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徐汇中学入选上海市第三批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近两年中,徐汇中学围绕“数字化智慧学习”“信息赋能教育”“在命题中慧学”等不同主题,不断推动教学变革。今年徐汇中学入选高中“双新”第三批项目校,基于高质量信息化建设,本次教学月的主题是聚焦信息化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旨在破解教学难题,减负增效,构建高质量的教学体系。
今年我校共有24位老师成为2023-2025学年徐汇区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在本次教学月中,新晋的局学科带头人与学科骨干将身先垂范开展考点专训课、试卷讲评课、指导学生命题课三种课型的示范课,旨在展现学校高端教师的风采,打造徐汇中学“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范式。
10月23日、24日,我校劳动技术组的林芳老师、音乐组的王喆老师和孙樱露老师分别带来了三堂精彩的教学示范课。
林芳老师执教的《纸艺向日葵——葵花盘制作》一课,关注学法指导,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归纳和探索纸艺向日葵的加工工艺流程,以及葵花盘的绘制和镂刻方法。林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反复强调画线定位的重要性,合理安排操作工序,使学生理解每一个实践步骤的操作方法与质量标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劳动筹划思维和质量意识。实践操作时,林老师也不断地强化规范学生的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王喆老师执教的《器乐合奏》一课,以经典丝竹作品《江南情韵》为线索,携手同学们“泛舟”于风景如画的烟雨江南,从感受江南丝竹的历史起源与音乐特征,到学习演奏技法与声部协调。通过情境创设、趣味听辨、小组竞答、分声部配合等过程,循序渐进地理解音乐作品、掌握器乐合奏技巧。在演奏过程中,王老师带领学生感受各声部间的合作与分工,这种互相帮衬,成就彼此的声部合作,犹如文人墨客互相谦让的人文之道,学生在沉浸旋律的过程中更是领悟到了“你繁我简,你高我低”的“丝竹精神”。排练环节,王老师充分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苏堤漫步》这部作品完全交由同学自己处理与把握。大家举一反三,把江南丝竹音乐风格中的“轻”和“细”渗透其中,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课后同学们表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背后是五千年文明的深厚底蕴,学习器乐合奏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更是多了一个走进中华优秀文化的机会,在接下来的学习道路上会更加沉下心来,用自己手中的乐器与赤诚的心,弘扬国乐,传递文化自信。
孙樱露老师执教的《创意合奏》课程的《印象国乐·大曲》排练课,十分关注学生基于艺术学科美的感受与表达的探究学习。“打击乐声部乐段模仿的是身体里什么样的声音?”“拉弦声部如何去表达主旋律线条,让音乐流动起来?”“弹拨乐声部如何平衡伴奏与主旋律乐段切换演奏的状态?”“各声部如何配合进行合奏作品的诠释?”围绕以上问题,孙老师选用指挥乐队演奏、给预示、设问、范唱、音准调整等手段,以贴近学生自身实际的范例,形象的诠释作品的创作意图以及情感抒发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内心与作品旋律的共鸣,引导能够自主演奏、创编,感受音乐的旋律美,表达内心的自信美。本节课也注重学生创意的激发,通过创编、音乐鉴赏、模唱、演奏、合奏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力、自信力、创造力。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地与声部、乐队合作,加强沟通与合作能力,并在创作和交流中,以多样化的形式,感受音乐课堂多重的魅力。
教学展示课中,高端教师在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素养、评价学习成果等方面充满智慧、巧思,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领高质量课堂教学,逐步推进“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
撰稿:教师发展中心
摄像:各教研组提供
发布:许贞
责编:龚亮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