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素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特色办学 >>工程素养
喜报:我校9名高中生被评为2024年度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优秀学生
发布时间:2025-05-09 09:54:01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1

2025年初,上海青少年科创微信公众号上公示了2024年度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优秀学生名单。自去年5月至12月,学生进入实践站学习,经工作站评优、推荐及总站专家综合评审,全市共评选出420位2024年度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优秀学生,其中,我校有9名高中生获此殊荣,名单见下图。近日,这些学生收到了实践站发来的优秀学生证书。

微信图片_20250514095002.png 

我校既是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实践工作站的实践点,也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实践工作站的实践点。每年都会有很多汇学学子积极参加实践站的申报和学习,我校也大力配合相关实践站开展实践点工作。2024年度,我校共有109名高中生进入实践站学习,其中有40名推荐生和69名自荐生,经过一年的培养,学生在实践站不但拓展了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还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了课题研究,提升了科技创新实践能力。

下面是实践站优秀学生的课题介绍和学习体会。

高二(1)班 柴婧

微信图片_20250514095032.png 

微信图片_20250514095035.jpg 

实践站名称:华东师范大学城市生态与环境实践工作站

课题名称:湿地水体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研究

课题简介:

本研究聚焦于城市化背景下的湿地水体生态健康问题,以崇明西沙湿地为对象,探讨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与水体水质的内在联系。通过样方法,对湿地潮间带及河道池塘的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进行调查,并结合水质理化指标检测,分析其对水质变化的响应机制。研究为城市水体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筛选适合评估城市水体生态健康的生物指标,助力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学习体会:

非常荣幸能够入选2025年“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这不仅是对我过往努力的肯定,更是为我开启了通往科学探索新世界的大门。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我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与经验,也培养了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我还积极参加科创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果,被评为2024年度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站“优秀学生”,并入选“达人录”。感谢学校为我们的科创之旅搭建的广阔平台,我会不断挑战自我,努力提升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积极探索未知领域,为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二(5)班耿智诚

微信图片_20250514095038.png 

微信图片_20250514095041.png 

实践站名称: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物理学实践工作站

课题名称:神奇的激光衍射环

课题简介:

自从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两位物理学家用胶带轻松地“撕”出单层石墨烯样本以后,低维材料开始进入了大众视野。事实上包括石墨烯在内的低维材料的制备与其性质的研究一直是凝聚态物理领域的难题。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使用强激光的空间自相位调制技术测量石墨烯的非线性折射率,三阶非线性极化率及其变化。同时,由于石墨烯的塌缩效应,可以测量石墨烯的激光塌缩角,从而研究塌缩效应的机理和对其在石墨烯上的应用。

学习体会:

在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的学习经历,对于我影响颇深,从中既学习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也开拓了眼界,锻炼了我的科研综合能力,受益匪浅。这是我第一次和同伴们依靠现有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我今后的志向就是在大学和研究生等阶段持续学习物理学、光学工程等,并在脑机接口等相关的领域中取得创新成果,希望能为人类科技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高二(4)班卢子牛

微信图片_20250514095044.jpg 

微信图片_20250514095047.jpg 

实践站名称: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工作站

课题名称:开发一个基于Python的手语识别系统

课题简介:

我的课题项目是开发一个基于Python的手语识别系统,旨在通过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对手语动作的精准识别和翻译。这个系统能够帮助聋哑人与健听人之间建立更有效的沟通桥梁,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度和生活质量。

这个手语识别系统的开发,不仅是一项技术挑战,更是一次有意义的社会贡献。它展示了如何将先进的技术应用于解决社会问题,为聋哑人士和其他手语使用者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的沟通辅助工具。

学习体会:

在工作站的经历对我的个人和专业成长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它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技术能力,尤其是在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科创不仅是提升技术能力的平台,也是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环境,对于任何希望在科技领域发展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段不可或缺的经历。

高二(3)班王知萌

微信图片_20250514095052.png 

微信图片_20250514095056.png 

实践站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科学实践工作站

课题名称:金属阳离子调控P2X受体感受ATP效应的分子机制研究

课题简介:

探讨金属阳离子调控P2X受体感受ATP效应的分子机制,完善P2X受体的结构与功能信息。我们对P2X受体的门控调节机制缺乏足够的认识。实验中发现了P2X4受体感受ATP双S型浓度效应曲线,由此研究P2X受体的过度激活机制,课题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电生理技术、分子生物学等多种实验手段和方法,探讨分子结构功能与机制,完善P2X受体的结构与功能信息,并进一步探究该结构效应与生理病理作用的关联,为P2X 受体为靶标的创新型药物研发奠定基础。

学习体会:

在本次实践中,我们以小组协作完成实验任务,极大锻炼了团队合作精神;反复查找筛选文献,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增强了跨学科解决问题的技能。同时,在老师指导下,我们了解了P2X4受体知识与膜片钳、PCR等前沿技术。

高二(2)班王子涵

微信图片_20250514095059.jpg 

微信图片_20250514095102.jpg 

实践站名称: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实践工作站

课题名称:紧急制动情况下不同的行驶策略对高铁列车运行能耗的影响

课题简介:

高铁作为远程出行主要方式,但其轨道多建于偏僻区域,实时监测困难,故紧急情况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课题聚焦紧急制动后驾驶策略优化,旨在为驾驶员提供操作指引并促进绿色发展。通过将紧急情况分为两类,分别设计三种制动后恢复策略,结合高铁动动车组列车驾驶模拟实验采集能耗及时耗数据,利用图表对比分析,得出结论:荐以较小的加速度恢复行驶。研究验证了精准驾驶控制对提升应急响应的作用。并根据新晋技术对于未来提出展望。

学习体会:

通过本次课题,我意识到科学研究并不总是理想化的,在开展实验与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实际中的不可控因素。这次研究让我对于科学研究有了更加正确的认识,我相信对于我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所帮助。

高二(3)班 张铭祺

微信图片_20250514095105.png 

微信图片_20250514095108.jpg 

实践站名称: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实践工作站

课题名称:基于目标检测技术的公共场合人流量识别影响因素研究

课题简介:

目标检测技术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为实现公共场合人流数量的自动识别提供了可能。尽管目标检测技术具有潜力,在实际应用于公共场合人流监测时,干扰因素会导致目标检测结果存在误差,影响数据的准确性。为使目标检测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公共场合的人流管理,本课题通过实地拍摄+目测+控制变量实验的研究方式,采集公共场合人流流动状况,在原有技术基础上经过个人理解提出改进方案,对造成数据误差的因素进行优化改进。

学习体会:

在实践站学习过程中,我在导师的指导下从安装软件到学会使用,再到分析数据,每一步对于我来说都是全新的领域,充满挑战。在科研这条艰辛的路上,我们需要拥有坚定的信念,超凡的学习能力与耐心。

高二(7)班张伟业

微信图片_20250514095111.jpg 

微信图片_20250514095114.png 

实践站名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实践工作站

课题名称:给钢轨做个“B超”

课题简介:

学习传感器基本原理,了解压电传感器工作原理,根据检测对象进行传感器选型;

学习超声无损检测原理,了解超声检测的物理基础、超声检测仪器选型及使用方法;

学习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方法,采用分析软件对超声信号进行处理与缺陷成像显示。

学习体会:

暑假期间,我有幸参与建模分析与钢轨探伤工作站实践。在老师悉心指导下,我们深入学习了钢轨检测模型构建,将理论知识化为精准模型。实操中,面对复杂数据,老师耐心讲解,让我们掌握探伤技巧。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技能大增,更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收获满满,激励我继续前行。

高二(3)班张芷睿

微信图片_20250514095116.png 

微信图片_20250514095119.jpg 

实践站名称:上海大学机械工程实践工作站

课题名称: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四足机器人自动编队方案

课题简介:

本课题针对复杂地形中重物运输难题,设计了一套基于视觉识别的四足机器人自主编队系统。研究灵感源于特定场景中传统工具的局限性,聚焦多个机器人去中心化协同控制。通过实时捕捉环境信息,结合二维码识别与相似三角形原理计算相对位置,利用比例导引算法动态调整运动参数,实现机器人自主跟随与编队重组。经30组场景测试,系统在93%的实验中稳定运行,验证了复杂地形下的可靠性与效率。

学习体会:

本次通过创新实践工作站的学习和实践,我解决了关于串口通信、计算机视觉的实际应用等问题,学到了arduino及python中各个库的使用、基本的人工智能架构及原理等,我希望在未来能够继续学习,多多尝试用所学去解决更多问题。

高二(8)班周珈伲

微信图片_20250514095121.png 

微信图片_20250514095124.jpg 

实践站名称: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实践工作站

课题名称:基于模拟驾驶实验的高速列车混合式再生制动能耗降低的权衡分析

课题简介:

高速列车运行所需的电能一直是一项巨大的消耗,这对发电无疑是一种负担和浪费,因此速度和能源需要权衡,为了能在保证高铁乘坐体验的同时有效减少高铁运行的能耗,我希望从列车的制动能耗着手,充分利用再生制动使列车消耗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再通过安排高铁的运行,实现再生制动充分运用,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模拟驾驶实验进行研究。

学习体会:

本次实践活动不仅让我接触到了很多有关高铁运输的知识,还让我的研究思维有了进一步完善。在那个暑假,我总是固定有时间能够来到向往的同济大学校园里做有关科创的学习,能近距离参观向往的大学,是一段非常值得珍藏的回忆。有了这次在科创方面一个小小的成功,我就有信心也有决心开始更深入的学习,我将有勇气迎难而上,继续勇攀科创的高峰!

撰稿、照片:苏裕、实践站优秀学生

发布:许贞 

责编:史莉莉

监制:曾宪一