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同济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素养,了解科学前沿,激发科学兴趣,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和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联合举办的“上海、四川、重庆高中生‘未来工程师’暑期夏令营”在
“未来工程师”暑期夏令营3天行程安排极为紧密,每天7点半上车赴同济,每天晚上7点半上车离开同济。期间听了5场专家报告,参观了华为上海公司,参观了同济校园,体验了单片机,还分组完成了5个课题研究答辩。郑时龄院士,招生办公室主
三天之中,我们的眼球都被一幢幢包含着各种元素的教学楼紧紧抓住。同济大学各式各样的校园建筑同济人都是自行设计,彰显着以工科为主的大学,所特有的一种严谨的校园风貌。令人感受到同济大学建筑系,果然名不虚传。在三天中,我们陆续参观了本部校区的海洋馆,校史馆,城规D楼以及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的风洞中心,高尔夫球场,传播学院,图书馆等。每一幢楼都有自己独有的故事,三天我们走马观花地走进又走出它们。它们的美丽浅浅地留在心间,而其中更为深入的故事,或许只有真的进入了同济学府才能了解吧。
除了建筑感受以外,同济大学里各大会场门外都有专门制作的大块活动背景墙,校内各条路上处处可见欢迎此次夏令营的横幅标语。同济大学组织者为夏令营营员精心准备了活动手册、胸牌、校服,印有校徽的精美书签,以及同济大学的笔记本,这一份份礼物,都向我们展示着同济的真诚用心。我想会有许多同学将它们藏在自己的书桌中,作为自己后2年的奋斗动力吧。
夏令营中,我们了解了同济大学名字,是由成语“同舟共济”而来,校徽的宣传片也向我们展示了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不断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他们生动而又简洁地向我们展示了同济的精神,同济的文化。同济极为优秀教育资源,同济毕业生的踏实勤勉,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校友资源。使得同济毕业生的就业供需比由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1:10上升到2011年的1:18,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同济大学的毕业生根本不愁嫁,这使得同济对我们的极大吸引力。
夏令营结束了,虽然有些劳累,但获益良多。我们的学习生涯还很漫长。希望我们都能带着同济的同舟共济,以及不断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勇攀高峰,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