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活动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发展 >>德育活动
印刷创造美——记初一年级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30 09:09:28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3

春光明媚,正是踏春好时节。4月24日,我校初一年级组师生前往中华印刷博物馆和朱家角古镇,共同奔赴一场与传统文化的拾光之约。

对于此次实践活动,同学们早就充满了期待,并提前做好了“旅行预习”。当大巴缓缓驶离学校,车窗外的绿意飞驰而过时,仿佛已经闻到了竹简的古朴气息,听到了古镇的清脆鸟鸣,看到了河边摇曳的垂柳......

印刷美学:发现古人的超能力

伴着和煦的阳光,我们首先来到了中华印刷博物馆,触摸中华文明的活字密码。在这里,同学们被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所震撼,更在探寻印刷技艺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匠心。踏入博物馆大厅,巨型浮雕墙率先映入眼帘——从甲骨文刻写、竹简编联到纸张翻飞,仿佛一条流动的文明长河,无声诉说着先民们在文字记录与传播之路上的不懈探索与辛勤劳作。

微信图片_20250513090602.jpg 

在古代印刷术展区,当讲解员举起刻满经文的唐代雕版复制品时,前排同学不禁凑近屏息观察:“这些刀痕比铅笔芯还细!”轻轻触摸着玻璃展柜中的刻刀模型,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一千年前的工匠对话。原来,正是他们凭借着日复一日的刻苦钻研,用这些简陋却饱含温度的工具,将文字一个个“种”在木板上,以汗水为墨,以心血为纸,完成了文化传承的伟大使命。

微信图片_20250513090638.jpg 

微信图片_20250513090641.png 

最激动人心的当属活字印刷体验区。这里展示了毕昇发明的泥活字以及后世发展的木活字、铜活字等不同材质的活字模型。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同学们纷纷化身“小小印刷匠”,亲自动手体验活字排版的过程。捡字、排版、校对、印刷……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全神贯注、细致入微。过程中,我们深刻理解了活字印刷“一版多用、经济便捷”的优势,也真切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劳动精神。

在近代印刷展区和雕版印刷展区,转动的铅字排版机模型直观地展现了工业革命对印刷术的冲击,不同时期的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品陈列其中,从民国时期的《申报》到现代的各类畅销书,不仅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与文化特色,更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印刷从业者在技术革新道路上的艰辛探索与默默耕耘。

微信图片_20250513090644.jpg 

微信图片_20250513090647.jpg 

当看到《申报》创刊号原版报纸时,同学们指着报头下方清晰的印刷日期感叹:“原来170年前的铅字印刷已经这么清晰,油墨在宣纸上晕开的纹路都像有故事。”而在雕版印刷区,一块块雕刻精美的木质雕版整齐排列,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从写样、刻版、刷印到装订的工艺流程。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古代工匠无数个日夜的心血,他们用双手赋予了文字和图案生命,用劳动铸就了中华文化传承的桥梁。

活动接近尾声时,我们看到了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制作的印刷主题海报,大家在惊叹之余,也跃跃欲试,渴望用自己的双手,传承这份独特的印刷技艺。

微信图片_20250513090650.jpg 

微信图片_20250513090653.jpg 

水乡意境:江南文化长卷

感受了中华文化的时空之旅后,我们来到了“流动的江南文化长卷”——朱家角古镇。穿过“朱家角”牌楼,石板路上的青苔在雨后泛着微光,空气中弥漫着粽叶与熏豆的香气。站在放生桥拱顶,一名同学望着桥下往来的乌篷船惊呼:“这桥栏上的莲花雕刻都被摸得发亮了,得有多少人扶着它看过漕港河的日落啊!”桥下船娘的吴语小调与桥头老茶馆的评弹声交织,有同学迅速用手机录下这段“活的历史音效”。

走进小巷,抬头望着两侧斑驳的砖墙,墙缝里生长的野草比奶奶花盆里的还高。这古老的建筑,恰似古人用窗框作画框,将四季风景“印刷”进生活。循着粽叶香气,我们找到了售卖扎肉的小店。咬下一口刚出锅的扎肉,酥烂的五花肉裹着粽叶香,令人回味无穷。有同学翻出古镇导览图惊喜地发现:“原来扎肉的麻绳捆法和古代书册的装订方式很像,都是用最朴素的材料创造牢固与美感。”这让我们不禁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无处不在,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实用的探索。

微信图片_20250513090655.png 

我们还走进了当地的手工作坊,在匠人的指导下,尝试制作简单的竹编工艺品和传统糕点。竹条在手中穿梭,面团在掌心塑形,每一个动作都需要耐心与技巧。虽然成品略显稚嫩,但我们却从中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也明白了正是这些平凡劳动者的坚守与传承,才让古镇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至今。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恋恋不舍地和古镇挥手告别。此次中华印刷博物馆和朱家角古镇的研学之旅,不仅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体验,更是一堂生动的劳动教育实践课。在中华印刷博物馆,我们领略了印刷术的伟大魅力,感受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在朱家角古镇,我们品味了江南水乡的历史韵味和建筑之美,体验了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我们不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更在实践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们深刻领悟到守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更加明白劳动是创造一切美好生活的源泉,这是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谱系!

微信图片_20250513090658.jpg 

学生感想

这次春游社会实践,我在上海印刷博物馆领略了活字印刷等古代智慧,触摸千年文明脉络;漫步朱家角古镇,感受青瓦白墙间的江南韵味。历史与现代交织,文化与美景相融,让我收获满满,对家乡上海有了更深的热爱。

——初一(1)班 程曦

今天参观上海印刷博物馆,我深刻感受到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古老的雕版印刷到现代数字印刷,展馆生动展现了印刷发展的千年历程。那些泛黄的书籍,老式打印机和互动科技展品,让我体会到知识传播方式的演变。这次参观不仅增长了见识,更让我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有了新的思考,收获颇丰。

——初一(1)班 王文灏

春日里漫步朱家角,古镇的青石板路、潺潺流水,尽显江南水乡的温婉灵秀,仿佛穿越回旧时光。中华印刷博物馆里,从活字印刷到现代印刷技术,更是让我惊叹于古人智慧以及现代科技的发展。这次春游,既欣赏了江南风光,又触摸到了历史温度,真可谓是不虚此行,收获满满。

——初一(1)班 李昱泽

踏入上海印刷博物馆,我仿佛穿越到劳动者的智慧世界。从雕版到活字,先辈们以双手雕琢文明。看着古旧印刷机,我深知每一页书都饱含劳动心血。这次参观让我懂得,劳动创造知识,传承文化,我会珍惜劳动成果,努力学习!

——初一(1)班 沙默

 

撰稿:初一(1)班徐弘霏

摄影:王会明

发布:许贞 

责编:顾卫君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