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0日下午,初中化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在尚学楼110围绕着“双新背景下初中化学考点专训研究”这一主题展开了交流活动。组内五位教师分别就自己所负责的考点分享了在选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薛良老师进行了交流分享。她认为,碱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盐的性质是中考重点考察的知识点,尤其在综合实验的探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考察地位。因此在考点专训的选题中,她按照上海课程标准,对每个考点进行了考点诠释,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该考点要考察的具体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以及这些考点经常在哪些类型的题目中出现等。为了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复习考点,按由易到难,由单一考点的考察到综合多个考点的考察来选择和安排题目,把学生平时学习中经常会出错的题目和一些经典的题目汇总起来,在强化基础、常规方法应用的同时,通过题目的变式来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解决复杂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此外,在题目的选择上,应避免无效的重复,在选项的设置上做到经典、重点,知识点的分布上做到全面、有层次,情境的选择和题型的选择上注重多样化,多角度,语言的表述上做到精炼、规范化。
接下来,李晓丹老师、蒋绒老师、戚嫣然老师和沈健老师分别对此次选题谈了谈自己的想法。李晓丹老师认为,考点专训试题的选择重点不是放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而是放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因此应从知识的整体联系上入手,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挖掘教材内容所涉及的各种能力,从整体上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内容和涉及的能力,将知识联系、综合,即坚持以知识为基础的能力立意。如中和反应的试题主要能力培养的内容主要有:观察能力——从实验、实物、模型、图、表、化学现象中获取感性认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的能力;实验能力——识别并绘制典型实验仪器装置图,能初步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处理数据,得出结论,会设计简单实验方案;思维能力——能统摄整理、加工、记忆、存储信息,有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有分析问题(分解、重组、迁移转换)、解决问题的能力。
蒋绒老师负责第一章的相关选题,她认为该章节对于学习化学相关知识起到夯实基础的作用,在选题中涉及了物质的宏观及微观表达、人类对物质组成的认识过程,以及常见仪器的识别和常用实验操作,以此让学生感悟化学语言在化学研究和表达中的重要作用,体验人在认识物质过程中的经历与智慧;感受物质世界的多样和神奇,体验在研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初步形成物质的元素观。
戚嫣然老师认为,在考点专训的选题上,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不能一味只是对知识点的简单重复,光“温故”而不“知新”;2.不能忽略基础;3.要重视题目的变式、引申。这也就要求在选题过程中,要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延伸性、启发性。通过考点专训的每一道题的巩固与讲解,把其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阐述清楚,既强化了双基,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以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为例,其中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碳氧化物的性质与用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等是教学的重点,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学反应打下了基础。在试题的选择上,要把握住课标与考纲的要求、抓住核心的三维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巩固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并进一步加强学生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一些生活问题的能力,体会内因和外因之间的辩证关系。
最后,沈健老师认为可根据层次性、情境性、整体性三大原则去选择一些涉及概念综合运用和精细化运算的习题,以帮助学生打消畏难情绪。以解决结晶类复杂问题为例,相关习题的设置从易到难、层层递进,注重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及认识层次,凸显“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打通了饱和转化操作、图像点位移动、溶液各参量变化的关联性,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整体性理解,进一步深化巩固相关概念,深入挖掘溶解度图像的功能和价值。又如“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的相关习题旨在探查学生能否调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真实问题,同时通过实验方案设计考察学生是否能将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测定方法迁移运用至气体物质溶解度的测定,充分发挥了习题对学生前课时目标达成情况的诊断性功能。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我们既要保证知识点的训练到位,又要保证训练的效果和效率。在两位专家包霞和范标老师的把关和指导下,初中化学组得到了很多非常中肯有效的建议和修改意见,最终编撰了考点专训。希望在组内各位教师的努力下,能对初三学子们高效复习、冲刺中考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撰稿:戚嫣然
摄像:薛良
发布:许贞
责编:龚亮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