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3日,包霞老师莅临我校,与总部初中化学组的全体老师共同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两个部分组成:
上午,包老师在第三和第四节分别听了李晓丹、蒋绒两位老师的课,两位老师授课的内容均为课本第二章第一节《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其中,李晓丹老师先带领学生复习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的相关原理和操作,让学生学会反思、矫正问题并规范答题;接着,李老师依据空中课堂中的数据采集,绘制图像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影响密闭容器中压强变化的影响因素,从而引导学生的思考从定性转向定量。整堂课中,李老师很好地落实了“讲练结合”,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及时巩固,从而更好地厘清概念。蒋绒老师在课上先复习了实验室检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给学生初步建立了定量气体体积的方法以及误差分析的思路;再结合实验结束后剩余气体的观察,总结出空气中氮气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与此同时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总结出氮气的常见用途,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学知识体系中“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构架。整堂课上,蒋老师思路清晰、层层递进,通过问题链的设置启发学生不断思考。两位老师虽教学主题一致,但教学思路和风格上各有千秋,包老师对此均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此外,中午时分在化学实验室,包老师对总部初中化学组的全体老师开展了一次专题指导活动,指导的主题为“双减”新背景下初中化学课教学设计的优化。
包老师在会议中提出了七点优化措施。第一,讲清知识的本源,学会预习和复习,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上下功夫;第二,知行结合,充分联系生活场景,帮助学生有意义地探究学习。这一点上包老师以她自己的经历为例,在几十年前她授课时给学生举了煤球炉的例子,但这个例子放在现如今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作为老师要不断寻找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开展教学。第三,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讲讲练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第四,吃透课标,用足用好教材;第五,作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紧扣课标的学习目标,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第六,充分利用好空中课堂等资源,拍摄和制作微课答疑小视频;第七,教研活动不必局限于线下,可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此次教研活动,不仅让我们目睹了李晓丹、蒋绒两位老师授课的风采,也对于未来初三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相信在组内老师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我们会将“双减”新背景下的化学教学完善得更好。
撰稿:戚嫣然
摄像:薛良
发布:许贞
责编:龚亮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