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双减”政策,持续推进“双新”改革,我校以《AI赋能:培养自学自育的汇学人》为主题的教学月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教学月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教育生态。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我校见习教师勇立潮头,依托学校自适应学习平台,创新运用智能诊断系统、个性化推送工具等AI技术,将传统课堂转化为动态生成的“智慧学堂”,展现出“以智启智”的教学智慧。他们以人工智能为翼,重构“教-学-评”闭环,既实现了知识传授的精准化,更培育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减负增效”在真实课堂中落地生根,彰显出新生代教师的教育创新力与专业成长力。
初中英语组李佳庭《Festival Colours》一课十分关注基于真实文化的探究学习。课堂围绕“节日与色彩的关系”展开,教师提出多个富有思辨性的问题,如“为什么哈尔滨冰雪节的主题色是白色?”“番茄节抛掷番茄是否是一种食物浪费?”“里约狂欢节能否只用一种颜色来代表?”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探究节日色彩的文化意义。教师通过阅读、讨论、任务驱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提取关键信息,并归纳总结不同节日的色彩特点及其象征意义。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节日特色,增强跨文化理解。同时运用AI的搜索及总结功能辅助,补充文化信息。本节课注重全员参与,教师提供任务单,鼓励学生自主表达,并组织小组展示,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互动中提升文化素养,增强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同与欣赏。
初中英语组王佳莹老师执教的8BU4《A new newspaper》一课十分关注通过AI赋能,解决真实情景下的问题的探究学习。“为什么学生想要创办新媒体”“学校为什么同意学生创办新媒体”“如何在AI赋能下开展有效创办校园媒体的会议”教师通过完成阅读课堂任务,接连抛出深度问题,并引发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开展有团队组织、有清晰结构的讨论,并用AI帮助学生有效拓展边界。本节课也十分关注学生的全体参与AI运用。通过设计课堂任务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搭建平等的师生、生生的交流平台,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了课堂学习之中。
本次教学月“新苗奖”课堂展示为见习教师搭建了智慧教育探索的实践场域。通过AI智能备课系统优化教学设计、依托学情分析平台实现精准施教、运用智能终端构建互动课堂,青年教师们将数字素养转化为育人智慧。他们在“人工智能赋能的课堂”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智能学情诊断”中锤炼因材施教能力,在“跨学科项目设计”中深化协同育人理念。这些数字化教学实践,不仅让见习教师掌握了智能教育工具的应用范式,更培育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期待青年教师继续深耕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试验田,在开发自适应学习系统、探索智能评价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争当“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破局人,以技术创新推动课堂革命,用智能工具赋能生命成长。
撰稿:教师发展中心
摄像:各教研组提供
发布:许贞
责编:龚亮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