中会没有及时规避撞上障碍物,或者在采集完成后无法顺利调头等等,这个比赛的每一处都可能出现意外阻止虚拟车完成任务,由于每次遇到的问题都是不同的,这样就需要比赛的选手有着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我校初二(14)班金麟同学当得知参加这次挑战赛的高手如云,大部分都是组队参赛时,他既兴奋又紧张,因为他是第一次参加这么大型的比赛,并且是一个人参赛。对于种种未知状况,心中难免有点忐忑。在赛前,他的班主任陆颖老师给了他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告诉他:“既然喜欢,既然有梦想,就要好好去追求,合理分配时间,你能做到的。”陆老师的话使他信心满满,热血沸腾地投入到比赛当中。比赛总共分三轮,每一轮的比赛,金麟同学都全力以赴,沉着应对。第一轮初赛的时候,首次参加比赛的他非常紧张,一开始编程写得很不顺畅,到了后期的调试过程总算顺利些,好在终于在比赛结束前完成了全部任务,拿到了满分的成绩,在初中组成绩里排列第四名。第二轮复赛的时候,虽然积累了一些参赛经验,但是那段时间正赶上准备期中考试,每天也只能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训练,这个时候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时间进行高效率的规划,带着对编程的热爱,他一直坚持了下来。在比赛中沉着冷静,加上熟练度也提升了,取得了复赛第一名的成绩。根据比赛规定,初中组第一名、第二名参赛队还受邀参加了第三轮冠亚军线下决赛,初中组第二名是来自上海市临港实验中学的三名同学。为了这次冠亚军决赛,面对一对三的局势,金麟同学对自己平时的练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开始学会思考预判在比赛中虚拟车可能发生的问题,琢磨如何降低虚拟车的失误率。他认为这就和学习一样,平时要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在比赛中应对各类突发问题。决赛当天,他已经比前两场自信多了,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全部主程序的编写,剩下的时间就是在不停地调试虚拟车完成挑战赛的所有任务。最终他以率先取得满分的成绩夺得了初中组冠军。初二(14)班金麟同学的获奖感言:这次比赛对我的各方面都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锻炼。我会不断挑战自我,永攀科技高峰。只有科学迅猛发展,才能让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只有科学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科技强国,筑梦未来!初一(15)班葛涵峻同学的获奖感言:这次比赛能取得市级一等奖的成绩,对我来说是一种荣誉,更是我今后继续学习的动力。感谢学校开设的《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校本课程,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并报名参加了比赛。在训练和比赛中,我经历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我更加沉着地应对困难和挑战。我喜欢机器人编程,我会在这条路上继续努力的。初二(10)班安泓宇同学的获奖感言:这次比赛,就是一堂生动的实战课,它教会我们团队协作,各展所长的重要性。作为队长的我,在比赛中,临危不乱,合理布局分配,充分发挥我队的长处,扬长避短,沉着应对,逐一解决比赛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和队友,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荣誉。让我们共同努力,提升自我,未来更上一层楼!我校开设了人工智能系列校本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通过参加相关科技比赛实战演练,展现出汇学学子的实力和才华!撰稿、照片:苏裕、金麟、葛涵峻、安泓宇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汇学啦啦操队喜获市一等奖第一名啦喜报2022年11月19-20日,在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在线啦啦操比赛中,徐汇中学南校啦啦操队以绝对优势获得中学组花球示范一等奖第一名。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一个多月前,主教练唐灵芬老师为啦啦操队制定每周3次、每次1.5小时的训练计划,并严格执行。训练期间,校领导和各班班主任大力支持学生的积极训练,并热情地为队员们加油打气。比赛当天,体育组组长夏喆倩老师担任领队,陶红飞和胡陆顺作为助教为队员们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按照主教练唐老师制定的计划,啦啦操队员们每天坚持刻苦训练。这群可爱的队员们利用课间操、午休和放学后的时间进行系统训练,不浪费一分一秒,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不断提升技能水平。最终她们以整齐划一的动作、娴熟的技术、精湛的艺术表达、饱满的精神面貌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也充分展现了汇学学子的青春风采和健康活力。撰稿:唐灵芬发布:许贞责编:夏喆倩监制:曾宪一
-
上海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研究与实践项目(第三批)拟立项区和学校名单公示转载自: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为深化上海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提高上海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研究与实践品质,经专家评审,拟确定上海市宝山区、嘉定区、闵行区为“上海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研究与实践项目区(第三批)”,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等45所学校为“上海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研究与实践项目学校(第三批)”。拟立项区和学校名单公示如下 ↓↓↓■ 供稿 / 审校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发布:许贞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