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7日, “争作数字语文领航者——数字赋能高中语文教学”主题研讨活动于重德楼610成功举行。本次研讨旨在深入探讨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成效,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学习体验。活动由孙宇老师主持,张玉玲老师、张燕老师以及陈诺老师作为分享人,各自带来了精彩且极具价值的教学经验与思考。
张玉玲老师以“在探索中前行”为主题,率先就教学实践案例进行分享。为响应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求,我校语文组开展了多方面的教学实践,包括“数字化校园建设,充实线上学习资源”“初高中衔接,文言基础知识的系统化学习”以及“后疫情时代,提高居家学习实效”三个方面。张老师指出,数字赋能的优势在于能够预估和统计学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第一时间获取答案,打破了时空的阻隔。同时,课程发布相对便捷,可进行多种格式的资料上传,方便教师操作与教学。另外,数字化建设也存在一定的研究和改进空间。比如练习资源方面,初期题库建设工作量庞大,已有的有效资源难以及时上传和使用。在作业环节,学生缺乏完成线上作业的习惯,该平台在提醒和通知功能上不如钉钉平台有效,作业反馈环节还需改进。张老师提出,可以考虑与钉钉平台对接,实现作业完成情况统计、教师在线批改、实时家校反馈为一体,提升数字赋能的有效性。
随后,张燕老师进行主题为“生成式AI技术赋能高中语文数字化阅读素养的提升”的分享。张燕老师指出,数字化阅读已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提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同时也面临着信息超载、理解不深、审美体验不足等严峻挑战。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可从精准推荐、多模态对话、审美创造三个角度发力。借助 AI 技术的精准推荐,能够依据学生的阅读偏好和理解水平提供个性化阅读材料;通过多模态对话,可为学生提供深入的阅读体验,助力培养高阶思维;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构建沉浸式阅读体验,显著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然而,这些理念在应用于教学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张燕老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例进行说明。在准备一节关于小说鉴赏和创作的课时,她期望学生借助平板上的豆包创作故事并进行比较鉴赏,却发现豆包的技术运用存在局限,无法快速获取学生作品的文字。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的深度融合,还需要一定的探索。
接着,陈诺老师以自身实践为例,进行听课与教学心得分享。陈老师先清晰界定了信息技术的概念,涵盖幻灯片、音视频、点阵笔、自适应平台、人工智能、各类教育软件等多种形式,强调实现赋能的关键在于善于运用。接着以教学实践为例,详细讲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体的使用情况。比如,陈老师在上《我与地坛》时,通过让学生提出疑问,依据提示形成答案,部分善于提问的学生能够生成精彩的答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但对于不善于提问的学生效果不够理想,这方面需要持续改进使用方法。在上《短歌行》时,借助对话翻译,记录错误和疑惑,“豆包”能够精准指出学生翻译不准确的地方,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但如果没有为其提供足够丰富的解读资料,可能会出现互动模式固化的情况。最后,陈诺老师总结道,不要过分在意所用技术是否新潮,而应将重点放在能否有效运用上。她还分享了从其他学科老师那里学到的宝贵经验,如用点阵笔展开问卷调查、实时呈现选项条形图,利用PAD的存储量调取文言文资源等。
本次研讨中,老师们的精彩分享为数字赋能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尽管在探索的道路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大家坚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学实践的持续深入,数字技术必将为语文教学注入强大的动力,从而开创更加美好的教育未来。
撰稿:王海韵
摄影:王海韵
发布:许贞
责编:龚亮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