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兴师、科创兴校”理念引领下,我校充分发挥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的示范作用,老师们依托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平台,实现教育科研新突破。
今年徐汇区中学共申报教育局课题157项,立项88项,我校5位课题主持人精准把握研究方向,引领组内外教师组建研究共同体,深度挖掘研究思路,聚焦研究方法,成功从校级课题升级为徐汇区区级研究项目。
这一突破标志着我校在“AI+教育”融合创新领域迈出关键步伐,通过构建跨学科研究共同体,开辟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特色实践路径。
吴洁书记带领团队通过诊断高中生生涯适应力现状,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动态评估框架与AI辅助决策平台,形成“诊断-干预-反馈”闭环体系,推动协同育人从经验型向数据化转型。
高倩老师项目团队整合5G+MR技术与智慧笔数据链,构建生物学科虚实融合教学模式,精准实现学生素养提升。
胡闵爱老师项目团队探索AIGC技术在教学评一体化中的应用,通过生成个性化学习资源、设计动态评价活动,助推学生能力提升。
周翌老师项目团队基于学科教学经验,以课例的形式呈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高年级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从而促进核心素养落地。
沈健老师项目团队立足“双新”背景,构建四维能力模型,依据课标内容与学业要求,分层设计评价任务群及能力表现指标体系,借助智学网平台,通过学生任务完成中的行为表现与思维外显特征,诊断学科素养发展水平,优化评价体系维度与要素。
人工智能作为师生协同发展的重要引擎,要求教育科研工作必须深度扎根课堂教学主阵地。通过技术创新破解教学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将有效促进教学范式革新与课程体系重构。相信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教师团队一定会群策群力,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构建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的双轮驱动机制,形成具有示范价值的标志性成果,为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持续创新动能。
撰稿:沈健
发布:许贞
责编:史莉莉
监制:曾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