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发展 >>家庭教育
吃中考新政定心丸 为家长释怀支高招——记第三期“超级家长汇”
发布时间:2021-06-06 14:46:50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717

4月18日下午,上海市徐汇中学校长曾宪一作为嘉宾,参加了由徐汇教育携手小荷姐姐开展的第三期“超级家长汇”。出席此次“超级家长汇”的还有徐汇区教育局招生考试中心副主任赵炯、徐汇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桑嫣、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孙时进。本期“超级家长汇”由徐汇区教育局、徐汇区妇联主办,四位嘉宾聚焦招考新政,共同解析新思考,为家长释怀支招。

本期“超级家长汇”一开始,四位嘉宾就和在座家长明确了这一次出台的中考政策并不是全新的,它只是一个为了和高考政策衔接配套,再细化落地的补充实施意见,旨在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在整场“超级家长汇”中,四位嘉宾的发言侧重点各有不同。

赵炯主任首先表明这一轮的中考改革实质上是从三个维度进行的:即考试制度的变动、招生录取制度的改革和综合素养的评定。其中,赵主任也深入浅出地详细解读了上海市中考招生录取方式中的一些重点概念,提出政策是在动态发展中,接下来还会有细化措施出台。

桑嫣院长则聚焦中考考试方面的调整,提出考试科目的增加是为了增加孩子的全面性,考试科目内容的改变是为了帮助孩子全面综合地发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能力。此外,桑院长也表示教育学院会提供最准确的信息和导向,并把它转化成可以让教师用来教学的内容和资料,希望各位家长不要焦虑,不要盲从。

而学校作为改革的第一线,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徐汇中学的曾宪一校长立足公办完中的实际情况,表明徐汇中学已做到特色与质量并举、全面而个性发展,以“汇学”为校训,逐渐形成“徐以成己,汇则达人;徐以兴学,汇则兴邦”的汇学文化,学校已开设科技课程32门,艺术课程24门,体育课程20门,跨学科课程90门,拓展型课程137门。面对不同生源的学生,学校都会首先进行初高中的衔接教育;而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学校会进行分层教育。曾校长强调:徐汇中学的办学方向是努力建设科创特色的研究型学校,把学校办成科学家、工程师的摇篮。学校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孩子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必须有提出有价值问题——会做研究——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做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旨在让学习的本质意义发生,让学生学会做学问,提高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综合创新思维能力。

曾校长认为,我们教孩子七年要为他们着想70年。因为每个孩子人生的最大目标是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精神健康。要大力培养孩子终身有用的体育素养、科学素养、心理素养、交际素养、艺术素养。

孙时进教授言简意赅地从心理学的角度指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教育管理要到位但不越位,需要抛弃过度的焦虑情绪,学着做一个和孩子共同进退的陪跑人。

召开本期“超级家长汇”的目的是让家长在了解教育新政后能稳定自己的心态,我校60余位家长也积极参与,认真聆听新政解读。现场家长还就如何填写志愿、如何与青春期孩子相处、如何平衡兴趣与学业、如何帮助孩子选择规划等问题向嘉宾提问,嘉宾们逐一解答,收获颇丰。

家长感言:

2个小时的探讨,意犹未尽。处于信息繁复的时代,及时解析、答疑,不仅缓解了应试家长的焦虑情绪,也让未到中考的学生家长对未来中考改革有所准备,能更好地配合学校,和老师们一起为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初二(2)班 苏奕仁家长

对于此次“超级家长汇”,我本是带着一颗焦虑和困惑的心来的,希望在超级家长会上得到更精准的政策解读。经过几位嘉宾的分享,心中的那份困惑没有了,焦虑也缓解了。嘉宾们从培养适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的角度为家长们解读了新政。中考的改革一是要体现义务教学的公平性,二是跟随高考的方向培养人才。其中,徐汇中学的曾宪一校长幽默风趣地和家长们分享了徐汇中学致力于推行素质教育、尝试创新教育,让不同层次和不同特长的学生发挥潜能。两年来,我也切实感受到徐汇中学确实是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不仅拓宽了孩子的眼界,还把一颗热爱科学的种子种在孩子心中。虽然孩子不是学霸,却从没有感觉到自己比别人差,真的是非常感谢每一位老师对孩子的自尊心的呵护,每一个孩子在这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自信。

初二(4)班 钱一凡家长

本次“家长汇”让我理解了为什么要进行中考改革:过去,我们只以分数论高低,往往培养出了许多“高分低能”的只会读书,而最终无法真正踏入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人。而现今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因此现在不再是光以分数论高低,而是更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很庆幸,我的孩子目前就读的徐汇中学就是这样一所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科创特色中学,又通过曾校长对徐汇中学特色办学的详细解读,更坚定了我们以徐汇中学高中为中考目标的决心。

初二(7)班 邬之闻家长

本次“家长汇”给我们家长吃了一颗的定心丸,一是不要焦虑,研究政策,做好对策,教育部门和学校会将权威的信息及时向家长解释;二是不要盲从,外部机构的学习套路不一定适用,不要被误导。通过现场聆听专家的解读,我也对新中考有了更多的了解,相信教育部门和学校会安排好新中考的应对。我作为家长,也会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帮助孩子迈好成长中的这一步!

初二(8)班 郭东昊家长

在“小荷家长汇”倾听了徐汇区教育局和教院的领导、徐汇中学曾宪一校长和复旦大学心理专家对于中考新政的详细解读和分析,颇有收获。

曾宪一校长结合了中高考衔接的大趋势,对于徐汇区各个层面的教育资源分布情况,详细介绍了徐汇中学的办学宗旨,用精确的数据充分展示了徐汇中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决心和信心!

面对中考的新变化,作为家长,不要盲目焦虑,在淡定和焦虑中找到平衡。在真诚、同感、充分信任的基础上,与孩子和谐相处。做最温暖的大后方,到位但不越位!

初一(3)班周可心家长

4 月 18 日下午两点由徐汇区教育局组织的招考新政家长汇活动在徐汇绿地缤纷城钟书阁举行。徐汇区教育局招生考试中心副主任赵炯首先发言,阐述了2017 年高考改革新政策出台以后, 2018 年中考改革就陆续推进了,目前的中招改革路径实际上是高考改革的衔接和配套,明年中考招生和录取制度也要同步改革和变化,将会出台招生细则和分配方案.......

接着徐汇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桑嫣讲述了招考改革后的新变化:跨学科案列分析,特别是地理与生物的跨学科变化;中考体育考试增加的五个项目,三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还有跳绳、武术等;新增的道法考试的论述等.......

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孙时进主任从避免家长产生焦虑的角度告诉我们:人对了,心对了,世界就对了,因为招考改革还要继续,还有不少不确定因素,我们能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态。

徐汇中学校长曾宪一做了主旨发言。本次招考改革是为了两个促进,一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二是为了促进教育均衡,所以家长根本没必要焦虑。当主持人问起学校的办学特色时,曾校长侃侃道来,徐汇中学这些年走出了应试教育,走进了素质教育,尝试了创新教育,尤其是科技创新,因为科技兴邦。曾校长说,观念领先者不会落后,观念落后者很难领先,徐汇中学坚持特色办学,做到班班有特色,尤其是科技创新,科技课程多达 32 门,加大科技素养,教会孩子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孩子们个性发展、多彩发展。曾校长铿锵有力又非常幽默的精彩发言不时博得家长们阵阵掌声,家长们逐渐从焦虑慢慢淡定起来.......

通过现场多角度交流,我感觉比较深刻的就是,很多家长心态不那么乐观甚至产生焦虑心理,很多方面是没有把握制度改革的起因及流程,事实上目前的中招改革是高考改革的衔接和延续,是通过招生录取制度的变革倒逼教育教学的改革,是对原有不公平的预录取名额、自招名额的重新分配,有利于公办学校。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家教育改革人才选拔标准发生了变化,我们的社会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是个全民族要深思和共同研究的课题,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一是教育考试制度改革要体现公平性,二是培养人才要有质量、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教育改革。

我们家长应该及时学习相关政策,做到头脑要清醒,心里要有底,行为不盲从、不焦虑,更不能将负面的情绪流露给孩子,成为他们的心理压力。要相信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与我们一道前行,共同培养好中华民族的希望、祖国合格的接班人。

初一(3)班郭星语家长

4月18日下午,有幸参加了小荷姐姐主持的超级家长汇,本期主题是“招考新政,来颗定心丸”,针对最近出台的中考新政,现场为家长答疑解惑。

这期的嘉宾有我们可敬可爱的曾校长,徐汇区教育局招生考试中心的赵主任,徐汇区教育学院的桑院长,以及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的孙主任。现场气氛相当活跃,几位专家金句频出,面对不断完善的中考政策,我们家长要做到淡定。相信孩子,慢慢学会放手,做好孩子们的啦啦队、后勤团,到位不越位,静待花开。

初一(6)班 王永熙家长

1.jpg

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