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4日下午,我校生物教研组在尚学楼206进行了校内公开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新进成熟教师王珏老师的公开课点评交流;二是微视频制作的交流研讨。
当天上午第四节课新进教师王珏在高一2班开设公开课,本节授课的内容为新教材第二章第二节《蛋白质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王珏老师先进行了本节课教学设计的阐述。本节课以网红景点—荧光海为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蛋白质的功能。由于蛋白质的结构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一内容抽象且微观,因此在内容呈现上以生动直观的动画和教师自制的模型来突破重难点。学生动手动脑搭建模型,一方面将微观的宏观化,另一方面将平面的立体化。巧妙地借助学生主动构建、小组合作探究加深对肽链多样性的理解,渗透了结构和功能观,助力学科素养的落实。借助最新的诺贝尔奖的成果和我国该领域的贡献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听课的张晨老师对本节课的设计与展示效果给与了高度评价。组长陆敏泓老师以及苏裕老师对某些细节给出了调整意见。组内其他老师针对新旧教材的区别等方面进行了相关讨论。从这堂展示课也让本组的高中教师们对新教材的编排理念与授课方式的改变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接着,组内老师对近阶段的微视频制作任务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初二生物备课组进行的微视频制作是围绕知识点“血细胞”进行的,已完成了包括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相关知识并分为简单、中等、较难三个层次的脚本设计。教研活动中对脚本进行了交流研讨:简单的层次主要是书本内容和日常生活的举例;中等层次是血常规的分析,有一些概念的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对血小板相关健康问题有更加多的认识;较难层次拓展了贫血的部分,介绍了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产生原因和改善方式,加强了学生的思辨,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高一生物备课组的微视频主要围绕知识点“蛋白质”进行的,从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三个层次展开。通过研讨脚本的合理性、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向,组内教师进一步认识到微视频对学生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期待能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制作的微视频,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撰稿:王珏
摄影:张蕾
发布:许贞
责编:龚亮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