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170年历史的徐汇中学,是上海名校之一。五十九年前我在这里度过了高中学习生活,使我难以忘怀。曾记否?那条在梧桐树遮掩下用花冈岩碎石铺就的弹格路;那栋在红砖墙面间镶嵌着白色浮雕的教学大楼。而与之一墙之隔的著名的徐家汇天主大教堂,则用其类似的红色砖墙、白色浮雕和那直通云霄的双顶十字架,向你揭示了徐汇中学与天主教堂的历史渊源。由此我不禁浮想联翩,想起当年的物理老师徐以椿,想起发生在物理实验室里的一件奇事。
那是1962年盛夏的一个下午,我班在教学大楼二楼物理实验室上课。这是个阶梯教室,倚窗放眼望去是学校大运动场和相邻的徐家汇天主大教堂。年轻的徐老师,他个子不高,梳理着油光光的三七开分头的时髦发型,高高而弯弯的鹰钩状鼻子烘托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慢条斯理说话的语气、稳重机灵的神态都显现了他是一个有“上海人腔调”的老师。炎热的夏天,晴空万里。一阵凉风从窗外吹了进来,窗户撞击窗框发出乒乓声,徐老师皱了皱眉头走到窗前把窗钩锁住了窗户。我抬头望去,只见东面而来的黑压压一片乌云随风向西飘去。风越来越大,天色渐渐变暗,教室里的灯也亮起来了。远处闪电一亮,雷声隆隆,傾刻大雨如注。雨下一阵停一阵,只见浓密的乌云翻卷而来,天色顿时大暗,瞬间又电闪雷鸣,风雨大作。突然,眼前只见一个拖着长长尾巴的闪电,好像一把利剑从窗户直插进教室,一闪而过,铺天盖地的倾盆大雨伴随着噼啪哗啦啦巨大响声从天而降,我被这场景吓得有些哆嗦。教室的灯也突然灭了,大家叫了起来。就在这昏暗的迷茫之中,发生了我从未见过如此惊心动魄、难以置信的奇迹,令我目瞪口呆,倒吸一口冷气。只见一个直径约四十厘米的燃烧着的火球,犹如《西游记》中哪吒脚下踩着的风火轮,从门外一跳一跳地进来。霎时同学们一片惊诧声,猛听到徐老师大声喊:有危险,大家都不要动,不要把手伸出来。只见火球一跳一跳地滚到徐老师脚旁,徐老师纹丝不动,火球又慢慢地向前滚动,又缓缓地移动到窗下。更令人惊奇地是火球蹦一下跳到了窗台上,又一跳一跳地滚落到窗外。只听膨的一声响,火球已经变得无影无踪,窗台上也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一切都安然无恙。雨已经变小了,天也渐渐变亮了。教室里的灯还在修复之中,但同学们的心仍难以平静。徐老师说,今天实验做不成了,课也没法上了,下课吧。同学们走下阶梯,在讲台前倾听徐老师讲解关于火球的物理知识。我记得他说,雷雨中的火球是带电荷的球体,如果碰到金属和其他带电的物体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是很危险的。但是为什么在雷雨时会产生火球的原因科学家至今还在研究之中。
放学了,雨也停了。天上火球造访物理实验室的奇事,很快在学校里传得纷纷扬扬。有人讲,刚刚有一个雷击中了天主教堂,教堂的房顶被劈去了一个角。我听了将信将疑,于是约了要好的同学特意走到天主教堂,找了很久也没有看到被雷劈去的一个角,天主教堂还是好好的。回到家中,我把火球和天主教堂的奇事讲给我妈和邻居听。住在我家隔壁经营水电维修铺的老板娘是信奉天主教的。她说,天主教堂有圣母玛利亚像,上帝会关照的,雷电怎么可能劈掉教堂房顶的墙角呢?我似信非信地点了点头。现在想来,天主大教堂那直通云霄的双顶十字架组成的避雷系统使天主教堂免受了雷电的冲击,而雷雨中出现火球的原因直至今天科学家们还众说纷纭,所以当年老板娘的解释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管如何那天正是在雷电交加,风雨滂沱之时,从天而降的火球在教室里,在我们注视之下从容而过,徐以椿老师临危不乱、处事不惊、有条不紊地化解了险情,给我们上了一堂身历其境、怵目惊心、终生难忘的物理实验课。
(写于2020.7.21)
撰稿:1963届 顾麟盛
发布:许贞
责编:王燕虹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