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学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汇学新闻
光荣啊 汇学升旗手——记徐汇中学第八周“爱国强军 青春担当”主题升旗仪式
发布时间:2025-04-09 10:47:34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27

为纪念爱国老人马相伯先生诞辰185周年,传承爱国强军精神,我校于2025年4月7日举办了“爱国强军,青春担当”主题升旗仪式。此次活动,激励着汇学学子以先辈为楷模,勇担时代使命,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本次升旗仪式的两位升旗手均来自高一(4)班,他们在班级中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

艾啸雲同学担任团支书及语文课代表。他责任心极强,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总能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学习上,他刻苦勤奋,曾荣获学科之星等称号。他热爱集体,总是热心帮助同学,是大家公认的好榜样。

微信图片_20250410104536.jpg 

艾啸雲

胡子馨同学担任学习委员,同时也是年级自管会的一员。她对待任务认真负责,学习勤奋刻苦,学科之星的荣誉便是她努力的见证。

微信图片_20250410104546.jpg 

胡子馨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缅怀马相伯先生。他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爱国人士,创办了复旦大学等学校,为国家培育了无数栋梁。他一生为民族复兴而奔走,其爱国精神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上周,高一同学刚结束在东方绿舟的军训生活。烈日下,他们身姿挺拔;风雨中,他们坚毅前行。军训不仅锻炼了体魄,更磨炼了意志,让大家深刻理解了“强军梦”与“中国梦”的紧密联系,明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微信图片_20250410104548.jpg 

胡文欣同学在升旗仪式《承爱国之志,铸强军之梦》发言中分享道:“马相伯校长倾其所有,以教育救国,他不顾安危,投身爱国救亡运动,用行动诠释了爱国真谛。而军训让我们懂得纪律的重要,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爱国强军的种子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

微信图片_20250410104552.jpg 

爱国,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源泉;强军,是国家稳定的坚实保障。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加强历史文化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积极参与国防教育活动,提升国防意识,为投身国防事业做好准备。

微信图片_20250410104554.jpg 

徐汇中学一直重视学生的人文人格塑造,马相伯先生等先辈是我们永恒的榜样。他们的奉献为我们创造了优越条件,我们当以赤诚之心努力学习,传承他们对国家的热爱、对教育的执着,将爱国主义事业代代相传。

当爱国强军的精神在心底扎根,我们亦难忘先辈们探寻救国之路的激昂岁月。高一(4)班同学带来的歌曲《中国觉醒》,以激昂旋律与深情歌声,带我们重温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领略先辈们的壮志豪情 。

微信图片_20250410104557.jpg 

今天,我们纪念先辈,传承精神。未来,我们将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强军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410104559.jpg 

学生感悟

作为新时代汇学学子,爱国不能仅是口号,更需要转化为具体行动。历史课上聆听老师讲述抗战故事时,我总会想起校史馆里那些投笔从戎的学长;军训时烈日下的队列训练,让我切身感受到军人保家卫国的艰辛。这些经历都在提醒我们:和平年代更需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正如马相伯先生所言:"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我们既要珍惜窗明几净的学习环境,也要主动参与国防知识竞赛、军营开放日等活动,让强军梦在青春实践中生根发芽。望着迎风飘扬的国旗,我更加清晰自己肩负的双重使命:不仅要传承百年汇学"崇尚科学、爱国荣校"的精神品格,更要在科技强国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从此刻起,定当以先贤为镜,让青春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高一(4)班 艾啸雲

国歌声中仰望红旗,马相伯先生倾尽所有创办复旦学院的身影与刚军训完的高一学子们坚毅的目光在晨光中重叠。经过了一周的东方绿舟的刻苦军训,让我们拥有了以青春的名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防建设的信念。同样,伟大的教育家马相伯校长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爱国的真谛:要把个人的理想与信念融入国家的发展之中,作为他的学子我们更应以先辈为榜样,以军训锻造品格,用知识锤炼本领,传承爱国强军的精神,以青春之我在新时代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高一(4)班  胡子馨

马相伯倾其所有办学,以教育启民智、图自强,展现出无私奉献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军训时,同学们在烈日下站军姿、走正步,绝不喊累,诠释了坚韧与担当。二者都蕴含为目标不懈奋斗的精神。马相伯为救国培育人才,无惧艰难;军训里,大家克服身体与心理的不适,锻炼意志。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们应传承马相伯的爱国精神,遇到难题时,像军训时一样,凭借顽强意志,不逃避、不退缩。以军训精神磨砺自己,以马相伯的爱国情怀为指引,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高一(4)班 凌子航

 

撰稿:高一(4)班 关虹翔、李奕潼

摄影:高一(4)班 吴芸翎

发布:许贞 

责编:汪萌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