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顺应新的发展形势,应对新的招生政策带来的教学新挑战,我校初中数学教研组开展了一系列深度教研活动,并在11月11日进行了全组的公开展示交流,为教师们提供了相互借鉴与思维碰撞的平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迈向新高度。本次活动主要包括了预初年级探究课公开教学和教师原创命题比赛等内容。
一、【以教学促研讨 探究新形势下的分层教学——预初年级探究课展示】
11月11日下午,预初数学备课组的张春燕老师进行了一节拓展探究课——《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的公开教学展示。课堂上张老师深入浅出,因材施教,通过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的方法,带领同学们体会方程思想,化无限为有限,感受数学中极限的魅力,为参加观摩的数学组教师们带来了一节课堂气氛活泼、学生求知若渴的精品公开课。
新预初的孩子们认真投入、仔细思考也让张老师的精心设计发挥了作用,让探究课教学落在实处。通过这堂课让我们领略了汇学数学教师驾驭新课型的能力,更让我们相信汇学新学子们的未来可期。
二、【匠心蕴题 以赛促教——初中数学教研组命题比赛】
为提高教师对课标、教材的深入理解和把握能力,培养教师的试卷命制及命题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初中数学教研组以期中考试试卷命制总结为契机,开展了每学年一次的原创命题比赛活动,并在11月11日下午由初中数学教研组副组长曾志斌老师主持,进行了决赛展示。
六年级备课组由文娴老师和谢菁华老师参赛,文娴老师命制了一道翻折问题,运用方程思想解决求线段长度问题,在充分地分析学情后,改变翻折条件,体现转化思想和数学结合思想,力求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为学生打开思路,扫清知识障碍。
谢菁华老师通过对命题改编的三种类型——不同数据、不同呈现方式、不同层次结构,立足本次校预初年级期中数学考试试题进行归纳和举例改编,意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转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初一备课组由王星星老师、仇霞老师以及张晶老师进行展示。王星星老师秉承“以本为本,将错就错,化静为动”的理念,以本次的期中考试初一数学试题和一道数学竞赛题为载体,对题目条件进行改变,强化学生的易错点,将静态问题转换为动态问题,立足课本要求,提升思维高度。
张晶老师将“基于问题起点,助力知识的成长”作为命题出发点,分析了数学习题考查评价和发展思想两方面的作用,以学生熟悉的知识作为引入,促进新知的生成。通过拓宽习题的思考维度,构建知识体系,达到“以题引思”,通过延展习题的思考深度,深挖知识内涵,达到“以题引知”。
仇霞老师从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形式入手,强调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从分类讨论思想入手,提出强化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从做题总结的结论推广入手,阐述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炼出由习题教学向问题驱动转换的原创命题和改编命题方式,围绕问题解决,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活动的过程。
初二备课组的钱呈老师以一道平面几何的二倍角问题为基础,原创命制了一道二次函数综合题中的二倍角问题,试题主要考察二次函数、相似三角形、求图形面积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钱老师旁征博引,针对这道题给出了六种不同的解决方法,既有深挖隐藏条件充分观察图形的巧妙解法,又有学生应掌握的二次函数图形问题的通用解法,使整个题目的命制背景和命制目的非常完备。
最后,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陶琦老师高度肯定了此次主题教研活动。感受到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成熟教师的良好功底、各年级数学教师的团结参与。在为教师们搭建交流平台,帮助教师提高命题技能的同时,将命题技能植根于日常的数学教学中,用以指导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当天的教研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对于初中数学教研组的教学研讨而言,却永远不会停下脚步。
撰稿:曾志斌 张晶
摄影:夏文依 张晶
发布:许贞
责编:陶琦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