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学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汇学新闻
做五育协同育人的探索者——记2024学年第一学期德育领导小组会议
发布时间:2024-10-23 16:10:05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210

我校一贯践行协同育人,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有“感恩,善良,责任,大气”的汇学核心品质。为探寻更有效的协同育人之路,我校于10月18日上午召开2024学年第一学期德育领导小组会议,校党委吴洁书记、校德育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出席了此次会议。

微信图片_20241024130606.jpg 

“五育”协同  德育涵养汇学品质

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上,德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发展中心曹令先主任基于上海市新学期德育工作会议向与会成员传达会议精神,并根据徐汇区新学期德育要求布置工作。新学期德育工作将基于以下方面展开:推进思政课改创新,深化学科德育;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深入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加强学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推进校外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新学期德育工作也将重点突出三个关键词:大思政课建设、校家社协同育人建设与校外实践教育。

以德为先,协同育人是必须也是必然。曹主任强调,我校将进一步践行“五育”协同育人,积极推进校外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

践研协同  全方位浸润“大思政”格局

微信图片_20241024130707.jpg 

徐汇中学自2024年4月成为上海“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首批试点学校起,一直致力于发挥好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与时俱进、多措并举,助力“大思政课”“1+X”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初中政治教研组组长吴艳萍老师汇报了大思政试点校相关工作。一方面,立足“思政”课堂,进一步提升学科育人功能,落实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创设各类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扩展视野、提升能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此外,政治组教师聚焦铸魂育人,借助多元化的评价反馈机制优化教学成效,深化教研成果落地,提质优化课程育人效能。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思政课需要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贯通、全方位浸润的“大思政”格局,而这既需要践行实践与研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也需要教师积极参与学科研究与教学改革。

校家社协同  搭建优质劳育平台

微信图片_20241024130711.jpg 

劳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的重要途径,贯穿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全过程。学校、家庭和社会作为推动劳动教育的三大主体,各自拥有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和资源优势。

劳技教研组组长林芳老师汇报了劳动教育试点校的相关工作,并提出当前的劳育理念需要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培养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林老师认为,劳育的实施不仅是在课堂上教劳动课程、校园内组织劳育活动,还要结合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家庭劳动、社区志愿服务、职业体验日等,家庭与社会协同学校一起,共同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与劳动精神。当前,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磨合度”正在不断提高,我校也将为学生寻求更深入的劳育机会,搭建更优质的劳育平台。

部门协同  共筑汇学育人格局

微信图片_20241024130715.jpg 

“五育融合”培养学生,不是一个部门独立的工作,而是需要多部门协作完成的重要教育任务。

最后,校党委吴洁书记就“大思政课”、劳育与德育工作有机融合作指导。对于“大思政课”,既有学科德育,又有活动实践德育,要基于学校实际情况,研学与实践协同开展。对于劳育,重点在于如何将课程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如校外社会实践、校内值勤教育、劳动周体验劳动等,活动不是面上的,是需要学生实实在在体验的。

微信图片_20241024130718.jpg 

此外,吴书记指出,应从学校层面对德育工作进行梳理与反思,各部门之间要注重育人工作的配合,协同发力以求进展。如学生心理方面,需要学生发展中心与教师发展中心共同管理,关注学生心理、开展心理月活动与心理课程;又如共青团与少先队工作,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党团队各部门的负责老师协同开展。协同育人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我校将继续在德育工作中聚焦协同,打造研学与实践协同开展的“大思政课”,搭建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劳育平台,部门协同共筑汇学育人新格局。

撰稿:孙兴 

摄影:孙兴 

发布:许贞 

责编:曹令先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