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2日下午4点在徐汇中学小礼堂,上海市甘泉外国语学校付丽旻老师出席徐汇中学德育心理月活动,做了题为“‘行为偏差生’的转化——个性指导策略与共性问题分析”的讲座。付丽旻老师是德育正高级教师、上海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十佳班主任、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德育基地主持人,在德育、学生心理辅导方面有深厚的经验。讲座由曾宪一校长主持,徐汇中学总校、北校教职工在现场、南校教职工通过“华为云会议”系统聆听了本次讲座。
今天的孩子不缺爱,缺的是懂他们的人
讲座伊始,付丽旻老师列举了行为偏差生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的表现,并分析了其背后包括原生家庭影响、早期教育缺失、教育方法单一、社会文化因素在内的问题成因。随后,付丽旻老师话锋一转,用一个尖锐问题引发了老师们的思考:与学生沟通时,是否倾听了他们的内心诉求?付丽旻老师指出,我们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反常行为,这些反常行为的背后往往是因为学生出现了反常情绪,只有理解了学生反常情绪的成因,打开学生心扉,取得学生信任,继而才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有效沟通的前提是信任,要让学生信任老师,除了要打开学生的心扉,让他们愿意对你说;更要得到学生的认可,让他们愿意听你讲。在讲座中,付丽旻老师向在座教师们传授了进行有效师生沟通的多项技艺。她提出,教师要了解学生,也要让学生了解他们自己,让学生“认识自己”,就像古希腊神庙上刻着的名言;她强调,教师应该传递给学生“平等、非功利性”的师爱。一份真诚与尊重,让教师看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动听的音符,让教师用“诗人”气质唤醒孩子的潜能。
体验比说教更适合德育教育,德育资源处处皆是
在讲座中,付丽旻老师指出,抽象的说教对孩子几乎是无用的,得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多体验。这种体验,可以理解为让学生与自己共情,也就是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感受,教师就能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德育资源。通过体验的方式,教师与学生共情、教师与家长共情、教师与自己共情、学生与自己共情,教师借助共情中呈现出的丰富的德育资源,使情感交流更顺畅。
如果说,共情,是付丽旻老师讲座提示的一个主题,也是她讲座贯穿始末的特点。通过时不时穿插在理论阐释中的德育小故事,不断引起了在座教师们的共情。这里有精力旺盛却坚持为同寝同学收拾了三年屋子的孩子,让老师们都悄悄为他竖起了大拇指;这里有谈着纯真的恋爱,被一个温暖的动作俘获芳心、被一句贴心的话语激起责任心的孩子,让老师们都偷偷地会心一笑;这里有暗暗记录下辛勤劳作的父亲,悄悄蜕变成家庭守护者的孩子,让老师们都默默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讲座结束后,会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散。这掌声似乎也是在为听讲者自己,为每一个教师拥有的幸福感而响起。
本次讲座助力教师专业化成长,帮助我校教师们进一步理解了导师制在师生之间建立的“导学”关系,即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同时,在与学生沟通中,融入人文关怀,记录点滴成长,使教师真正成为“思想上的引领者、学业上的指导者、生活上的帮助者、心理上的疏导者、生涯上的规划者”;使每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充分关爱,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