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8日下午,徐汇区教育系统第10届学术节“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与评价探索” 暨“徐汇区第三届优秀研训员推介”活动初中语文专场在我校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徐汇区教育学院李文萱院长、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老师、徐汇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封萍女士、徐汇区教育学院李红副院长、徐汇中学门唯一副校长莅临指导。参加本次学术节活动的还有徐汇区教育学院初中语文研训员刘侠老师、徐汇区初一初三语文教师、双名工程攻关计划基地导师及学员、外区部分教研员及教师等。
徐汇中学门唯一副校长为本次活动致辞,以此拉开活动序幕。
紧接着,来自徐汇中学南校的李年珍老师带来现场课例《女娲造人》。教材所选文本为作家袁珂的作品,教材附有《风俗通》中的原文。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李老师以回顾相应的学习方法导入,以铺设自学任务一“女娲答记者问”和任务二“读者与作者问答”为主线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幽微妙境,直至深入课文归属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四十分钟的活动中,大家化身为女娲、作者和读者,在不同的角色、时空和虚实中自由穿梭。其间充满了孩子的童真、深入探究的热情,也足见老师的功底、拾级引领的智慧,更是体现了通过开展积极语言实践活动而不断迸发出的的思维火花。
随着这节课的推波助澜,整场活动渐入佳境。第二个环节是收看刘侠老师执教的录像课例《诗歌与生活》。刘老师以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诗歌单元作为此次项目学习的文本,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教知识”相比,语文项目学习要把该过程转化为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自主学习、建构、运用知识,从而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里提出了一个概念,即语文项目学习是培养语文学科素养的目标需求,它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基于语文核心概念,以具体情境和任务为依托,引导学生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及混合式学习环境,开展以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索等为重点的语文实践活动。在为期四周,主题为“自媒体内容创作:诗歌与当下生活”的语文活动中,刘侠老师为大家打开了语文学习的新局面,这不是老瓶装新酒的花式炫技,而是实实在在通过设置真实可感的情境和富有挑战的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的开疆拓土。
录像课例结束,所有老师都意犹未尽,仿佛坐上了那班“开往春天的列车”。其后刘侠老师做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新思考》的主题报告,整个报告以四个问题串联,刘侠老师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在座的老师一起探微语文教学的前行之路。
我们就这样搭乘着刘侠老师开往春天的列车,下一站是外区研训员和教师代表的切磋交流,徐汇中学罗山河老师一语道出教学活动开放式的课堂状态。对于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各路想法在电光石火的激荡间俨然把整个礼堂变成了智慧的圣殿,老师就像是一个个求知若渴的孩童,努力吮吸着甘露雨霖。
谭轶斌老师的专家点评把整场活动推向高潮。谭轶斌老师提到,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我们越来越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是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必备品格,是关键能力的总和;核心素养是面对一个复杂的情境可以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态度。她对徐汇区教育学院把此次活动定为“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与评价探索”予以高度的肯定,并盛赞刘侠老师的探索和实践是对本次活动献上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整个评价让现场的老师如沐春风,虽未能至,但心向往之,未来也必可期。
李文萱院长的总结中谈到了五个力,即“转换力”“传播力”“引领力”“凝聚力”和“示范力”。李院长从研训员所担当的引导老师、实践承担“四个服务”的重任出发,对研训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她也同样高度肯定和赞扬了刘侠老师“扎根课堂 、着眼发展、静水深流”的研训风格和身体力行的实践,同时对我们语文学科“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与评价探索”之路充满期待。
学生和教师的成长都来自不断地突破和精进,有时不得不鼓起勇气摒弃以往的观念和固有的做法,但就如谭轶斌老师所言,既然我们乘坐的是开往春天的地铁,那么就不会感到初冬的萧瑟,有的都是秋天的收获。
(撰稿:龚柳 责编: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