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双减”政策,持续推进“双新”改革,我校以《AI赋能:培养自学自育的汇学人》为主题的教学月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教学月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教育生态。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我校见习教师勇立潮头,依托学校自适应学习平台,创新运用智能诊断系统、个性化推送工具等AI技术,将传统课堂转化为动态生成的“智慧学堂”,展现出“以智启智”的教学智慧。他们以人工智能为翼,重构“教-学-评”闭环,既实现了知识传授的精准化,更培育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减负增效”在真实课堂中落地生根,彰显出新生代教师的教育创新力与专业成长力。
高中英语组郑楚亭老师执教的写作课《Introducing a Film in A Review》,聚焦于在技术赋能下引导学生梳理文本结构、积累语言表达,逐步完成有条理的英文写作。课堂以《流浪地球》影评为引导,学生课前用关键词概括段落主旨,初步了解影评结构,课堂中进一步分析“电影介绍段”包含的核心信息,如主题、背景、演员阵容等。整堂课使用智能点阵笔完成任务,包括结构梳理、单句创作与段落写作,学生书写内容实时投屏,全班共享表达,教师现场点评引导。教师在课前借助AI生成了按话题与难度分级的句型模板,并上传至学校自适应学习平台,学生可在Pad上灵活调用,获得个性化语言支持。最终,学生围绕《哪吒2》完成内容真实、结构清晰的电影介绍段写作,在任务驱动与技术辅助中实现语言表达的有效提升。
高中数学组孙兴老师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一课围绕解三角形中重要定理的应用展开,以三角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隔湖测直线距离问题引入,体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善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后,以掷骰子的形式动态生成随机条件,并引导学生解构解三角形的条件组合,破译解题逻辑与定理选择,活用数学知识揭示问题的本质。最后,以学生自由补充条件完成自命题的形式,结合AI技术协同求解、检验,深层求索复杂情形,用人工智能赋能数学学习。
初中地理组的陈菲老师,选取预初年级《经济发达的欧洲西部》开展教学展示活动。陈老师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为地理课堂注入活力:开场借助点阵笔,迅速摸清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精准定位问题并实时反馈,开展极具针对性的教学。随后,通过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挖掘地图素材,有效提升其地理信息提取与整合能力。课堂尾声,陈老师启用豆包电话功能,让学生现场提问,营造即时互动的课堂氛围,大幅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使学生直观体会到AI在学习中的辅助价值 。
本次教学月“新苗奖”课堂展示为见习教师搭建了智慧教育探索的实践场域。通过AI智能备课系统优化教学设计、依托学情分析平台实现精准施教、运用智能终端构建互动课堂,青年教师们将数字素养转化为育人智慧。他们在“人工智能赋能的课堂”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智能学情诊断”中锤炼因材施教能力,在“跨学科项目设计”中深化协同育人理念。这些数字化教学实践,不仅让见习教师掌握了智能教育工具的应用范式,更培育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期待青年教师继续深耕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试验田,在开发自适应学习系统、探索智能评价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争当“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破局人,以技术创新推动课堂革命,用智能工具赋能生命成长。
撰稿:教师发展中心
摄像:各教研组提供
发布:许贞
责编:龚亮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