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宣传片
“斤斤”计较(汇学第二届微视频展播1)
发布时间:2022-11-04 09:13:36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462

《卖炭翁》分层教学

白居易的《卖炭翁》一文,揭露了宫使凭借宫市制度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残忍行径,并体现出当时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艰辛,极度可怜。

从初中语文记叙文学习的角度来看,学生要理解《卖炭翁》的写作意图,需知晓宫使和卖炭翁之间发生的事,并理解宫使在这件事中对待卖炭翁的情感态度,以此解读出唐朝宫使骄横的形象;同时理解卖炭翁面对宫使时的情感态度,以此解读出以卖炭翁为代表的唐朝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

A层的学生学习基础强,能够在读通这篇文言文的基础上,梳理清楚故事内容,并能依据人物的行为特点理解人物的情感态度。因此,对于A层学生,在教学《卖炭翁》一文时,教学内容中引入对比和留白的手法,请学生基于思维建构,自主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B层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扎实,能够在读通这篇文言文的基础上,梳理清楚故事内容,也能准确找到人物的言行,并能依据言行揣摩人物的情感态度。但是对于人物有此情感态度的原因与意图不甚理解,无法自主读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对于B层的学生,在教学《卖炭翁》一文时,教学内容的重点为学习对比对理解人物形象的作用,以此解开B层学生的学习难点,准确理解写作意图。

C层的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能够知晓发生在宫使和卖炭翁身上的事,能找到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并有意识依据言行揣摩人物的情感态度,但由于对文言字词的把握不准确,在理解人物的情感态度上有偏差。因此,对于C层的学生,在教学《卖炭翁》一文时,教学内容的重点为通过揣摩关键文言字词的语境义,来正确解读宫使及卖炭翁在事件中的情感态度,从而帮助C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读懂人物形象,从而理解本文写作意图。

微视频“卖炭翁”制作感悟

我们五位同学和董老师一起参加了汇学第二届微视频的拍摄和制作,通过微视频录制,我对该文主角卖炭翁更加同情,“心忧炭贱愿天寒”,明明“衣正单”,却还是希望天气更加冷一点,他的炭才可以卖个好价钱,却横遭“黄衣使者”掠夺,深刻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阶级统治的残暴。我们在居家隔离,但仍可以完美地将《卖炭翁》一文以董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以及讨论的形式,让我们再次触碰到唐朝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苦。如今我们能够生活在美好富足的大中国,是何其幸福!我们青年一代更加应该砥砺前行,珍惜每一寸光阴,学好每一项技能,让自己不断成长,就像这次的微视频,时尚新鲜,却也要需要很多耐心去学习。

微视频的拍摄过程就像是我们师生的一次生动有趣,记忆深刻,发人深思的game,人生的每一课都与众不同,每一刻都值得学习,非常感谢学校组织这次微视频比赛,感谢老师的信任,感谢同学们的参与,过程真美好!

——初三(13)班 朱妍宁

我们在制作微视频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我的职责不仅是饰演视频里的同学,而且我还负责同学们的着装,视频的视觉效果等方面。

我们一开始的着装只有校服,没有佩戴红领巾。后来在尝试中确定将红领巾也一并佩戴好,使我们的精气神更加饱满;我们第一次拍摄时因光线不好,所以将第二次拍摄时间定在了光光线最充足的中午,再加上打光等,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次“卖炭翁”的微视频制作使我对白居易笔下当时黑暗社会与穷苦百姓的无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巩固了我的学科知识。最后,感谢学校和老师给了我这个展示的机会,也衷心感谢与我一同努力的同学。之后希望能运用此次制作中学习到的知识制作出更优秀的微视频!

——初三(13)班 朱羿洁

在这次微视频的制作中,并不是处处都得心应手的。我的职责是写学习基础较强的学生基于思维建设,自主读懂卖炭翁的形象以及作者写作意图。但是看似简单的日常课堂却很难写得真实。我觉得学习基础强的学生,讨论到的人物形象可能更多,而我写的仅仅是其中一种,并不能让观看者更深地了解卖炭翁的人物形象。我们应该添加更多的互动,让观看者也能参与思考。这样既加强了观看者的记忆,也让微视频更加有趣。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我的文稿终于与现实的课堂更接近了,最终圆满完成拍摄。

感谢老师给了我这次机会,我衷心希望能够再次参加第三届微视频的视频制作,运用这次打下的基础和经验制作出更优秀的微视频!

——初三(13)班 张嘉诚

在这次做微视频的过程中,那可真是困难重重。我的主要工作是写C组的稿子,这写稿子可不是一件简单事,对于我来说,写篇作文都不是特别容易,更不必说写一篇稿子,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最终写完了这篇稿子,完成了这次的微视频。

在这次写稿子的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反复修改,但始终无法写出写出宫吏那骄横不讲理的形象,最终在董老师再次给我讲解这篇古诗文后,我彻底将其了解通透,并且在我课后大量查阅资料的努力下,我终于写出了这次微视频的稿子。

通过这次的微视频比赛,我感受到微视频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新型方式,更是一种促进自己成长的新模式,通过最近制作微课程,我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

感谢老师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参加这次微视频创作比赛,我希望这次所学到的知识能够运用在下一次微视频比赛中。

——初三(13)班 张子轩

虽说也是Z世代少年,从小浸泡在互联网的环境中,但是用专业的视频剪辑软件,带片头片尾,字幕配乐转场完整地剪辑完成一个作品,还是第一次!

首先是选择剪辑软件,手机上的APP,比如适用于微信生态的秒剪和适用于抖音生态的剪映。这两个APP我都用过,平时随手拍个视频,就像美颜相机一样,各种模版任选一个自己觉得喜欢的,就可以把几段视频和照片整合起来,随手发布就是一个不错的成品。但对于像有主题,有内容,有固定要求的作品而言,手机APP的这种处理还是太随意了些,达不到编辑的目的,还是决定用PC版的剪辑软件。

咨询了经常做课程剪辑的妈妈,她推荐给我剪映的PC专业版,和WPS的视频剪辑软件。短视频盛行的时代,也让视频剪辑这件事的操作门槛越来越低了,很难想像在几年前,我竟可以在20分钟内学会操作专业的视频剪辑软件的基本功能,并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剪辑出一个像模像样的作品。

我最终选择了WPS的视频剪辑软件,结合我们主题课程内容,我用PPT制作了封面图和封底图,还特意配上了国画版的“卖炭翁”的插图,让观众能一眼就读懂我们的课题。

接着是整合和剪辑录制好的视频,这个处理在WPS里很容易,找到要剪切的部分,Delete+拼接就可以了,重要的就是细心。

最花时间的部分莫过于是配字幕的部分了,虽然有AI识别技术,错误率在20%左右,需要逐句过一遍,调整修改。

最后,我还给视频的开头结尾配上了舒缓的音乐,调整了入场的渐进模式。大功告成,导出!

看着自己的作品,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 —— 我又get了一项新技能!

——初三(13)班 严子童

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5stOaf7ltHM1dQyUGbi7Vw

视频制作:初三(13)班 朱妍宁 朱羿洁 张嘉诚 张子轩 严子童

指导教师:董晓莺

撰稿:董晓莺、张梦亚

发布:许贞 

责编:史莉莉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