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校园开放 >>课程教学
深学课标 深耕教学——南校语数英教研组学习新课标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2-05-23 15:27:58   发布人:学校发展中心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1,035

为了进一步提升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徐汇中学南校语文、数学、英语教研组的老师们分别在5月18日和19日下午,相聚云端开展教研活动。三场教研活动分别由南校语、数、英教研组长李年珍、曾志斌、陈美主讲。

南校语文教研组

李年珍老师先宣讲了张民生教授的报告《面向未来人才为先,培育人才素养为本》,重点比较了2022年版课程方案与过去一版的差异。过去侧重于:知识为本课时设计;精讲多练掌握学习;反复操练知识评价;信息科技辅助为主。现在侧重于:素养为本单元设计;真实情景深度学习;问题解决能力评价;双线融合智能学习。李老师还宣讲了崔允漷博士对新课标的解读《育时代新人,绘课程蓝图》,提出了课程标准的四大突破:课程核心素养的突破;学业质量的突破;内容结构化的突破;育人方式的突破。

微信图片_20220524152842.jpg 

最后,李老师结合近日教育部培训中心举办的全国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线上主题活动,代表初中语文教研组团队向与会的校长们做了《原创命题主题式语文研修在行动》的主题交流。从“辨别优劣,精准选题”、“分版块命题实战命中考模拟卷”、“学生原创命题,多平台展示”回顾了我们初中语文教研团队在“原创命题”主题研修的三段历程。李老师鼓励大家结合新课标,继续沿着曾校长有前瞻性的指导路径,在语文教学中大胆实践、收获进步。

微信图片_20220524152907.jpg 

南校数学教研组

曾志斌老师围绕修订背景、变化内容、三大突破展开宣讲。曾老师从真实情景的深度学习;素养为本的单元设计;问题解决的能力评价;双线融合的智能学习四个切入口深入浅出地给老师们宣讲了新课标、新认识。指出数学素养是现代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最后组内老师们交流了学习体会。

微信图片_20220524152911.jpg 

曾老师还结合近两年数学组在“项目化学习”中的实践谈了与新课标共通共融之处。鼓励老师们探寻数学中源于生活的问题,并把解决的方案再应用于生活中去。从而激发出学生探究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微信图片_20220524152914.jpg 

南校英语教研组

陈美老师从课程修订的重要性、课程方案主要内容、课程标准四大突破以及新教学与新评价的建构这四个方面,提纲挈领地解读了新课标。通过新老英语课程标准的对比,陈老师指出英语新课标的五大变化:其一,分级标准由五个等级改为四个等级,同时“一、二、三”出现了“+”级别。其二,新课标对学生词汇量要求增加;其三,阅读理解能力要求提高;其四,模板化写作不再适用;其五,命题从注重考查知识到考查能力,英语教学从教授英语知识转向培养英语能力。

微信图片_20220524152917.png 

接着,南校四个英语备课组就重点学习的新课标“课程实施”这一章节进行踊跃地交流。预初年级备课组代表李晓琳老师总结了新课标中前四个教学建议,并结合线上线下英语教学的实际阐述备课组如何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和建议。初一年级备课组代表张文佳老师结合新课标做了题为“如何引导学生‘乐学善学’”的主题发言,重点关注了如何创设多远课堂和如何进行多元评价两个方面,同时以七年级英语教学实践为例,分享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多元互动。初二年级代表王诗云老师重点关注了新课标中“教学评价”这一板块,阐释了教学评价的原则,并用思维导图清晰地展示并解读了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初三年级备课组代表陈美老师将重点放在“学业水平考试”这一板块,通过五个详实的案例,分析了新课标要求下,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的考查方向和重点的变化。

微信图片_20220524152919.png 

微信图片_20220524152923.jpg 

南校教师发展中心卜时波主任参与了三场教研活动,她提出通过这次新课标的学习,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做到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她指出新课标实质是目标的变革、实践的变革、作业的变革,要在目标建构上“目中有人”;要在教学实践中迭代升级;要在“双减”背景下设计量少质高的作业。卜主任充分肯定了三场教研活动重实效,期待日后老师们的教学有成效。

撰稿:李晓琳、卜时波

供图:南校语数英教研组

发布:许贞 

责编:卜时波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