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兴师,科创兴校”,为帮助见习教师们发现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真问题”,并学会将其转化为研究课题,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及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学生。
2024年11月15日晚,徐汇中学见习基地通过网络平台开展了第三次见习教师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活动由徐汇中学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马云豪老师主持,特邀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科研员江欣怿老师开展《发现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真问题”》专题讲座。
讲座伊始,江老师介绍了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她强调,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成为研究者是现实需要和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把教学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并通过行动研究来探讨解决方案,教师可以实现专业成长,并提升教学质量。
江老师在介绍课题研究一般程序的基础上,提出本次讲座主要聚焦在“如何发现与确立研究课题”。接着,江老师从“问题认定”“理性分析”“课题确立”三方面展开讲解。在问题认定环节,江老师强调,有价值的问题可转化为课题,但须“源于实践”“关注热点”“边界清晰”“切实可行”。同时,江老师鼓励见习教师从教育实际、改革热点等选题,并通过模仿学习掌握技巧。在理性分析环节,江老师以“都市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为例,讲解课题判断、分析和定位。她强调课题名称需准确、简明、醒目,并举例指导见习教师掌握课题命名的技巧,以提升课题命名的精准性。在课题确立环节,江老师强调了厘清核心概念、制定研究目标和展开研究内容的重要性,并且指出界定模糊概念、明确研究目标是保障研究成功的关键,研究内容需与目标对应,具体可行。
最后,江老师不仅鼓励老师们积极探索运用AI技术来辅助课题的开展与研究,还再次强调了每位老师都应成为有心人,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敏锐地发现问题,并积极地将这些实际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同时,她特别提醒各位老师,为了增强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必须高度重视文献的查阅与学习,确保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有着丰富的输入与积累。
此次培训活动不仅深化了见习教师对课题研究精髓的领悟,更如同火种一般,点燃了他们内心深处对教育教学管理深层次问题的探索热情,激励他们将实践挑战转化为值得深耕的课题,持续提升个人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致力于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与研究潜能的学生。他们必将怀揣更加饱满的热情与昂扬的斗志,用青春的激情与不懈的努力,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不断攀登教育高峰!
学员心得
高中数学组 孙兴:
面对教学中涌现的诸多问题,无论是出于生存需要还是专业发展,教师都要成为一个研究者。江欣怿老师向我们讲解了如何做课题研究,并从问题认定、理性分析、课题确立三个方面讲解了什么问题能转化为课题、怎样将问题转化为课题等。其中,江老师深入讲解了如何写出表述准确的课题名称,这让我颇有共鸣。无论是写论文还是做课题,大前提是要确定“研究什么”,如果忽略了对研究问题的深入理解,就容易绕弯路、走错路。而课题名称就是研究问题的浓缩与概括,思考如何准确表述课题名称,就是在思考要研究什么问题、在什么背景下研究问题、研究问题的哪些方面。
高中英语组 郑楚亭:
听完讲座后,我对“从问题到课题”的转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在阅读课上参与度不高的现象让我颇为困惑,但过去我仅将其视为一个需要解决的教学难题,而未将其提升为研究课题。讲座让我意识到,教学问题可以通过系统化研究挖掘深层次原因,并找到有效的解决路径,比如探讨学生课堂参与动力不足的因素,设计能够激发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等。研究不仅能让我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也能为教育实践注入新的思路。我计划以“人工智能助力阅读课堂互动”这个小切口为起点,在教学中尝试融入研究视角,为改进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高中物理组 王渝杰:
将教学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这一转变不仅赋予了教师新的角色定位,更推动了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在我看来,这标志着教育从传统的经验传授向科学研究的深刻转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种种挑战和困惑,通过科研的视角去审视和剖析,能够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教育规律。这种转化不仅促进了教师个人专业素养的提升,更为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路径。它鼓励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积极探索和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这一趋势无疑为教育的持续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让我们对未来教育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撰稿:高中语文组 简林薇
发布:许贞
责编:马云豪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