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学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汇学新闻
红韵汇壮志 | 如果王孝和是物理课代表,他会给同学们啥建议呢?
发布时间:2021-10-27 23:28:30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316

转载自:文明徐汇

一个打火机,为什么能把气体引燃?

无色的肥皂水飘向了天空却是五颜六色?

冬天搓手,手为什么会发热?

怎么去测量月球和地球的距离?

海市蜃楼是怎么出现的?

为什么说太阳是一个明亮的黑体?

微信图片_20211028081907.jpg 

你可知道

这一个个我们身边的日常现象

背后都隐含着有趣的物理学原理

如果你对此感到疑惑和好奇

那么,请跟随

上海社科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王泠一博士获悉物理前沿新认知

(以下内容采用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述)

 

9月28日即第八个国家烈士纪念日前夕,徐汇中学预初四班中队被学校冠名为王孝和中队。

微信图片_20211028081912.jpg 

▲王孝和中队全体少先队员庄严敬礼

徐汇中学校友、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洪民荣研究员,徐汇区档案局局长、区档案馆馆长、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琼,长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晓晔等嘉宾出席了揭牌典礼。

微信图片_20211028081915.jpg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洪民荣在主题活动中演讲

微信图片_20211028090509.jpg 

▲国家烈士纪念日,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全体同志前往龙华烈士陵园,缅怀王孝和先烈

我在典礼上,一方面介绍了七十三年前牺牲的王孝和先烈基本革命事迹,另一方面根据目前世博后这代(该中队红领巾们都是上海世博会那年诞生的)学子的特点,让他们注重于学习王孝和前辈刻苦掌握科学文化本领的探究精神。

微信图片_20211028082407.jpg 

▲王泠一博士出席王孝和中队成立典礼

如王孝和能够直接阅读电力设备维护的英文说明图册,掌握了当时应用物理的前沿知识和技能,对于中国制造业(当时上海主要机器设备都是依赖进口)如何独立自主地兴起充满着希冀。换言之,王孝和仍然活着,他正在和全中队一起探究新认知。

微信图片_20211028082410.jpg 

我和徐汇中学党总支书记刘晓艳假设:王孝和是王孝和中队的物理课代表,他在今年的金秋十月会给同学们啥建议呢?他一定会告诉同学们:物理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如:硬笔书法练习和等级考试中得用钢笔,而钢笔吸取墨水就是利用大气压——吸墨水时先用力挤压笔囊即排除里面空气,然后将笔尖放入墨水中再放开手,大气压就将墨水压入笔囊。

微信图片_20211028082414.jpg 

“双减”时代的我们,正在花费更多的时间协助爸爸妈妈做家务,如做饭和炒菜。而各类炊具的柄都是木质或塑料,因为这些材质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饪过程中不至于烫手。

微信图片_20211028082418.jpg 

而季节变换时常常天空中会出现雷电,我们都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因为在地球上,光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得多。

微信图片_20211028082420.jpg 

总之,物理现象是指物质的形态、大小、结构、性质(如高度,速度、温度、电磁性质)等的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的现象,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

微信图片_20211028082422.jpg 

假如王孝和是王孝和中队的物理课代表,他一定会要求我这个课外辅导员提供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研究背景等资料,供全中队来探究前沿知识。于是,我为王孝和中队提供了《第一财经日报》在10月5日发布的独到专业报道——《诺贝尔物理奖授予气候变化,混沌系统中如何预测地球的未来?》(作者钱童心、责编张歆晨)。

我和刘晓艳书记商议后,在班主任老师叶柳影和学校学子发展中心郑静洁老师的支持下,提议王孝和中队举行主题班会,并选择由对气候变化、电力供应有一定了解的刘佳怡同学进行主题发言,其发言的主要依据就是《第一财经日报》的这篇专业报道。为此,刘晓艳书记和郑静洁老师还特地请出了学校初中物理教研组作为主题班会后盾。于是,刘佳怡就很有底气了。

微信图片_20211028082425.jpg 

▲徐汇中学初中物理老师在教研活动中

10月18日上午,王孝和中队的红领巾们在徐汇校园里特地举行了庄严的国旗升旗仪式。随后就是刘佳怡同学对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和解读。

微信图片_20211028082428.jpg 

▲刘佳怡同学在国旗升旗仪式后对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进行介绍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刘佳怡介绍三位获奖的科学家分别是90高龄的日裔美籍教授真锅淑郎、89岁高龄的德国科学家哈塞尔曼、相对年轻的75岁意大利科学家帕里西,他们都把几乎一生的全部精力都献给了物理学的研究事业,并且专注于气候变化及对地球家园的影响。

微信图片_20211028082430.jpg 

▲图 | Nobel Prize

其中,真锅淑郎和哈塞尔曼因“地球气候的物理模型、量化变量和可靠预测全球变暖”而获奖,帕里西因为“发现从原子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统中的无序和波动的相互作用”获奖。我觉得帕里西的研究成果不容易进行相应的科普活动,因此提议注重气候变暖的课题。

微信图片_20211028082435.jpg 

▲真锅淑郎的气候模型

真锅淑郎和哈塞尔曼合作研究气候变暖是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难能可贵的是,最初他们年青时得不到多少科研经费的支持,因为一些老科学家并不看好这种长线基础研究(即特别耗时),甚至还有企业尤其是煤矿主认为这是伪课题(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就是因拒绝承认碳排放使全球变暖而悍然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的)而不值得相信。

微信图片_20211028082438.jpg 

▲二氧化碳水平的增加导致低层大气温度升高,而高层大气温度降低

1979年,我刚刚读初中时,就已经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英语学习节目中知道了“气候变暖”的概念。气候变暖有什么坏处以及如何预防呢?这是当年的我迫切想知道的答案,但是我的物理老师和英语老师都没法回答我。学校图书馆里只有《阿凡提的故事》《红岩》《刘胡兰》《雷锋日记》《跟随周副主席长征》等,找到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了半天才知道这是小说。地理老师周孝和(他解放前是杨树浦发电厂王孝和同支部战友,因缅怀烈士而改名为孝和)给我讲了个大概:气候变暖是因为工业生产而导致的大规模碳排放,气候变暖会导致降雨不规则影响农牧业,甚至海平面升高威胁陆地。

微信图片_20211028082441.jpg 

▲识别气候中的指纹:克劳斯·哈塞尔曼开发了区分大气升温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指纹)的方法

既然海平面升高威胁陆地,那么上海会被淹掉吗?这个问题提出后,再也没有老师搭理我了。校长正好是我父亲读书时的班主任,专门来家访。他严肃地对我强调,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不要去思考这些几十年以后的事情。如今四十二年过去了,很欣慰刘佳怡所在的王孝和中队能够得到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的大力支持,课外又有《第一财经日报》提供的专业报道让孩子们不会陷入迷宫。

如刘佳怡通过阅读《第一财经日报》进一步认识到:半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已经相当准确地预测了世界变暖的程度,而且短期气象灾害中的很大一部分也是可以进行基本预测的,这就为人类减灾事业和抗灾斗争提供了科学的翅膀。这些成果,就有真锅淑郎和哈塞尔曼合作研究气候变暖的功劳,而他们执着地坚守了半个多世纪。

微信图片_20211028082444.jpg 

▲人类历史上经历的极端天气灾害

微信图片_20211028082447.jpg 

▲9个全球气候变化临界点事件

王孝和中队的少先队员们对于这种探究型学习,也很有获得感。如女生李亦晴同学表示:“听了关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故事的演讲之后,让我了解到今年获得认可的发现,不仅是科学家们对气候的了解建立在坚实的科学研究基础之上,更是基于对观测的严格分析。同时作为汇学学子,我们也要秉承严谨的学习态度,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男生代表俞嘉桐同学则认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不是一种偶然,一次的成功必然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们在探究路上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精神,我们也要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勉励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而我更觉得,《第一财经日报》专业报道很适合少年阅读。

微信图片_20211028082450.jpg 

▲全球变暖加剧导致区域平均气温、降水和土壤湿度的变化加大

关于我认为意大利科学家帕里西的研究成果不容易进行科普的看法,徐汇中学特级校长、正高级特级教师曾宪一认为,不妨就让孩子们先行接触一下行星和宇宙的概念,学校的天文台、物理教研组正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他还向我介绍说,初中物理组是过去五年学校的魅力团队,带头人黄健老师是徐汇区的学科骨干,其“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课题,曾获市级奖项。而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专业、负责学校天文台的唐寒梅老师,也是和孩子们的互动经验相当丰富。果其不然,王孝和中队主题班会之后,同学们又纷纷跑去了天文台。

微信图片_20211028082453.jpg 

▲负责徐汇中学天文台的唐寒梅老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地理专业


微信图片_20211028090513.jpg 

对此,我和洪民荣都感到很欣慰,这种探究型学习自然可以让孩子们爱上物理并激发其对科学新知的好奇心。而刘佳怡的父亲、上海市南供电公司刘俊工程师则表示:“徐汇中学不愧是拥有171年悠久历史的上海名校,孩子们在这里沐浴科学的洗礼、掌握世界最新发展的相关动态,可以充分地开拓眼界。而通过和孩子课后交流,自己业余时间也就变得相当的充实,一财真是亲子阅读法宝!”

信息来源:上海社科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泠一博士

编辑:MJH

发布:许贞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