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学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汇学新闻
深度AI赋能智慧学堂——教学月“新苗奖”课堂教学比赛系列活动(二)
发布时间:2025-04-08 09:34:02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25

为深入实施“双减”政策,持续推进“双新”改革,我校以《AI赋能:培养自学自育的汇学人》为主题的教学月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教学月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教育生态。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我校见习教师勇立潮头,依托学校自适应学习平台,创新运用智能诊断系统、个性化推送工具等AI技术,将传统课堂转化为动态生成的“智慧学堂”,展现出“以智启智”的教学智慧。他们以人工智能为翼,重构“教-学-评”闭环,既实现了知识传授的精准化,更培育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减负增效”在真实课堂中落地生根,彰显出新生代教师的教育创新力与专业成长力。

初中语文组邱静桐老师执教的《那个星期天》,围绕“学习作者如何表现人物心情变化”展开,引导学生提高文本细读能力。教师围绕“绘制心情曲线图”的任务展开,学生通过心情曲线图的小组交流与展示,明确每个时间段内“我”的心情变化,并结合文本依据进行分析。教师还引导学生关注对话描写中的特殊引语,通过朗读品味“我”的焦急心情。通过生生评价、豆包智能体评价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我”平静下暗藏的失望。最后,引导学生关注末段的直接引语与人称变化,结合关键词体会长大后“我”对母亲的理解。本课通过多角度文本细读、豆包智能化朗读评价等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其他用词细节如何展现人物心情。最后通过读写迁移的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微信图片_20250409093238.jpg 

初中语文组杨斯涵老师执教的《万卡》一课紧扣小说所采用的信的内容、作者叙述、回忆插叙相结合的独特表达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这篇小说写了什么?”“从信中看出万卡当下的生活状态如何?”“这封信爷爷能否收到?”“如果爷爷收到了信,万卡是否能过上他期待的生活?”教师以小说中的写信与回忆、想象为主线,同时通过借助deepseek,引导学生共同梳理了信的内容,理清了课文脉络;通过对学徒生活的吃、睡等方面具体分析,又通过回忆、想象中的美好与之比较,进而学生能深入感受万卡学徒生活的艰难困苦;课堂经过学生讨论,以及对作者生平以及背景介绍,学生加深对其小说悲剧性的了解,体会小说的主题之深刻。本课以讨论、AI技术问答等多样化学习方式为载体,每位学生均能在探究中实现对阅读小说的方法的了解,为单元整本书阅读任务奠定基础。

微信图片_20250409093254.jpg 

本次教学月“新苗奖”课堂展示为见习教师搭建了智慧教育探索的实践场域。通过AI智能备课系统优化教学设计、依托学情分析平台实现精准施教、运用智能终端构建互动课堂,青年教师们将数字素养转化为育人智慧。他们在“人工智能赋能的课堂”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智能学情诊断”中锤炼因材施教能力,在“跨学科项目设计”中深化协同育人理念。这些数字化教学实践,不仅让见习教师掌握了智能教育工具的应用范式,更培育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期待青年教师继续深耕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试验田,在开发自适应学习系统、探索智能评价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争当“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破局人,以技术创新推动课堂革命,用智能工具赋能生命成长。

撰稿:教师发展中心

摄像:各教研组提供

发布:许贞 

责编:龚亮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