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8日下午,由美术教研组长、徐枫学区美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陈春燕老师主持开展了“美术创作的理念与形式”抽象主义作品赏析“微课制作”,以及教师个人研究型校本课程方案交流、研讨活动,美术教研组全体老师与“徐枫学区”美术名师工作室成员们出席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两位青年老师基于七年级第一学期美术教材《西方抽象艺术》单元开展同课异构,并以微视频制作的形式进行课程教学展示;第二部分是老师们就自己设计的校本课程研究方案进行交流。
首先,王岩老师介绍了自己的单元课程设计,从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再到抽象主义等,将现代主义的绘画的发展历程按时间顺序梳理,帮助学生们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抽象绘画的形成和现代主义绘画的发展路径。在视频中学生们介绍了抽象主义绘画的概念及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和作品,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艺术家的个性化表达,总结抽象主义的由来。接着,刘思佳老师也介绍了自己的单元教学设计方案,与王岩老师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是刘老师将对抽象主义绘画解读聚焦于一位代表性的艺术家——康定斯基。通过解读康定斯基抽象理论,并以与交响音乐相融合的形式来解构抽象主义绘画,打通艺术通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抽象元素运用的内涵,同时摆脱具象形体的束缚,进入抽象主义的鉴赏和表达。刘老师微视频的亮点就是引导学生运用点、线、面抽象元素和自己喜爱的色彩,结合对音乐的节奏感受和理解向大家介绍自己创作的抽象主义作品。
在两位青年教师的展示之后,参与研讨的老师们分别对两位老师给予了评价和建议。虹桥路小学的杨洁老师认为两位老师都非常注重引导学生打破具象绘画的思维,鼓励学生运用抽象的思维创作,注重艺术创作思维的培养,较好的落实了美术核心素养。光启小学的袁一芸老师点评王岩老师的教学设计注重展现绘画从具象到抽象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绘画,而刘思佳老师则通过音乐引导学生理解、创作抽象主义作品,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绘画变得生动有趣。光启小学的李晓霜老师则认为刘老师使用音乐与美术教学相融合,拓宽了学生艺术视野。陈春燕老师总结:两位老师对于抽象主义绘画教学内容的同课异构,为大家展示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其特点。王岩老师的教学设计与展示侧重对艺术史和代表性艺术家的解读,罗列了多个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和代表作品,非常的全面,如果能找到一个切入点去深入地呈现教学过程和课堂作业设计就能更全面的看到教学落实效果。刘思佳老师通过挖掘一位艺术家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方式设计教学内容,运用音乐引导学生理解创作抽象主义绘画,使课堂富有生趣。若学生能在解读自己作品的过程中立足于一个画面元素展开讨论,融入情感,则可以使学生们对抽象主义的感悟更深。
然后,会议进入第二部分研讨内容:就个人校本课程研究方案展开交流。光启小学的李晓霜老师详细的介绍了她《农民画》的课程设计方案,让农民画进入日常的美术课堂,解读农民画的造型和用色特点,了解农民画的艺术价值,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和民间美术。光启小学的袁一芸老师结合学校头脑奥林匹克的竞赛项目设计了《创意立体设计》课程,从媒介材料的分类和选择出发,设计玩具、手提袋、建筑模型等立体作品,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虹桥路小学的杨洁老师以雕塑为主题设计了适合小学的雕塑制作课程,通过简单的动手技巧制作造型各异的泥塑作品,既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刘思佳老师介绍了《定格动画》的课程方案,学生需要在课程中合作完成故事脚本、制作角色场景、拍摄剪辑等多项任务,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团队合作、创意实践、美术表达、制作运用等多项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人文情怀。
最后,听完各位老师的课程介绍,陈春燕老师对大家的课程方案给予了肯定,也提出了修改意见。如《农民画》课程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必然的,但农民画一定要画农民吗?教师需要进步一思考如何创新,才能使得课程更具有研究的价值更富有研究特色;对于袁老师的基于大型竞赛项目开设的《创意立体设计》课程,如何利用好社会资源是该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课程研究的内容更为丰富立体;她评价杨老师的《雕塑》课程涵盖的制作方法多样,贴合小学生的能力基础,建议进一步丰富雕塑制作的材料选择,高低年级对应不同主题,并形成梯度,让课程设置更有层次和难度变化;而《定格动画》因需要学生操作多项任务并完成拍摄制作,动画脚本确定是难点,好的脚本才能有效调动小组各成员的积极性,因此在课程设计中需要着重探索适合中学生情境创作的脚本题材和方法。
本次教学研讨通过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让我们开阔了教学设计思路。通过交流各自的单元设计、微课制作心得,相互提出意见,取长补短,为进一步提升老师教学和教研能力提供平台;同时,也通过鼓励老师们进行课程研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寻找自己的教学特色,培养项目化课程意识,增强教科研能力。让我们努力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研究型青年老师!
撰稿:刘思佳
摄影:王嘉芸(实习)
发布:许贞
责编:龚亮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