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报:我校5名高中生入选2025年“中学生英才计划”近日,在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上公布了2025年上海市“中学生英才计划”选拔录取名单。经学校推荐、英才计划上海管理办公室审核、线下笔试、材料评审、高校面试等环节,产生了2025年上海市“中学生英才计划”正式学员,我校共有5名高中生入选,名单见下图。我校自2018年以来,累计共有35名同学入选“英才计划”。本届英才学员的校内推荐选拔工作也得到高一年级组的大力支持。我校共有39名高一年级学生报名,在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数学五个学科相关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了课题计划书的修改完善,并参加科艺周周展演的课题展示,经学校审核推荐,20名学生参加笔试,12名学生进入面试环节,最终有5名学生入选正式”英才计划”学员。汇学浓厚的科研氛围已经成为培养科创研究型后备人才的摇篮。2025年“英才计划”学员从左往右依次是方楷煜、沈辰杰、武文博、戴子涵、陈郑豪入选感言高一(1)班 戴子涵此次入选“英才计划”,是对我过去在生物学科所取得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继续科技创新的鼓励。这是我第一次如此正式地开始课题研究,实验操作,并且撰写报告,在此过程中,我感受到科学的严谨和求真,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属于少数人,相反,人人都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只要拥有求知的欲望和实施的动力。同样,研究也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它发生在生活的角角落落,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探索,而我幸运地窥见了了其中之一。高一(1)班 武文博非常荣幸能够入选2025年上海市“中学生英才计划”。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我未来探索科学之路的激励。特别感谢学校老师对我的指导。学校优质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科研资源,让我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成长。化学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从分子结构的精妙到实验现象的奇妙,每一次探索都让我更加坚定科研的梦想。未来,我将用更加严谨的态度投入学习,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努力为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高一(2)班 沈辰杰能够入选”英才计划”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专业,我感到无比激动与荣幸。化学的魅力就在于它是架起分子行为与宏观功能的桥梁,这种直达“根源”层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让我对化学有了浓厚的兴趣。感谢学校的支持、老师们的指导,更感谢同学们给予我的鼓励与认可。所谓开拓,就是沿着前人未尽的道路,走出更遥远的距离。在“英才计划”中,我将以更严谨的态度跟随导师学习,提升实验操作与科研思维能力,共同攻克化学难题。高一(3)班 方楷煜很荣幸入选“英才计划”同济大学物理专业。作为徐汇中学的学生,最想感谢母校物理组老师对我光学兴趣的启蒙——课堂上,老师用棱镜演示光的色散,当七彩光束投在黑板上时,我瞬间被光学世界的奇妙迷住;课后跟着老师用凸透镜搭建简易望远镜,观察远处建筑的清晰成像,更让我体会到光学原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结。从小我就对“光的秘密”充满好奇:雨后彩虹的光谱如何形成?显微镜下的光斑为何能放大细微结构?这些疑问驱动我翻阅科普读物,尝试用几何光学知识绘制光路图。得知入选同济大学光学方向时,仿佛推开了更广阔的探索之门。未来我会珍惜学习机会,跟随导师从光的传播规律等基础理论学起,在实验室里认真完成每一次光路调试与数据记录,努力用严谨态度和对光的热爱,在光学领域踏出坚实的第一步。高一(4)班 陈郑豪能入选“英才计划”,我深感荣幸。我的课题聚焦于线虫运动能力相关基因,旨在从微观层面解析基因对行为的影响机制。实验中,我深刻体会到科研的“不确定之美”:同步化实验的变量控制、RNA测序的数据噪声等挑战,不断促使我以更严谨的思维验证假设。生物学不仅是观察与验证,更是通过技术手段“解码”自然规律的创造性实践——这种认知让我对生命科学的探索愈发敬畏与向往。感谢学校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从实验设计的逻辑梳理,到用数据图表优化呈现方式,再到反复打磨汇报节奏,这些支持让我能够以更专业的姿态迎接挑战。未来,我将带着这份对科学的热忱与严谨,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不负每一份信任与期待!照片:陆舟斌、入选学生撰稿:苏裕、入选学生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喜报:我校优秀校友孔昕悦、陆植获奖发布:许贞监制:曾宪一
-
第五届汇学艺术之星评选结果公示近一年,汇学学子硕果累累,据统计艺术类获奖共有1168项。为鼓励在艺术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开展第五届徐汇中学艺术之星评选活动,经过学校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审核,共有44名在评选中脱颖而出。名单公示如下,热烈祝贺当选的艺术之星们!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喜报:我校在上海市第二届中小学模拟飞行校园联赛获奖26项当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模拟飞行为怀揣飞行梦想的青少年架起了一座通向蓝天的桥梁——曾经需要专业训练才能触及的飞行体验,如今通过模拟飞行系统变得触手可及。2025年4月20日,第二届上海市中小学模拟飞行校园联赛在上海市科技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举行,我校48 名 “飞行少年” 怀揣热爱出征 —— “趣味竞速飞行” “发动机失效返场着陆”“Z - 本场五边争霸赛”,在高手如林的较量中绽放光芒!赛场直击:紧张与热爱交织的逐梦时刻清晨的赛场外,参赛队员们攥着微微出汗的号码牌,在漫长候场区中彼此打气。作为许多同学的 “首秀”,紧张感藏在攥紧的手心,却也被眼中跃动的兴奋点亮 —— 每周五放学后的航模教室,那些在老师指导下反复调试参数、模拟起降的夜晚,此刻都化作了胸有成竹的底气。荣耀时刻:三个校区齐摘一等奖,冠亚军闪耀登场!当成绩单揭晓,所有人都为之沸腾——三个校区均斩获一等奖,实力诠释 “全面开花”!其中,高一(3)班金梓萱同学以绝对优势摘下高中女子组第1名,高二(1)班徐睿阳同学紧随其后夺得高中男子组第2名!“操纵杆推满的瞬间,仿佛真的在云端翱翔。” 金梓萱赛后分享道,而这耀眼成绩的背后,是团队近三个月的 “魔鬼训练”:从气流对飞行姿态的影响,到紧急状况下的精准操作,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上百次打磨。正如指导老师所说:“当热爱化作每周五的坚持,天空终会回馈勇敢的追梦者。”初心不负:飞行梦想从这里启航本次比赛中,我校选手获奖26项,这不仅是对技术的肯定,更是对 “逐梦精神” 的致敬——那些在夕阳中调试设备的身影,那些为一个动作、一个数字争论不休的课间,都在今天结出了硕果。在本次比赛中,我们获得了以下荣誉:趣味竞速飞行项目一等奖高二(1)班徐睿阳、高一(3)班金梓萱、初一(19)班丁晨川二等奖高一(1)班石昀飞、高一(1)班殷梓隽、高一(2)班王佑川、初一(4)班赵逸雄、初一(14)班钱亦辰、初一(14)班蔡承轩三等奖高一(3)班曹泽寅、高一(5)班王锴睿、高一(8)班信嘉诚、初一(14)班孙皓铭、初一(15)班陈嘉一、初一(17)班周世辰、初一(17)班朱昊、初一(17)班李家蔚、初一(18)班陈天佑、初一(18)班王智阳、初一(19)班江晓航、初一(19)班柏祖明、初一(19)班陆逊怡、初一(20)班昝丞钧、初一(20)班舒秋睿、初一(20)班刘天阳本场五边争霸赛一等奖初一(4)班赵逸雄祝贺所有获奖同学!这份荣誉既是终点亦是起点——愿你们永葆这份破云而上的锐气,将这份荣誉化作前行的动力。此刻,让我们共同调校新的航向参数——下一程云端再会!每一次的比赛都是飞行途中难忘的经历,都有不同感受与收获:作为高中女子组一等奖的选手,这份荣誉背后是无数次拓展课和社团课的全情投入。为了进步一两秒而不断地调整飞行路线,合理地分配氮气的使用,从一开始控制不好飞行高度,到后来不加时能飞完全程,每次的进步都付出了努力。感谢学校提供的平台和机会,飞行课老师的辛勤指导,以及同学们之间的加油打气,也难忘周五社团大家一起在屏幕前练习的时光。在此,希望更多女生能加入我们,在蓝天赛道绽放光彩!高一(3)班 金梓萱本次比赛,我参加了两个项目。完成上午“趣味竞速飞行”比赛后,我抓紧时间进行“Z-本场五边争霸赛(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练习。在平时的练习中,我的进近阶段下降率一直容易超出规定值,导致得分时有波动。经过老师的悉心指导,我着重加强了这一方面的练习,最终在下午的比赛中获得了该项目的一等奖。初一(4)班 赵逸雄参加模拟飞行课程是我从进入初中至今最难忘的经历之一。从最初对仪表盘的手忙脚乱,到后来能熟练操控飞机完成复杂动作,每一次训练都让我感受到飞行的魅力与严谨。在市级比赛中,冷静心态成为关键,当宣布我获得一等奖时,所有的付出都化为了喜悦。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耐心指导的老师和并肩作战的队友。未来,我会继续带着对蓝天的热爱,向更高的目标翱翔!初一(19)班 丁晨川这次的飞行比赛的结果出来之后我心里深深的对于学校和家长充满了感激;感谢学校对于我们的兴趣爱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并且也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在我遇到瓶颈的时候给予了我必要的帮助和鼓励,我从小坐飞机就对蓝天充满了无限的好奇,怀揣着这份炙热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态度,助我突破了重重困难,使我在飞行比赛中创下了佳绩。此次得奖使我在后面的赛事选拔中继续发挥自己的最佳优势。往后的路任重而道远,充满着许多的荆棘;但是只要我保持这份热爱与坚持,就一定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书写出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高一(5)班 王锴睿撰稿:高一(3)班金梓萱指导:谢姗姗、余益成、蔡运涛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喜报:我校2名中学生入选2025年“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近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联合实施的2025年“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100位正式学员名单在网上公示,我校有2名中学生入选该计划,具体见名单:2025年“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学员公示名单本届“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采用网上报名,经过市里初评,有200名学生入围复评考察。来自上海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导师们通过分组探讨和交流,从科学精神、科学素养、探究动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遴选出100名正式学员。自2023年开始实施“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以来,我校已经累计有8名学生入选。这些学生的共同特点是对科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对科技创新有独特的想法,能在学习中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潜质,是“汇学”人会研究的典型代表。下面是“未来小科学家”们的入选感言:预初(7)班 范懿哲:很荣幸能够成为2025年“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学员。从小我就非常热爱乐高、编程和机器人,还有研究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我对它们始终保有好奇之心。学习之余,我不断自学相关知识,也积极参加各类比赛,曾获得2024年第十九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二等奖;2024年VEX世界机器人大赛全国赛总决赛季军,印尼亚洲赛冠军,美国世界锦标赛亚军;2024年未来工程师大赛市赛一等奖。每一次的收获,都让我对这个领域的热情愈发高涨,这也使我越发的想要加入“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他就像充满魔力的钥匙,开启我对科技世界的无限向往。高二(1)班 柴婧非常荣幸能够入选2025年“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这不仅是对我过往努力的肯定,更是为我开启了通往科学探索新世界的大门。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我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与经验,也培养了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我曾荣获徐汇区第二十届“田二杯”青少年保护野生动物竞赛生态文明小论文一等奖,“上海中学杯”青少年科技论坛二等奖,我还参加了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站的学习,被评为“优秀学员”,并入选“达人录”。感谢学校为我们的科创之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我会不断挑战自我,努力提升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积极探索未知领域,为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撰稿、图片:苏裕、入选学生发布:许贞责编:史莉莉监制:曾宪一
-
喜报 我校课题《新时代家校协同的初中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研究》获评 2024 年度上海市家庭教育优秀课题近日,上海市教科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公布了 2024 年度家庭教育优秀课题评选结果,我校《新时代家校协同的初中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研究》从全市 200 余项课题中脱颖而出,荣获 上海市家庭教育优秀课题 。这一成果标志着我校在探索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模式方面取得阶段性突破。回应时代命题,破解教育痛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地实施的背景下,我校紧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这一核心任务,直面初中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痛点与难点,充分发挥我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上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创造性地将红色基因传承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以 “构建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为目标,通过三年的研究探索,形成了 “学校主导—家庭协同—社会联动”的立体化教育体系,旨在突破教育时空限制,让爱国主义教育从“课堂说教”转化为“生活实践”。创新协同机制,形成育人新生态课题组成员潜心实践研究,研究历时三年,历经三次关键调整,实现从“形式创新”到“内涵深化”的升级。他们打破学校教育边界,搭建起“学校主导、家庭参与、社会协同”的共育平台,构建 “微活动 + 微课堂” 双轮驱动模式。一方面以家庭为单元开展 “背包打卡红色地标”、“亲子共读红色经典” 等生活化实践,激活家庭育人主阵地。另一方面整合家长资源开发“家长进课堂”系列课程(涵盖党史教育、传统文化、科技强国等 26 个主题),并联动上海博物馆、上海电信博物馆、上海银行博物馆等多家单位打造 “汇学移动课堂”,形成“校内校外衔接、线上线下融合”的育人生态。以评促建,深耕协同育人此次获评 “上海市家庭教育优秀课题”,是对我校以协同育人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念的认可,也是对我校家庭教育工作的肯定。我校将以课题成果为新的起点,继续深化研究内容、深耕协同育人。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构建起“基础课程+实践项目+数字资源”的立体化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将教师培养成更为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强化专业支持,开启家校共育新征程。“最好的爱国教育,是让孩子在家庭温暖中感受国家力量,在生活实践中领悟责任担当。”从校园到家庭,从课堂到生活,徐汇中学正以家校协同为纽带,让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不仅为初中生扣好 “人生第一粒扣子”,在“拔节孕穗期”厚植家国情怀,更向社会证明:当学校与家庭同频共振,爱国主义教育必将迸发出强大的育人力量。撰稿:归文菁发布:许贞责编:曹令先监制:曾宪一
-
跻身三甲:汇学男足勇夺“满天星”季军!由徐汇区教育局、徐汇区体育局主办,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市南洋中学、南洋初级中学共同承办的2024学年徐汇区校园足球“满天星”中学生锦标赛自2024年11月开赛,于2025年3月圆满收官。本届赛事吸引了全区众多学校参与,经过激烈角逐,徐汇中学男子足球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勇夺季军,创造了球队历史最佳战绩!回顾这段充满激情与汗水的征程, 汇学男足的小伙子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小组赛中,他们稳扎稳打,以4场全胜的战绩以小组第一名身份强势晋级淘汰赛阶段。面对强敌,他们毫不畏惧,在教练员们的精心部署和队员们的默契配合下,一次次突破对手防线,一次次将皮球送入对方球门,最终站上了季军的领奖台!这份荣誉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离不开老师、教练团队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每一位队员的刻苦训练和顽强拼搏。他们用汗水和泪水浇灌梦想,用团结和拼搏书写青春,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也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满天星”中学生足球锦标赛是徐汇区校园足球的传统赛事, 旨在为热爱足球的青少年搭建展示自我、追逐梦想的舞台。徐汇中学男足在本届赛事中的出色表现,不仅展现了学校体育工作的丰硕成果,更彰显了徐汇学子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相信在未来, 汇学男足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刻苦训练,再创佳绩,为学校争光,为徐汇添彩!也期待更多热爱足球的青少年加入到校园足球的队伍中来,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追逐梦想,共同谱写徐汇校园足球的辉煌篇章!撰稿:董晋发布:许贞责编:夏喆倩监制:曾宪一
-
第七届“汇学”科技之星评选结果公示一年来,徐汇中学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取得了丰硕成果。据统计共有773项科技类获奖。其中包括市级及以上获奖366项,区级获奖407项.为表彰在科技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经过学校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评审,36名学生荣获第七届“汇学”科技之星(个人奖),3个团队荣获第七届“汇学”科技之星(团队奖)。特此公示!具体名单如下:第七届“汇学”科技之星(个人奖)第七届“汇学”科技之星(团队奖)上海市徐汇中学2025年3月发布:许贞监制:曾宪一
-
汇学男篮双线报捷:稳中求进 再创辉煌2025年3月1日至15日,徐汇区学生运动会暨阳光体育大联赛校园篮球“南模——五十四杯”中学生篮球赛圆满落幕。徐汇中学男篮延续拼搏传统,初中组在29支参赛队伍中成功卫冕季军,高中组从18支队伍中首获季军。继去年初中男篮创下历史最佳战绩后,今年初高中队伍稳扎稳打,双线报捷,展现出持续进步的竞技水平。初中男篮:卫冕季军续写荣光这支队伍延续了汇学男篮“以老带新”的优良传统。面对初三主力队员因学业阶段性缺席的困境,初二队员主动扛起大旗,完成新老交替的华丽蜕变。比赛场上,老队员主动承担指导责任,在关键场次中稳定攻防节奏;面对主力阵容的变动,初二队员临危受命,迅速适应高强度比赛节奏。比分落后时,他们毫不退缩,凭借无畏的勇气积极贴身防守,多次成功抢断打乱对手进攻。反击中大胆突破、果断出手,贡献多个关键得分,成为球队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用行动为学校争取荣誉。无论比分落后还是领先,球队始终保持着超高的战术执行力。指导教练凭借敏锐的赛场洞察力,通过即时暂停及时调整攻防策略。队员们凭借彼此间的信任与默契,严格执行战术安排,以顽强的意志力多次扭转战局,为捍卫学校荣誉拼尽全力。赛场之下,日常训练同样是本次初中男篮巩固优异成绩的关键所在。队员们对篮球满怀热忱,主动向老师提出加练请求。为满足学生的训练需求,老师们牺牲午间休息时间,全程悉心指导。学校也大力支持,通过开展篮球社团活动,为队员们争取到更多训练机会。社团活动中,老师针对运球、传球、战术配合等内容展开系统教学,帮助队员们夯实基本功。日常训练的点滴积累,师生一心的拼搏精神,最终在赛场上开花结果,助力初中男篮连年创造佳绩。高中男篮:历史突破问鼎三甲在今年的区篮球赛事中,汇学高中男篮与初中男篮携手奋进,双双斩获季军。这一成绩不仅延续了去年初中组的辉煌,更是高中男篮的重大历史突破。这支队伍始终坚守“团队高于个人”的理念。赛场上,他们没有固定的首发阵容,却凭借整齐划一的战术素养,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队员们笑言:“我们不是五个人在打球,而是整个徐汇在战斗。”这份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成为他们拼搏的强大动力。面对球场上强劲的对手和高强度的对抗,汇学高中男篮的队员们毫不畏惧。他们凭借积极主动的防守,努力弥补自身经验上的短板。比赛中,主力队员带伤作战,在关键回合咬紧牙关,完成一次次进攻与防守,用顽强的意志诠释着对胜利的渴望。场下的替补队员同样全情投入,不仅为队友加油鼓劲,更时刻保持专注,做好上场准备,一旦踏上赛场,便全力以赴投入攻防。有的队员带着结膜炎甚至是脚踝扭伤,却依旧为了团队利益带伤上阵,拼尽最后一丝力气 。在半决赛中,他们遭遇了卫冕冠军南模中学。尽管最终遗憾败北,但队员们没有丝毫退缩。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他们清晰地感受到了双方的差距,却也在这场激烈的交锋中,为日后的训练和比赛积累了宝贵经验。与南模中学这样的强队过招,让队员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技术稳定性、比赛节奏把握等方面存在不足,进而明确了未来提升的方向。面对不同比赛对手,指导教练临场及时制定攻防策略,队员们积极努力配合,迅速做出调整。师生一心,在淘汰赛中稳定军心。凭借着这股顽强的斗志,他们在三四名决赛中力拼对手,最终夺得宝贵的第三名。他们深知季军的来之不易,这既是荣耀,更是鞭策。高三队员在比赛中的出色表现,为高二、高一的学弟们积累了宝贵经验,激励着他们在今后的训练中更加刻苦努力,巩固并提升这一成绩。汇学高中男篮用汗水和拼搏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相信在未来的赛事中,他们将继续秉持团队精神,砥砺前行,创造更加优异的成绩。薪火相传向未来从初中到高中,汇学男篮的突破始终与校园体育的深耕同频共振。体育组教师坚持“以体育人”理念:通过篮球社团培养协作意识,在实战中锤炼抗压能力。女篮队员常年坚持训练的身影,更为男篮树立了拼搏的榜样。这份双季军的荣耀,不仅属于球场上奋力拼搏的瞬间,还属于每一次训练时挥洒的汗水,属于从初中到高中一脉相承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期待汇学男篮在新的征程当中,继续以热血为墨,以汗水为笔,谱写更为壮丽的青春华章!撰稿:张军照片:刘怀成、凌凯迪、高谦发布:许贞责编:夏喆倩监制:曾宪一
-
2024年汇学校园十大新闻一领导关怀:2024年8月30日上海市副市长解冬,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平,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周亚明,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来校视察二曾宪一校长荣获2024年度科创校长奖1、2024年12月31日“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科学新年大会暨腾讯科技之夜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举行,我校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特级校长曾宪一荣获年度科创校长奖2、曾宪一校长2024年12月1日在“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以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专题论坛”作题为《数字时代的中学科创教育》的报告3、曾宪一校长2024年3月29日在“京沪辽豫名校长论坛”上代表上海作题为《数字化和科创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主旨报告三1、“5G+虚拟现实科创智慧教室”项目通过教育部工信部“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验收2、自建的“汇学自适应学习平台软件”“汇学MR课件资源平台软件” 获国家软件著作版权证书3、“新一代光网无边际校园网络建设”项目在全国第二届“光华杯”千兆光网应用创新大赛荣获二等奖4、“5G+虚拟现实科创智慧学习场”在第七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上海区域赛获二等奖四曾宪一校长被聘为全国科学教育试验区和实验校评委,上海市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评委;史莉莉主任被聘为2024 全国科学实验区、试验校综合调研指导专家特级正高级教师史莉莉受聘担任2024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评审专家;2024全国科学实验区、试验校综合调研指导专家;上海市基础教育常态、常规课程教学调研音乐学科专家;国家义务教育五四学制非统编新教材及教参审查专家;卓越教师培养“国培计划”高端研修项目培训专家等五“科创素养培育的2+X课程群建设和深度实施”在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基础上与北京顺义区结对将开展科创帮扶工作六“飞机制作与驾驶”课程累累硕果1、在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锦标赛中荣获国奖19项2、在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锦标赛(上海选拔赛)获奖共计23项3、13人在第一届上海市中小学模拟飞行校园联赛获奖4、在第三届上海市模拟飞行锦标赛市赛中获奖 10 项5、詹翰鹏、胡若熙同学在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中夺冠七1、喜报:我校再次荣获上海市“十四五”家庭教育工作示范校称号2、校团委荣获2024年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活力团委3、2024年汇学优秀学生代表参加上海市“行走祖国”主题教育活动4、学校在上海市第七届未来媒体人创意实践活动中 荣获“优秀组织奖”八1、2024年12月我校高二年级彭帅臻同学获亚洲太平洋帆船比赛公开组亚军;同年5月彭帅臻同学在2024亚洲帆船锦标赛中获大师组第五名2、2024年4月26日至28日,六(5)班刘昱琦获第18届ADA国际飞镖锦标赛U16组别单人赛亚军、D4组别单人赛季军。七(11)班徐昱凡获得U16组别单人赛并列第五名、D2组别双人501赛并列第五名。3、2024年12月女子篮球队在上海市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中获初中组冠军,高中组季军。8月我校女子篮球队在“新闻晨报杯”上海市中学生暑期篮球联赛中获得冠军;9月在2024年上海市学生运动会三人篮球比赛中获得冠军九1、我校参加了“美育圆梦”第25届魅力校园春节大联欢校园文艺精品专场演出和“魅力校园25周年时代盛典”活动,在国家大剧院和天桥艺术中心连演两场,让来自上海的民乐之声回响在北京的舞台上。本次演出的曲目是中国民族吹管乐联奏曲《鱼水情》,学生荣获“魅力金星奖”2、零起点管乐团队在第二十届“长三角”民族乐团展演活动中荣获“优秀团队奖”3、新开设“少年极客”“全球精英青少年商业投资商赛”两门顶级高端课程4、汇美而行 乐动校园——承办市级学生艺术创意实践成果展示与交流专场活动十1、袁悦同学获得2023——2024学年上海市红领巾奖章“个人四星章”2、高三(1)班吴杨禾佳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数竞赛上海赛区二等奖,实现高水平竞赛的突破;高三(1)班周亦奕获上海市中学生数学知识应用竞赛三等奖3、初中生团队荣获“未来之城”全国展评一等奖4、我校初二(7)班薛祎程同学荣获第八届上海市“未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一等奖5、我校初三(8)班牛泽萌同学荣获第22届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称号发布:许贞责编:郑斌监制:曾宪一
-
喜报:我校徐丁老师斩获2024年上海市见习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一名见习教师的成长之路与学校的“育师之道”在2024年上海市见习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徐汇中学初中道德与法治组徐丁老师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创新的教育智慧与全面的综合素养,从全市优秀见习教师中脱颖而出,荣获市级一等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徐丁老师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徐汇中学作为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校的育人成果的生动体现。成长印记:双导师护航下的蜕变之路从初登讲台的青涩到赛场上的从容自信,在为期一年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中,她以“勤学、善思、笃行”为信条,积极参与学校策划的多元化培养活动。“教育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团队的智慧接力”,回顾见习期,徐老师感慨万千。见习期中,学校为所有见习教师配备了学科带教导师和德育带教导师。学科导师从教案设计、课堂互动到教学反思全程指导。德育导师则传授班级管理技巧,帮助新教师把握“惩戒尺度”与“育人温度”的平衡。徐丁提到:“导师们不仅教我‘如何上课’,更教我‘如何成为学生信赖的老师’。”在“学科+德育”双导师的护航下,新教师们迅速成长。同时,我校也为见习教师的成长搭建了系统的阶梯,为新教师站稳讲台提供了丰富的沃土。三笔字比赛、教育智慧呈现、主题演讲比赛、教研组内公开课展示、校内公开课展示、跨校区教学研讨、德育案例撰写……一次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见习教师们在不断地过关斩将中获得突破和蜕变,为成长积累了经验。体系赋能:从规范筑基到薪火相传的育师之道见习教师的成长背后,是徐汇中学系统化的见习教师培养体系。作为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校,学校以“规范筑基、实践赋能、创新引领”为核心理念,搭建起青年教师成长生态。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室为核心的领导小组,统筹制定见习教师培养规划;教师发展中心与学生发展中心协同推进,精选多位优秀导师组成带教团队,其中多位导师曾获市、区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徐汇中学的教师培养文化始终流淌着“传承”基因。校长曾宪一表示:“我们不仅要培养‘会上课’的教师,更要培育‘有教育灵魂’的师者。”从徐丁老师的成长蜕变,到徐汇中学“见习—成熟—骨干—名师”的教师培养链,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所学校的育师智慧,更是对教育初心的坚守。在这片深耕了175年的教育沃土上,新一代教师正以青春之笔续写“汇学”荣光!撰稿:徐丁摄影:吴艳萍发布:许贞责编:丁艳监制:曾宪一
-
喜报 我校成为上海市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喜报我校成为上海市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发布:许贞监制:曾宪一
-
上海中小学前沿科学前沿技术创新课程平台突出表现奖见附件
-
上海中小学前沿科学前沿技术创新课程平台优秀证书见附件
-
上海中小学前沿科学前沿技术创新课程平台合格证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